《吶喊》讀書筆記800字

才智咖 人氣:3.13W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吶喊》讀書筆記800字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對你能夠提供幫助。

《吶喊》讀書筆記800字

《吶喊》讀書筆記800字範文1

《吶喊》收入了魯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說。後來作者抽出去一部歷史小說《不周山》(後更名為《補天》),遂成現在的14部。這些小說反映了五四運動前後中國社會被壓迫者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

在《吶喊》自序中,作者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其中了反應了作者思想發展的過程和從事文藝活動的目的和態度。同時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由來和起名的原由。作者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做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表現了他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和求索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

可以說它是中國的名著,也是世界的名著,書中收集了許多我們所熟悉、津津樂道的文章,例如有《故鄉》,《藥》,《孔乙己》等等魯迅先生的名作。

《故鄉》中那個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豆腐西施”,還有和劇中主人公從小玩在一起的那西瓜地上銀項圈的小英雄閏土見到老爺時歡喜而又淒涼的神情,從而體現了當時人民的麻木,在受到封建勢力壓迫和打擊下的情形。

而《藥》則更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這一點。文中凶暴殘酷的劊子手康大叔,因為小兒子小栓的癆病而拿出所有家檔去買了個人血饅頭的華老栓,和那些在茶店裡議論紛紛的茶客,但是文中最不幸的就是因為革命而被處死,最後用自己的血作了人血饅頭而犧牲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當時社會的狀況,康大叔的殘酷,卑鄙,仗勢欺人。華老栓的愚昧,迷信,麻木,茶客們的盲從和人與人之間的勢利,夏瑜的英雄氣概但是完全脫離群眾的革命是無法成功的。

《孔乙己》這部小說則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對讀書人的毒害,控訴了科舉制度的罪惡;小說揭示了封建社會的世態炎涼,人們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狀態,社會對於不幸者的冷酷,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封建社會的腐朽和病態。孔乙己的人生是一場悲劇,他出生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著特殊的經歷,他受著科舉制度的殘害,但是,在那時候,這卻是人們想要得到榮華富貴的必經之路。孔乙己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困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對他的不求上進,麻木迂腐大肆批判,同時對他身心所遭受的摧殘又略帶同情。事與願違,等待孔乙己是一生的悲慘遭遇,在人們心目中他沒有地位,是個可有可無、可笑可憐的多餘人。 文章通過個性化的語言描寫,看出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反映出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而通過孔乙己教“我”識字,分茴香豆給孩子們一人一顆,又表現了他心地善良。孔乙己的一生是可悲的而又可憐的。原因在於他沒有正確地認識自己。在這種窮困潦倒的狀態下,他自我放任,只能退回到心靈深處的自我安慰中去,釋放心靈深處的壓力。當然他將一事無成,最終在貧困中死去。所以,即使他再怎麼樣自命不凡,也禁不住社會現實的打擊,和自己早已註定的命運。

《吶喊》一系列的小說都充分展現了當時那一段歲月的冷漠,以及一箇舊制度的腐朽,一個時代的沒落。

《吶喊》讀書筆記800字範文2

初讀《吶喊》,愚笨的我似乎讀不懂,不知寫的是什麼。只知那《狂人日記》中盡是看著讓人害怕又厭煩的吃人的字眼,如那趕緊吃吧!,食肉寢皮等等。難道是魯迅的思想有了異樣?以至於把世上的人都想成禽獸,無情的啖食他的血與肉。還是他有更深之意,因種種讓他感到可怕的原因而難以直面表達?

為了消除自己的迷惑,我翻了翻資料,問了問同學才知:原來它是揭露當時社會上真種種不可調和的深層矛盾,深刻剖析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觀念,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民族憂患意識以及渴望變革社會現狀的迫切願望。

在《吶喊》這本書中,魯迅先生回顧了自己的人生經歷。他說過:這寂寞又一天一天的長大起來,如大毒蛇,纏住了我的靈魂了。然而我雖然自有無端的悲哀,卻也並不憤懣,因為這經驗使我反省,看見自己了:就是我絕不是一個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英雄。於是作者用了種種方法,去麻醉自己的靈魂。

掌握了這滄海一粟的知識,我便帶著似懂非懂的想法繼續那讓人痛苦的讀書旅程了。

當我讀到《藥》時,裡面的故事情節讓我驚歎了,原來思想還處於封建時期的人對於生病是多麼的無奈與迷信,我,既為他們感到悲哀又為他們感到可笑,試想,人血饅頭怎麼可能會治病呢?也許,這種事情不僅僅是由於他們本身的原因吧!這應該與當時的社會情態有很大的關係!難怪魯迅先生讓我感到:他是一個不同尋常的人呢?原來根由如此啊!

魯迅先生之所以會寫出這種文章,無非是想體現兩個字:批判,因為魯迅先生出身於破落的士大夫家庭。他出現從小在課餘就喜歡讀野史筆記與民間文學書籍,為以後創作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後來因家道衰敗,經濟極其困頓,使他飽嘗了冷眼與侮蔑滋味,看見世人的真面目。認識了封建社會的腐朽與沒落。這些都促使他對中國的國民性進行深入思考。

從《白光》中我可以體會到當時科舉制對人民的殘害。文中陳士成連考了十六回,卻未曾考中過一次,以至於耳畔常有迴音這回又完了!當他迷迷糊糊似乎看到了白光時,便拿起鋤頭往下掘,以至於掘出了陰森森的頭骨,這段情節似乎為他後來落湖而死做了前奏。

《社戲》中的情節似乎要好一點了,主要描寫的是魯迅看戲之事,從內容來看,一個有文化的人與著實的農家子弟的區別,似乎在城裡讀書的人是受到尊敬與愛護的。如然而我們是朋友,即使偶爾吵鬧起來,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少少,也絕沒有一個會想出犯上這兩個字來,而他們也百分之九十九不識字。由此可見,學問,在鄉村孩子的眼中是多麼的神聖。

至此《吶喊》已被我簡單的看完了,也許,你會跟我一同發現:魯迅無疑具有一種反文化的傾向。不過,他也是為了喚醒沉睡麻木的國民。這是時代的呼喚,時代的造就,使魯迅成為我國一代聖雄》。

《吶喊》讀書筆記800字範文3

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魯迅先生的作品。讀過那麼多的文學作品,《吶喊》文集卻讓人讀過後蕩氣迴腸,久久不能忘懷。

《狂人日記》,瘋言瘋語可所說的卻未必不是真話。那本寫滿吃人的日記,是社會的真實寫照。恐怖的封建壓迫,毫不留情地扭曲了一條條靈魂;在仁義道德的面具下掩蓋的是吃人的本質。狂人說:沒有吃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救救孩子!在那樣的吃人社會裡,人亦或是明哲保身,亦或是當一個吃人者,在哪裡還有純白的靈魂?那是發自內心的狂呼。任一個被壓迫,被禮教呀得喘不過氣的人都會自然而然的.發出這樣的吶喊。

可是,最為可悲的是,在封建禮教的壓迫與束縛下,人們卻沒有勇氣發出這樣的吶喊!狂人是幸福的,因為他的瘋,使他擺脫了封建禮教的對心靈的摧殘和壓迫,也只有瘋子才有權利擁有純淨的靈魂,希望這社會都是瘋子!科舉制度,八股取士,幾千年來抹殺了多少有識之士,磨去多少個性的稜角,它所塑造的是無數條沒有思想的,滿口之乎者也的封建傀儡。多少人為了那四書五經竭盡了一生所能;多少英雄豪傑為了功名盡折腰。

《孔乙己》是繼《狂入日記》後第二篇評擊封建禮教和封建文化的文章。主人翁孔乙扭曲的心靈已被封建文化所骨化,他窮因潦倒,被人們作為笑料;滿口仁義道德,卻為生活所迫也當起樑上君子,最終,死是對他最好的解脫,在封建壓迫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社會,只有死人和瘋子倖免於難,這是多麼諷刺!

《阿Q正傳》是《吶減》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之一。他之所以如此家喻戶曉,因為它寫出一個現代的我們國人的魂靈來,即表現國民性的弱點。阿Q性格極其複雜,充滿矛盾。他質樸而又愚蠢,受盡剝削欺凌而又不敢正視現實,妄自尊大;對權勢者有著本能的不滿,表現出某種自發的朦娩的革命要求,而又受到封建傳統觀念和正統思想的嚴重影響。但作為他的主要性格特徵的是他的精神勝利法(通稱阿Q精神),即在接連不斷的失效中隨時幻想自己是勝利者,用以自寬自解,自欺欺人。這種精神勝利法使阿Q不能正視自己的悲慘地位並沉溺到更為屈辱的奴隸生活中去。

沒有華麗的語言,故事也並不引入入勝,在魯迅的作品裡,表現的是他那憂國憂民的民族責任感,是他對中華民族的深深熱愛。他的作品尖銳有力評擊地評擊了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被譽為徹底反對封建制度的第一聲春雷。他的言語犀利,像尖刀一樣直刺敵人的心臟。同時,魯迅先生也對生活在這樣社會的人們深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希望通過《吶喊》小說集的吶喊,喚醒麻木的靈魂,被壓迫的人們,都來吶喊吧!都來反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