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才智咖 人氣:1.14W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1

就我而言,父親為了賺錢養家離開了自己的家鄉,與爺爺奶奶分別,來到南京,每年也就只能回家一次,留給爺爺奶奶的只剩下一間孤獨的老房子。曾經的父母有我們在身邊,即使一天相處的時間不多,但是同坐在一張桌子上吃飯、一起坐在沙發上閒聊家常,也足以溫暖他們的心靈。而今我和哥哥上了大學,家裡就只剩下父母二人。他們則只能用工作化解自己的孤獨。勞累了一天之後,他們卻會堅持每天晚上準時坐在電話機前等待我的電話,如果我因為忙碌而忘卻,他們則會等到忘記了睡覺的時間。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

我的家現在也好似只剩下了一間空洞的房子,因為我們都離開了,父母也就離開了,因為見不到我們的地方對他們而言也失去了它的意義。從上大學以來,父母就總是來到我的學校看望我,而我卻總是很忙,雖然相見的時間真的很短,但是哪怕十分鐘,也能給他們的心靈帶來慰藉。“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一條知心的狗,或許就可以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著落,人只能各自孤獨面對素顏修行。”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裡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捨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後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這條路上的艱辛,只有自己懂;這條路上的風景,也只有自己欣賞才能會心一笑,這條路上的果實,只有自己採摘才更覺得甘美,這條路的盡頭,也只有在別人最後的目送中,自己走。

讀完《目送》,我流淚了,被這種父女、母女之情、對孩子的不捨卻依然狠心放手的親情和對親人去世的無可奈何深深地觸動。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2

我在車站等車,身旁是一對等著過馬路的母子。母親在起步的一瞬間握住兒子的手,兒子卻不動,轉頭看她,眉一皺,正要說什麼,不料他此刻的神情被母親盡收眼底,兒子轉過頭,撇撇嘴,輕輕把手從母親手中掙脫,大步向前。母親的身軀一怔,隨即上前。我看到的是,她眸中掩不住的失落。

目送著他們的背影,思緒紛飛。

不知從何時起,自己也像那個兒子一樣,不屑父母遞過來的關心。一件外衣是“不冷,拿走拿走”,一杯牛奶是“難喝,不要”,一隻關懷的手,也是不著痕跡地掙開。即使是一個關切的眼神,一句詢問的話語,也總是以無所謂的視線,不耐煩的神情擋回。

也不知從何時起,那個捧著書跑來跑去問東問西的身影被時光沖淡,支離破碎,漸漸清晰的是一個人翻書上網尋求答案的背影。也不再是那個在商店裡一手拿一個顏色的髮夾,歡快地跑到母親身旁詢問哪個漂亮的孩子,在母親給出建議後,仍然猶豫地左看看,右摸摸,狠不下心,抬起一張哭喪的臉請求“媽媽,我選不好,兩個都要行不行?”而是習慣一個人作出抉擇,再一個人承受。也不像兒時受了委屈跑到父親懷中大聲哭泣並且尋求安慰,而是一個人辯解,一個人反擊。

《目送》中的孩子告別母親,一個人踏上那條每個人必經的道路。在告別的時候,母親目送著孩子漸行漸遠的背影,站在斑駁小路的這一端,看著背影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眼睛裡流露的風霜是歲月留下的痕跡。她捨不得孩子去受苦,去接受歲月的洗禮。母親太懂得這條路上的艱辛,當年的她也向往過,義無反顧過,然而也跌倒過,流淚過,但,不後悔。如今她只能放手,讓孩子自己走,因為--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3

書的封面是大塊大塊深深淺淺的綠,這是大自然的顏色。時間在流逝,物是人非,只有足下的這片土地沒有變。初見《目送》這本書,隱約中使我從內心中感到無限的親切,回憶往事,感覺在某些方面與作者有著同樣的過去與經歷,作者在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捨和絕然的虛無。

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正如書中所訴,曾經不相信“性格決定命運”,現在相信了。曾經不相信“色即是空”,現在相信了。曾經不相信“船到橋頭自然直”,現在有點信了。曾經不相信無法實證的事情,現在也還沒準備相信,但是,有些無關實證的感覺,我明白了,譬如李叔同圓寂前最後的手書:“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餘何適,廓爾忘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引發讀者無限深思。

通過全書的閱讀與思考,我深刻感受到作者擁有一顆悲憫生活的心,只有熱愛生活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最為珍貴的是,我學習到了作者龍應臺的廣闊視野和樸實的文筆。建築在你的視野和你對生活汲取的養分上,這是一種平淡但充滿魅力的美麗。書中的很多想法內容很多的你我都能書寫出來,但是那樣的角度和敘述方式卻是我們不可及的`。

有人說,少年時讀過的書,奠定了我們少年的底色。如果沐浴過瓦爾登湖的晨光,奔跑過聶魯達的黃昏。任憑世間永珍對映心間,你仍舊能以夢為馬,踏遍天際的絳紫與金黃。讀完《目送》這本書,使我深深的沉迷其中,回味每一個是曾經歷的畫面。光陰似箭,曇花一下,稍縱即逝。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4

讀完第一篇時強烈的感受令自己如“骨鯁在喉,不吐不快”。之後的20來天,仔細閱讀全書,期間無數次落淚,無數次心底有深深的觸動,只是耽於提筆,漸漸的感覺也沒了。

8歲的陶陶見媽媽讀書還落淚,也搶起書來讀,一週下來竟也讀了不少,還總拉著我討論。於是,在29日晚我領她一起參加了讀書沙龍,回來路上我們一起聊她幼兒園門口的別離,聊她剛入國小時的不捨,聊起她姥姥每一次回家我溼潤的眼眶。今天,她和爸爸要去旅行,昨晚開始就有不捨,收拾行囊時總問我能否同行,得到否定答案後晚上摟著我聊到半夜。早飯和午飯都說沒有胃口,還流出眼淚,直說不要離開媽媽,搞得我也潸然淚下。

只是,我明白,父母對子女的愛需要以分離為目的。於是,我和陶聊了之前旅行中的趣事,鼓勵她去看外面美麗的風景並畫下來讓媽媽也能欣賞。而且,媽媽的心和她在一起,會天天電話聯絡她。最終,在車站分別時,她笑了,並逗貧道,“媽媽,你要看著我背影漸行漸遠,不必追也追不上哦!”那一刻,我鼻子一酸,不住地點頭。

目送陶和陶爸直到看不見,我方回頭,回來路上,更加強烈的想起分享會上最後大家齊聲誦讀的那段:原來,這兩本存摺之間,是有斬釘截鐵的反比關係的。你在那一本存摺中所賺取的每一分“金錢”的累積,都是用這一本存摺中的每一寸“時間”去換來的……一旦用出,你不能用那本存摺裡的“金錢”去回頭來換取已經支付出去的“時間”。任何代價,任何數字,都無法兌換。……

“金錢”可以給過路的陌生人,“時間”卻只給溫暖心愛的人。寫到這裡,我決定趕緊好好做晚飯,等老爸回來陪他吃完,再陪他去看場電影,要像對孩子一樣陪他開心過好每一天。

《目送》讀書筆記優秀範文5

一直決心好好讀書,卻都因為忙於工作中的瑣碎不能堅持。20xx年伊始,決心藉助外力監督,讓自己不好意思找理由。1月7日,收到西城團區委快遞來的《目送》,開啟看見外包裝,就有一絲欣喜,淡綠油畫封面設計,套上半透明的硫酸紙書封,忽然就那麼走進自己心裡了。

目錄中看到三部分73篇散文,加上自序《你來看此花時》,共74篇。翻開正文,每篇中都配有相應主題的照片,感覺一下子拉近了自己和作者的距離,更難得可貴的是,很多張照片都是作者自己拍攝的作品,不由更加佩服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行動力,想想自己在很多時候,空有想法,總不能落實,時間久了,具體的事情淡忘了,留給自己的卻是越來越多的惆悵和落寞,是對自己的“不爭之惱”,時間長了,直接影響到“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如此,在這個年關前,在述職測評慰問考核等常規工作忙不開身加上民主生活會更忙死人的情況下,決心有個不一樣的開始。

全書名為《目送》,開篇也是《目送》。讀完,覺得這篇所述是全書靈魂,像一根線串起了全書,奠定了全書的調子。雖然,目前我還只讀完了第一部分,但已經找到很多共鳴,有些是感情上的共通,如《目送》中作者與孩子一起手牽手第一次上學,那種母子之間的依戀我相信是大家共有的。而此後,孩子大了,僅剩下母親自己的守候。也是很多家長在孩子長大些後落寞的共感。

作者最後從這些回憶起自己和父親之間的過往及現在。進而告訴我們她的所悟,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如此,短短的一千餘字,把為人父母與孩子從小到大互動的心路勾勒清晰,也把為人子女從小時與父母強烈的依戀到青少年時對父母的不屑,到自己成為父母后“養兒方知父母恩”的感悟寫得很到位。但是,作者最讓我欽佩的是,她不僅寫到位了,而且悟得很透,所以她不偏執,她告訴我們,面對父母子女漸行漸遠的背影,不必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