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養生菜譜推薦

才智咖 人氣:1.38W

油醬毛蟹:

秋分養生菜譜推薦

[配料]河蟹500克(海蟹亦可),姜、蔥、醋、醬油、白糖、乾麵粉、味精、黃酒、澱粉、食油各適量。

[做法]將蟹清洗乾淨,斬去尖爪,蟹肚朝上齊正中斬成兩半,挖去蟹鰓,蟹肚被斬剖處摸上乾麵粉。將鍋燒熱,放油滑鍋燒至五成熟,將蟹(摸麵粉的一面朝

下)入鍋煎炸,待蟹呈黃色後,翻身再炸,使蟹四面受熱均勻,至蟹殼發紅時,加入蔥薑末、黃酒、醋、醬油、白糖、清水、燒八分鐘左右至蟹肉全部熟透後,收濃湯汁,入味精,再用水澱粉勾芡,淋上少量明油出鍋即可。

[功效]益陰補髓,清熱散瘀。

海米熗竹筍:

[配料]竹筍400克,海米25克,料酒、鹽、味精、高湯、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竹筍洗淨,用刀背拍鬆,切成4釐米長段,再切成一字條,放入沸水鍋中焯去澀味,撈出過涼水。將油入鍋燒至四成熱,投入竹筍稍炸,撈出淋幹油。鍋內留少量底油,把竹筍、高湯、鹽略燒,入味後出鍋;再將炒鍋放油,燒至五成熱,下海米烹入料酒,高湯少許,加味精,將竹筍倒入鍋中翻炒均勻裝盤即可。

[功效]清熱消痰,祛風託毒。

甘蔗粥:

[配料]甘蔗汁800毫升,高粱米200克。

[做法]甘蔗洗靜榨汁,高粱米淘洗乾淨,將甘蔗汁與高粱米通入鍋中,再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薄粥即可。

[功效]補脾消食,清熱生津。

公曆每年二月十八日前後為雨水節氣。雨水,“鬥指壬為雨水,東風解凍,冰雪皆散而為水,化而為雨,故名雨水。”雨水不僅表示降雨的開始,也表明雨量開始增多。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雪花紛飛,冷氣浸骨的天氣漸漸消失,而春風拂面,冰雪融化,溼潤的空氣、溫和的陽光和蕭蕭細雨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杜甫有詩云:“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詩人生動描述了春天是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需要雨水的時候,它就來了,這春雨伴隨著和風,當夜幕降臨時悄悄地、無聲地、細細地下著滋潤著萬物。詩人用擬人的手法,把雨擬人化,說它“知時節”懂得滿足客觀需要。在春天萬物萌芽生長的季節,正需要雨水的時候,雨就下起來了。一個“好”字,不但讚美“雨”,同時也讚美那些為需要幫助的人送去及時雨的人。詩人盼望這樣的“好雨”,喜歡這樣的“好雨”。

人們常說:“立春天漸暖,雨水送肥忙。”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季如何看雨水。對農民來說,雨水正是小春管理、大春備耕的關鍵時期,而我們的生活也充滿了新的希望。

根據雨水節氣對自然界的.影響,聯絡到養生篇中我著重強調雨水節氣“調養脾胃”的重要性。因為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明代醫家張景嶽提出:“土氣為萬物之源,胃氣為養生之主。胃強則強,胃弱則弱,有胃則生,無胃則死,是以養生家必當以脾胃為先”。(在五行與五臟的關係中,五行中的土對應於五髒中的脾)《圖書編·髒氣髒德》指出:“養脾者,養氣也,養氣者,養生之要也”。可見,脾胃健旺是人們健康長壽的基礎。

春天之肝木何以與脾土相關?五行學說在中醫學的應用中,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之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其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絡,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在五行相生相剋關係傳變中,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皆肝木克脾土也。《難經》稱為“逆傳”即肝病傳脾。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中醫學稱脾胃為“水穀之海”,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營衛、氣血、津液、精髓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而人身元氣是健康之本,脾胃則是元氣之本。元代著名醫家李東垣提出:脾胃傷則元氣衰,元氣衰則人折壽的觀點。在他的《脾胃論》中:“真氣又名元氣,乃先身生之精氣,非胃氣不能滋”。並指出:“內傷脾胃,百病叢生”。說明脾胃虛弱是滋生百病的主要原因。

《本草衍義總論》說:“夫善養生者養其內,不善養生者養其外。養外者實外,以充快、悅澤、貪慾、姿情為務,殊不知外實則內虛也。善養內者,使臟腑安和,三焦各守其位,飲食常適其宜。”由此可知,脾胃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本,歷代醫家、養生家都很重視脾胃的護養。現代醫學實驗證明,調理脾胃能有效地提高機體免疫功能,防老抗衰。

調養脾胃的具體方法可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飲食調節、藥物調養和起居勞逸調攝。

飲食調節:春季氣候轉暖,然而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面板、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髮太過,則克傷脾土。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千金月令》:“正月宜食粥,……一曰地黃粥,以補腎。”(鮮地黃150克,搗汁備用,粳米50克洗淨,冰糖適量,同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後,將鮮地黃汁倒入粥內,文火煮20分鐘即好。)二曰防風粥,用以祛四肢之風。取防風一份,煎湯去汁煮粥。三曰紫蘇粥,取紫蘇一份,炒至微黃,略有香氣時,煎汁煮粥。”少吃生冷粘雜食物,以防傷及脾胃。

藥物調養:要考慮脾胃升降生化機能,用升發陽氣之法,調補脾胃。可選用沙蔘、西洋參、決名子、白菊花、首烏粉及補中益氣湯等。

精神調攝:“凡憤怒、悲思、恐懼,皆傷元氣”,因此在精神調攝方面要靜心寡慾、不妄作勞,以養元氣。

起居勞逸調攝:起居有常,勞逸結合。即順應自然,保護生機遵循自然變化的規律,使生命過程的節奏,隨著時間、空間和四時氣候的改變而進行調整,使其達到健運脾胃,調養後天,延年益壽的目的。

穀雨節氣的膳食調養應體現天人相應,食藥一體的營養觀,在選擇食療時不可錯用食譜。現列舉常用藥膳幾款:

參蒸鱔段:

[配料]鱔魚1000克,黨蔘10克,當歸5克,熟火腿150克,食鹽、紹酒、胡椒粉、生薑、大蔥、味精各適量,清雞湯500克。

[做法]黨蔘、當歸洗淨浸潤後切片備用;鱔魚剖後除去內臟,清水洗淨再用開水稍燙一下撈出,颳去粘液,剁去頭尾,再把肉剁成6釐米長的段;熟火腿切成大片,姜、蔥洗淨切片、段備用。

鍋內入清水,下入一半的姜、蔥、紹酒燒沸後,把鱔魚段倒入鍋內燙一下撈出,裝入湯缽內,將火腿、黨蔘、當歸、放於面上,加入蔥、姜、紹酒、胡椒粉、食鹽,再灌入雞湯,用綿紙溼浸封口,上蒸籠蒸約1小時至蒸熟為止,取出啟封挑出姜、蔥加入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溫補氣血,強健筋骨,活血通絡。多用於風寒溼痺引發的腰膝痠痛。

菊花鱔魚:

[配料]粗活鱔魚1斤(兩條),白糖2兩,番茄醬1兩,幹澱粉1兩,黃酒、白醋、食鹽、蔥、姜、溼澱粉、麻油、蒜泥各適量,花生油2斤。

[做法]鱔魚宰殺、剖腹去內臟,去骨去皮,切成2寸5分長片塊,用刀頂頭斜批成兩片(末端不批短),再直切成條狀(一頭不切斷)加黃酒、鹽、蔥、姜浸漬起來,然後再逐個排上幹澱粉;將番茄醬、白糖、白醋、溼澱粉一起放入碗內,加適量水調成芡汁。

燒鍋置旺火上燒熱,鍋內倒油1斤,燒至八成熱,將鱔魚抖散入鍋炸至金黃色,撈出裝盤,鍋內留少餘油,投入蒜泥煸炒出香味,倒入調好的芡汁燒沸後淋入麻油,起鍋澆在菊花魚上即成。

[功效]補虛損,除風溼,強筋骨。對體虛乏力,風寒溼痺,痔瘡等患者尤為適宜。

三色湯:

[配料]黃豆芽2兩,薑絲20克,紅大椒1個,植物油、白醋、溼澱粉、雞湯、食鹽、麻油、味精各適量。

[做法]將油鍋燒熱,下黃豆芽煸炒幾下,放入白醋炒至八分熟,出鍋備用;將鍋內放入雞湯,薑絲,燒開後把紅大椒入鍋再次滾開後,將黃豆芽、鹽、入鍋,再用溼澱粉勾芡,淋上麻油出鍋即成。

[功效]祛風除溼,活血通絡。對筋骨拘攣,腰膝疼痛者更為適宜。

注意:風寒溼痺之人忌食柿子、柿餅、西瓜、芹菜、生黃瓜、螃蟹、田螺、蚌肉、海帶等生冷性涼的食物;熱痺患者忌食胡椒、肉桂、辣椒、花椒、生薑、蔥白、白酒等溫熱助火之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