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什麼時候放鞭炮

才智咖 人氣:1.74W

我們追溯爆竹的起源,就會了解古代人最先燃放爆竹的本意並非是為了喜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過年什麼時候放鞭炮,歡迎閱讀參考。

過年什麼時候放鞭炮

過年什麼時候放鞭炮1

1、過年為什麼放鞭炮

放爆竹慶賀春節,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人焚竹發聲,名曰“爆竹”。《通俗編俳優》說:“古時爆竹,皆為真竹著火爆之,故唐人詩亦稱爆竿。後人捲紙為之,稱曰爆竹。”爆竹的原意在於驚憚和驅逐惡鬼。《荊楚歲時記》中記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闢山魈惡鬼。”《神異經》雲:“西方山中有人焉,長尺餘,一足,性不畏人;犯之令人寒熱,名曰山魈。以竹著火中,嗶嗶有聲,而山魈驚憚。後人遂象其形,以火藥為之。”這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今天,我們放爆竹雖有除舊迎新、取個吉祥兆頭之意,但已沒有什麼迷信的色彩了。

2、過年放鞭炮的注意事項

在購買產品時要選擇經檢驗合格的正規工廠生產的花炮產品。在放鞭炮時,要嚴格按照說明書上的燃放規則進行。

放鞭炮時應該遠離易燃易爆物品,比如柴草堆,煤氣罐等,一旦發生危險後果將不堪設想。

燃放鞭炮時,人應該儘量遠離,不可因為好奇而湊近。鞭炮聲過響的話,還應該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

在燃放鞭炮時,應該將鞭炮高高掛起或者放置在安全的空地上。同時要注意周圍是否有人,有人的話千萬不能放。在放鞭炮時,千萬不能用手拿著放,否則鞭炮在極短的時間內容易燃爆,後果不堪設想。鞭炮通常用香條點燃,很少用打火機、火柴點燃,使用明火應特別注意。

父母應該注意,年齡太小的孩子不宜放鞭炮,而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也應該在長輩的監護下放,防止發生意外。有的孩子害怕鞭炮等聲音,家長在放鞭炮時,還應該將孩子抱離聲音源,防止鞭炮爆炸聲嚇到孩子。

3、鞭炮的故事

中國隋末唐初,出了個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家孫思邈。孫思邈才學超群,不但醫術高明,而且煉丹技藝清湛,多次拒絕朝廷的賜封。據傳,孫思邈為了專心專意煉丹和行醫,先隱居在太行山的深山老林中,後又迢迢數千裡南下避隱到湘東山區,最後在瀏陽定居下來。

孫思邈在這個崖洞中隱棲下來後,經常到瀏陽縣城動邊30公里外盛產硫磺礦的七寶山採挖硫磺,把採挖回的硫磺,加上硝石和木炭等物料,裝入丹爐,日夜煉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孫思邈終於煉製出了火藥,成為煙花、鞭炮的奠定人。

過年的習俗

掃塵:“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守歲: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誌》: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過年的禁忌

這一天米缸不能空著,以免一年之中有斷炊之虞。忌灑水、掃地、倒垃圾,這叫做“聚財”。因為潮汕人在這一天,往往將水、士視作“財氣”,將垃圾、糞便視為“肥水”,灑掃、傾倒垃圾,唯恐把“財氣”掃走、倒掉。

端杯、盤、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壞。不慎打壞時,在場的人就得馬上說上兩句吉祥的順口溜(如“缶(瓷器)開嘴,大富貴”等)來彌補。

這一天債主不許上門討債,人們認為這一天討債對借貸雙方均不吉利,也忌從別人口袋裡掏東西,人們認為,正月七年級的口袋讓人掏了,可能導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險。

忌死人,也忌辦喪事,因為這將給家裡帶來不擇。同時,忌該天理髮,因為人們在這一天總喜歡把理髮同辦喪事聯絡起來。這一天甚至忌殺生。

殺生被認為會導致刀災、兵災、血災等災禍的發生,但是,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吃東西圖個新鮮,為了口腹之快,也就沒什麼顧忌了。

過年什麼時候放鞭炮2

春節為什麼要放鞭炮

傳說裡是為了趕走一種叫年的怪獸,後來逐漸發展成人們慶賀新年,營造喜慶氣氛的一種方式。

放鞭炮的歷史由來很久,在古籍中有這樣的解釋:“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說是七年級放爆竹是為了驅趕惡鬼,但這是迷信的說法。

我們把時間再往前推移,可以看到古人在深山露宿時會點燃篝火,保暖也能驅趕野獸。但有些野獸不怕火,卻怕聲音,所以人們會把竹子放在火裡燒,讓竹子爆裂的聲音嚇走怪獸。

這種舉動會給人帶來安全,也是爆竹的來源。後來時間流轉,被驅趕的野獸就在傳說裡變成了叫“年”的怪獸,燃放爆竹似乎更有了神聖感。

到了唐朝有個叫李田的人發明了硝石爆竹,後來民間又發明了火藥,做成了“爆仗”,到宋代人們用紙筒和麻,將火藥串編在一起,這就成了鞭炮。

現在人們雖然都不再相信有惡鬼、“年”這些的存在,但過年放鞭炮已經成為我們的習慣。這樣做更多的是慶祝節日,營造熱鬧喜慶的氛圍。除了過年,婚嫁、升學、開業這些喜慶的`事也會燃放鞭炮表示慶賀。

過年放鞭炮的由來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關於年獸的故事。相傳古時候過年為了驅趕年獸人們會亮起燈火,燃燒爆竹用爆竹炸裂的聲音將年獸嚇走,從此來保證一年的平安。之所以有這樣的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根據古籍的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惡鬼”可見,在古時候的正月七年級,人們會在雞鳴天亮的時候在庭前燃放爆竹,而爆竹最初的作用就是用來驅邪禳災的。

古時候的鞭炮其實就是源於火燒竹筒之後發出的聲響,古時候人們在山裡就用燃燒樹枝和竹筒這樣簡單的方式驅逐野獸。後來有了火藥,將火藥裝進竹筒裡更獲得更大的威力,所以鞭炮也叫最爆竹、炮仗等。在後來有了紙質的爆仗就和現在的鞭炮差不多了。

到了現在,我們已經不相信有年獸或者是山精鬼魅,但是我們還是沿襲了春節放炮仗的傳統。

TAGS:放鞭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