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彙編15篇

才智咖 人氣:2.99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怎麼能落下!可是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彙編15篇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

這部電影是我看的第一部印度電影,可以說讓我十分震撼。電影裡的爸爸年輕時是位摔跤運動員,但因為種種原因,直到退役他都與金牌失之交臂。從那以後,阿米爾·汗的夢想就從自己拿摔跤世界級金牌變成了:讓即將出生的兒子替自己完成夢想。可是,天意弄人,他妻子生的四個孩子偏偏都是女兒。在他以為金牌夢即將破滅的時候偶然發現女兒們有當摔跤手的潛質,看到希望的他決定不能讓女兒的天賦冥滅,像其他女孩一樣洗衣過一生。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標準訓練兩個女兒。而兩個孩子為了摔跤,換掉了女子的裙子、剪掉了飄逸的長髮,只是為了練習摔跤,並且贏得一個又一個冠軍,爸爸也不顧輿論培養女兒學習摔跤,最後成為了千千萬萬女子的榜樣

在電影裡面有很多的場景讓我百感交集,更是不禁潸然淚下。特別是當我看到自信的Geeta在國際賽事統統遭遇首輪淘汰,十分沮喪時,因為妹妹的勸說給爸爸打電話。當電話交到爸爸手裡的那一刻,我看到Geeta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啕號大哭,爸爸本來一言不發,聽見女兒哭了也是淚流滿面,掛下電話的爸爸立刻收拾行李,告訴妻子“我要去見我的女兒!”。因為他是父親啊,他是陪著Geeta從小到大一路走來包容一切,真真正正為她著想的爸爸,是那個最瞭解Geeta的天賦和弱點的教練,他堅信他的女兒是真正的冠軍苗子,她沒有贏一定是因為教練沒有正確的教導,所以不論如何都必須去!父愛如山想必就是這樣的吧。

爸爸同時更是愛著這個國家的,在電影結尾時,爸爸被虛偽的教練誆騙,關進了儲物間出不去,無奈又焦慮他只能等待和祈禱。漫長而又短暫的幾分鐘後爸爸聽到印度國歌響起時,瞬間淚水盈眶,這個夢想真是無比的沉重,壓了他人生的一半,更是壓著自己身邊的至親至愛。

這個電影成為了我心目中的經典,他教會了我很多,姐妹花的為了夢想努力拼搏,告訴我努力是不會辜負你的,父親沉重的愛也告訴我,爸爸的愛是不在語言上表達的,更多體現在直接的行動上。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2

這天下午,整個七年級年級都在看電影,而我班看的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印度電影。

電影從一個小男孩的口吻講述了他舅舅家的事情。他舅舅是一個摔跤手,但為了生活,放棄了自己的冠軍夢,便把自己的夢想的希望放到了孩子身上,在試過各種偏方的情況下,生下了第四個女兒。本以為夢想就此破滅,卻在一偶然中發現了大女兒和二女兒的摔跤天賦,於是開始試著訓練她們一年,畢竟是女孩子,而且還是在一個思想封閉的國度,自然是不受到人們認可的。女孩們開始找藉口,卻被父親剪斷了長頭,就更收到當地人們的歧視了,她們換上了短褲,進行著魔鬼訓練,經過剛成年就要出嫁的同學的開導她們決定改變女生的命運,於是更加刻苦。

第一次參加比賽時,因為沒有見過人們都來看,看這個女孩如何打得過強壯的男生,沒想到,竟大獲全勝,慢慢改變了人們的看法,這個姐姐通過自己的努力,打贏了一場重要的比賽,為了拿到參加大賽的權利,進入了國家隊,接受另一種教育,但在比賽上屢屢,但又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開始注重自己的外貌。在父親與她爭論時,她將父親打敗——父親老了。後來經過妹妹的開導,以及父親偷偷地訓練,站上了世界的舞臺。而教練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最後的決賽中,將父親關入了小屋子裡,以至於後來她亂了陣腳,但在關鍵時刻想起了父親的話,用高難度動作得到五分獲勝,國歌響起,父親聽到國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電影完,過程中同學們也曾熱烈鼓掌,也曾潸然淚下,也曾開懷大笑,但更多的是感慨吧?這位父親不就像我們的父母嗎?望子成龍之心哪位家長沒有?只是成功路上往往會有幾顆絆腳石,這又算得了什麼?只要努力不放棄,最終還是會成功的,不是嗎?

我,我們,正追夢在路上,真正的教練就是自己。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3

在現實社會中,人們不過是世界這個大機器運轉的一個零件,生活枯燥而又無味,沒有任何的樂趣可言,每天都如此這般,心涼了、冷了、麻木了,人也成了灰色情感的機器。《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無疑是一劑心靈雞湯,慰藉著人們的心靈。這部大型的成長影片,到底在人們的心靈深處改變了什麼?

故事其實很簡單,一位印度的摔跤能手,沒有在國際大賽上為國家贏得獎牌,他十分懊惱,想讓自己的兒子完成他的夢想,可一連生了四胎,都是女兒,他為此每天愁眉苦臉。直到有一天,他女兒打傷鄰家的男孩,打得遍體鱗傷,他這才恍然大悟,女兒也有摔跤的天賦。奧運獎牌誰都可以去拿,而不限於男孩。於是,他的兩個女孩從此就踏上了摔跤之路,最終奪得了2010年英吉利體育競賽女子摔跤的冠軍。

故事樸實而又溫馨,儘管故事中的主人公曆盡艱辛,遭受村裡人的冷嘲熱諷,但劇中的每一個小插曲,不僅令人深思,而且在溫馨的故事大背景下,更令人愈加堅強。在當時的印度,女孩的地位十分卑微,什麼事都幹不了,而這位父親卻寧可打破陳規舊律,也要讓自己的女兒走上摔跤之路,這不是人性光輝與強大的一面嗎?整部影片儘管不敢說改變了人們的灰色性格,但卻給人們的心靈來了強大的一擊。劇中沒有煽情的語句,但並不代表整部影片缺乏情感,每個細節都滲透著點點滴滴,令人熱淚盈眶。

透過影片,我看到了一個榮辱不驚的人,在它的背後,有一個三分鐘熱度的我,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比如,缺乏毅力,太容易放棄;缺乏勇氣,不夠堅強;缺乏耐心,脾氣太急躁……與她們相比,我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缺點,我離人性最偉大的一面,還有許多需要努力的地方。

走出影院,我仍然深深地沉浸在故事情節裡,我很欣慰通過電影進一步認清了自己。我告誡自己,以劇中主人公為榜樣,不斷努力,我一定能行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4

不,可能

——觀《摔跤吧爸爸》有感

昨晚,我們看了一部最近很火的電影,叫《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一位父親克服著種種困難和嘲諷,將兩個女兒培養成摔跤手,併為印度奪了第一塊摔跤國際金牌的故事。

影片一開始就交待了故事的背景——貧困的小村落,擁有金牌夢的前摔跤手爸爸,4個女兒,這樣的組合,讓我在那位父親表示要把女兒培養成摔跤手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更別提他們用跑步代替專業訓練,用麥地當訓練場地了。我就如同村子裡的人一樣,覺得他瘋了,這是痴人說夢。

但故事的進展讓我大跌眼鏡,從一開始的牴觸到之後的主動,從一開始的瘦弱到之後的強壯,從一開始在男孩面前不堪一擊到之後打敗男摔跤手。兩個女孩一步一個腳印,用實力扭轉了所有人的看法,包括我的。我心想,或許真的可能。

但Geeta在國際比賽上的表現讓人大失所望,螢幕外的我深深惋惜,心想這顆沒有升起的星可能要提前墜落。所幸她及時找到了方向,在爸爸的幫忙下順利找回狀態,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直到那場最終的比賽到來了。還有十幾秒,記分牌上的數字是5:1,Geeta是1。這個數字彷彿擊碎了一切,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付諸東流,要在十幾秒內拿5分,我想,這次是真的不可能了。可是Geeta不這樣想,那個彩虹摔,摔在地上,也摔在所有一路上對她嘲諷、對她說不可能的人的臉上。她用那一摔向所有人證明了:什麼不可能不,可能!

看完電影后,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如同Geeta的經歷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嘲諷,會有很多人告訴我們不可能,當這種時候期望你能如Geeta一樣,把這句話摔在他們臉上——“什麼不可能不,可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5

《摔跤吧!爸爸》詮釋了一位父親特殊的愛,也驗證了“誰說女子不如男”的這句老話,下面就來看看荷塘同學會有怎樣的感悟吧!

“誰說女子不如男?”在中國,有有少的家庭主婦,但有更多的職業女生。可是在印度,女性的社會地位較低,她們整天有做不完的家務活。女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是男人的附屬品,長大以後就得不停地幹活,一到十四歲就要出嫁,然後嫁到一個從未見過面的男人家裡做媳婦,好為自己的`家庭減輕點負擔。

馬哈維亞·辛格·珀尕的家庭卻同印度大多數家庭截然不同。辛格曾是印度國家摔跤冠軍,後來因為生活所迫,放棄了摔跤事業。但是他希望讓兒子替他完成夢想,奪得世界冠軍。可他的妻子一連生了四個女兒,這讓辛格的夢想破滅了。

在一次偶然的事情中,辛格發現自己的女兒們有著驚人的摔跤天賦。有一次,調皮的男孩們說吉塔和巴比塔的壞話,於是她們倆就把力大如牛的男孩們打得鼻青臉腫。父親辛格趕到後,不知道怎麼,他心中有一份按捺不住的喜悅,那就是:世界冠軍女孩也可以拿,摔跤手女孩也可以當!他的夢想又重新燃起了!

在一次次嚴厲的呵斥、艱苦的訓練下,女兒們從被動訓練轉化為主動訓練,這讓辛格興奮不已。果然,吉塔在一次次的訓練中磨鍊出了非凡的意志。在大大小小的比賽中都獲得了冠軍,由中級組闖進高階組,爸爸也由中年邁入了老年。果然,吉塔奪得了全國摔跤冠軍。可是她仍然刻苦訓練,經受了失敗後,以超人的智慧和驚人的意志,取得了世界冠軍,圓了爸爸的夢想。

有一位叫馬丁路德·金的黑人說過一句名言:“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想)這句話在一個喜歡炫耀白面板的國家掀起了一場黑色風暴。只要不失掉心中的夢想,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你的生命就是充實的、美麗的。

不經風雨,就沒有彩虹。在美國有一位男孩,小時候立志要當一位盲人大臣,許多人諷刺他,嘲笑他,可他卻像珍珠貝一樣,在傷口處,結出了一顆完美的“珍珠”。

其實,我們的人生就像吉塔一樣,都是在不斷地將不可能轉變為可能。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質疑、嘲諷,但我們要像吉塔一樣,克服困難,將不可能變成一定能!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6

《摔跤吧,爸爸》這部我笑著流淚看完的電影觸動了我太多太多。

習慣的力量

當爸爸讓兩位女兒每天早上五點開始練習後,雖然兩位聰明的小鬼也反抗也耍小聰明,但是也一直在堅持訓練。從剛開始的父親鞭策監督到兩個人自動跑步鍛鍊,這個過程中的變化是質的飛躍。從這個變化中我看到了習慣對一個人的影響,每天早上被叫醒到自己自動起床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我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

是的,看電影的股喲城中,我有好幾次都從電影中的父親身上看到了我爸的影子,感覺好多我經歷過的東西與電影重合在一塊,眼淚不自覺的落下來。

我爸之前對我也非常嚴苛,但是當時的我並不懂事,經常惹他生氣,現在想想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幼稚無知,更加覺得自己不懂事,不會體諒父母,不夠自律。

同時,我也明白了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其實是非常高的,看電影之前的我還不理解父母對我的愛,總覺得他們在一直限制我的成長與發展,我不管他們的任何感受,只想著去做我想做的,追求我想追求的,殊不知我的這些言行對他們的傷害是很大的,對於我的反抗他們很無奈也不知所措,甚至為我擔驚受怕,我當時還特別自以為是的認為就算跟他們吵架我也應該把我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其實跟父母好好說話的力量比我跟他們吵架大太多了。

這部電影其實讓我看清了很多我之前的額錯誤做法,隱形中幫助我成長了。

自律的力量

電影中大女兒在收穫了一個接著一個的金牌之後開始自滿,吃高熱量食物,開始各種吃喝玩樂,不聽父親的勸告,與父親疏遠,久而久之開始體力下降,撲面而來的是接二連三的失敗。從這點上看不自律對一個人的毀滅性力量。

從這點上我審視了自己的行為,一次一次的拖延,一次一次的做不到,這背後其實暴露出的是我的不自律不嚴謹不上進,是的,用勸誡自己的話寬慰自己的話不停的說服自己,其實是自我麻痺,自我欺騙。

這樣的行為其實是成癮的,慢慢的就會開始降低要求,開始退步,這部電影讓我意識到這點很慶幸。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7

主要寫了一位來自印度的全國摔跤冠軍的夢想是為印度奪得金牌,可因這樣那樣的原因他不得不放棄夢想。他希望自己的妻子可以為他誕下一名男子繼承他的夢想。可老天似乎沒有聽見他內心的渴望,給了他三個女兒。在偶然的一天裡,他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繼承了他引以為傲的摔跤手血脈!這就是打了一巴掌再給一顆甜棗,但這顆甜棗卻讓他堵上一來做賭注,他深知贏了便是輝煌一生,輸了便是萬丈深淵……

他開始訓練自己的女兒,企圖把她們打造成摔跤手,可女兒並沒有懂得父親的意思,只是一味的憎惡他。但經過表姐的訴苦,女兒知道了在印度這個男權王朝時代中,父親這樣等於是向這個王朝反抗,父親的良苦用心終於被女兒知道了。女兒開始更刻苦的訓練,為父親的夢想而努力。最終他們排出種種困難,取得了金牌。雖然過程是艱辛的,但結果卻是完滿的。

看完這部影片,心裡內心觸動很多。在那個時代裡,女人就是個累贅,生下來就是做家務,成年了就嫁出去。父親為女兒這麼做,為女兒未來做出策劃,敢於向社會做出挑戰,不得不的說他是一位好父親!還有他說的一句話讓人稱讚不已“我的女兒憑什麼讓別人挑選,應該是由我的女兒來挑選他們”。的確如此,在父親的眼裡女兒就是自己驕傲。

“當爸爸不在你身旁時,你要寫會克服恐懼,因為爸爸不一定在你身旁”這句話給我的印象也很深,因為我們喜歡事事都依賴父母,無法獨立,而我們也沒有辦法克服恐懼。所以要想強大,必須先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果連內心的恐懼都無法克服,何談什麼夢想呢,簡直是扯淡!

人生的奮鬥目標不要太大,認準了一件事情,投入興趣與熱情堅持去做,你就會成功。哪怕是最沒有希望的事情,只要有一個勇敢者去堅持做,到最後就會擁有希望。人生不就是如此,成功不就是既靠天,也靠地,還靠自己嗎?

所以趁著我們還年輕,我們還未老,趕緊行動起來,不要等到老了才想起自己的夢想,活在當下!趁著陽光不燥,微風正好,你我共同啟航!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8

今天,媽媽帶我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我覺得非常勵志,而且很感人。

電影裡的爸爸雖然獲得了許多獎狀和金牌,但為生活所迫,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夢想。爸爸內心一直渴望獲得世界金牌,他看出了兩個女兒有摔跤的天分,就為她們制定了訓練計劃,每天鍛鍊,還很用心地做了一個“愛心摔跤場”。

女兒開始很不情願,以為爸爸是為了他自己的夢想,對她們進行魔鬼訓練。她們必須每天五點早早起床鍛鍊,還要控制飲食。而爸爸為了訓練方便,竟然把她們的頭髮剪掉了,也不讓她們穿裙子,讓她們像男孩子一樣過著生活,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直到有一次兩個女兒去參加了一個朋友的婚禮,那個朋友對她們說:“我羨慕你們,不用像我14歲就嫁給素未謀面的男人。你們爸爸是為你們遮風擋雨,抵抗全世界的,還默默地忍受你們鬧脾氣,這是為什麼?就是為了讓你們有未來,有自己的人生。”她們聽了恍然大悟。從那天開始,她們不用爸爸催,也不管全村人和同學的嘲笑,就會認真地去鍛鍊。後來成為了有史以來第一個去參加奧運會的印度女摔跤手,也達成了爸爸十年前的夢想,成為了一名世界冠軍。

剛開始看的時候,我也不理解,覺得這個爸爸很自私,非常的專橫。他不顧女兒的意願,別人的嘲笑,只為他自己的夢想,一定要女兒去摔跤。直到後面,我看到為了給女兒補充營養,從不下廚的爸爸特地從外面買了一本食譜,討價還價買來雞給她們做雞湯。為了給女兒創造好點的條件碰了無數的釘子,也接受了無數的鄙視和諷刺……爸爸為了女兒默默付出了許多,才讓我明白爸爸是為了她們不要很早嫁人,為她們的生活著想。

放棄一時的自尊與驕傲,來成就更偉大的理想。從這位爸爸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一股什麼困難都打不到的堅持精神。我想,這也是電影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你認真付出,堅持努力,就一定會有回報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9

昨晚看了《摔跤吧爸爸》,是阿爾米汗主演的,故事很簡單,但是又很感人。之前因為看過他主演的電影《三大傻》,就很喜歡看,看了有好幾遍,今天主要說說《三大傻》看完以後的觀後感。

《三大傻》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主要講的是阿爾米汗和2個朋友在大學時期的一些故事,說的是一些對印度的教育的反思,其實這個個人覺得放在中國也是一樣的,主演在這裡面雖然反駁填鴨式教育,但是又從大學裡的不同課程學到了不同的不管是知識還是一些啟發,他總是善於思考,並且能把思考的運用到實踐中來,這個就是特別厲害了,電影中可以看到他雖然看起來不怎麼學習,實則不然,他不僅認真聽講,而且還舉一反三,能從老師的課堂中學習他能運用的,還能主動的過濾掉覺得沒有什麼必要的一些名詞解釋,因為他會思考出更簡單、更實用的解釋,這就是他看起來沒有那麼認真的背書,但是卻總是考試拿第一,最後還是學校的最佳學生。

他的以為同學剛好相反,天天背課文,老師講的每句話甚至都要背下來,但是從來不思考這些內容到底在講些什麼,以至於會在演講的時候當眾出糗,因為他就是隻管背,不管想這些到底在講什麼,所以他和主演的打賭到最後的輸也是影片主要在推行的要反對填鴨式的背書。

其實我上學的時候也是這樣,早晨起的很早,晚上上晚自習也很努力,但是都是在背,現在想想好多沒有思考,也沒有講求方法,只是看起來很努力,卻沒有好的結果,因為這個就是別人眼中的(書呆子),像我這樣的人以後長大走向社會就很不適應,因為不自信,覺得自己學了一點但是又沒有學好,什麼都不敢嘗試,也不敢挑戰,於是在這個過程中就很痛苦,很自卑,所以不敢接觸人群,總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但是事實可能不是這樣,所以現在在個人成長中痛苦地不斷的改變,改變自己很困難,但是即便這樣,也要努力前行。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0

一開始想去看這部片子是聽說其中的演員阿米爾汗為了完美詮釋劇中馬哈維亞辛格珀尕這一角色做了非常勵志醒人的行為:先是完成了角色19歲的青年戲份;隨後捨棄化妝特技,在短時間內增肥28公斤,以演出該角色55歲時發福的狀態,體重97公斤,儼然一位大腹便便的中年胖子。最後為了貼合該角色29歲摔跤手生涯黃金時期的體型,用五個月的時間,在健身房揮汗如雨,不僅減掉了25公斤的贅肉,更學習摔跤技巧,練出了擁有八塊腹肌的魔鬼身材。在演藝圈為拍戲增肥減肥的都有,但是增重且隨後又減重這麼多的也是很罕見的。抱著對演員的敬畏之心去了電影院……

電影情節一點也不辜負我投入的45元,而且真的非常超值!!這部影片乍看起來是一個專制的父親將自己的理想強制壓於子女身上,是一種非常自私的行為,但是從更廣大層面,從印度當地的等級制度而言,這顯然微不足道。在影片裡藉助一位14歲的新娘口吻描述了當地婦女的悲慘生活:自小與鍋碗瓢盆為伍,待稍長便被送給陌生的男人為妻,只為減少家裡的支出。這種完全無自由無地位的狀況,是所有當地婦女的悲哀,逆來順受早已習慣,也恰恰因為如此,為辛格一開始對兩位女兒的訓練(在女兒眼裡即懲罰)打造了良好的開始。當然堅持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舉動,頂著身邊所有認識人的嘲諷的眼光,壓力是非常大的,父愛如山,大愛無疆。為國爭光,這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父親自小對兩閨女的諄諄教導,成功的將夢想與榮譽傳達給了下一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辛格帶著他的兩個女兒成功的走到了最後,打造了印度歷史上第一名摔跤金牌者――貝塔,一個印度小村莊裡走出的姑娘。

從感性角度來看,劇中有無數個亮點感動和感染了我,喜劇效應加理念傳達,銜接十分自然。在這主要說3點。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1

今天我觀看了《摔跤吧!爸爸》這部電影。

在印度的一個小村莊裡,有一個叫瑪哈維亞的人,他是一個摔跤能手,曾經拿過好多的獎牌。但是,因為家庭情況,他不得不了心愛的摔跤。他的妻子懷孕了,他把為國家爭奪到一枚金牌的寄託給了孩子,讓孩子幫他完成偉大的理想。命運捉弄了他,讓他一連生了四個女。他十分失望,整天陰沉著臉。

有一次,幾個男孩兒前來挑釁她的兩個大女兒,兩個女兒氣得滿臉通紅,掂起拳頭就打。把那兩個男孩兒打得鼻青臉腫。爸爸,看到家裡有好幾個人,原來是今天早上被他們兩個女兒打的那兩個男孩子和他們的媽媽。爸爸問清楚了是怎麼回事,把他們幾個打發走之後。他的心裡就想出了一個主意:要不讓我的兩個大女兒試試摔跤?於是,兩個女兒就開始了艱苦難熬的訓練。許多鄰居和都勸他,不要讓女兒練摔跤了。可是,他堅定自己的意見。讓大女兒去參加各種各樣的,結果大女兒不負爸爸的期望,利用嫻熟的摔跤技巧贏了村裡的好多好多男摔跤手,獲得了好多獎牌。大女兒進入了國家隊,教練讓她忘掉以前所有的摔跤方法,使大女兒在國際摔跤中表現的不怎麼樣。於是,爸爸就進入國家隊,幫他訓練。

他要去參加奧運會啦,他通過自己強壯的身體,嫻熟的技巧,贏過了好多好多摔跤能手。的進入了決賽。到最後20多秒,他離對手還相差五分。這是一種完全不可能再扭轉的局面啦。他突然想起了爸爸說過的一句話:“我只能教你逃生的技巧,我不能一直幫著你。”就在這時,奇蹟發生了!他衝到對手身後,用盡自己全身的力氣把對手從空中顛了起來,劃過一個弧線形,把對手扔到了胡線外。終於,他靠著這個技巧已經得了冠軍。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幹什麼事都要到底,不能,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用。不要在沒幹這件事之前輕易的下結論!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2

暑假裡,我和爸爸媽媽一起看了電影《摔跤吧!爸爸》。影片講述了印度全國摔跤冠軍馬哈維亞·辛格·珀尕訓練兩個女兒成為世界摔跤冠軍的故事。我被珀尕嚴厲而仁慈的父愛所感動,也深深感嘆吉塔和巴比塔的努力拼搏精神。影片中主人公的經歷完美的闡釋了“理想+行動=成功”這一定律。

父愛是深沉而偉大的。珀尕是一位教練,更是一位父親,他對女兒們嚴厲而慈愛。這位“教練”在訓練時冷酷無情,對“學生”沒有絲毫憐惜和妥協。他要求女兒們必須每天早上五點起床跑步,練習各種摔跤動作,並和男人肉搏。當她們反抗時,他毅然決然的剪掉了她們的秀髮,全然不顧她們會因此而遭人嘲笑。因此,他的女兒們曾經一度恨透了這個“教練”。但作為父親,珀尕也有溫柔的一面,可以說他是一個對女兒們極富感情“虎爸”。父愛,有時只是一個表情,一個動作,這些小細節我們也許都不曾在意,而它,恰恰就是最深沉的父愛呀!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並不理解父親,只是覺得父親殘酷,到後來她們才發現自己是何等幸運、如此幸福!

勤奮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寶。吉塔和巴比塔的成功當然不僅僅因為爸爸施加的壓力,她們自覺自發的勤奮拼搏精神最終把她們推向了巔峰。滴水穿石,這對姐妹終於坐上了世界冠軍的寶座!她們取得的成就,不僅實現了父親的願望,為國爭光,也給當時印度重男輕女的社會偏見重重一擊!她們宣告,女孩也能成為強者!

理想召喚行動,勤奮鑄就成功。作為青少年,我們都要認真思考,樹立自己的理想,並且為之不斷努力。像吉塔和巴比塔那樣,我也有一對關愛支援我的父母,而且我生活在一個開放包容的社會和富強民主的國家,我一定珍惜好時光,努力進取,早日實現自己的理想,不辜負父母的期望,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鑄就輝煌燦爛的人生!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3

一開始對於這部電影是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看的,大概是因為空間朋友圈都在推薦這部電影,說評分很高,所以和舍友去看了,但是後面越看越震驚。

看了簡介,說是喜劇片,其實劇中喜劇的成分並不是特別多,完全是勵志的表現,而搞笑的部分也只有“我”作為表哥看到的經歷的一些事情吧。可能是因為對於印度的不瞭解,在看到女孩子14歲就要嫁人時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開頭覺得爸爸叫吉塔和巴比塔練摔跤,是一種自私的表現,沒有問過女兒是否願意,就自己做主讓她們完成自己的夢想,後來認識到爸爸這麼做完全是為了讓她們可以選擇自己以後的生活時,我真的被震撼到了,父愛可以如此的偉大而又無私。表面上是父親為了自己的夢想而訓練她們,實際上則是為了她們以後的發展,為了她們自己的未來,為了讓她們可以逃脫14歲就嫁人的命運。

在此之後,吉塔和巴比塔理解了父親也越來越熱愛摔跤這項運動。即使是被男孩子看不起被別人嘲笑,也毅然決然的'走上了摔跤這條道路,並且最後越走越遠。

片中出現轉折的地方是吉塔的屢次失敗,是她對於父親那些訓練方法的不理解,是她遲來的“叛逆期”。而父親卻沒有和她爭論,而是以自己的方法不斷教導著吉塔,最終贏得了摔跤的世界冠軍。

在這過程中,在吉塔失敗而又不理解父親的時候,我和舍友有過兩種猜測,一是吉塔最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繼續讓父親指導,最終成為世界冠軍;另一種則是吉塔繼續堅持自己的想法,而巴比塔則是對父親的做法深信不疑,最終成為了世界冠軍。兩種結局的猜測側重點各有不同,第一種側重於吉塔的轉變,表現父女之間的溫情以及和好如初理解父親的過程;而另一種側重於吉塔和巴比塔的對比,表現父親是正確的,因為父愛讓我們相信最適合我們的才是最好的。思考了很久之後發現,第一種猜測可能更合理一點,第一女主應該是吉塔,在之前少兒組比賽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來了,並不是說吉塔和巴比塔雙女主這樣不好,而是這樣的話沒有辦法完全突出重點,無法體現父愛如山這個主題。

即使整部電影是勵志的,是喜劇,但是父愛依舊是貫穿整部電影的線索,讓人印象深刻,又不禁落淚。

第一次寫影評,中間的不足請諒解,以後會繼續改進的。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4

為什麼說它偉大呢?它講了一個普通人靠個人努力為國家爭得榮譽、拿金牌的故事印度傳記片。選這樣的題材,本身就非常冒險,拍不好就像個英模人物的宣傳片。

不過印度人很厲害,它的電影特性正好也反映了它的民族性,總能將各種元素糅合,還具有獨特的味道和力量。它能將娛樂、喜劇、批判、反思放在一起,又釋放出溫情,勵志且不矯情,三觀極正還不假大空。

《摔跤吧!爸爸》之所以偉大,還因為它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當影片末尾放出現實中爸爸和女兒的照片,我相信,不流淚者無幾。

電影由真實故事改編,現實中的吉塔結婚時,扮演父親的阿·米爾汗本人也出席了婚禮。

原來是真的!原來人真的可以!人們會對“做人”這件事,肅然起敬,並且重新審視“現實豐滿,理想骨幹”這句話。原來只要理想豐滿,現實可以去骨幹。

好的影片一定有豐富的內涵,供大家從不同角度來解讀。這裡面有個人成長,有家庭關係,有社會現象,有理想與現實,有人與外界的衝突。但說到底就是人與自己的一場場競技。

1摔跤又不能當飯吃,那還要不要摔?

這是個關於夢想的故事。

阿米爾·汗飾演的馬哈維亞·辛格·珀尕是非常優秀的摔跤運動員,但是被父親教訓:摔跤又不能當飯吃。理想和現實的矛盾,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難題印度傳記片《摔跤吧,爸爸》觀後感演講稿。

人要活下去,對吧?人在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責任,對吧?你終究不能只為自己而活,對吧?所以“屈就現實”好像也是一條必經之路,你不為現實讓點兒路,也就跨不過現實這條路。

人在隱忍甚至“背叛自己”之後,才會有更執拗的堅持

馬哈維亞將希望寄託在“兒子”身上,可是來的是一個個女兒。

想而不得,才是命運的常態。從不可能中發現可能,是人對命運的對抗。

馬哈維亞抓住了最後的救命稻草,做了一件顛覆人想象的事――他開始讓自己的兩個女兒練習摔跤。哪怕受盡閒人閒語、各種嘲笑。

2父母要不要把夢想強加給女兒?

《摔跤吧爸爸》觀後感15

一談到強勢總會令人望而卻步。在中國或中華文化長久倡導的含蓄內斂的浸潤下過於直接、猛烈的衝擊總會為人們所不接受。

誠然,強勢介入的教育也令學生咋舌。一定程度上它會扼殺學生的個性,阻攔學生的創造,甚至錯誤的介入會致使學生誤入歧途,可以說是當今倡導多元成才,創新驅動發展的大敵了。但是我認為強勢介入並非百害而無一利,它甚至可以促進成才。

懸崖勒馬我們都聽說過。馬賓士到懸崖邊上,馬背上的人及時勒住韁繩,避免了人馬共同自由落體的悲慘結局。騎馬人的勒馬就是一種強勢介入。如果一個學生當初所選擇的路就是錯的,那麼這時候的強勢介入對他非但不是扼殺而是救贖。

如果在他所選擇的道路上呢?

荀子說: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如果一根木頭,它想成為一個車輪,那麼輮便可以助它達成理想。試想如果它只靠自然生長,要成輪恐怕需要的就不只是三年五載的功夫了。

同樣的道理,一把劍,若非就礪如何利?寶劍鋒從磨礪出,如果沒有那塊磨刀石,如果沒有那番強制性的打磨,金屬就只是金屬,永遠不可能削鐵如泥。

輮和礪雖然只是外力強加於它們身上的,但對於它們的成器,輮和礪功不可沒。

倘若你說那只是古代,那只是過去,是古人的思想過於保守了,那麼我將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你並不是沒有受過強勢介入或者說也許你正接受著強勢介入的教育方式。

就拿國中生來說。

早自習時英語老師或課代表的聽寫是不是讓你萬般憎惡又無可奈何?那就是用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來督促你背單詞、背短語、背句子。你能說它煩,但你能說它害你嗎?寫作文的行雲流水,做閱讀的暢通無阻哪一個不是它的功勞?

語文老師要求的古詩文背誦是不是有時讓你無比厭煩?這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古文記都記不住還談何運用呢?

進一步說其實作業也是一種強勢介入的方式。老師常通過佈置作業,檢查作業來促使你在課後複習。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知識,在不經意間讓你將這些知識吸收掌握。

這樣看來,強勢介入只是另一種不同的教育方式,並非洪水猛獸,它有利也有弊,關鍵在於教育者的判斷以及對強勢這種度的把握。如果把握得好,強勢介入也能促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