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國列車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2.82W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雪國列車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雪國列車觀後感

雪國列車觀後感1

上帝第二次重塑人類,如同他當初指導了諾亞,這次他挑選了威爾福德和柯蒂斯。威爾福德憑他的絕頂智慧認識到人類社會的最根本秩序——每個人有自己的位置,並以此在火車上覆制了一個社會。他理智到甚至可以通過設計和導演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來平衡火車上的人口,他也睿智到可以通過看似如此混亂、不可控的暴力事件來為自己創造的小社會精心挑選接班人。這個社會在他的治下順利的執行著。威爾福德說“這個列車不是每個部分都是自動的,很多位置都需要人力。”體現了人類與他們生存的世界是如何相互依存,形成整體的。就像是我們的地球,萬物生長、季節更替都是自動的,但也缺乏不了人們的耕種——人類活動對自然有著各種或好或壞的影響。可能這也正是為什麼上帝要設計人類的原因。上帝創造了世界給人類生存,同時創造了人類和人類秩序來為世界的正常運轉服務。威爾福德也正是根據這個真理創造了他的列車。

但威爾福德畢竟不是神本人,他唯一的失算在於錯誤計算了愛的力量,柯蒂斯在明知何為理智的情況下最終選擇為愛毀滅!在這一刻,威爾福德的話再次得到了印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在上帝的治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和使命,哪怕是睿智的威爾福德自己,他也只是在上帝給他賦予的位置上做了他該做的最後一件事——把真相告訴柯蒂斯、並且激怒柯蒂斯。柯蒂斯革命,最初看似是柯蒂斯個人英勇果敢的產物,後來真相卻是威爾福德智慧下的一盤大棋。當所有人都以為威爾福德成功了的時候,上帝本人終於出場了,柯蒂斯的感情沖垮了威爾福德的智慧,因為他原是為毀滅者這個位置而生的。威爾福德也失算了,因為這一刻只有一個人沒有失算,那就是上帝本人,在他的旨意下,看似的毀滅卻正是新生的開始。

就如同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事都並不是它本身的樣子,而卻是一局棋的一部分,背後都坐著一個操縱者。而如果你再深入的看一看,你會發現這個操縱者背後還坐著一個同樣的人操縱他,那個坐在最後面的就是上帝本人了。

這個結局我覺得還體現了一個思想:人類社會中有兩大力量,理智和愛,控制著我們的一切。不要過分的相信其中的任何一項。理智卻殘暴的列車為人類保留了最後的火種,而愛的爆發卻使人們迎來新生。

雪國列車觀後感2

雪國列車這部電影,給人一種極大的震撼感,一種來自靈魂深處的深刻反思。列車—象徵著世界,人類的階級社會。我們來看看這列載著僅存的人類在極寒世界中飛馳列車的社會分化吧:尾部車廂,人們生活在擁擠狹小且骯髒的地方,吃的是各類昆蟲製作的所謂蛋白塊,無比悽慘,折射出階級社會最底層的人,但具有革命性。中部車廂,有觀賞區、作業區、教育機構等。相對於尾部車廂的人們生活條件有巨大差別,象徵著有生產力的技術或腦力勞動者,受到上層車廂的剝削,無力於社會的變革。上層車廂,當整列火車發動了一場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時,反抗者們從火車底部一路打到高階車廂時,裡面的場景讓我十分震驚。

大魚大肉的場景比比皆是,越往車頭走越墮落。上層車廂的人象徵著腐爛的統治階級,所謂的社會貴族。他們擁有維護列車秩序的軍隊,這支軍隊象徵著腐朽國家的暴力機關。列車長,象徵著階級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控制著社會的存在及延續。從這個角度分析,電影一直在闡述的是:“這列火車的本質就是人類社會”。

所以,從政治角度來看,尾車的乘客具有革命性,革命的誘因通常都是不平等造的,但尾車的人發動的革命讓我感覺很怪,因為這場革命是底層領袖與火車最高統治者為了減少人口而策劃的革命,很暴力血腥但又會覺得沒有這種暴力血腥社會最終也會走向無法約束的狀態,澳大利亞野兔成災瞭解一下,所以這便是這部電影的經典之處。給人一種自我思考的矛盾感受且使人對政治有了更深刻的瞭解,並且這部影片很好的表現了歷史上曾經發生的,正在發生的,將來發生的社會體系崩潰到建立再到崩潰,如火車環繞軌道般迴圈。

另外,結尾部分主角到達火車控制室後發現了所謂永動機的殘酷真像的場景闡述了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永動機的觀點。

雪國列車觀後感3

今天休假一天,這大好春光,當然要看電影了,正好辦了會員卡的影院本月還是半價,絕對要,影院今天的賣票小哥長了張萌正太臉,姐多看了幾眼,讓他推薦一部電影完全沒有多想就看了。這麼多廢話是為了“偶然”二字,下面入正題,說說姐的觀影心路歷程。

字幕一出才知道是韓國電影,其實看片名以為是俄國片來著,再出字幕原來是奉俊昊導演還是編劇,他的《漢江怪物》還是不錯的,姐很期待,一出人物,一票歐美人,姐孤陋寡聞了,原來奉俊昊也混好菜塢了。不要以為姐要順著劇情寫,看姐的id了嗎,姐是有節操的人,絕不劇透!當然,姐都不用看就知道劇情在肯定已經被扒得所剩無幾了,完全不看劇透才能有姐今天這樣的神奇感受啊(姐進放映廳前真的只知道片名啊,別的一概不知),有多少次是因為看了劇透影評電影就索性不看了。

好吧,再次言歸正傳,看了一會兒終於確定男主是美國隊長,至於沒一眼認出絕對跟造型有關,什麼樣就不劇透了,從姐的不專業外行角度來看,隊長的男主光輝略被配角們搶了風頭,姐能認出來的有幾個也就不劇透了,最終boss出來時姐還感嘆一下怎麼又是這貨,也許是姐見識少總之沒見之演過好人(姐連性別都不透)。奉俊昊拍的嘛,肯定有韓國演員還是他的好基友。不知道大家對當年特火的一張照片“我想上學”(就是那馱希望工程宣傳照)有沒有印象,某角色一出來有強烈即視感,還有個角色和哈利波特第五部中烏姆裡奇教授感覺很像。演員不說了,說說劇情,科幻有,末世有,動作有,特效有,暗黑有,驚悚有,血腥有,熱血有。

為什麼說這部電影不錯呢,雖然姐純是外行看熱鬧,但是電影看多了,某些片子確實看了開頭知道結尾,某些橋段看了開始知道走向,只是好電影就是你明知道這個梗好老但是能讓你看下還覺得不錯,雪國列車就有這樣的特點,它包含了一切商業片該有的元素,要是把它歸類到末世科幻片。當然bug是有的,槽點也是有的,導演所要賦予影片的哲學和世界觀就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相信每個看過電影的觀眾都會有自己的體會。姐要吐槽的是結尾,還是讓姐猜了個九不離十,雖然姐一般腦洞比較大,但是敢不敢來個讓姐最不願看到的那個結局,姐就五星強推!姐還想說什麼時侯咱們中國內地導演也來個有水準的科幻片吧!

最後,還沒看過的小夥伴們週末看吧,實在膽小的妹子拉上男朋友吧,哪怕只是找找bug漏洞什麼的也是挺有意思的。

雪國列車觀後感4

影片中的角色維爾福德和柯蒂斯分別代表了壓迫者和反抗者。列車維爾福德將專制獨裁作為自己的信仰,相信為了維持社群系統的整體和諧平衡,哪怕實施殘酷的壓迫、暴政也有其理由,甚至訴諸殺戮、虐待也可在所不惜。

對社會公平正義而言,這樣的人物最為危險,因為其自私自利的本質容易為其所謂的理想信念、對大眾群體的綁架裹脅以及虛偽的集體利益訴求所偽裝,事實上維爾福德真正信奉的無非是他自己及其所代表的少部分上層權貴階層的利益,並且這是以廣大底層民眾的血淚和屈辱為代價。

甚至維爾福德都被自己的“偉大奉獻”所催眠和感動,他振振有辭地說出與吉列姆合謀,通過策劃衝突殺戮來維持列車生態所須的人口平衡的真相,目的就在於把自己打扮成一個列車生態的安全保護者和危機拯救者,他企圖以自己忍受孤獨、敢於擔當、慷慨讓位的假面來迷惑和拉攏柯蒂斯成為接班人,但是以部分人的生命為代價換取社群的存續無關乎倫理選擇而純屬政治選擇,再虛偽的說辭、再華麗的外衣都掩蓋不了斑斑的血淚和罪惡,人性的力量讓柯蒂斯組織選擇做一箇舊世界的毀滅者、舊制度的埋葬者,而不是做一個既得利益的接管者和舊世界的維護者。

最後雪國列車的毀滅和崩潰成為影片中最壯觀的一幕,這既象徵著人類社會與地球自然的猛烈碰撞,也象徵著人類社會兩種不同道路之間的劇烈碰撞,似乎在告訴世人,在某些特定背景下舊世界的毀滅是人類走向隉磐重生的無奈選擇。

柯蒂斯最終用生命換來了新的制度重建的機會,即便這只是一個人性復興的概率和希望,也標誌著柯蒂斯的勝利。此外,柯蒂斯衝破重門的奮鬥和搏擊過程,對列車二把手梅森的處決,對雪國列車先保後毀的覺醒,對自己吃人之罪的悔恨,刻畫出一個真實可信、勇於鬥爭、重視行動和實踐的堅強革命者的形象。

雪國列車觀後感5

“真是一部神奇的影片。對,就是神奇的影片,它會顛覆你現有所有的觀影世界觀。這種顛覆不是場面和拍攝手法的顛覆,而是拍攝理念和思想的顛覆。”這是我在電影院看這部片子的時候,寫的一條小微博。隨後,我又補充說:“社會、科幻、宗教、人類、自由、救贖以及希望,還有永恆,《雪國列車》真是一部神級電影。”

這是一種現場產生的最直觀的感覺。這種感覺不是來自於類似於《魔戒》、《霍位元人》那種大氣的歐美特效風,而是一種帶著明顯奉俊昊式韓國風格的拍攝理念和思想。當然,這部片子的特效也還可以,被嚴寒的白雪所覆蓋的地球,一輛在白雪蒼茫的白雪中不停繞地球行駛的列車,都給人太深刻、也太魔幻的印象。這種魔幻,讓人會產生一種顛倒時空的錯亂,在現實發生於未來的幻想之間,人們對整個人類的未來不知道該悲觀,還是該殘留最後的一點希望?我最近看一本爽文小說,裡面有句話,叫做“大夢幾千秋,今夕是何年”,這種感覺在《雪國列車》裡隱隱約約的也有。但是《雪國列車》的特效不是在於純粹的表象視覺,它的精粹在於想法。你比如說列車中海底世界和各種比如說幼兒園、舞蹈廳、小植物園這些場景,其實都很常見,也不是什麼特效,但是放到整部影片當中,放到導演的構思之下,卻給人一種位元效還特效的感覺。這是奉俊昊的功力。

我上邊提到了諾亞方舟。事實上,這部片子的宗教意味很強烈。

在這趟列車上,就是一個充滿了嚴格等級制度的社會。前艙居民,是上流社會;末艙居民,是類似於奴隸的底層社會。當最後男主柯蒂斯為了生存,帶領末艙居民一節一節車廂推進和佔領,終於到達車頭位置列車引擎所在地,與這趟列車的威爾福德對話,那場景其實很像是在佈道。威爾福德在布他的道,他是列車的製造者,他俯瞰甚至是按照自然法則操作列車眾生,列車是他的世界,他就是這個世界的上帝。對威爾福德而言,他劃分了這個世界人類的等級,他製造了自然,為了能夠讓這趟列車永久執行下去,他甚至還操縱暴動,讓列車裡的人類自相殘殺,以達到生態平衡的目的。作為起義領袖的柯蒂斯最後差點被威爾福德的“佈道”所感化,以接替已經自感要老去的威爾福德的位置。就在他逐漸要迷失自己的時候,是威爾福德把末艙居民的兩個小孩子當做機器零件塞進引擎的殘酷行為,讓他猛醒,讓他意識到眼前的這個威爾福德不是上帝,而是惡魔。而柯蒂斯最後捨棄自己的胳膊去拯救引擎裡的小孩子的行為,又充滿了救贖的味道。因為從前的柯蒂斯為了活下去,還吃過人,“知道嬰兒的味道最好”,當很多人受末艙聖者吉利姆的感召,放下屠刀、放棄人吃人的行為,自己去砍自己的`胳膊大腿充飢的時候,柯蒂斯卻並沒有勇氣這麼做。此刻,他為了救那個孩子,寧肯舍掉自己的胳膊,這是他的自我救贖和心靈贖罪。

永遠不停的列車,以一種全部人類滅亡的形式停了下來。活下來的只有韓國童星出道的高雅星飾演的那個女孩子,還有一個小男孩。當他們裹著厚厚的衣服,走出列車,在積雪的大地上留下人類大滅亡之後的第一個腳印,那場景,不由自主地讓人聯想到諾亞方舟事件水退之後,人類的重生和再次繁衍。

科幻是個外衣,反抗是個主事件,宗教是種意境,而人類的自由、希望和永恆卻是這部片子的靈魂所在。

這部片子的拍攝製作方就有韓國、美國和法國三個國家,而參與的演員更是集合了亞洲和歐洲、美洲以及非洲好幾個大洲的不同膚色。等級仍存在,卻不再以膚色劃分,文明和野蠻共存,當末艙居民為了活下去一節一節車廂地向前推進,那場景,其實很像遙遠時期的人類。裡邊有個亞洲演員表現很出色,就是宋康昊飾演的南宮民秀,平常看他臉大大的,卻不想一身犀利哥的造型做下來,表現還是相當搶眼。

雪國列車觀後感6

首先,這並不是一部災難片。但於我而言,我更願意把這部片子和《後天》或者海嘯之類的災難片,再加上那部最後所有人登上了一艘船的電影,可以一起構成應對災難之三部曲了。

當人類對未來的摧殘愈加嚴重,溫室效應終究導致了世界級的海嘯,人類在這場災難中為了生存而採取的應對方式。從直面災難,到選擇求生,諾亞方舟的目的是離開這個星球,而雪國列車則做出了另一個假設——我們終於發明了永動機。雖然內心存在既然永動機都可以發明了,那麼如此聰明的人類到底為什麼還是讓自己步上了需要集體大逃亡的結果這種疑問,可是畢竟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總歸是渺小的,於是且就忽略不計了。

不管是選擇方舟,還是這樣一列擁有永動機的列車,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顯然是毋庸置疑的。而在社會的縮影中,”政治“總是在你所見或不所見的地方起著微小卻又翻天覆地的變化。雪國的這趟列車,用奔跑的十八年,在沒有其他因素的干擾下,單靠人為,完成了這一系列的”更新換代“,用以保持整個體系的”平衡“。

於是導演的目的一算是達到了。我們在一列i車上看到了整個社會在政治的操控下所上演的顯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的為了平衡的崛起。這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題材和主題,只是把這些東西都搬到一列火車上,就顯得有些微妙了。

所以導演迫切需要解決的,便是第二個問題。在一列人類唯一賴以生存,並且不可複製,不可破壞,無法修復的避難所上,這一場規模巨集大,代表了底層人民心聲,損失慘重的暴亂應該如何結尾?

取而代之?那便是達到了上位者的最初目的,重新恢復了平衡。可是這顯然就讓這部電影變得太過無趣而沒有新意了。於是這個平衡必須被打破,那麼,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呢?導演大概苦苦尋思了很久,一部電影爛尾委實是件令人難過得事情。

可是既然這已經是最後的避難所,而暴動成功的新上位者又並不想循著原來的老路走,那麼,便毀了它吧,至於之後,一切,由你來想象。

而我只想說,那隻出現在皚皚白雪中的北極熊,你其實是無性生殖,吃雪長大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