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

才智咖 人氣:1.81W

電影《領袖1935》以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人如何帶領紅軍突破重圍為切入點,用周恩來的視角來結構全劇,再現了萬里長征波瀾壯闊、艱苦卓絕的歷史畫卷和英雄史詩,為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創作提供了生動啟示。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心收集的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

【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一】

瀟湘電影集團等單位聯合推出獻禮電影《領袖1935》於昨日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辦了隆重的首映意識。演員吳京安出席了此次活動,在談到本片的意義時吳京安介紹說,這部電影充裕了“長征精神”的核心,觀摩它是一場精神的“朝聖”。

活動當天,吳京安身著藍色空軍軍裝亮相人民大會堂,身姿挺拔、精神抖擻。吳京安在本片中飾演時任中華民國領導人蔣中正,時隔十四年再塑蔣中正,立體、真實而非臉譜化。在電影《領袖1935》中再演這個角色時吳京安感慨“時間在變,現在人們對歷史、對於曾經給予真實和中肯的評價,今天再現蔣介石可能和那個年代不一樣。隨著一些史料的披露,一些歷史真相的還原,我們腦子裡漸漸浮現出不是那麼臉譜化的蔣介石,從而本次出演的蔣介石在藝術的變現上也賦予其領袖氣質。”在釋出會最後,吳京安說:“電影《領袖1935》好片子,裡面有精神、有信念、有意志,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領袖1935》由瀟湘電影集團導演周琦、西北電影集團導演馬德林共同執導。該片講述了1935年初,當日本帝國主義侵佔華北,民族矛盾集聚上升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衝破國民黨蔣介石几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北渡長江領導民族抗戰的偉大轉折,再現了萬里長征中取得決定性勝利階段波瀾壯闊、風雲翻卷、艱苦卓絕的壯麗歷史畫卷和英雄史詩。

【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範文二】

2017年4月13日我局組織觀看了電影《領袖1935》,《領袖1935》是為紀念中國共產黨誕辰95週年暨紅軍長征勝利八十週年所拍攝的電影,講述了在1935年初,日本帝國主義侵佔華北,民族矛盾急劇上升之時,中國共產黨領導工農紅軍衝破國民黨蔣介石几十萬軍隊的圍追堵截,完成北渡長江,領導民族抗戰的偉大轉折。再現了萬里長征波瀾壯闊、艱難卓絕的歷史畫卷和英雄史詩。電影謝幕後,我卻不禁在心中思考,為什麼工農紅軍在當時條件如此惡劣、經濟如此貧窮、裝備如此落後的情況下能夠衝破國民黨優良裝備的幾十萬軍隊,除了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戰術思想外,更為重要的莫屬中國共產黨全黨全民族的團結一致了。

在影片中,遇到棘手的問題時,以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為首的工農紅軍部隊積極討論,獻言獻策,直言獻諫。私底下,是感情真摯的好哥們,工作上,是能紅脖子討論戰術的工作拍檔。每個人都秉著為大局好,為工農紅軍好,為人民的好的信念積極工作,認真努力,決議一旦做下,也能團結一致,忠貞不二地向著規定的目標進取。最終以簡陋的裝備、樸素的軍隊奪得了諸多戰機。

而反觀國民黨軍隊坐擁幾十萬大軍,辦公條件高檔,作戰裝備完善,理應獲得壓倒性的勝利,然而卻並沒有。究其原因,就在於國民黨軍隊不團結所致,從上至下沒有統一的信念,在作戰中,蔣介石命令部下調轉士兵守衛即將被攻陷的城池,部下竟因為擔心自己的老巢沒有士兵會讓自己陷入危險,暗中背叛軍令,不調遣軍隊予以支援,最終導致國民黨失去了重要戰略地。

團結就是力量,就如一支交響樂團,再完美的個體如果組合在一起不團結合作,各自按樂譜演奏,那音樂必然是雜亂無章,毫無悅耳之音。相反,個體若都能聽從總指揮,團結合作,相得益彰,那這樣演奏出來的曲子才能通人耳蝸,沁人心脾。

【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範文三】

革命歷史影片《領袖1935》在眾多表現長征題材的劇目中,可謂獨樹一幟。既真實再現我黨在民族矛盾和外敵侵略中,領導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這段光榮歷史,同時,也栩栩如生地刻畫了我黨在血與火的鬥爭中做出正確選擇的歷史程序。綜觀此劇,稱得上是一部“小視角”凸現“新創意”的紅色影片。

大銀幕裡表現長征的作品有很多,《萬水千山》《突破烏江》《金沙江畔》《四渡赤水》堪稱同類影片中的經典。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把鏡頭聚焦於廣闊的戰場,以巨集大壯闊的戰爭場面去表現領袖人物的指揮若定和工農紅軍的英勇。與這些經典影片相比,《領袖1935》卻別有一番新意,它在反映工農紅軍艱苦卓絕長征史的同時,著重表現我黨由弱到強及領袖產生的過程。

導演周琦曾說,在拍攝完《通道轉兵》後,一直想拍一部“不一樣”的長征影片。 《領袖1935》頗為切中他的初衷,影片以周恩來的視角,採用現實與回憶穿插的非線性敘事方式,講述他與毛澤東之間的革命情誼。這種表述方式既最大限度地還原了紅軍長征中那段崢嶸歷史,同時也以親近、自然的風格,展示了我黨領導團隊中由分歧到肯定再到全面認可領袖的曲折經歷。這種視角雖小,但小中見大,以獨到的創意詮釋著一個重大的主題,讓觀眾隨著周恩來的講述和回憶,完成對革命領袖多維度的`精神塑造。影片不僅突出革命領袖在面對國內革命鬥爭和抵禦外敵入侵時的高瞻遠矚,還集中展示了他在軍事鬥爭中高超的指揮藝術。尤其是對領袖患難愛情及與普通戰士、百姓魚水之情的刻畫,讓戰爭的殘酷和人性的溫暖有機交融在一起,把一個革命領袖心懷天下,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優秀品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更為難得的是,影片的新創意還表現在領袖人物產生的過程中,完全是本著尊重歷史、還原歷史的原則,做到客觀如實地再現。比如圍繞著“要不要攻取打鼓新場”一幕,有爭論有分歧。但毛澤東力排眾議,從戰略的高度予以分析,最終說服了領導集體,使紅軍避免了一次無謂犧牲。事後證明,這一決策完全是英明的。在這一過程中,影片對領袖人物的處理一抑一揚間也頗見功力。爭論和懷疑是“抑”,耐心細緻地說服和高層領導知錯就改是“揚”,這種強烈的藝術對比,不但符合歷史事實,也生動傳神地映照出革命領袖堅持真理的精神品質。

影片的新創意還在於把鏡頭延伸到革命領袖面對艱苦環境談笑風生吟詩對闋上。這種詩情畫意般的處理,稱得上是點睛之筆,不但讓領袖的風采更加圓潤豐滿,也使影片從表現殘酷戰爭的陰影中擺脫出來,充滿了革命樂觀主義的氛圍。

如果說《領袖1935》從眾多表現戰爭大場面的長征影片中閃現亮點,那就是從一個小視角展現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一段史詩,拓展了長征題材的創作維度。這也給更多的電影工作者一個啟迪,紅色電影不一定非要把焦點全力聚集於革命戰爭一線,講好硝煙之外的故事,同樣也能推陳出新,得到觀眾的認可和好評。

【領袖1935觀後感600字範文四】

看了首映式,導演和演員們都很敬業讓人欽佩,劉勁老師因為拍戲腿骨折了還堅持到場,真正是被長征精神鼓舞!

片子本身重點講的是毛主席在遵義會議後逐步提高指揮藝術,指引紅軍脫離了四面被圍的險境,既打贏了多疑的蔣介石,也贏得了黨內一致的認可!毛和蔣在戰爭指導上的對比,處理的很好,有時讓人拍案叫絕,不得不感嘆領袖的高瞻遠矚。

片中還有黨內一開始質疑毛的領導能力和個人性格的情節,在周的努力調和及戰局的逐步扭轉下,眾人逐漸認可了毛的領袖地位。

不滿意的地方有三點,蔣介石貴陽被紅軍驚嚇一節,與前面堅定主張“攘外必先安內”時判若兩人,反差太強烈,想來真實情景中蔣未必如此不堪;賀子珍生下孩子後沒給毛看一眼就送到了老鄉家裡,雖然是歷史事實,為了表現老一輩革命人舍小家為大家的革命氣概,但影片中出現的太突兀,前情後果都有點讓人不易接受;最後突破金沙江後隨軍的孕婦要生孩子,紅軍戰士為了爭取寶貴時間而英勇犧牲,歷史上確有其事,很可歌可泣,但片中展現時又是讓人感覺太跳躍,很好的題材反而沒達到應有的效果,放在表現領袖的這部片子中是否合適,我覺得也該思考一下。

演員裡戲表現得最好的我認為是劉勁老師和吳京安老師!也很榮幸散場後能和劉勁老師合了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