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家大院觀後感

才智咖 人氣:6.23K

《喬家大院》電視劇有同名小說改編拍攝而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喬家大院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喬家大院觀後感

喬家大院觀後感【1】

《喬家大院》是一部拍攝了很久的電視連續劇了,源於一直對電視連續劇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昨天才偶然一看,誰知卻一看而不可收拾,對其中蘊含著的一些管理理念深感實用故而寫下來,期待對自己的管理會有所幫助,電視劇《喬家大院》觀後感。下面是對其中的一些管理特點的歸類與整理:

一、 對待競爭對手的態度

和為貴,公平競爭,以德報怨——善人者,人必善之。這主要是喬家和其競爭對手在爭做高粱霸主的事情上體現出來的。事件的開始,對方設下陷阱,一步步引誘喬家進入其圈套,不僅喬家大爺為此一命嗚呼,且差點使得喬家陷入破產狀態。喬致庸在反敗為勝後,卻沒有立即反手去攻擊對手並消滅對手,而是伸以援手,使得對方走出困境,並承諾永遠不爭做霸主,而後喬家得到的卻是一個真正的商界霸主身份,從對手給喬家送的“商家師表”牌匾上就可以說其已經成了商家的精神領袖了。並且藉助這一良機,喬致庸整頓了市場,使其迴歸誠信天下。由此事推及個人,我一向主張要使得自己強大,最好的辦法是去培養自己擁有一個強大的對手,我們再回頭來看看,幾乎所有的產業似乎也都符合這一規律,如有肯德基,就有麥當勞,有可口可樂,就有百事可樂,有正泰,就有德力西。而我們也發現,所有能進入百強的企業,其與對手的競爭竟然都是驚人的相似,都是良性的市場競爭,並沒有根據某一情況而致對手於死地。

二、 留人的機制,把企業看成是大家的

喬致庸在聽完其夥計高旬的辭職理由後,做了一個驚人之舉,即,提出把員工當成股東,讓員工有機會成為股東的理由,其店規是,員工學徒期滿後(四年),即可獲得一釐的身價股,這個一釐是多少呢?我想應該是千分之一的股份吧,當然個人猜測應該是在其所在的分號中(分公司),然後每四年可晉升一釐,員工的年終分紅按當時的市值可得120兩紋銀,這個120兩是多少呢?我查了下嘉慶年間的官俸,當時的一個七品的正堂知縣月俸是17兩,也就是說一個年滿四年的員工其收入大抵可以和一個知縣相抵,有這麼豐厚的待遇,還有什麼員工留不住呢,而員工為了多拿錢,則其必須要創造更高的利潤,因為利潤越高則其一釐所得的報酬也就越高了。

三、 尊重職業經理人

喬家的大掌櫃,相當於現在的區域總經理吧,在其任職的時候是有一個儀式的,喬家祖訓中說的是效仿劉邦拜將,東家給大掌櫃要磕頭的。這裡包含了兩層意思,一是告訴下面的各個掌櫃(相當於分店經理),這個大掌櫃是我聘請的,有著絕對的權力。其次是,我已經把我的.一切都拜託給你了,你要知道你肩膀上的擔子有多重,我對你可是賦予的全部的責任和我最殷切的期待的。試想,在這樣的一個條件的前提下任命出來的總經理又怎麼敢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呢?為了使得職業經理人做的安心,其店規21條中又明確規定了大凡工作滿30年的掌櫃均可享受退休後的薪金,分紅保留制度,即可以為此養老送終了,在那個沒有“養老保險”的年代,這應該就是最早的養老保險的雛形了吧。讓職業經理人沒有了後顧之憂後,其工作安能不全力以赴?

四、 喬家祖訓中的“義、信、利”

喬家經商,以義為先,以信服人,這樣的商家怎麼可能會沒有利的產生呢?在胡麻油事件中,喬致庸大膽的承認的摻假事件,並永於為此承擔了相應的責任,這樣的商家又怎麼會不贏得客戶的尊重?並且喬家從此做出了一個承諾,如有摻假一經發現,以一陪十。這樣開明的一個商家,其發展的前途自然是無量的。對喬家“義”的事件描述則可從祁姓商人的1000兩借款事件中可窺見一斑。

其實總結了一句話——做商人,要做的就是儒商,做職業經理人,應該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喬家大院觀後感【2】

花將近一個星期時間看完了電視劇《喬家大院》。之所以看這部電視劇,是因為我自己想從商,做一個商人。並且通過一個渠道瞭解到這部片子是宋林(華潤集團老總)在山西任職時推出的一部、講述晉商喬致庸的記錄片,而晉商是一個在歷史上很有影響的、不得不瞭解的這麼一群人。電視劇《喬家大院》講述了一代晉商喬致庸的故事,從他考恩科、接手負債累累的家族開始,一直到他去世整個人一生的故事。看完這部電視劇,喬致庸這個人在我腦海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性格非常鮮明:有才華(在龍門的一篇演講可以看出),有情(對江雪瑛的感情持續終身)、有良知(辦票號,賺了朝廷的銀子,那些銀子是從地方運到中央的庚子賠款,所以他不高興)、能吃苦、敢冒風險、顧全大局(由於家族原因,需要娶陸玉菡,幫家族渡過難關,雖然他很痛苦,但是為了喬家上上下下幾百口人,他還是娶了)。從他的身上,學到了不少從商的、也是很樸素的道理。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誠信”,“寶可不淘,信不可棄”。誠信在這部電視劇裡體現的淋漓盡致:對自己在包頭的店裡出現了假胡麻油的情況,立即貼出告示,告知城裡的父老鄉親:“已經買的假胡麻油可以拿來換真胡麻油,原來的假胡麻油以超低的價格賣給父老鄉親,當做煤油來使用(點燈)。”這種處理方式就非常及時、效果非常好。做生意,誠信要放在首位。當然,做人也應該如此。正是因為他把誠信放在這麼高的位置,所以他的生意發展壯大才有了一個好的基礎,並且最終能把生意做得那麼大。

經商要講究策略。經商就是做買賣:南方買的北方賣,北方買的南方賣。什麼東西在什麼地方買便宜,什麼地方賣價格高,銷量好,就要做什麼生意。從南方買茶到北方賣,甚至賣到國外,這裡面的利潤有多麼豐厚。做“匯通天下”的生意,從朝廷賺取了多少銀子。僅此兩件事,就可以看出他的經商頭腦。

經商要敢於冒風險。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有風險的,並且收益與風險總是成正比的。要想獲取大的利益,就要敢於冒大的風險,如果想安安穩穩的過舒服日子,就不需要冒風險。如果喬致庸守著他家的十幾間鋪子,他也能過很舒服的日子,他完全可以不去冒險販茶,也完全可以不“匯通天下”。如果那樣的話,人生便少了很多色彩,失了幾分精彩。

經商要能吃苦。南下武夷山,過長江、翻高山;北上恰克圖,穿沙漠、遇劫匪。這樣的苦,一般人是吃不了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任何一條路,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可能不吃苦。而選擇做生意,選擇經商,便選擇了與苦為伴。而他,喬致庸,這些都不怕,並且很快樂。所以他能走這條路,並且走下來了,最終獲取到了豐厚的回報。

經商要有智囊。孫茂才、馬荀、高瑞,這些都是他的智囊、左膀右臂。孫茂才,雖然由於犯錯誤被喬致庸趕走了,但是在喬致庸最困難的時候,是孫茂才幫他出謀劃策,度過了最困難的時光,所以在喬致庸老了都還在念叨他:“茂才兄,客死他鄉,挺可憐的。”馬荀、高瑞都能獨自撐起一片天,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沒有幾個鐵桿,想要做點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賺到財富後,要和眾人分享。臘月24日,年末,喬致庸挨家挨戶給鄰居送肉、送米。這個畫面很讓我感動。我們現在的物資生活富足了,但是像這樣溫暖的場景是看不到了。這種分享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好好學習。

“士農工商”,商居其一。做一個有良知的商人,也能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