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包公觀後感「推薦篇」

才智咖 人氣:8.12K

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製的三集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禮在合肥舉行。和以往包公題材的電視文藝作品不同的是,紀錄片《千年包公》堅持真實可靠可信的創作原則,力爭呈現一個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包拯形象。

千年包公觀後感「推薦篇」

【同期聲】《千年包公》總導演 虞國芳

只要有包公足跡的地方 我們都進行了實景拍攝 我們的再現在服裝 史實上 全部都是有據可查 真實記錄在史冊裡面的真實案例

紀錄片《千年包公》共分《清心直道》、《鐵面無私》、《以民為本》三集,每集45分鐘。通過再現真實的包公故事,尋訪包公精神的當代體現,力求在觀眾心裡樹立一位真實可信的清官而非戲說的包公形象。這部紀錄片自2015年5月開始籌劃,歷時一年,期間劇組先後前往臺灣、新加坡、河南開封、安徽合肥等地進行實景拍攝,並採訪了幾十位包拯研究學者及宋史專家。

【同期聲】中央電視臺記錄頻道節目管理部 主任 石世侖

在這部片子裡面 道德建設和制度建設之間的辯證關係 都得到了非常好的體現

【同期聲】安徽省紀委副廳級紀檢員 陳學高

之所以包公的精神能延續千年 是因為包公的精神在當今仍然有它很強的時代價值 也希望通過這個片子 使我們廣大黨員幹部能夠真正受到啟發 像包公那樣做人做官做事

千年包公觀後感範文

包公,一個震古爍今、世代傳頌的名字。在中國老百姓的心目中,包公集清官、忠臣、名探、神袛於一體,成為公平與正義的化身,是萬民景仰的“包青天”。在民間傳說、戲曲舞臺和影視劇中,他不僅秉公執法、斷案如神,還能上天入地、服妖降魔,代表著中國民間傳統中的最高人格化期許,千百年來,無人與之比肩。

然而,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包公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為什麼他在華人世界享有如此崇高的地位?他對後世的影響為何如此之久之大?今天上午,在合肥包公祠舉行的.三集高清紀錄片《千年包公》首映式上,來自北京和安徽兩地的各界人士分享了該片帶來的震撼和啟迪。

紀錄片《千年包公》由中共安徽省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央視紀錄頻道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科教頻道承製。攝製團隊自2015 年5月開始策劃調研,同年8月正式開拍,歷時一年奔波數萬公里,先後奔赴國內的臺灣地區、河南開封、廣東肇慶、浙江寧波、安徽天長,以及國外的新加坡等地,進行實景拍攝、專家學者釆訪及歷史再現,力圖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真實生動的包公形象。

中央紀委宣傳部正局級紀檢員、監察專員閻群力,安徽省紀委副書記車建軍,安徽廣播電視臺黨委書記、臺長、總編輯莊保斌,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石世侖共同為《千年包公》啟播。

首映式上,安徽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千年包公》總監製張志巨集在致辭中說,合肥是包公故里,包公是歷代清官的典範。“今天我們拍攝製作《千年包公》電視紀錄片,就是立足充分挖掘優秀傳統廉政文化,探索新形勢下引導黨員幹部向善向上、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的廉政文化建設新路徑。”

央視紀錄頻道節目管理部主任、《千年包公》監製石世侖表示,縱觀包公的一生,可以用16個字來總結,那就是“一身正氣、兩袖清風、鐵面無私、執法如山、嫉惡如仇”。他說:“在《千年包公》中,我們力圖透過包公來展示中國優秀的廉政文化,紀錄片對歷史的正本清源價值得以凸顯。”

安徽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該片監製禹成明感謝各方對該片的支援,他表示,《千年包公》是一部聯合攝製作品,立項之初就受到中紀委宣傳部、安徽省紀委、中央電視臺和安徽廣播電視臺等各級主要領導同志的高度重視,不僅對節目質量進行嚴格把關,還幫助協調攝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力圖將其打磨成一部兼具思想性與藝術性的紀錄片精品。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朱萬曙在發言中表示,“包公的故事能流傳至今長盛不衰,是因為他真正走向了民間,凝聚了民間文藝的元素,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紀錄片《千年包公》的面世,必然能夠起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

包公第34代傳人、包公精神傳承研究會常務理事包正軍說,包公表現出的高風亮節是86萬包氏子孫為人處世的楷模,更是中華文化傳統的寶貴財富。他表示,作為一個清官符號,長久以來文藝作品中的包公,其人物性格和內心情感幾乎被忽略,而紀錄片《千年包公》與以往不同的是,它依託豐富而詳實的史料,以包公人生經歷為主線,以寫實手法再現了包公的一生,讓“鐵面包公”有血有肉地走向觀眾,展示了包公的可貴、可敬、可親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