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範文

才智咖 人氣:2.34W

等了又等,做足了宣傳的《我不是潘金蓮》,終於上映。下面由本站小編為大家精帶來的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3篇範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範文

【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範文一】

繼2013年口碑平平的《私人訂製》之後,作為導演的馮小剛已經三年沒有出手。經過三年時光的敲打,終於磨出一把利劍,這便是近來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

其實,《我不是潘金蓮》早已經未映先火,先是在A類電影節——西班牙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榮獲最佳影片“金貝殼獎”,范冰冰還憑藉此片獲得最佳女主角“銀貝殼獎”,之後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上也有斬獲,並且獲得金馬獎四項提名,可謂是載譽歸來。而和獲獎同樣引起熱議的,是馮小剛首次嘗試用圓形畫面和方形畫面相結合的方式,來暗喻中國現實社會的“圓”與“方”。在經歷改檔之後,終於在十一月中旬悄然上映,讓觀眾醞釀了足夠的等待。

大陸的“四大導演”,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和姜文,在商業電影和電影票房方面,馮小剛自然沒得說,在四大導演中位列前茅,但是在電影藝術方面,比之其他三位,馮小剛有所不及。起碼,張藝謀有《活著》和《紅高粱》,陳凱歌有《黃土地》和《霸王別姬》,姜文有《陽光燦爛的日子》和《鬼子來了》,均享譽世界,並且,他們在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上頗有斬獲,以喜劇和賀歲片廣為人知的馮小剛自然落了下風。

還好,馮小剛“遇見”了劉震雲——曾獲得茅盾文學獎的當今中國頂尖作家之一。在《我不是潘金蓮》之前,馮小剛已經和劉震雲合作了三次,1995年的《一地雞毛》、2003年的《手機》以及2012年的《一九四二》,三部電影(電視劇)都是由馮小剛執導,劉震雲原著並編劇。《一地雞毛》反映的是中國普通家庭的平凡生活,《手機》以娛樂化的形式隱喻了社會現實,《一九四二》則回顧民族之苦難,馮小剛和劉震雲的合作漸入佳境,等到《我不是潘金蓮》,終於豔冠群芳,讓馮小剛在藝術領域可以和其他三位導演一決高下了。

《一句頂一萬句》和《我不是潘金蓮》是劉震雲最近十年僅有的兩部新長篇,也是他迄今為止最大氣、最成熟的作品。在小說《我不是潘金蓮》裡,劉震雲以如椽大筆描繪世情世相,頗為幽默的筆調卻能讓人哭出聲來,而經馮小剛的翻天妙手,使劉氏幽默和馮氏幽默結合後,產生的能量便是一顆小宇宙爆發。

說《我不是潘金蓮》是當代版《官場現形記》毫不為過,它將底層官員的不作為和胡作非為刻畫得淋漓盡致。因此,馮小剛說《我不是潘金蓮》的主角不是范冰冰飾演的李雪蓮,倒是裡面的二十八個男性角色。本該頂天立地的男人們,沒有一個敢於擔當,他們畏首畏尾,蠅營狗苟,小肚雞腸,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以鄰為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機關算盡,就是不男人,讓一樁其實很簡單的告狀案,就這樣持續了二十年。李雪蓮的前夫說李雪蓮是潘金蓮,她覺得自己是竇娥,大家說她是小白菜,而和她打過交道的官員們說她是修煉成精的白娘子,李雪蓮是怎樣從潘金蓮到竇娥,之後走上小白菜的道路,進而修煉白娘子的?恐怕誰人都逃脫不了干係,哪怕你是看熱鬧的“吃瓜群眾”。

《我不是潘金蓮》是馮小剛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沒有之一,也是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沒有之一。58歲的馮小剛漸入佳境,對於“小鋼炮”老師來說,在餘下的電影生涯,多幾部《我不是潘金蓮》,少幾部《私人訂製》,便是給喜歡他的觀眾最大的寬慰。

【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範文二】

下班回家,看見朋友圈有朋友發《我不是潘金蓮》現場觀影照片,於是來了場說看就看的電影。

看完電影,感覺《我不是潘金蓮》這個名字該改成《論人民公僕該對誰負責任?》,如此,這部“論說文式”的電影就有了鮮明的論點了,呵呵~

作為一個80後,從小就看慣了香港武俠電影電視,所以染上了一股惡習,看不看這部電影也得看這部電影的名字是不是符合口味,以前香港電影電視的名字多美,《不了情》、《書劍恩仇錄》、《十月圍城》……所以,對馮小剛的電影除了《非誠勿擾》,其餘的《大腕》、《甲方乙方》等就像在學習高中語文課文,對某位大家的作品作的註解一樣,混了個眼熟,名字太俗氣,所以不曾翻看過。

《我不是潘金蓮》,本身就是一個充滿了無數幻想的名字,作為一個成年人你們懂的,但請不要想歪[得意],此處所說的幻想是指一種以潘金蓮三字隱射的另一種含義,而不是讓你真的幻想有的沒的[撇嘴]!所以就特別想看看馮小剛是如何把幾百年前的潘金蓮洗白的?今天看完才知道,片名永遠都是譁眾取寵的,以我個人短淺的見識,感覺《論人民公僕到底該對誰負責任?》更適合做片名,大概是這周看論說文看多了的緣故。?

看完《我不是潘金蓮》後,感覺馮小剛能成為名導就是名副其實的,。高一時,語文老師規定每週三篇隨筆,每一篇老師都會給我們寫評語,有一篇是寫了過春節的一些場景,寫了放煙花爆竹時大人們相互之間說的一些的大俗話,老師的評語是:最好的文章就是貼近生活。為什麼馮小剛的電影賣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貼近生活。

關於這部片子,除了李晨有點讓我感覺不和諧以外,其餘都是本色出演。提起範爺,洋氣,妖氣,霸氣,再難想到她就是以前的金鎖,但是透過這部電影,我隱約看到了那個長的像金鎖的臉的范冰冰,這說明,返璞歸真啊![愉快]

片中的各位領導,縣長,市長,到首長,這幾位演員絕對就是廣大人民群眾心目中的理想領導模樣,舉手投足間就還原了整個“官場”現狀。期間,各層級之間的對話好不精彩,場場都令人拍案叫絕!感覺整個電影,范冰冰就是一根主幹,但是她只是一個主幹而已,真正精彩的是圍繞這個主幹而生長出來的這些枝幹或者是綠葉,每一片葉子都是精華之所在。

再來說說,李雪蓮的上訪之路。關於信訪,因為曾經整理過信訪案件檔案,所以相對來說,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會比大家稍微理智一些。沒吃過豬肉但是我見過豬跑啊,在這部電影裡真的看不出到底誰對,到底誰錯,如果這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中,毫無疑問,我會覺得李雪蓮就是個瘋子,是個神經病,假離婚能告誰?能怪誰?她覺得冤屈,那麼因為她而下臺的史縣長冤不冤?市長冤不冤?雖然沒有處理好這件事,但試問,這件事情誰能來高情商的處理完?

信訪中有很多案件,當然很多都是人民反應的一些現實生活中需要政府協調處理的事件,但也有因私仇而舉報的,有因長年積鬱而發洩的,信訪信寫了一封又一封的,當然人民公僕不作為也是屢見不鮮,但我想必要的肯定也會解決,但是像李雪蓮這樣的案件個人覺得也只能是誰遇上誰倒黴了。李雪蓮說,我今年說不告了,可是他們都不相信,非要問我為什麼。可不是麼?十年了,年年上北京,突然說不告了,狼來了的故事誰不知道?不怕一萬,就怕萬一,因為自己的離婚主意導致的悲劇得讓多少無辜的人背黑鍋?如果不是秦玉河意外死了,恐怕這輩子她都走不出來。

《論人民公僕到底該對誰負責任》?李雪蓮這個例子是無法來論證的,成立不了啊!人民公僕為人民做事,可是人民的私事該如何處理?三角戀情上升到縣委,市委,直至中央?誰能給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

因為這個問題,我操碎了心,回來的路上一直想著要寫點什麼,該怎麼寫?於是說好的早睡,變成了可怕的熬夜。這個做申論,雖然偏題,但是能給滿分嗎?看完電影我都站在人民公僕這邊了!

【觀看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範文四】

這兩天朋友圈被一部叫做《我不是潘金蓮》的預告片給刷屏了。

原因在於這些關鍵詞(yuan):圓形構圖(圓),荒誕主題(冤),馮小剛劉震雲范冰冰12年後再聚首(緣)。

隨便一組關鍵詞拿出來放到現在的華語電影市場,都是新鮮得很。

你見過望遠鏡一樣的圓形構圖電影嗎,沒有吧?

你見過馮小剛兩次啟用同一個女演員麼(除夫人外),沒有吧?

在馮小剛執導,劉震雲編劇,范冰冰主演的這部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裡,首次打破了這一常規。

看過預告片劇情後,很多觀眾的第一直覺是:這是不是翻版的《秋菊打官司》?

這個疑問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兩部電影,就能清楚辨析。從劇情上來說,《秋菊打官司》是女主秋菊幫自己的男人討說法,解決村長踢人的事;而《我不是潘金蓮》則是李雪蓮為了糾正一句話,證明她不是潘金蓮。

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這兩部電影的電影表現形式。為了加強紀實效果,《秋菊打官司》採用的是肩扛式攝像機的跟拍方法,此舉也開創了扛肩拍攝的先例,一度引領潮流。而《我不是潘金蓮》則大膽首度採用了第三隻眼,旁觀拍攝的圓形構圖,將觀眾置於電影之外。

馮導這是要再一次顛覆傳統電影的拍攝方式嗎?

看完預告片,很多觀眾表示“方”了,這還是我們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嗎?在豐富觀影感受這件事情上,我們發明了3Dmax,還啟用了會噴水的4D5D電影,包括拓展動漫效果 .......

誰也沒想過,電影院長方形的熒屏還能變?

上一次把熒屏比例變成1:1正方形的還是侯孝賢的《聶隱娘》,沒想到這次馮小剛直接變成圓形。

嘖嘖嘖,馮導你這麼會玩,是要當竄天猴上天嗎?

那麼馮小剛選擇圓形構圖,真的只是為了標新立異博眼球麼?很多觀眾表示已經讀懂了馮導的深意(畢竟,能讓老炮兒通過審查的導演可是真有幾把刷子的)。

有人說:因為預告片釋出日是3月14號,為了致敬偉大的圓周率。

有人說:這是個有點“方”的時代,馮導為了緩和大家的情緒,選擇的圓形。

很明顯,這些解讀聽起來站不住腳,人家馮導才沒那麼無聊呢。

稍微沾點邊的,則這麼說:

圓形結構有窺視窺探的感覺,馮導想讓我們在客觀立場看這場鬧劇。

整個荒誕的劇情就是圍繞女主一個“冤”字展開,正切合了“圓”。

至於說為了配合中秋節上映而做出的話題營銷,我只想說人家導演並不傻。

那麼,馮導又是幾個意思,搬出一部全程圓形鏡頭的電影給我們看,他真的已經自信到拿上億的製作成本來挑戰觀眾的視覺適應能力麼?

其次是攝影角度的視覺構圖創新。

據本片的攝影羅攀在採訪中所言:使用圓形畫面是一種特殊的考慮,主要是為了更好的表現“中國風情畫”的特色。無論是構圖,色彩,還是運鏡方式,都是經過很多設計的。

中國風情,又使得圓形構圖帶有一絲復古意味。早在明宋年間的院體小品畫,就有以團扇為載體的構圖,且多見於圓形。

攝影羅攀和馮小剛也是多年的合作關係,最近的一部作品是《老炮兒》。

對於他來說,延續以往的.風格無疑是最輕車熟路的,但每部電影都應該有它獨立的鏡頭語言,顯然老炮兒的凌厲剪輯並不適合這部中國農村的文藝電影。

好的攝影師能幫電影說話,圓的設定使得整個畫面都很中國風,而圓的鏡頭語言則會讓整個畫面有著非常強烈的透視感,這些都要歸功於聚焦在圓心的縱深鏡頭。

減少了背景干擾的圓形遮幅,能最大可能的把觀眾視線集中在中心人物上面。

比如上圖這充滿諷刺意味的“和為貴”

圓形構圖的窺視背後,是各自觀影的心態。

可是我想問攝像老師的是:整部片子都是窺視,那還叫窺視嗎,會不會看著頭暈啊?在靜態的藝術作品中,有多眾多的圓形構圖先例,放在電影裡是否能夠既不喧賓奪主,又能錦上添花還是個未知數。

畢竟所有的顛覆和挑戰都需要勇氣。

放眼望去,也只有馮小剛有這樣天時地利人和的機遇。馮小剛曾坦言,到了他這個年紀,總想拍點讓人笑過之後,對社會有價值的作品。他從來不缺投稿的本子,卻缺合適的故事。直到遇到劉震雲的這個故事。

許多人對馮小剛的作品還停留在賀歲電影的印象裡,動輒馮氏喜劇。卻不知道,早些年的馮小剛並不是依託賀歲片出道。無論是他和鄭曉龍合作的《大撒巴》,還是和劉震雲合作的《一地雞毛》,都充滿濃濃的現實批判意味。

不可否認的是,確實是因為賀歲喜劇的成功把他推至臺前,人們才發現在苦澀樸實的第五代導演和商業文藝兩極化的第六代導演之間,還存在馮小剛這樣的過渡:既能得到觀眾的好口碑,還能拿下商業的好票房。

一晃眼的功夫,他和葛優搭檔的無數部賀歲喜劇已成為歷史。過了不惑之年的馮導又重新拾起了他對世界的探索和披露的野心,從《唐山大地震》到《一九四二》,重新拾起對大時代背景下悲劇個體的臨摹,重現歷史的深沉。

永遠走在前面的馮小剛,當大家都還困惑於商業與藝術性的表達時,他的賀歲喜劇已經叫好又賣座;當大家跟風拍喜劇片圈錢圈粉時,他卻要重新思索電影揭露現實的另一種可能。

他一直在轉型,同樣搭上這條轉型大船的還有范冰冰。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麼會是范冰冰來演這個李雪蓮?美豔不可方物的範爺,真的適合來挑戰一個落差這麼大的角色嗎?

在馮小剛看來,他選用范冰冰的理由有兩個:一個是范冰冰是非常自信,內心強大的演員。他希望看到的是演員能駕馭這個角色,而不是角色駕馭演員。

再者就是反差驚喜,範爺的漂亮很容易讓人覺得她的成就都是堆砌在顏值上面的,如果她能拿下這個離她非常遠的角色,就像蔣雯麗之於王彩玲,趙薇之於李紅琴,那將是非常大的驚喜。

多少年了,美豔不可方物的範爺,熒屏履歷滿滿當當。但大部分廣為人知的熒屏作品主要還是集中在宮廷女性角色上面,或者是顏值使然,或者是機遇使然,范冰冰幾乎沒有演過比較小人物的角色。

這次李雪蓮的嘗試,無疑是新的開始。而馮小剛、劉震雲、范冰冰時隔12年的再度攜手合作陣容,更是讓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