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淨山旅遊攻略

才智咖 人氣:1.67W

梵淨山是武陵山脈的主峰,是一級世界生態保護區,中國十大避暑名山之一;梵淨山以“古佛道場”的地位聞名世界;“梵”在梵語中的意思為清淨、寂靜,故而來此的人大都向往著這份心情而來;十幾億年孕育了梵淨山的奇石怪峰,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下,梵淨山向世人展示了不一樣的藝術美。

梵淨山旅遊攻略

7000級臺階使梵淨山有“通往佛國的天梯”的稱號。是貴州省內最壯麗巍峨的山峰,最高峰紅雲金頂海拔高度達2494米,曾被中國家地理雜誌認定為全國佛光出現最為頻繁的佛山之一。關於佛教的傳說和景觀更顯出梵淨山的卓爾不凡。在金頂至磨菇石一帶,如果運氣好的話,能看到梵淨山佛光幻影的奇異景觀。現在梵淨山有了索道可以直達位於6000臺階的萬寶巖,同時空中風景也不容錯過。

 實用資訊

地址:位於貴州省銅仁地區江口、印江和鬆桃三縣交界處。

門票:110元/人,學生持證半價(索道票為160元往返/人次;90元單程/人次)

開放時間:全天

交通:

1、可乘坐火車至玉屏或銅仁,再轉乘汽車或中巴車至梵淨山山腳。也可從玉屏至印江上山,但路程較遠,如需乘坐索道必須由江口上山。

2、可乘坐飛機至銅仁大興機場,乘機場大巴至銅仁市區,再轉乘汽車或中巴車至梵淨山山腳。

3、鳳凰到梵淨山(湖南方向):鳳凰----銅仁汽車站 15元/人(1小時)--------江口汽車站16元/人(1小時)---梵淨山10元/人(45分鐘)

4、鳳凰和梵淨山雖然距離較近,但由於不屬於同一個省份,遊客轉車會比較繁瑣,建議您乘坐藍海假期下屬集散中心“梵淨山、鳳凰三日遊”巴士,專車專人帶您暢遊兩大景點,詳情請諮詢同業中心:0851-5774800。

旅遊小貼士

1. 從大門方向走,只能沿黑灣河步行至上山的路,約需30分鐘左右。

2. 如果您想展示一下自己的體力, 7800多級臺階是對您體力和意志的考驗,一定要做好準備。

3. 爬山時會特別熱,頭上最好搭一張毛巾,爬山時間慢的約需5—6小時,快的也要3—4小時,有滑桿。沿途沒有或很少有賣吃的,最好自己帶一些乾糧。

4. 夏季當心蛇,沿山路走一般不易碰到蛇,可別另闢蹊徑。

5. 山地風雲變幻莫測,選擇好天氣上山,否則遇上大霧有什麼景觀都看不見的遺憾,能見度差的天氣還需十分注意安全,千萬別站在懸崖峭壁邊上。

6、根據不同的上山地點,通常遊覽梵淨山有南線和西線兩種選擇,如需乘坐索道只能選擇由南線上山。

a、南線--從江口上下山,由景區南大門上山,乘坐全長9公里的環山觀光車,換乘高空觀光索道至萬寶巖,再步行約20分鐘即可到達核心景區普渡廣場。遊覽結束後可選擇由印江方向步行下山,行程約3小時,或者由原路乘坐索道返回。

b、西線--由印江經張家壩到西線山門約2小時車程,再換成觀光車約30分鐘至棉絮林,再步行約3小時可到達核心景區普度廣場。遊覽結束有後沿8000級石階或乘坐索道往江口下山。這樣可走完全程主要景點,且不走重複路。但是銅仁到印江比到江口遠很多,路也不太好走。

7、梵淨山的最佳旅遊時間在3月到11月之間;春季可來看高山杜鵑;夏季可賞植物界的大熊貓——鴿子花;秋季可觀賞紅葉遍野。

 景點相關資料

梵淨山

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際生物圈成員、亞熱帶最完整的生物體系,棲息著黔金絲猴、珙桐、紫薇等珍稀動植物;是黃河以南地區10多億年古老的地質臺地;是天下眾名嶽之宗佛教聖地、全國五大佛教名山之彌勒菩薩道場。

棉絮嶺

棉絮嶺,西上梵淨山的汽車終點站、西線徒步起點,海拔2000米,正前方新金頂、老金頂、鳳凰山一覽無餘。

在此可以看到梵淨山一大奇觀——萬米睡佛、又為佛中佛,佛頭三個、座佛兩尊,寓意“五福臨門”,且長達萬米,為世界之最,極像大肚彌勒,千百年來當地百姓把梵淨山稱作“大佛山”,山即是一尊佛、佛即是一座山。

賜敕碑

賜敕碑——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奉神宗皇帝聖旨而建,當時的戶部郎中李芝彥撰寫,對梵淨山的地理位置、山形地貌、名勝古蹟、歷史傳說、佛教興衰等都作了記載。碑文寫到梵淨山是“古佛道場”,是“天下眾名嶽之宗”,是“上之穹隆接天、下之厚重住地”、“崔巍不減五嶽、靈異足播千秋”,是名震南京、北京,傾動十三地方行省,吸引王公大臣、黎民百姓紛紛湧來朝拜的“極樂天宮”,為貴州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紅雲金頂

紅雲金頂——山峰直立高達百米,上半部一分為二,由天橋連線兩端。兩邊各建有一廟,一邊供奉釋迦佛、一邊供奉彌勒佛。紅雲瑞氣常繞四周,人稱紅雲金頂,諧“鴻運金頂”。

狀若飛天游龍,又似佛手二指禪,更像人類的生命圖騰。根據其形而又稱“天下第一峰”。

攀鐵索而上,四面懸崖峭壁、一路古廟摩崖,主要有明萬曆元年的《道院》、清康熙52年的《天橋功德碑》等。中途經過靈官殿、龍頭石,到達觀音洞。觀音洞是絕壁上的.一處石穴,依山懸空建成石屋,石屋下面是萬丈深谷,供奉觀音菩薩。觀音洞又叫做“打兒洞”,傳說長期未生育子女的善男信女向金頂磕三個響頭,再帶一小石頭丟入金頂半腰這個洞中,必得佛賜子女並健康成長。觀音洞外面憑空伸出一塊石頭—報恩石,上刻有“無德不報”四個大字。從觀音洞往上為“金刀峽”“一線天”。峭壁上有一天然泉眼“定心水”。

梵淨山民族民俗

土家族在梵淨山麓,居住著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羌等各族人民。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體悟到梵淨山區豐富深邃的人文文化。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書法藝術。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歷史上被稱為“武陵蠻”或“五溪蠻”,為古代巴人後裔。印江縣50%以上人口為土家族。土家歌舞有山歌、哭嫁歌、蓑秧歌、擺手舞、八寶銅鈴舞、茅古斯、肉蓮花等,並以特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樂器伴奏。

苗族——其分支繁多複雜、文化豐富多彩,武陵山脈的苗族先民曾被稱作“黔中蠻”,史載“逐三苗於三危”,本地苗族為三苗氏後裔。苗族能歌善物,有跳歌、打跳、踩蘆笙、四面鼓舞、板凳舞、反排木鼓舞等。

古佛道場

古人云:“天下名山僧佔多。”大自然造就了梵淨山的奇異風光,而佛教徒則揚名了梵淨山的靈山秀水。在明朝萬曆以前,梵淨山作為“古佛道場”,早已聲名遠播。在梵淨山的滴水巖附近,有一塊奉萬曆皇帝的詔令而專門豎立的石碑。碑文中寫道:“此黔中間之勝地有古佛道場,名曰梵淨山者則又是天下眾名嶽之宗也。”明朝萬曆皇帝之所以要下詔重建梵淨山金頂正殿(寺廟),是鑑於曾經興盛一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因長年戰亂而日趨衰落破敗,即碑文所言:“天哀名山之頹,而賜以欽命僧妙玄重建金頂正殿,足為萬聖臨鑾。”碑文中把盛極之時的梵淨山“古佛道場”比作“極樂天宮”,記載梵淨山佛教自開闢以來,香火旺盛,信奉朝拜的信徒如雲流水湧,連王公大人都十分嚮往。梵淨山的聲名早已傳入了南京、北京,傾動了十三個行省的地方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