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務處工作計劃範文精選

才智咖 人氣:1.85W

我院的“三三”模式列入教育部重點課題案例,榮獲寧波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服務經濟貢獻特等獎,正在申報省、國家教學成果獎。

大學教務處工作計劃範文精選

利用這個難得的契機再思考高職的型別、學院的未來,目標越來越清晰,需要我們進一步梳理、總結,更要加強學習、宣傳和輔導。

一、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領導關於高職的講話精神

——高教司張司長關於高職辦學的三句話:

1.高職院校的辦學方法朝管理平臺方向發展。這個平臺是把企業的裝置、師資、需求拿過來,把學校看成虛擬企業的一部分,讓學生們在這個平臺上學本事。這個平臺也可以是走出去的,即在企業內為企業培養人。

2.成系統,即實驗、實訓、實習要成系統;基礎課也要成系統,二者交融。不是為了突出工學結合而片面加強實習實訓,而是緊緊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系統設計符合本專業人才培養需求的實習實訓。有的專業就不一定需要那麼多的實習實訓。基礎課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也要成系統,才能區別於培訓。

3.“雙師結構”概念及折算方式的提出是高職人事、師資的重大改革。是教育部高教司首先提出的(是一支專兼隊伍而不是一個人,是機制、制度建設)!

要在適當的地方,鮮明地提出以上的三個思想。這也就是對高職將來是個什麼樣的東西的清晰描述!

——認真學習領會:

一是這三點是一個三維立體有機整體,不可分割,單獨強調哪一個方面都可能具有“風險”,又變成單純培訓、回到學科或難以真正(高質量)實現;但不要把這三句話變成公式,不是一個模板,更不是教條,是“活”的。

需要邊做邊梳理邊調整,不可能一步到位,有努力的目標,從形似神不似(刻意套用)到神似形不似(各具特色)

二是可持續發展與就業導向(實用)之間是有矛盾的,難點是基礎課程系統化、實踐系統化以及相互交融點即度的把握,還有具體實現(實驗實訓條件與雙師團隊)尤其是雙師結構隊伍的建設以及在人才培養中的發揮作用和實效。

解決和實現這個交融點是核心、是難點,體現出學校和專業真正的水平。

三是符合學生3-5年未來發展才是真正的出發點,以畢業學生能否適應崗位需要、適應企業需要以及適應未來職業變化的需要,也有一個度(可持續發展與就業導向)的把握。

要切實關注學生,以生為本。

為此我們應該認真探索、紮實工作,然後用心的總結。

二、結合學院提出“做實做強、形成合力”的工作要求,針對“三三”模式落實細化,對照張司長講話再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與實施

三項標誌性工作

(一)迎接國家示範院校建設工作驗收

一是按照專案任務書的目標,保質保量完成國家示範性高職院校建設所有專案建設工作,爭取以優異的成績首批通過驗收;二是以七個重點建設專業為龍頭,提煉專業特色,以示範建設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方案為標準,帶動相關專業的改革與發展。

工作建議與要求:示範專業為分院一把手工程,專案責任人、專業負責人明確落實;專案指標一一對應完成,人才培養方案按照張堯學司長要求再修訂。

(二)實現國家、省教學成果獎突破

組織申報國家、省、市各級教學成果獎,實現國家級獎項的突破,並在浙江省和寧波市力爭更好成績。

工作建議與要求:以申報教學成果獎為契機,進一步完善提升、深化推進學院“三三”模式,專業(群)量化“三三”模式指標;鞏固、深化教師職教能力培訓測評工作,抓骨幹示範,落實在課堂實施。

(三)落實“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寧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我院承擔專案

試驗區“以專案研究推動教學改革”首批立項四個學校,我院承擔專案課程研究實踐,做好寧波市課程教材開發中心的輻射帶動工作,在專案課程實操微觀層面做榜樣,爭取市政府的更大支援。

工作建議與要求:教務處制訂課程教材開發管理辦法;示範建設專業拿出具體課程案例,確定介紹教師,準備講解的提綱和PPT稿件;師資培訓基地協助聘請專家和組織學員。

四項具體主要工作

(一)全力做好畢業生頂崗實習、配合做好就業工作

合力:教務處、招生就業辦、產學合作辦、學工部、質管辦、人事處、財務處以及分院

必須堅持學校管理主體。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大學生就業難的形勢下,首先抓頂崗實習的單位跟蹤管理。在繼續抓好頂崗實習管理到位率基礎上,工作重點應轉為切實保證頂崗實習的學生的學習任務與生產任務的結合聯絡。

調整專業方向和專業結構。首先應對當前金融危機對產業發展和社會就業形勢的不利影響,根據崗位要求變化及時調整相關專業方向,通過更新、調整及增加必要的專業技術課程和實訓實習專案,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和適應性;貼近當前產業轉型、調整和企業人力資源需求變化,有針對性地靈活調整專業設定,優化專業結構,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對緊缺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次要符合學院辦學指導思想和發展規劃,考慮我院專業總體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

工作建議與要求:

頂崗實習三個層面的標準,一是精細化標準,以北侖區及寧波市為主,要求統計每個學生的頂崗具體部門,瞭解學生崗位的業務流程、工作規範、處理方法,作為教師在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具體任務;二是規範化標準,以杭州(紹興)、溫州、金華為主,跟蹤學生單位到位,提供監控質量檔案;三是基本標準,省內其他地方和省外,保證學生隨時聯絡,提供學生頂崗單位。

專業調整三個層面的要求:圍繞就業競爭力,考慮招生量,一是應急就業(如外向型專業),二是應變就業(如訂單專業),三是長效專業建設調整機制(如傳統老專業、部分師資薄弱專業)。以分院為單位,各專業根據當前頂崗及就業情況,把專業按以上三類情況彙總,提出調整意見。

建議各分院將教師指導學生頂崗實習工作計入教學工作量。

(二)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三三”模式落實細化)

1、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系統設計與實施。必須強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管理平臺下,系統化考慮設計與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通過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這條內在的主線將基於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改革、“雙師”結構教學團隊建設、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頂崗實習的實施和管理以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設有機組合成為一個整體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工作建議與要求:

規範並切實發揮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工作,充實、調整一線技術骨幹指導人員,做好專業調研過程性記錄,納入ISO稽核內容。

以xxxx、xxxx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抓手,把學生技能、文化、素質等具體標準綜合體現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落實到課程和學分中,納入學生畢業評價標準。與學工部共同做好人文道德、健康與安全、職業規劃等課程的實施。

繼續推進文化基礎課程改革,公共英語教學推廣戴耐德英語學習法,為學生搭建計算機多媒體語言訓練平臺,與計算機基礎操作訓練統籌考慮,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管理水平。

深化雙證書教育,證書必須與專業核心技能相關,獲取率要達到90%以上,作為畢業必備條件。支援試點美國PTC職業資格證書的考試及培訓工作、香港職業訓練局電機專業職業資格證書的課程認證。

與學工部、招生就業辦合作,專業建設納入“學生名片工程”和“班集體專案化建設”專案,將畢業生跟蹤調查工作與教學反饋常態化管理結合。

與學工部合作將大學生教學管理委員會作為教學線與思政線共同融合的平臺,更好發揮學生特別是學生幹部的自主管理作用。

2、強化學生技能要求。工科專業以專業群為單位建立學生技能競賽小組,文科專業根據專業特點成立興趣小組或其他組織,要有任務、有專案、有指導、有監控、有考核。建立激勵機制,把教師指導技能小組、競賽小組和興趣小組等工作計入教師工作量。

工作建議與要求:

競賽目標:學生技能競賽要力爭省級前二名,並爭取在國家級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競賽專案:參加國家及浙江省教育和勞動主管部門組織競賽(以檔案為準),重點是參加“xxxx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 機電裝置、機械設計與製造、通訊、電子資訊4類4個競賽專案(數控機床裝配、除錯與維修,產品造型設計及快速成型,3G基站建設維護及資料網組建,電子產品設計及製作)中的機電專案和電子專案。

3、鞏固、深化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測評。迴歸學生能力提高本位,即以教學效果評價,同時要與專案課程接軌,落實在上課。提倡教學方法的多樣化,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

工作建議與要求:

與人事處配合以學院骨幹班、青年骨幹班培訓為抓手,推出示範教師和課程;新來未測評教師本學期全部落實一對一培訓名單和完成測評。

與督導室配合,對上課落實實施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和調研。

與師資基地配合,案例選擇與宣講,學習行動引導教學方法。

吸收企業兼職教師參與課程整體設計,與專案課程實施接軌,與精品課程的申報建設結合。

4、推廣基於工作過程導向的專案課程改革。進一步完善七個示範專業專案課程建設,充分發揮示範專業的示範帶動作用,推進全院的課程改革。

工作建議與要求:

專案課程實施:推進七個示範專業專案課程的具體實施,完善教學條件,總結經驗。結合寧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試驗區工作,出版第二本課程改革案例集。

專案課程推廣:全院推廣,按照“依據工作崗位定位專業目標、依據工作任務確定課程設定、專案設計圍繞工作任務”要求,重在開發方法指導,每個示範建設專業必須輔導帶動一個相關專業群,作為必須完成任務落實;外語類、藝術類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強化實踐環節系統化改革,推進基礎課程與專業課程系統改革工作;海天學院繼續完善實施企業先導、全程參與的人才培養模式並擴大在專業群推廣度。

精品課程建設:示範建設專業中建築專業在省精品課程突破,國際商務、物流管理專業在國家級精品課程突破;有關分院需要進一步加強精品課程建設,藝術類專業、財經類專業兩年內省級以上精品課程爭取有突破。

專案課程及教材:七個示範專業專案課程完成課程標準和教學活動設計新一輪修訂,每個專業完成出版3本專案課程教材;非示範建設專業每個專業形成工作邏輯主線清晰的新人才培養方案,建設3門專案課程,編寫3門專案課程校本教材。

5、以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為主的實踐教學條件建設、執行與管理取得明顯突破。滿足現有學生教學要求,較好解決生產與教學的矛盾,企業參與,執行機制順暢,可持續發展。

工作建議與要求:

示範建設專業以及海天學院以張司長提出的“實驗、實訓、實習要成系統”為要求各有側重:

計算機類專業重點解決依託數字科技園管理平臺,如何系統設計與實施專業課程的教學任務在校企雙重環境下落實。

模具工程中心重點解決學生參加生產任務課程化安排問題,明確資產管理和校企雙方人員分工(雙師團隊建設)。產品設計中心的技術研發與專業教師的融入以及承擔相關專業部分教學任務。

電子工藝生產線重點完善生產線與專業實踐環節系統銜接的設計與實施,並考慮融教學、培訓、技術研發為一體的運作與管理,雙師團隊的建設與管理。

建築專業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的銜接,校內基地的企業環境佈置與教學專案開發實施,校外的實訓實習基地落實,重樹“把教室建在工地上,學生在真正的工地建真正的樓”的理念。

物流專業固化企業輪崗實訓基地,細化大二企業輪崗實訓與校內大一實訓的銜接以及與大三畢業前頂崗實習崗位任務的對接與區分,總結提煉專業實踐的系統化設計與實施。

國際商務:明確專業培養目標定位(錯位),重點是校企合作平臺下的專業課程(文科專業)特別是實訓、實習以及到最後頂崗的系統設計,關注基礎課程的系統設計和度(與專業課程的交融)的把握,再總結提煉人才培養方案。

海天大樓重點解決整體實踐環境與實踐專案的系統化設計與實施,創設企業環境和企業氛圍,以鮮明的企業理念、企業文化要求師生、改造課程和教學、落實日常管理。

各分院(含非示範專業):

以專業群為單位,落實建設緊密結合、深度融合的校外實訓基地數量,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室數量,以及建設校企合作的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專案內容。

以分院二級管理為單位,落實專人,全部使用高校實驗室軟體系統作為實驗室規範日常管理和資料上報工具,建立裝置管理和利用率統計為主的考核制度。

6、“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有效執行。與人事部門配合,建立起“雙師”結構教學團隊有效執行的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充分發揮出企業和兼職教師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實效。

工作建議與要求:

與人事處、財務處配合,根據不同的專業教學要求,明確專兼結合教師隊伍的的數量比例要求、分工協作要求,原則上各二級學院30%以上的課時津貼要用於兼職教師。

各專業對以實踐為主的、由企業兼職教師授課的專業課必須逐一明確並在學期初上報該門課程的教學程序表。

以教育部新評估方案提出的兼職教師數按每學年授課160學時為1名教師計算(頂崗實習指導教師課時量按一半計算,如一週30課時按15課時計算),示範建設專業企業兼職教師比例達到1:1;其他專業逐步從1:0.5起步。

7、組織申報寧波市重點建設專業。將在我院專業總體規模、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基礎上綜合推選申報,適應寧波市對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的需要。

工作建議與要求:採取申報答辯辦法,要求專業有社會需求,在本市高職院校中有競爭實力、有特色。

(三)配合做好紀念辦學五十週年、建院十週年的慶典工作

合力:招生就業辦、學工部、宣傳部、教務處、辦公室以及分院

與相關部門配合,做好紀念辦學五十週年、建院十週年的慶典工作,使之成為學生班集體專案化建設和教師帶領學生開展生產性實訓、實現“做中學、做中教”工學結合人才培養的載體。

工作建議與要求:教務處將關注校慶服務專案承擔專業的教學功能是否實現,關注專案申報方案的“實訓教學任務”是否完成,關注專業教師(包括兼職教師)是否參與指導,關注是否由師生共同完成。同時全力提供各種方便與服務。

(四)評估資料平臺與ISO全面質量管理相結合

合力:教務處、辦公室、人事處、質管辦、圖書館、學生處以及分院

工作建議與要求:

1、推進評估資料平臺與ISO質量管理的結合,真正做到教學常規管理、教學改革管理與資料平臺質量管理相結合,為2010年後的評估打好基礎。

2、將教學例會工作重點轉向專項工作研討和教學管理隊伍培訓,注重調查研究以及方法指導和做法探討。

3、修訂完善二級分院績效目標,突出工學結合人才培養內涵要求及其條件要求,強化考核激勵的導向作用。

4、完善拓展教務系統彈性管理和個性管理功能,搭建網路平臺,實施動態監控,提升管理效率。

教務處(專案管理辦公室)處內工作分工安排

附:教務處(專案管理辦公室)處內工作分工

1.分管工作分工

鄭衛東:主持工作,負責示範建設專業,專業規劃、建設與改革,教師職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

黃偉文:負責教務,課程改革、教材建設,實踐教學和學生技能競賽,協助招生計劃安排,處內考核;

何方明:負責裝置管理,協助參與課程改革、實踐教學管理;主持職業技能鑑定中心工作;

應德燁:負責創新專案管理,示範建設專業專案任務監控,協助參與課程改革、實踐教學管理;

王維平:負責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工作,協助公共計算機、公共英語課程管理。

2.處內主要工作人員安排

教務處:畢蓉(教改、職教培訓),周藝紅(教學執行,協助教改),吳巨集坤(裝置、實踐教學),樑律(教務系統等) 、胡國慶(考務等)、應曉丹(學籍、教材等)、賴林弟(公共課教學、協助教務執行等);

職業技能鑑定中心:陳宇曉(日常工作);

現代教育技術中心:賴紅輝(日常管理、資產管理)、金裕祥(電教裝置)、汪韻(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