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課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9篇

才智咖 人氣:3.09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讓我們來為自己寫一份總結吧。總結怎麼寫才能發揮它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課堂教學工作總結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課堂教學工作總結範文9篇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1

本學期,我擔任一至六年級六個班的地方課程教學,根據地方課程的指導思想

基本理念、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在學校領導的指導下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經過一學期 的地方課程教學實踐,總結如下:

一、以生為本、共同成長

在國小地方課程教學中以生為本,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讀懂學生,

使課堂成為師生共同交流、共同解決問題、共同成長的平臺。學生在學習中既能獲取知識、 鍛鍊能力、增長智慧,又能體驗到學習的樂趣,發現的驚喜和成功的快意。

二、注重資源,豐富課程

地方資源是地方課程賴以實施的重要條件,地方資源也是地方課程顯現自己特色的重

要依據。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課程資源,有了豐富的資源,地方課程才可能是豐富多彩和 生動活潑的,國小生學習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穫。因此,更換、替代和豐富具有地方特色的 課程資源,是地方課程實施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適當的方式,收集當地有特色的課程資 源,將它們充實到課程中來,能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

三、以理念為先導,以學生髮展為終極目標

在使用和實施地方課程時,我注重課程理念的學習和理解,注重學校—家庭—社會的

結合,避免直接進入教育活動,無視理念的現象。不能只關注課程的形,忽視課程的神, 課程的內在本質是課程的神,課程的神就是課程的理念。因此,在本課程教學時,注意了 解地方課程的基本理念,並努力地理解和認同,並將這些理念貫徹於課程實施的始終,只 有這樣,才能順利地、創造性的使學生讀懂地方課程,學會地方課程,並使課程產生實際 的成效,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服務。

在注重課程理念的同時,注重課堂教學質量。質量取決於課程,在地方課程教學中, 我認真分析課文、整理思路、備好課、做好課件(每節課)、上好課、地方課課件中有設 臵語文、數學、科學、地理、音樂、軍事、工業、農業、醫學等方面的綜合知識,特別是 有關發展新農村建設、經濟建設的課文重點講解。在注重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我更注重 學生的發展。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是學校課程發展的終極目標,發展根本指向是老師的發展 和學生的發展。

四、教學反思、努力方向

地方課程不僅要使用,還要研究、探索和完善。地方課程在身邊,在我們的生活中,

高質量的地方課程給學生提供了豐富、多樣和具有挑戰的機會,教師的生活態度和責任心 直接影響地方課程質量,地方課程需要學生細緻地觀察和教師不斷地反思。

展望未來謀發展,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總結經驗,加強自身建設,自我學習, 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我調節能力,更好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培養學生認識家鄉、熱愛 家鄉、服務家鄉做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我喜歡地方課程,學生更愛地方課程。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2

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質量,紮紮實實地開展了課堂教學改革是我這個學期的課堂宗旨。

一、實行方法

(一)加強理論學習,提高理論素質。

利用教師會、教研活動等時間認真學習高效課堂理論,結合自身實際,充分利用圖書室、閱覽室、網路等資源,積極自學、反思。通過學習對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對課堂教學改革有了強烈的認同感,對如何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有了清晰的認識,為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理論支援和動力支援。

(二)以課堂教學為依託,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改革。

課堂教學改革,必須以課堂為主陣地。牢牢抓住課堂這個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戰場、主陣地,通過每週的聽課評課活動,通過"實踐——總結——再實踐——再總結"的形式,就高效課堂改革中的一些熱點難點問題進行集中研討。通過這種聽課評課的形式,對高效課堂中的小組建設、合作學習和展示、導學案的設計、教師在高效課堂改革中的角色和地位等問題有了比較清晰的理性認識,由原來的簡單模仿到現在的有所思考、有所探索,到逐步走向成熟,走出了一條自己的探索、實踐、創新之路。

(三)走出去,請進來,專業引領,同伴互助。

到育才學校、大陽泉學校聽課,學習別人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經驗。就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虛心向教師請教。積極與校內教師之間的同伴互助。請課堂教學走在前頭的老師談做法、談體會。與同事之間相互交流學習、共同提高而產生的那種親切而熱烈的濃厚氛圍。

二、課堂教學改革帶來的新變化

1、在現在的高效課堂,教師不再是絕對的主宰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成了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學生站在同一個高度和老師展開對話、合作和交流,真正形成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變得更加和諧了。

2、課堂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合作、交流、展示的情形越來越多,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爭辯和質疑越來越多,學生越來越變得想說、敢說、會說,課堂氣氛活躍了。

3、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學生由原來被動的接受性學習變成了在老師指導下的提前預習,與老師、同學之間的合作學習,主動的、探究性的學習。學生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積極性、主動性大大增加,學習興趣空前濃厚,變要我說為我要說,要我學為我要學。可以說,課堂教學改革激活了一池春水,使課堂充滿了生命力,體現出勃勃生機。

三、問題和困惑

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惑,主要表現在對教學模式的駕馭還不夠遊刃有餘,"導學“6+2”教學模式還有待於在實踐中進一步論證和完善。導學案的設計還不夠科學合理,需要進一步完善,形成科學的、可操作的體系。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學習是無止境的。伴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會不斷遇到新情況和新問題,這就要求自己不斷加強理論學習,通過學習提高素質,通過學習吸取別人的成功經驗、開闊自己的視野,開拓自己的思路,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靜下心來讀幾本書,認真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改革的過程中的得與失,是今後課堂教學改革中經常需要的做的事情。

2、讓"導學6+2"教學模式"在實踐中進一步得到錘鍊和完善。

3、進一步提升駕馭課堂的能力。在如何合理設計教學目標,如何合理取捨教學內容,如何指導學生合理展示等方面進行研究和探討。

4、導學案的設計。導,是方法的植入;學,是學習的材料;案,是計劃,是預設。反觀前段自己的導學案設計,具體到每一個課時的少。導學案的設計不夠科學合理,導致課堂教學時間的分配不夠合理,出現超時現象。如何分工合作進行導學案設計,使導學案成為指導老師教、學生學的科學的體系,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內容。

5、學習方法的探討。預習的方法,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複習的方法,直接關係到課堂教學的效率。方法的學習,是最重要的學習。要使學生有科學的方法,老師心裡必須有一個科學的方案。下一步,我必須把學法指導,作為課堂教學改革的一個重要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改革,牢牢抓住了數學課堂教學的牛鼻子,扼其要害,牽一髮而動全身。方向已明確,思路已清晰。我應該積極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優化教學環節,提高教學效益,提升教學質量。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3

值得表揚的地方:

1、教師的教學觀念在發生了變化,教師能夠運用《英語課程標準》中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授課。新理念意識不斷提高,能充分調動兒童的習得語言能力。也就是說,教師能從關注教開始轉向關注學,從關注自己開始轉向關注學生,實現了師生之間更加親切的交流和真實有效的互動,練習形式多樣,教法靈活多變,適合國小生的心裡特點。如蓋秋芳老師的課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師親切的語言,自始至終給人營造一種鮮活、祥和、靈動的課堂氛圍。

2、教師能夠創設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歌曲、吟唱、遊戲等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鼓勵,積極促進學生進行參與。如蓋老師生動的動物圖畫給學生一種美的享受,張帆老師的盲畫的遊戲,讓學生體會殘疾人的生活,意義久遠。

3、教師們在教學中都能注意語境的創設,四位教師都使用了課件,課件製作非常有利於教材的處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王麗媛老師的課,用猜謎的形式,把孩子們帶到動物的樂園;翟望英老師課上的“小兔子拔蘿蔔”,把孩子們學會單詞的活動,形象的比做收穫蘿蔔。4、教學充分體現了學生的潛力。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和喜悅,有進一步探索的慾望,反映了兒童本身對於語言學習的興趣、自信、潛力和創造力。

有待探討的地方:

1、教學目標的確定:要具體可測,學優生達到的,學困生要了解、掌握的,教師要心中有數。

2、關注學生方面。只有認真傾聽學生才能真正構成學生與老師的交流,不僅僅是言語交流,還包括情感交流,也只有這樣的交流才是有效的。

3、教師在授課時交流要全方位,要面向全體學生。

4、評價的激勵作用。要利用豐富真實的情態,用多樣的語言,而不是為了評價而評價。

5、課前,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課上才能應對自如,有的放矢。

6、教師的課堂設計要體現低起點、高落點、快節奏、大密度、多變化的特點。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4

在這節課中,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1、理解和把握教材不夠,沒有用好教材。

教材設計的是讓學生從8包糖果中找出質量不足的,目的是讓學生經歷找次品的過程,體驗“要使稱的次數最少,應該把物體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要相差1”這個規律,它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我覺得不管是8、9、10…個次品,都離不開3、4、5…個次品的學習,只要學生弄會了如何從3、4、5…個物品中找出次品,其他數字大的物品找次品都會迎刃而解。因而我沒有按教材的編排教學,而是首先和孩子們一起體會3個物品中找1個次品至少稱幾次能保證找到次品?接著學習4、5、6…個,這個想法挺好,可實際教學中效果並不好。因為找次品的規律只有在數字達到8以上,優越性才能體現出來,我和學生一起從3個物品找次品,太佔用時間了,大量的時間浪費在討論從4、5、6個物品中找次品,直到快下課才討論到8個物品,學生已經注意力不集中了,對教學內容也失去了興趣。

2、在關鍵處點撥不到位。

這節課的關鍵是讓學生得出要使稱的次數最少,應該把物體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不能平均分的,多的一份與少的一份要相差1。受前面教學影響,我沒有做好點撥,只是讓學生瀏覽了課本,畫出來,學生沒有深刻的體驗到這個規律的優越性。

反思自己的課堂,還太不成熟,今後應對教學內容學會精心取捨,再做一些必要的增減批註,形成自己的個案,讓教案適合自己、適合學生的需要。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5

“臺上一刻鐘,臺下十年功”。上好一節課很不容易,即使你怎樣的精心的準備,聽課老師總會找到你某些方面的不足。

我在聽課的時候,偶爾也會發現有的老師教案設計很好,教學過程的每一環節也沒有多大的批評,但總感覺在授課過程中有點刻板、枯燥之感,或者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這究竟為什麼?是哪方面出了問題?我想大概是因為沒有做到教學過程的精細化。

所謂課堂教學的精細化,是指老師在上課前,對教材進行內化,看這一課有哪幾個知識點,即就是小目標,讓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一小步一小步設計的課堂教學環節,每一個知識點大概需要多少時間,可能會碰到什麼碰撞,可能產生哪些新生成的東西,教師要有充足的準備,通過對所授課文的知識點具體而細緻分析和探討來完成教材的透析。

在授課過程中出現刻板、枯燥之感,是因為教學過程過嚴,出現有點放任自由的傾向,是因為教學過程過寬,只有精細化才能不會出現哪些現象,我們常說人家老師上課,真奇怪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是因為該老師授課達到了精細化。

通過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精細化的分析,對教學過程的謀篇佈局,老師一定會胸有成竹,在授課時既不會出現前緊後鬆,也不會前鬆後緊的現象。

精細化並非是呆板的按章辦事,是一種靈活的對教學整天追求完美的理念,它的理念的核心是以最經濟的教學方式來獲取最大的效益,師生都能達到可持續發展管理理念。

那麼教師怎樣才能做到精細化?我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要內化,老師對書上的已有的知識,要全部的理解,要大膽的取捨,那些東西是學生必需要掌握的,還有那些邊緣學科的知識與這些知識有關聯,然後老師能夠靈活的用自己的語言形象的描述出來,變成老師自己的動手,授起課來,信手就來,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上週星期五下午,不知怎的九年級辦公室,門上的鎖壞了,第一節課就要上了,有個別老師沒有書,怎麼辦?我看到了一位歷史老師往教室奔去上課,我想他沒有書,難道也能上課,我悄悄的跟隨他去聽課,看他怎樣上課的,他到教室上課,學生也都很驚訝老師沒有帶書上課,歷史老師沒有書和教案怎麼上課?我在後面聽他上課,他從匯入到新授內容,每一環節都恰到好處,他對教學過程達到了細化、規範、科學、嚴謹,不得不讓學生專心的投入,甚至哪一知識小點,在書上哪一頁,哪一行都能準確無誤說出。這位歷史老師也可以達到對教學內容的內化了。

二是要同化,在授課過程中老師對文字知識的內化還是遠遠不夠的,必需與學生一起同化所學知識,老師在授課過程中得到發展與提升,學生也要也能對文字知識消化、內化,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同化得越徹底,學生掌握知識越牢固。老師要努力走下講臺,與學生融為一體,師生情感心靈的得到碰撞,碰撞得越多,課就上得越精彩!

三是昇華,這是精細化教學的最高境界。老師和學生產生共鳴,對文字知識,產生質疑,學生會自然的思考:“文字知識為什麼這樣安排?換個角度安排,效果會怎樣?”我們在已有的文字知識是上可以挖掘哪些新的東西。生成哪些有價值的東西。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6

為了解決農村中國小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大面積提高農村師資教學水平和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基礎教育均衡發展,省教育廳組織實施了以製作、配送中國小優秀教師課堂教學光碟為主要內容的“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這項工作的開展有力的促進了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制定計劃,抓好培訓

在接到《關於切實做好“優質教學資源系統光碟”應用工作的通知》後,我校成立了“實施‘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領導小組”,校長為組長,並同時制訂該工程的校級培訓計劃。所有學科實施全員培訓,讓全校每位教師都能很好掌握,利用光碟實施教學。在校級培訓中,做到結合學科和本校的教師、學生實際,精心備課,確保培訓的質量。

“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中的光碟內容是錄影講課,每節課時的講課資源,錄影中是沒有學生,一般控制在十五到二十五分鐘左右,即留下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時間可供現場教師補講、提醒;安排學生的操作、討論、答問;學生完成課內的作業練習。所以,“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中的光碟既不是我們一線教師所熟悉的課堂教學實況錄影,又不是課件,更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資源包,是一個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全新的新生事物。因此,在校級培訓中,為了讓廣大教師儘快瞭解光碟特點,掌握使用要領,除了要集中起來輔導外,還通過觀摩示教來形象地進行培訓。我校孫運通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教師為全體老師上了一堂示教課。在觀摩中,全體教師完成了對光碟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集中輔導,每人再試教,使用的效果較好。

二、強化管理,抓好使用

省教育廳在“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的投入高,質量好,為了將這項政府的實事工程、民心工程實施到位,真正造福農家學子,學校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學校在光碟及裝置的管理和使用等環節上動足了腦筋,並制定相關的制度。特別強調一定要用好優質資源,堅決杜絕資源閒置的現象出現。我校班級都配有收錄機、電視機等裝置,在日常教學中,這些裝置的使用率是極低的,有的只有在教研課時才使用。這種資源閒置的現象暴露出學校管理中的一些不足。 “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促進了電化裝置的正常使用,要求老師們在教學中可以使用資源光碟的一定要使用,而且要用好。此外,學校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班級配備了光碟播放裝置,光碟的數量就更少。我們就想辦法合理調配裝置,最大限度地發揮該工程的效益,真正做到管好用好。

三、營造氛圍,抓好研究

“送優質教學資源下鄉工程”使用給我們廣大教師帶來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它要我們在使用中不斷地研究一個新課題,那就是怎樣使用效果才更好。所以,我們加強了如何使用優質教學資源的研究。首先,各學科老師要騰出一部分時間和精力,觀看配套光碟,瞭解該學科光碟的結構和內容,並形成自己的見解,互相交流、探討教法。其次,在全校營造研究如何使用資源光碟進行課堂教學的研究氛圍。今後,在各種教研活動中,可以使用資源光碟的一定要使用。各教研組還視實際情況,組織了資源光碟使用的專題教研活動,通過課堂觀摩、專題研討等形式,促進和提高教師使用光碟教學的能力和水平。學校領導深入課堂,主動了解一線教師在使用中存在哪些困惑,和教師一起研究解決光碟使用中的實際問題。

四、統一思想,抓好落實

把使用資源光碟作為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對使用優質資源光碟認識不到位或使用不到位的老師統一他們的思想,學校校長、教導主任,在校內的隨堂聽課中,注意把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使用資源光碟的情況作為課後評價的重點話題,聽課後及時與教師展開對話,肯定使用中成功的做法,並在全校推廣其做法;探討怎樣做效果會更好,及時發現使用中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整合學校的集體力量加以解決。在教學檢查中,把資源光碟的使用作為必查內容,查教師的備課筆記,查課堂上的實施水平,並針對學校的具體情況提出可行的做法。

問題和建議:

1、 光碟的數量能否再增加一些,相同班級、相同內容的課同時上,使用時不方便。

2、 能否再增加幾臺影碟機和大螢幕電視機,最好班班配有DVD機。

3、 上級主管部門在今後的教研活動中要把使用優質教學資源系統光碟作為課堂評價的內容之一。

4、 教材版本與光碟資源的版本有的不一致,能否一致起來。

今後工作打算:

1、把如何使用好資源光碟作為近期校本教研的主要內容。校內教研課,一定要使用資源光碟。在集體備課的時候,可以組織教研組的教師先集體觀看所要備的教材的資源光碟,然後就光碟中的教學流程、活動設計、資料使用等展開討論,光碟怎樣使用,研究課怎樣上,發揮好集體備課的作用。

2、注意研究資源光碟中所蘊含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在校內集體教研活動中,以某一課的具體教學為例子,先組織該學科的教師觀看,再組織交流討論,最後,請該學科的學科帶頭人或教學能手總結提升,深化對資源光碟中所蘊含的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解讀,提高使用資源光碟的水平,同時也達到提高教師業務素養的目的。

3、做使用光碟的主人,千萬不能在使用中抱有以光碟為主的思想。在使用過一段時間後,老師會感覺到輕鬆,只要有資源光碟,自己不要在課堂上範讀、範唱、範做了,課堂上學生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也都聽資源光碟中主講教師的安排,現場教師退而成了單純光碟的播放者,結果,教學中沒有了師生互動,沒有了現場教師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課堂效益肯定低下,教師的業務能力也勢必越來越差。

4、對專業化程度不同的教師,要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對於專業程度還不夠高的年輕教師和一些年紀較大的教師,可以充分做好課前準備的基礎上,完全按照資源光碟的教學設計來教學,但教師一定要在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和光碟,不但知道課上要做什麼,還要知道為什麼這麼做,發揮好資源光碟的作用,並能在使用中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對於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教學理論素養、教學經驗和教學基本功也較好的教師,則可以根據教師個人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對資源光碟所設定的教學程式進行調整、教學活動進行增減、教學資料進行取捨,一句話,就是有選擇地使用,這個選擇的過程其實就是研究教材、教法、學生的過程,是提高自己專業化程度的過程;對於基本功紮實、教學水平高的骨幹教師,則要充分發揮他們的個人教學魅力,教學流程、教學方法完全可以是自己的,只是注意借鑑資源光碟中好的教學設計來完善自己,有選擇地將資源光碟中的精華資源整合到自己的教學中去,達到優化課堂教學的目的,使教學真正有效。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7

作者認為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具有以下特徵:

1、形成的而非終結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注重的是學生的課堂回答與教師預設的答案吻合的程度,而對學生的思考過程、思維品質漠不關心。而發展性課堂評價雖然也注意到學生答案的正確度,但更重視學生在回答過程中發展、推理與創新能力的顯現。

2、多元的而非單一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存在簡單化的傾向,主要表現在追求答案的一維性和純知識化方面,運用單一的評價手段與方法,評價顯得蒼白無力,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而發展性的課堂評價則強調豐富性原則,從多元的角度去考慮問題。這主要表現在:評價的物件是全體學生;評價的內容是多方面的;評價的標準是多重的;評價的方式是多樣的。

3、互動的而非單向的。在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中,教師以自我為中心,以絕對裁判者的身份來評判學生,主觀色彩過濃,使學生難以獲得客觀的評價,也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嚴重對立。而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注重評價中的互動,以使學生的心靈世界產生強烈的共鳴。

4、發展的而非獎懲的。傳統課堂教學評價以獎懲為主要目的,視獎懲為引起學生重視教學和使學生課堂表現更為優秀的法寶。而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相信學生的判斷能力,承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立價值,尊重學生各方面的發展需求,儘管偶爾也會使用一些必要的獎懲,但它的本質特徵是發展的而非獎懲的。

5、動情的而非冷漠的。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過分注重客觀性,由冷靜變為冷漠,學生不能從教師的語氣、語調、神態、動作中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期待。而發展性的課堂教學評價則是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強化情感的因素,學生能夠從教師情感化的語言、豐富的面部表情和得體的態勢語中,充分領略課堂教學的樂趣,感受老師的澎湃激情和殷殷期望。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8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課堂教學在化學領域中已逐漸被廣泛地應用,走出化學多媒體教學的誤區。勿庸置疑,這種教育技術的優勢是傳統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它具有傳統教學手段所沒有的趣味性、直觀性,可以充分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突破教學的重難點,從而能更容易達到教學目的,使學生在愉快、輕鬆的環境中獲得知識。因此多媒體輔助教學教學逐漸成為目前教學技術手段的主流之一。但由於國內的多媒體輔助教學還處於實驗階段,存在於許多認識上的誤區:有的不能正確處理好與傳統教學模式之間的關係;有的不能正確處理好課堂四要素之間的關係;有的在多媒體課件的選題和設計存在科學性和必要性問題;有的不能正確定位多媒體教學的作用,這些是阻礙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筆者提出自己的粗淺的想法,與同行交流。

一、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不能排斥或替代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研究所總結出來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當前的教學模式仍不可能脫離傳統的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手段只能作為“輔助”的作用,而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模式,化學論文《走出化學多媒體教學的誤區》。有的教師認為多媒體課堂教學具有傳統教學模式所沒有的優勢,每節課必言多媒體,特別是公開課或示範課,好象不用多媒體就不能算是一節好課。這種認識過分強調了多媒體教學的優點,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作用、師生之間課堂上的情感交流,削弱了教師的授課藝術和臨場發揮能力,不符合學生的的認知規律。如果一味追求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奢華”,講究聲音、錄影、動畫和投影,追求知識傳授上的“大容量”,最終不是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就是把學生搞得顧此失彼,反面降低了課堂效率。每一個教師特定的教學語言、教態、板書和應變能力是最大的財富,只有把傳統教學手段、教師個人特色和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真正發揮多媒體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必須有助於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必須有助於突破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否則就沒有必要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多媒體技術把抽象的、難以直接用語言表達的概念和理論以直觀的、易於接受的形式表現出來,或把課堂演示實驗中有毒的、有危險性的實驗通過播放錄影的形式演示出來,或把物質的微觀結構或微觀粒子的運動狀態通過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這些都是多媒體輔助教學中研究的方向,多媒體課堂教學決不能只停留於表面,用電腦螢幕代替板書、用錄影代替所有課堂演示實驗等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如我們在講授“晶體結構”這一節時,可設計NaCl、CsCl、CO2等結構模型,通過不同角度透視、旋轉及切割,使學生從課本插圖中對晶體結構的平面感覺上升到真實的三維立體空間感覺,培養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同時也輕鬆地突破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在遵循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記憶規律的基礎上,恰當地使用多媒體技術有助於突破教材中的重難點。

三、多媒體積件的製作必須具有科學性

科學性是自然科學中首先必須具備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個性質,離開了科學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學立足的根本。因此我們要設計積件時一定要注意不能兒犯科學性錯誤,否則不但不能起到輔助教學的目的,而且給學生帶來更大的負面影響。

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篇9

雲南外國語學校第一輪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總結——研究性學習 李祥飛 為了加強我校的課堂教學質量,20xx年11月我校開展了第一輪教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歷時一個多月的教學研討活動結束了。這次活動是對雲南外國語學校全體教師教學基本功和日常教學水平的一次大檢驗,同時通過教學研討活動,使我們的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自身綜合素質有了很大提高。

在此次活動中,

教師通過課前說課、上公開課、模仿名師講壇等方式開展。整個活動的過程也是嚴格按照“選題、備課、上課、評課、反思、總結”六個步驟進行。

通過這次教研活動。我個人的收穫如下:通過聆聽各科老師的說課和講課,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到了各種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體會到了教師的集體活動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交流接觸的機會。有助於教師之間的相互溝通協作以及教學水平的切磋與提高。每個教師在熟悉課堂達標標準,互相聽課、評課,互相取長補短,樹立學校每個科目的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每個教師以此觀摩學習,達到人人都能上好一節課。

學習別人的目的就是為了自己更好的發展。教學中,我們應該研究怎樣讓學生生動活潑、切實有效地“學”;怎樣使“教”更有規律,有藝術;怎樣讓“巡練”成為學生更為豐富多彩、開放性的學習活動。

總結反思,簡而言之思考過去——清思路,找問題,尋出路,從思想上形成一種良性迴圈,達到不斷積累提高。教學反思是一種有益的思維活動和再學習活動。教學反思,是教師通過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的理性觀察與矯正,從而提高其教學能力的活動,每位教師都從客觀、主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反思,並寫出了總結。每一次研究都需要反思而行,行則再思,思則再行,以便逐步改進提高,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最後我覺得我們教師應該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服務好自己的教學。平時經常告誡學生說:“活到老,學不了”,其實,我們老師又怎能超越這個規律呢?我們要想使自己不落伍,我們就必須不斷地學習,給自己充電,實現自我的可持續發展,才能站在時代的前列,為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一點點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