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才智咖 人氣:6.88K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間段取得的成績、存在的問題及得到的經驗和教訓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的書面材料,它可以有效鍛鍊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因此我們需要回頭歸納,寫一份總結了。總結怎麼寫才不會流於形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

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師“可否自始即不多講,而以提問與指點代替多講。”可見“問”是深入的階梯,是長進的橋樑,是觸發的引信,是覺悟的契機。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國小音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善於發現美、挖掘美,並去體驗美,那麼作為引導方式之一的課堂提問就顯得至關重要。然而,透視時下的音樂課堂教學,教師低效、無效、負效提問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那麼,如何實現有效提問,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引導學生在問中思考、在問中理解、在問中體會、在問中提升,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呢?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有效提問應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問有目的:定位準確,有的放矢

1、突顯問題定位的音樂性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音樂課程要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音樂為本體。”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重視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會學。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味地讀書而不思考,只能被書本牽著鼻子走,從而受到迷惑而不得其解——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如果有老師循循善誘引導,讓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和目標,就不會只是一味埋頭苦思而不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因此,音樂教學中,每一環節問題的設計必須以音樂為主線,老師提出的問題能幫助為學生從角度去感悟、到深入理解,並通過對問題的質疑與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自身,得到質的飛躍。

2、突顯問題的目標指向性

問題的設計既是為組織學生進入學習過程而進行交流的話題,出中老師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問題的設計應找準切入點,圍繞教學目標而展開,幫助學生從音樂的角度感悟、理解作品,並通過問題的質疑與交流,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得以深入。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必須清楚知道學生要掌握哪些音樂技能。

二、問有節奏:把握時機,適時適度

1、選擇恰當時機,問在關鍵處

當學生處於跳一跳就能夠得著之時,需要評價反饋時,教師的及時提問和適時點撥,能有效促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音樂探索活動中去。教師的提問要抓住學生的疑惑對症下藥,釋疑解惑,促使學生從音樂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以達到引導學生思考、探究與互動交流,理解樂曲表達的表現手法和情感特徵。

2、提問要適量、適度

通過提問來調控課堂教學的節奏很重要。提問的內容要適宜,廣度和難度要處於合理區間,不能過於複雜,否則很容易造成學生的畏難情緒,不利於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三、問要有梯度:關注差異,分層提問

所謂梯度,是指設問時應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步步深入。從而引導學生的思維跟著爬坡。在音樂教學中,具體應該關注學生的兩個梯度差異,從而提高提問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2、關注學生的認知特點

總之,提問是教學活動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問題是起點,問題是主線,問題是線索,提問也是過程與方法。教學中應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時,要善於選好立足點,找準切入點,把握支撐點,運用多種方法精心提問,如通過聽、唱、探、悟等多種途徑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的學習漸入佳境,讓音樂課堂的“問”更精彩。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2

課堂是教師最重要的教學陣地,是學生獲取資訊,提高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要渠道,如何在40分鐘內發揮最大的課堂效益,使課堂教學更有效,是每個教師都在苦心探索研究的。下面我就圍繞“教與學的有效”展開一點看法。

一、教學目標有效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也是每堂課的方向、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評價的直接參考依據。任何一堂課在操作之前都應有清晰而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預期結果,即教學應達到的程度,它可以克服教學上的盲目性,是順利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保證和首要環節。那如何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呢?我覺得首先要吃透整個教學內容,即一堂課要求學生所要掌握的全部知識點,以及前後有聯絡的相關內容,便於在教學當中結合舊知,引用拓展。再次,教師不但要根據教學內容制定教學目標,更要從學生出發,考慮各方面不同因素,從而制定出合理又有效的教學目標。

二、活動設計有效

想要課堂教學活動設計有效,首先活動設計要有意義,貼近生活。《英語課標準》指出:“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儘量真實;並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和其他學科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絡,使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審美情趣和藝術感受、協作和創新精神等綜合素質得到發展。”因此,教師應設計儘量與學生實際生活相仿的活動,以撞擊出學生靈感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空間得到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能力得到發展。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活中學,在學中用。同時,活動設計要有一定的層次性。當然,設計有效的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還應考慮到活動的實踐性、交際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延展性等多種因素。

三、任務設計有效

任務型教學的目的“Learning by doing”。使學生在做事過程中發展語言能力,思維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能力從而提高其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設計的任務一方面要貼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滿足學生在不定將來社會生活中運用語言的需要,為其未來的發展做準備所以要佈置學以致用的任務。例如,我在教授“There be”句型時,發現學生對物體的空間位置難以理解,進而難以掌握“There be”句型所表達的特殊意義。於是,我要求學生回到家中後,觀察自己的房間是什麼樣子,都有什麼,東西的位置如何,根據自己家的實際情況,用“There be”句型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學生對這一任務非常感興趣,課上都爭先恐後地介紹自己房間,有的學生還畫了示意圖來增強效果。這種更貼近生活,更真實自然的任務型活動中學習英語,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掌握語言技能,幫助他們儘快地在真實的交際活動中使用英語這一交際工具。

四、評價有效

新課程評價改革的主要目標是實現評價的多元性和多樣性,全面評價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最突出的是引入形成性評價的機制與方法。同時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更需要得到評價,這樣學生才

會反思自己的成功與不足,進一步提高自己。需要強調的是,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點滴進步,善於鼓勵和表揚他們的閃光點,使他們更自信、更積極。用一張考卷、一次表現來評價一切是非常片面的。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教師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相信每一位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五、作業有效

作業有效首先取決與作業佈置的有效,使學生對作業有個透徹的理解。首先,有效配置融合各門課程在內的課外作業。學科融合性是現代課程發展的趨勢。英語,它作為一門語言課程,更是一門學科融合性極強的學科。有效處理好其它學科與英語學科之間的橫向聯絡,有助於英語教學的發展和提高。〈英語新課程標準〉也提出了在教學中應積極促進英語學科與其它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和聯絡,從而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英語作業是課堂教學任務之外的有效延伸,它是鞏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一個重要支援點,因此教師應佈置融合各門課程在內的課外作業。再次,和其他學科不一樣的,英語會有聽音作業。為使學生不疲乏於簡單機械的重複跟讀,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端正心態,讓磁帶成外自己的課外老師,不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勉強去聽錄音。最後,有效的作業應該適度適量,並有一定的趣味性、實踐性和層次性。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3

通過對有效課堂有關內容的學習,我懂得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語文課上我們不僅要好好講課,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語文課堂的發展是迅速,複雜多樣的。不過,我認為,無論語文教學被注入什麼樣的新精神,有一點應該是不變的,那就是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務實高效的。從有效課堂的理論中我有以下的體會:

一、教學目標把握要準確。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心特點,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作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研讀《標準》,嚴格按照《標準》的要求對照執行。教學目標的定位。就跟打籃球一樣,籃筐太高了學生再怎麼努力也投不進,自然就喪失了信心;而籃筐太低了,學生就會輕而易舉地灌進籃筐,當然也就沒有戰勝困難的喜悅。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充分考慮到三維目標的統一。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這三個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則就會導致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分離。教學目標的制定還要兼顧好、中、差三個層次。根據因材施教原則,教學目標的制定也要因人而異,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達到的目標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論。要保證課

堂上80%以上的學生掌握80%以上的課堂教學內容。對於優等生我們可以在課外延伸一些略帶挑戰性的練習;而對於那些後進生,我們也可以為他們制定一些淺層次的要求,讓他們循序漸進。

二、教學環節設計要合理

就閱讀課來說,教學環節的設計基本採用“四步導讀”的模式。第一步,在老師誘導下學生初讀課文,讓學生感知課文語言。第二步,在老師引導下學生細讀課文,讓學生理解課文語言。第三步,在老師指導下學生精讀課文,讓學生品評課文語言。第四步,在老師輔導下學生進行綜合訓練,學會運用語言。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實踐活動始終處於課堂教學的中心地位,教師的一切啟發引導都是為訓練學生創造性地進行語言實踐提供服務。老師的“導”與學生的“讀”相互滲透、相得益彰,充分體現了師生間、生生間、師生及教材之間的雙向多邊的互動反饋。“四步導讀”模式符合《標準》提出的教學理念,這樣的流程的設計是合理的。

當然,對於不同型別的課文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予以適當調整或刪減,形成靈活的教學風格,但其核心理念是不變的。

三、課堂教學提問要精當

課堂提問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啟發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教師必須細細揣摩,問到關鍵處,問到有用之處,問到學生心裡去,問出水平來,才能更好的促進我們的教學,利於學生的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問的技巧與藝術,體現出教學新理念。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4

為了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以開展“構建有效課堂”活動為契機,結合日常教學活動,進行了“構建有效課堂活動”,並給全體教師提出了指導與實施性意見,讓教師的教學活動有章可循,並逐步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現將近階段獲得的經驗與不足總結如下。

從全面發展的觀念上看,以往的課堂教學,佔據了教師大部分的工作時間和學生絕大部分的學習時間,往往是事倍功半。課堂是充滿生命活力,還是沉悶壓抑;是師生相互啟迪,不斷創新,彼此產生心理愉悅,還是枯燥乏味、簡單重複、相互厭倦。這在一定意義上決定師生間教與學的質量,同時也是困擾教師發展的一個根本原因。為積極響應課改要求,打破這種教學困境,為此,有些教師開始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試著去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經一段時間的減持後,深刻認識到課堂教學改革既關係到學生的健康成長,又關係到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我們要求學校教師將科研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建立有效的學習氛圍

師生間的融洽關係意味著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著彼此的心意於情意,把這種和諧的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鬆自如,自由發揮,從而去創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二、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安排和設計一些有趣而又簡單的教學活動,教師有意識的讓他們參加到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對話操練中擔當一些簡單的角色;起先,學生有些不自在,不肯開口說,即使開口,也是用最省略的語言,相信只要多給他們創造機會,並毫不吝嗇的對他們的進步進行表揚,他們一定會感興趣的;在以小組為單位的活動中,因他們的加入讓他們組獲得了成功,組員的鼓掌和老師的表揚,老師們欣喜的發現學生的眼中有了所期盼的東西——成功的喜悅感。自此,學生在課堂上開始變得主動了,回答積極了,作業認真了,也會問為什麼了,成績也明顯的進步了。

三、遵循規律,探究有效教學方法

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

四、讓學生參與合作學習

運用小組合作活動,可以加快教學的節奏,加強訓練密度和廣度。這樣無論學生成績好、差,人人都能參與。學生在活動時都被一種積極的情感所支配,將大大激發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調動積極性。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他們在一個近似自然的語言環境中運用語言進行交際,以達到語言學習的目的。

五、注重教師的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化發展內容的重要部分,是促使教師個體乃至群體由教學者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的催化劑。反思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所必須具備的一項能力,要求教師們對教學設計的反思,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對自身教學行為的反思,對課堂教學群體行為的反思,對教學評估的反思等。通過教師的自我反思,更加快速地提高了他們教學實踐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六、在“建立有效課堂”活動中中我們還有很多不足,具體如下:我校在實施“有效課堂”實施過程中,問題也不斷湧現:比如有些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擔心,不敢放手;學生不會提問,不善於提問;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交流趨於走形式,實效性不強;課堂教學中沒有面向全體,只關注幾個學生的典型發言;教師製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力有待提高。

有效課堂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們教師透徹理解教材,深知每一名學生的理解認知水平,需要提升自我駕馭教材、課堂能力;需要加強制作和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力;需要教師設計高效而又有價值的問題,需要教師設計高效而又有價值的習題檢測,才能真正高效的完成教學。

總之,在新課程背景下雖存在諸多問題,但在上級教研部門的指導和學校領導與全體教師努力下,大家齊抓共管,同心協力地

進行各個研討活動的過程中,我校教師深刻認識到了貫徹落實新課程理念和實現有效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中努力貫穿新課程理念,將實現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作為自己課堂教學的目標,我校的課堂教學有了較大程度的改觀,課堂教學高效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5

20xx年5月上旬我校舉辦教學開放周活動,此次教學活動周圍繞“探索課堂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途徑”主題,以教學觀摩的形式進行了深入探討。觀摩課分國中組和高中組進行。

我參加了國中組的活動,聽課後有以下體會:

一、重視課前有效預習

做好課前預習,既是順利地進行課堂教學的準備,又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現真正能得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

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使他們熟悉課堂內容,有思考的時間,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是,認識到預習的重要性,未必就讓學生喜歡預習;積極參與預習,更不等於有效的預習,為了提高他們的預習效果,必須做到:一要教給他們預習的方法;二要有針對性的設計適合於不同層次學生的預習專案;三要重視預習的課堂檢查。不然學生就會覺得課堂教學與學生預習不預習無關,從而降低了學生預習的積極主動性。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揚民主教學思想,讓學生始終擁有安全、自由、

2

開放的心境,無拘無束,敢疑敢問,敢說敢為。在課堂上教師只有與學生真正地進行了思想和情感交流,教學才能切入學生的經驗系統,課堂生活才成為師生共存的生活,才能實現有效教學的目的。

三、強調語言的品味與揣摩

我認為要做到有效教學,教師就不得不重視對課文文字的誦讀,增加課堂上學生誦讀的機會,給予同學品味與揣摩語言的嘗試。例如,陳梅葉老師在教學《端午的鴨蛋》時,設計讓學生速讀課文並找出重點段的環節。同時,陳老師重視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從中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技巧,致使學生能夠深入把握教材,更好的與文字展開對話,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正確理解和把握。

從這次活動中,我深深感受到:語文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有效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需要教師課後多下功夫,提高教師自身的語文素養。教師要下苦功鑽研教材,才能上出好課。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6

本學期,我校開展了國小語文有效課堂課改觀摩課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教學觀摩活動,聆聽了xx老師、張敬老師及劉悅老師的課。之後,聆聽了教研員對三位老師三堂課的分析,收穫頗多,尤其是她們對文字的深入理解的剖析,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著這三位教師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走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xx老師在教學《草船借箭》這一課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電影片段,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身臨其境的情懷。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xx老師在《草船借箭》一課中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不僅僅烘托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人物性格的更深入

的瞭解,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xx老師課堂語言簡潔,準確,他用自己的揮灑自如的語言帶著學生有聲有色地學習,使學生的心靈受到了震撼。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著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xx老師所執教的《草船借箭》一文的教學過程就是這種教學模式的一個充分展現吧。

本課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

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區域性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xx老師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在文中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地方?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xx老師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xx老師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xx老師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

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為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xx老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xx老師在處理課文時分別採用了“說”、“讀”、“畫”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最精彩的是學生畫船的授箭步驟。充分讓學生通過畫一畫的方式理解課文。xx老師則找準了切入點,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是什麼使他們深深感動?”從而也給了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極大空間,學生的討論有理有據、精彩紛呈;此外,xx老師還善於開發課程資源,在學完課文後,引導學生聯想與欣賞,適時進行遷移。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7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如果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道路上,沒有邁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對他來說,這是一堂無益的課。無效的勞動是每個教師和學生都面臨的最大的潛在危險"。"有效的課堂"是我們教育實踐者的不懈追求。

這次我學了《有效課堂教學與實踐》。對於我們一線的老師有了好的很大的幫助和指明瞭我們以後工作的方向,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著課堂的程序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為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現行教材經過多次改革其知識內容系統、科學且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但是,教材只是教學的依據之一,同樣的教材會因為學生具體情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教學效果,所以我們經常說要樹立"用教材教"的新觀念,而不是機械地"教教材",可以對教材做出合理、適度的加工與改造,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為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課改思想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學生的這些學習方式都是在教師組織、指導等"教"的行為下發生的。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益,重在提高教師"教"的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具體行為都應當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設計。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所謂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8

為一步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推進教學工作的有效實施、有效管理、有效指導、有效評價,努力構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堂,提高教師的工作效益和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我校按照縣教育局有關會議精神,從20xx年開始,在我校範圍內開展了有效性教學達標活動,3年來,我校以樹標、學標、達標為工作主線,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現將該項活動做如下總結。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教師71人,在本次活動中,按照檔案精神,我校應參加達標活動的教師53人,實際參加達標活動的人數為53人,在參加活動的人員中,優秀15人,達28%;達標53人,達100%。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強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管理的有效性

1、學校教學管理人員以身作則,引領教師加強學習,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師對有效教學的深刻認識。強化自身教育理論學習,提高指導能力,提升教學品味。

2、學校領導全面把握學校教學現狀,認真梳理和分析,有效的解決了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突出問題。

3、強化對教學過程的監督、檢查和指導,採用不定期個別抽查與定期全面檢查評比、展示等方式強化對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評價等環節的檢查指導。

(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提高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1、完善各項教學管理制度,堅持教案作業周查和月查相結合,堅持學期評比展示制度、學困生跟蹤輔導制度、集體備課制度。

2、加強對課堂教學的檢查指導力度,管理人員堅持推門聽課,教師主動上邀請課,公開課,管理人員堅持聽以上三類課,同時加強指導。

3、加強教學質量檢測工作。班級有單元檢測,學校有月考、期會考、期末考,期中期末認真做好質量分析總結,掌握現狀、梳理問題、及時整改。

4、改革質量評價機制。以學生進步與發展著眼點,學會對學生縱向對比分析,發揮評價的激勵導向功能,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進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三)從嚴從細抓實常規,提高教學行為的有效性

教學常規管理常抓不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因此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都要做到強化要求。

1、學期初認真制定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學科教學工作計劃、校本教研活動計劃等,學科教學計劃包括班級情況分析、本冊教材的目標及要求、教學質量提高措施、課時安排等。

2、提高備課的實效。教師個人備課做到了吃透教材、熟悉學生、選擇有效教學方法。教案書寫要做到專案齊全,字跡清晰。

3、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精心設計每個教學環節,課堂環環相扣,有層次、有梯度,既面向全體,又關注個體差異;重視學生主題體驗,突出學法指導,講究合作探究學習的有效性;教師教法、語言、問題設計、評價、教具利用等都要遵循有效、適用、適度原則;在練習設計和作業佈置上也要突出有效性,練習容量、難易程度、範圍要適中,符合學生學情,作業要精心佈置、遵循少而精原則。

4、學生輔導與作業批改重實效,利用有效的課餘時間對學困生、或學優生開展有針對性的個別輔導,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進步;作業批改及時,突出作業反饋、評價、訂正等環節,注意從作業中反饋教學問題,作文要保證每篇至少1/4學生的面批數量,評價語言得體,重鼓勵,少批評,勿打擊。

5、學生質量檢測班級要堅持單元檢測和每月一考,學校要嚴格組織學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養成良好的考風考紀,監考、處卷、質量分析等各個環節都要認真佈置、總結、反思,及時發現問題,找到改進措施。

三、取得的成績

(一)教師方面。

(1)教師的科研意識得到加強,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樹標、達標、學標活動,鍛鍊了我校教師隊伍,所有教師課改意識得到加強,科研水平得到顯著提高。兩年多來,許多的新人茁壯成長。他們從“徒弟”變成“師傅”,並指導的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或教研活動中獲獎。

(2)課堂教學方法發生明顯變化,以人為本的理念得到確立。

課堂上師生互動交流、平等對話,處處洋溢著課改的`氣息,靈動的課堂,給學生以美的薰陶。如我校李超忠老師在講平面圖形密鋪問題時提出問題:在房間裡鋪地磚除了長方形和正方形以外,還有哪些平面圖形可以密鋪?對於這個問題,學生靠個人能力完成會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教師讓學生利用電腦課件,分組合作探究。小組內討論時,發現有的同學提出用一種多邊形密鋪,也有同學提出多種多邊形共同密鋪.各個小組內合作、交流、探究的氣氛相當熱烈,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3)教師處理教材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教師的備課意味著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把學生需求的話題作為具體的載體,把社會實踐的真實內容作為附著物,進行重組教材、有自我個性地把握教材、面向學生工作。因此,我們的教師的教學教案就增強了適應性,如教師設計“課後小結”、“課堂學生問題隨筆”、“單元教學追記與反思”等內容,採取課前認真分析、思考,課中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許多教師在課前都能充分地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可能反應,並擬定多種可能有的相應對策。注重花時間去認真琢磨學生、琢磨活的課堂,更多地走到學生中間,瞭解他們對教材的認識和需要、瞭解他們的興趣、知識儲備狀況和他們特別關注的一些話題、社會現象等,並把大綱的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到這些學生的真正需要中。

(4)更加積極地反思,總結了大量有益的經驗,撰寫了大量的教研成果。三年來,所有教師撰寫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其中包括教學論文、課堂實錄、教學反思。其中教學反思不僅有公開課、探究課後的詳細反思,也有平時上課後,簡單的課後反思。現在,幾乎每個教師都養成了寫課後反思的良好教研習慣。如我校的王立輝老師撰寫的《在課堂中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榮獲縣級一等獎;許靜波老師撰寫的《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榮獲市級一等獎;李鑫老師撰寫的《充分發揮作業評語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榮獲省級一等獎。

(二)學生方面。

通過研究性學習、參與性學習、體驗性學習和實踐性學習等,學生實現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使課堂教學省時而高效。一是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大膽對話、提問質疑,學習中與同學熱烈討論,互相交流。由課內引向課外,或收集、或調查、或實地考察……處處留下學生探究的足跡。二是學生的學習思路開闊了,提高了解讀文字資訊、獲取知識資訊、合理運用知識資訊的意識和能力。三是合作學習更加有效。

四、主要問題

反思這三年來的活動過程,我們取得了頗豐的成果,同時也發現研究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1、如何幫助年輕教師更好的解讀教材,把握教學中的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課題注重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操作策略的研究,但如何評價一節課是否高效的研究還有欠缺。

3、如何根據目的要求、知識的難易以及學生的基礎恰當地確定作業的質和量,做到有針對性,尤其怎樣讓後進生做到有效學習。

4、如何根據所教的課題和學生,從不同教案的比較中選擇最佳教案,避免教學中搬用參考資料上的教案等。

五、幾點建議

1、繼續深入、系統的開展“傳、幫、帶”的方式,結合教育資訊網,搭建教研平臺,形成資源共享,構建實施有效課堂教學的良好氛圍。

2、加強有效課堂教學評估方案的研究,以目標的科學性來引導過程的有效性。

3、教師要加強家校聯絡,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今後的教學研究工作中,我們將以“有效教學”為準繩,繼續加強隊伍建設和課堂教學的管理,將有效性教學活動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切實提高我校的教學質量!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9

我是一名普通的國小教師,我覺得作為一個好老師,首先要愛孩子們,包容孩子們的童心,用孩子的心和孩子們相處。或許在工作中也有這樣那樣的失誤,但我會努力去愛我的學生們。我對有效課堂教學有了科學的定位思考,對如何有效教學形成了獨特的見解。

1、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為此,在教學中,構建數感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在思考辯論中,教師穿針引線,巧妙點撥,以促進學生在激烈的爭辯中,在思維的碰撞中,得到語言的昇華和靈性的開發。教師應因勢利導,讓學生對問題充分思考後,學生根據已有的經驗,知識的積累等發表不同的見解,對有分歧的問題進行辯論。通過辯論,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自然,懂得了知識無窮的,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體會學習是無止境的道理。這樣的課,課堂氣氛很活躍,其間,開放的課堂教學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教師也毫不吝惜地讓學生去思考,爭辯,真正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自我價值。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讓學生表述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和感悟,使學生理解和表達,輸入和輸出相輔相成,真正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舞臺。

2、換角,今年新課程全員培訓又到了,怎樣創新培訓模式,才能使民族地區鄉村國小教師進一步理解掌握新課程的理念和方法,才能夠均衡地、高質量地實施新課程筆者總結反思這幾年來新課程的培訓方式,探索出一種新的培訓模式——換角培訓。即參訓教師角色換成國小生,培訓者角色換成國小教師,培訓過程相當於國小課堂教學過程。通過換角培訓,參訓教師體驗並感悟新理念新方法的每個細節及其作用,品嚐和理解新課程理念,使他們在培訓後得到較大的收穫和提高。

3、注意新課匯入新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我十分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譬如,在匯入新課,讓學生一上課就能置身於一種輕鬆和諧的環境氛圍中,而又不知不覺地學語文。我們要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匯入方式。可以用多媒體展示課文的畫面讓學生進入情景;也可用講述故事的方式匯入,採用激發興趣、設計懸念,引發設計,比起簡單的講述更能激發學生的靈性,開啟學生學習之門。

雖然在工作中我們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這離我們所追求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集體備課、研修活動培養了教師理解和把握教材的能力,喚醒了教師推進新課程的意識,國小數學研修組正在逐漸由“經驗型”向“反思型”和“研究型”群體發展。在我們看來,課改與教研是一個永恆不變的主題,下學期,我們還要把教後記只注重對具體實踐結果的粗淺回顧,提高到對實踐本身的深入反思,使“研”更有深度;同時有效地利用數學教師的部落格,與同行交流思想,為學生提供服務。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0

基於現在課時少,課堂教學質量不高,學生成績下滑等原因,我們提出“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目的就是“刪繁就簡,去偽存真,返璞歸真,提高成績”。

1、首先要正確理解有效課堂教學的含義:

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是判斷我們的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最重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上學到什麼東西?得到什麼?這是任何課堂教學改革都必須首先要追問和考慮的問題。

有效課堂教學,就是指師生共同努力,用最短的時間,最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完成教學任務。也可以定位為:最短的時間、最大的發展、最快樂的體驗這三點。就是指“有效果(高)、有效率(快)、有效益(強)”。

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外延包括:學情分析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有效性、情境創設的有效性、學習活動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媒體手段的有效性、練習設計的有效性、課堂評價的有效性等方面。

2、正確理解“備課、教學、學習”的含義。

備課:是指“準備課”。教案設計只是一部分,還需要準備儀器、掛圖、錄音機、小黑板、練習題等等。

教學:是指“教給學生怎樣學”;“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既得教,還得學”。是雙主體的地位,老師靠學生來完成目標任務,學生靠老師來引導輔導完成學習任務。余文森提出了課堂教學的三條鐵律“先學後教、先教後學、溫故而知新”,總而言之,教是為了學,學離不開教,一個目的就是學會。

學習:是指“學而時習之”,學的是學習的方法,學練結合,“練”是指讀、憶、思、問、議、評、練等,方法靈活多樣。

3、把握有效課堂教學實施四原則:

學練結合:學一點、教一點、練一點、評一點。學,要讓學生自主、主動去發現,也就是探究;教,要師生共同總結,互動探討;練,要有針對性練習,學了,教了,會了嗎,要靠練習來檢驗;評,要發現放大學生的出現的問題,及時矯正,及時反饋,才能提高。

師生互動:是指師生互為主體,相互提出問題,教師引導、誘導、指導、輔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探究、小組探討、師生總結。是教師帶領學生“攻城破陣”,是利益共同體。是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而不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

分層遞進:一個課堂的任務,可以分成幾個模組,或者說幾個層次,採取模組學習,“學、教、練、評”一個模組,再進入下一個模組,迴圈遞進,循序漸進,一步一環,一步一結,腳踏實地,步步為營。

當堂達標:就是指這一節的任務目標必須當堂訓練,當堂完成,讓學生全部學會,課堂總結的時候,回顧一下,這一節到底學了哪些,會了哪些,我們的目標到底完成了哪些。這個是有效課堂教學的最基本標誌,最基本任務,硬性指標。

4、理解有效課堂教學實施“教師作用”四要素:

引導——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效果取決於學生的興趣。第一是興趣,第二是興趣,第三還是興趣。要學會循循善誘,巧妙設計問題,要把一個大問題,難問題,破解成幾個學生易於接受的小問題,環環相扣的問題,最後學生水到渠成的得到答案,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開發思維,拓展訓練,引導學生到達目標。

誘導——有效保護。激發起學習積極性後,要保護這種積極性,讓學生始終處於亢奮。學生的興奮點在上課後的15分鐘,那麼如何調動保護,就得需要技巧,如加強紀律要求,表揚與批評等。教育的最大技巧就是“愛”,當你擁有一顆愛心的時候,你也就擁有了一切教育技巧,教育藝術。如匯入的技巧,提問的技巧,評價的技巧,都源於愛。指導——有效調控。要做導演,做指揮家,就像帶領學生去打仗,讓學生“忙而不亂”,讓課堂“活而不亂”,既有溫度,又有深度。要學會做“釘子湯”。

輔導——有效評論。善於做評論員,及時表揚和指出錯誤,善於發現優點,善於發現問題,讓激勵產生激勵,讓勇氣產生勇氣。

5、有效課堂教學評價教師方面四要素:(結合有效課堂教學評價表)教有目標:教有方法:教出美感:教的有效:

6、有效課堂教學評價學生方面四要素:(結合有效課堂教學評價表)學有目標,學有方法,學有興趣,學有效果

7、有效課堂教學四反思:

有效嗎?怎樣才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怎樣才是最有效的?

8、有效課堂教學六環節:

目標提示,問題匯入,啟發探究,歸納提升,當堂訓練,快速反饋。

9、有效課堂的顯性標誌:

一是“有目標”,學生知道學什麼,怎樣學;

二是“高成績”,必須當堂達標,讓學生該學會的學會,這是硬性指標;

三是“師生對話”,就是說,是“雙主體”“互動的”,問題從學生那兒得出,學生能提出問題,有“問題”敢問,而不是“我講你聽”,而不是“問答式”;

四是“小組落實”,把小組作為一個“小班”,有組織,有紀律,有佈置,有檢查,把老師的任務,學生的問題,在小組交流,在小組展示,在小組落實;

五是“快節奏、大容量”,快節奏不是大踏步,而是小快步,步步為營,大容量不是內容多,而是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

六是“學練結合”,先學後教,對於某個知識模組,採取“明確目標—問題匯入—啟發探究—歸納提升—跟蹤訓練—快速反饋”的模式,學生先學,不會的再教,接著練一練,小組裡快速檢查,學一點,練一點,踏踏實實的在課堂上完成任務。真正讓學生在課堂學會。而不是“課上不足課下補,白天不足晚上補。”

10、有效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幾個“有效誤區”:

應該說,從20xx年新課改之後,老師們的課堂教學觀念有了很大改變,但是,對於課改理念,有的教師還是“有形無神”,沒有掌握精髓,細分析,當前有的課堂存在“有溫度沒深度”“有熱度沒效度”。我們提倡有效課堂,高效課堂,就要按照市教研室宿文傳主任提出的“剔除無效、減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導高效”的思想,去觀察課堂,剖析課堂,反思課堂。通過一輪聽課,我感覺,我們的課堂還存在許多誤區:

1、“精講精練”不是“少講少練”。要把握講“經典”,練“難點”。

2、“小組落實”不是“小組圍坐”。要利用好小組檢查落實機制,實現“兵教兵”。

3、“啟發點撥”不是“點選課件”。要精心設計啟發誘導的循循善誘的問題引導。

4、“學生主體”不是“學生中心”。要讓學生主動去學習,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圍繞學生團團轉。

5、“教師主體”不是“教師主宰”。要控制課堂而不是主宰課堂,要注意課堂生成問題的解決。

6、“快節奏”不是“大踏步”。快節奏是指小步快走,腳踏實地,步步為營,夯實每個知識點。

7、“大容量”不是“內容多”。大容量是指對於每個知識點要挖深挖透,拓展延伸,舉一反三。

8、“師生對話”不是“師生問答”。問題要從學生那兒得出,而不是預設好所有問題,要對話。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1

一、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一定要對學生有普遍的關注。

1、要經常用目光或微笑與學生交流,這是實現普遍關注的前提。要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從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種關注,感受到一種溫暖,獲得一種支援。

2、用欣賞、誇獎的手段來體現你的關注。

對學生的欣賞、誇獎、鼓勵往往表達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老師器重我。要把他們每一點的積極性、每一點的學習熱情保護起來,讓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

3、用提問或允許回答問題來表達你的關注。

不經意的允許能滿足學生的被認可感,滿足學生被承認的需要。

4、用“中斷定勢”的形式表現你的關注。

當學生表現得沒有積極性,否認自己的成績的時候,教師用“中斷定勢”的方法打斷其對自己的消極認識來表現對學生的認同。

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的重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不再產生自我貶低,自我矮化的想法和行為。

二、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對課堂一定要有創新。

1、啟發激趣,讓課堂變得生動活潑。

興趣是構成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為活潑、最為現實的成分。有了興趣,還會萌發創新意識,而在創新過程中產生的無窮無盡的興趣,又再次促進創新。興趣越大,學習的效率就越高。

2、質疑交流,讓課堂變得有理有趣。

教師要通過讓學生自己提問來組織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為他們創設動腦、動口、動手、釋疑解難的機會,通過師生平等交流,培養獨立思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感覺學習是講理的心智活動而不是硬“灌”。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要學,學習的效果肯定也會提高。

3、提倡“合作”,讓課堂變得融洽愉悅。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群體這種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就是當好導師,及時起點撥導向的作用。合作學習很有好處:第一,拓寬思維,深化學生的認識。第二,培養和訓練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可以培養合作精神。

4、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課堂變得豐富直觀。

運用現代教學手段進行多媒體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獲得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5、體現現代課堂結構,讓課堂變得熱烈主動。

要把課上活,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師獨佔式和教師主講式而學生則單向靜聽式的課堂結構,代之以多向立體式現代課堂結構。傳統的單向靜聽式結構其教學方式方法是填鴨式、注入式,教師積極性高,學生主動性差,這樣的課堂教學效率是低下的。而多向立體式結構的教學方式方法是現代啟發

式,學生自學,老師進行鍼對性精講,師生之間互相質疑問題,探討真理。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上。課堂教學活而不空,實而不死。

6、分層次教學,讓課堂變得滿園花開。

面向全體學生教學,才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徹底拋棄“一刀切”,實行分層次教學。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他們的起點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們在各自的起點上都有提高。如此堅持下去,就能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三、要想課堂變得高效,教師要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1、營造能夠給所有的學生以自信的氛圍。

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對自己有自信心。此時的學習是最有效的。

2、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洋溢生命活力的氛圍。

在這樣課堂裡,學生感到輕鬆、活躍、精力充沛。如果學生覺得自己沒有活力,甚至消沉、憂慮、緊張,高效的課堂是無從建立的。

3、營造能夠讓學生自我管理的氛圍。

在這樣的課堂裡,每個學生都能實施自我管理,都能感到要對自己負責。如果總是覺得自己被控制著,自己對自己毫無責任,也是沒有學習效率可言的。

4、營造讓所有學生都有歸屬感的氛圍。

學生間彼此聆聽,彼此認同,彼此尊重,不僅能提高其學習效果,亦可修養其人格品質。

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社會各界都在提倡給學生減負,不能佔用學生的休息時間,向課堂40分鐘要效率,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如何構建有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畢生都要研究的課題,把老師和學生都從題海和加課中解放出來,讓教師快樂地教,讓學生快樂地學。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2

課堂有效教學,簡而言之,"最大限度的達到教學目的和教學效果就是有效教學"如何在新課

堂背景下進行有效的歷史教學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內容更加符合教學實際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精心設計匯入,點燃學習興趣.

2、利用課本插圖和資料,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

3、利用多媒體和白板教學,使錦上添花

三、要把課堂還給學生

增強歷史課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實踐中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1、注重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讓我們的課堂教學變得自由,學生的學習變得自由。

2、注重挖掘學生潛能,努力開展探究性學習。

四、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營造民主、和諧、自由、安全的教學氛圍。

五、提高歷史教師的自身素養、人格魅力。

六、把歷史教學生活化。

七、運用多樣的課堂教學策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1、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實施分層教學。

2、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學習。

3、加強對學生的學法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3

本學期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了情感態度和數學思考及價值觀等方面與課堂有效性的關係上,現在把研究過程中的收穫總結如下:在國小數學課程改革中,《新課程標準》設定了“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方面的教學目標,這正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數學課程中的具體體現。新世紀的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統一在數學教學的整體目標中,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只是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那麼如何才能將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應貫穿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培養過程中去呢?

一、建立和諧真誠的師生關係,解除學生心理障礙

心理快樂能使人處於積極向上的狀態,對一切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充滿創造力。課堂上,學生要尊重老師,老師要愛護學生,積極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

數學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首要面對的問題是幫助有心理困擾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這部分學生大多數表現為後進生。作為教師要正確對待這部分學生,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建立起自信。教師要和他們交朋友,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試問在一個和藹可親的老師面前,在寬鬆、自在的氣氛中學習,學生怎會不對他任教的學科感興趣呢。要學生親近老師,老師必須首先熱愛自己的學生。實踐證明教師真誠對待學生,對學生的喜愛之情能引起學生國小各年級課件教案習題彙總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積極的情緒體現,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且能轉化為學習動機,使學生解除心理障礙,由怕學到愛學。

二、激發求知慾,培養學生的學習願望

我們要充分挖掘學生身邊熟悉的學習素材,能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積極愉快地參與學習活動!這樣,我們就擁有了良好的開始,激起了學生積極學習的情緒。就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的: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設計《旋轉與平移》一課時,我就力求體現“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本課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的優勢,我精心錄製了轉盤、觀光車,纜車,電梯等視訊來揭示課題。然後呈現遊樂園的照片,讓孩子們在其中去尋找旋轉和平移現象。接著讓孩子觀察水龍頭,風車,陀螺等實物。並欣賞錄影《生活中的旋轉》,將孩子們帶進“旋轉和平移”的世界。最後還讓學生玩玩具,去發現並製造出旋轉與平移現象,讓抽象的數學和孩子們豐富的生活緊密地聯絡起來,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學習數學,探索真實世界中的數學,這比單純的數學學習更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三、鼓勵學生敢於發言、討論、交流,展現自我

數學學習過程是充滿著觀察、實驗、模擬、判斷推理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我在課堂教學中注意給學生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多創造一些讓學生展示自我個性,展現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地提出問題,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發言和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應當讓學生佔有足夠的自學時間,享有廣闊的聯想空間。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計算”時,在實踐運用階段老師提出有長6米、寬4米的房間需要鋪地毯,現在商店有寬1米、2米、4米三種型號讓學生自由選擇,說說自己的看法。有的說“買1米拿起來方便”有的說“買4米的鋪起來美觀大方沒有介面”還有的說“選擇2米,這樣又方便又省錢,床底下可以不用鋪”。看!學生的回答多精彩啊!不僅自己有了選擇購買的方法還大膽提出觀點幫助老師省錢。課堂中讓學生質疑問難,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又使學生在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養成了質疑敢問的習慣,學生的創新意識的苞芽得到了保護,將逐步形成會問、善問的思維品質。

四、鼓勵學生善於與他人合作

現在的國小生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自尊心、自我意識強,不善於與人合作。在教學中我注意創設情景,讓學生在與同學的合作學習中體會到快樂。要變傳統的學生“認真聽講”為“小組合作”、“同桌合作”、“師生合作”等多種群體學習方式與獨立思考的個體學習方式有機結合,優勢互補,促進學生自主求知。

例如,在教學“分類”第二節,按不同標準來分類時,我讓學生以4人一組的形式學習,每個人把自己文具盒裡的鉛筆都拿出來,集中在一起,擺放在桌子上,組內先觀察,再討論,最後動手把自己認為一樣的分在一起。分完後,我又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給大家彙報:你們組是怎樣分的?按什麼標準分的?想了幾種分法?經過討論交流,學生們想出了十幾種不同的方法。例如:

1、按鉛筆的顏色分。

2、按鉛筆的長短分。

3、按鉛筆中有沒有橡皮頭分。

4、按鉛筆有沒有削過分。

5、按筆桿上有稜和沒稜分。

6、按筆桿上的花紋來分。

7、按有鉛筆尖和沒有鉛筆尖分學生分鉛筆的方法之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當我把學生的方法介紹給其他教師時,他們無不為學生的創造才能而驚歎、稱讚。

五、有效的評價方式,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保證。只有讓國小生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才不會成為他們的負擔,才能使國小生能夠愉快地、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國小數學教學中,採用有效的評價方式,是提高國小生學習興趣的一個法寶。教師要把握孩子的心理,瞭解學生的需要,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更有效。小小的一句評價,也許就可以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寓言:一根大鐵棒去撬一把鎖,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無功而返。而一把小鑰匙,輕輕鑽進鎖孔,身子一扭,鎖就開了。大鐵棒很不服氣,而小鑰匙說,關鍵是我瞭解鎖的心。學生積極學習數學的情感態度是在數學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的。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中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情感,形成穩定的、積極的情感態度,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基礎。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4

一堂有效的英語課堂要選擇一種正確的教學方法,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而多種教學方法可以刺激學生的不同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而現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來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但教學方法設計的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讓學生多參與、多說、多做,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英語這門語言,而不是學科。更多的採用活動、遊戲、討論、競賽的方式讓英語真正“活”起來。

課堂教學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它具有很強的藝術性,而且影響課堂教學的因素也有很多,只有通過實踐來不斷總結反思,不斷的完善和創新,逐漸的更好的運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

有效課堂教學工作總結15

一、指導思想

為打造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紮紮實實練好教學基本功,立足我校教育發展的實際,深入開展教學研究,以課程改革為中心,以課堂教學為重點,抓好教學常規管理的同時,不斷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創新工作思路,不斷改革完善教學方法和措施,紮實開展我校的校本培訓和研究工作,加強語文師資隊伍的建設。為了讓全體語文教師從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教育教學等能力得到明顯提高,小語教研組制定了“科研興語”的工作目標,希望從中培養出一批教學骨幹,使學校能擁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從事素質教育的新型語文教師隊伍。

二、工作目標

1、通過開展有效性課堂教學系列研討活動,讓“規範課堂”成為需要,讓“反思課堂”成為習慣,讓“高效課堂”成為素養。

2、通過多樣化的研修形式,進一步明確有效教學的標準及特徵,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高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探討自主、高效的“有效性課堂教學”元素構成及評價。

4、探討學生學習方式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

三、工作思路及方法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課改作為全力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關係到培養目標的大問題,每個教師都應該清楚地認識到只有立足於校本培訓,不斷學習,才能儘快地轉變觀念,適應時代的要求,希望通過校本培訓,我們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1、重新認識“以人為本”的教學觀念。教師的重任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而在教學中教師也常常忽視了學生的發展,沒有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我們只有通過校本培訓,達成共識,教師主動地由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轉變為,傳授獲取知識的技能和方法,圍繞學生設計課堂教學,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課堂的主人。

2、以舊換新,將先進的教學模式引入課堂。

多年來,老師教,學生學;老師講,學生聽,這已經成為固定的教學模式,新課改向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這種教學模式限制了學生的發展,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熱情,不能煥發學生的潛能。與此同時,希望通過實行“合作學習”、“主動探究”、“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新型的教學模式為課堂注入生機與活力。讓大家認識到:這些新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更加自由的學習空間,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二)健全校本研修二級研修網路。

語文教研組建立教研組、教師二級研修網路,以語文教研組為中心,層層負責,逐級推進,歡迎學校教學領導分工蹲點教研組,參加教研組活動,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教研組抓好教師培訓,定期給老師佈置工作任務,定期檢查,通過教研組二級研修活動,對全校語文教師進行全方位、多層次培訓,重新構建教師對“有效課堂”的認知結構。

(三)通過創新培訓,提升教學理念

1、有效教學理念培訓。

校本研修的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對有效課堂理念的認識程度直接影響校本研修的成效。為此,學習、實踐、驗證依然是重點任務。保證培訓時間:用足、用好業務學習時間。形成培訓系列:重點圍繞說課、上課、評課開展教研組活動,並且詳細記錄。在一個個案例中實踐、體驗新的課程理念。加強合作交流: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校講座、輔導;派教師外出學習、觀摩,要求外出學習的教師返校後,及時向教研組、教師傳達先進思想、理念,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學期末,根據學期計劃,完成對培訓教師的考核工作。

2、營造濃厚氛圍,積極科研探索。

(1)積極組織開展教科研及加大常規培訓力度。

A、校內教研組活動的開展,語文組於每週四下午第一二節課。

B、各位教師自學教育教學科研基礎方法的培訓。如論文、案例、教學設計、教學故事等的撰寫和說課的要求。

C、加大教科研的力度,促教師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提高。繼續推薦部分中青年教師參加市骨幹班培訓,以提高中青年教師的業務水平及能力。繼續開展教師相互聽課活動,要求一學期教師相互聽課不少於20節,每次課要做記錄並寫出聽課反思。

D、組織教師觀看教學光碟,並寫出觀看後的心得體會,按時上交到教研組。

E、定期組織教師進行各類專題講座。

F、加強教學科研工作。本學年對立項課題“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研究。

(四)以全員性參與為基礎,探討“有效性課堂教學”。

教研組提前公佈教師研究課的教學內容,研討課例開展參與式集體備課(在年級學科組內,人人同備同上一節課,進行研討)即同課異構。展示課結束,現場進行效果檢測;進行上課教師說課、聽課教師有針對性地開展討論與評課,最後由專家點評、提升。

全組教師圍繞自己期初制定的教學研究目標進行研究,積極參加教研組舉行的“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系列活動,評課的過程中,既要客觀地評出優點,也要評出問題,提出改進措施和努力方向。

(五)以小課題為突破口,開展行動研究。

從“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系列活動中發現值得研究的課例,以課例為主要研究方式,讓教師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專題,進行有效的課堂觀察,採取一課多講,在同伴的互助下,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課例展示理念,讓理念迴歸課堂。做到“小課題庫——需求評估——擬定方案——讀教育專著——寫讀書筆記——自主設計——課堂實踐——評課交流——自我反思”的研修流程。引領、幫助教師研究課堂教學,內化新課改理念,真正做到理念先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進課程改革向前發展。

相信通過這些紮實有效的校本研修,我校的有效課堂教學一定會有聲有色,取得不錯的成效。

TAGS:課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