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才智咖 人氣:9.89K

在平日的學習中,說起知識點,應該沒有人不熟悉吧?知識點就是掌握某個問題/知識的學習要點。掌握知識點有助於大家更好的學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1

1.陸地水:分佈在陸地的各種水體的總稱。佔全球水體總量的3.5%,與海洋水、大氣水共同組成水圈

2.水資源:陸地上各種可以被人們利用的淡水資源。廣義的水資源是指水圈內水量的總體

陸地水的基本來源:大氣降水

技巧1:陸地水分類

按空間分佈分: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沼澤水、生物水

地下水:深層、淺層地下水或潛水、 承壓水

按迴圈週期分:靜態水:冰川、內陸湖泊水、深層地下水

動態水:江河水、湖泊淡水、淺層地下水

按含鹽量分:陸地鹹水:地下鹹水、湖泊鹹水

陸地淡水:冰川、地下淡水、江河水

技巧3:靜態水和動態水對比

技巧4:地下水分類

技巧5:合理利用和保護地下水

(1)合理排灌,防止土壤鹽漬化

(2)適量開採,防止水位過度下降

(3)雨季回灌,及時補漏

(1) 保護水源,防止汙染

3.陸地水體的相互關係:陸地水體間的運動轉化,及其水源補給關係

陸地水的主要補給形式:大氣降水

技巧6:河流的補給形式

4.水迴圈:自然界的水周而復始連續運動的過程,即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氣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層中通過各個環節連續運動的過程

技巧7:水迴圈型別

海陸間大迴圈:是指海洋水與陸地水之間通過一系列過程所進行的相互轉換運動。使陸地上的水不斷得到補充,水資源得以再生(廣闊海洋表面的水經過蒸發變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隨著氣流執行,被輸送到大陸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適當條件下凝結,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動,形成地表徑流;一部分滲入地下,形成地下徑流。二者經過江河彙集最後又回到海洋)

陸地(內陸)水迴圈:大陸與大陸上空之間的水迴圈。供給陸地上的水量為數很少。(降落到大陸上的水,其中一部分或全部(指內流區域)通過陸面、水面、蒸發和植物蒸騰形成水汽,被氣流帶到上空,冷卻凝結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陸上)。

海洋水迴圈: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間的水迴圈。(海洋水蒸發成水汽,在海洋上空凝結,形成降水,又降到海面)

技巧8:水迴圈環節:蒸發(蒸騰);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地下徑流

技巧9:水迴圈意義:

(1)使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聯絡起來,並在它們之間實現物質的遷移和能量的交換

(2)水在運動中夾帶溶解物質和泥沙而使物質遷移,不斷塑造地表形態。

(3)通過水迴圈運動,使各種水體相互轉化,維持全球水量平衡,使陸地水資源不斷更新

(4)影響全球的影響著全球氣候,塑造著地表形態

5.水平衡原理

從長期看,全球水的總量沒有什麼變化。某個地區在某一段時間內,水量收和支出差額,等於某地區的儲水變化量

技巧10:不同地區水平衡狀況

2015年大學聯考地理必備知識點之陸地水與水迴圈

技巧11:人類活動對水迴圈、水平衡的影響

有利影響:修建水庫、引水灌溉、跨流域調水

不利影響:大面積濫伐森林;排幹湖、沼;過度抽取地下水

技巧12:我國水資源分佈

空間分佈特點: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時間分佈特點:夏秋多;冬春少

技巧13:合理利用水資源

開源措施:合理開發和提取地下水;修築水庫;跨流域調水工程;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節流措施:加強宣傳,提高節水意識;改進農業灌溉技術,提高工業用水的重複利用率;防治水汙染。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2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體系統的級別: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2)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3)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3、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函、地核三個圈層。地殼物質主要由岩石(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組成,上地函的軟流層是岩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二、自然地理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1、岩石分三大類:

①岩漿岩(岩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岩(岩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岩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岩(變質作用)。

2、六大板塊名稱: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3、大氣受熱過程: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4、常見的天氣系統:鋒面系統(冷鋒、暖鋒、準靜止鋒)、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鋒面氣旋。

三、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和區域差異

1、地理環境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2、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四、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可從形態上反映出來:平原地區,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則的多邊形,規模較大;山區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佈。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佈的影響: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3

1、判斷依據:

第一步,根據最冷月、最熱月判斷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1月、最熱月7月,則該地處在北半球;

若最冷月為7月、最熱月1月,則該地處在南半球。

第二步,確定最冷月的溫度值範圍,即>15。

第三步,判斷降水的季節分配型別,年雨型(>2000)

2、位置:

緯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緯10度之間。

海陸位置:主要分佈在非洲的剛果盆地,南美的亞馬孫流域,亞洲印度尼西亞群島等。

3、氣候特點(特徵):常年高溫多雨。

4、氣候形成原因:終年受到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

5、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陸地自然帶:熱帶雨林帶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佈的植被型別:熱帶雨林;

該氣候條件下所分佈的典型動物:猩猩、河馬;

該氣候條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磚紅壤。

6、該氣候區內分佈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的首都雅加達,旅遊城市萬隆、馬來西亞的首都吉隆坡、奈及利亞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剛果首都金沙薩、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馬的首都巴拿馬,厄瓜多的首都基多。祕魯城市伊基託斯。

7、該氣候區內的農業活動情況:隨時播種隨時收穫,以熱帶經濟作物為主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4

1、森林資源現狀

⑴屬性:既是自然資源又是環境資源。

⑵作用:調節氣候、涵養水源、防風固沙、保持水土、吸菸除塵、淨化空氣、美化環境等。

⑶森林分佈: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儲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2、熱帶雨林

⑴分佈:熱帶雨林主要分佈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向風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集中分佈在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

⑵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儲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⑶雨林生態

①優越性:全年高溫多雨,光合作用強烈,生物迴圈旺盛,生物生長迅速。

②脆弱性: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⑷熱帶雨林破壞

①根本原因:當地開發中國家的人口增長、貧困以及由此產生的發展需求。

②直接原因:人類開發。

⑸熱帶雨林的開發(亞馬孫開發計劃)。

①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1970年,巴西政府又正式公佈了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劃: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⑹雨林的保護: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①鼓勵保護性開發,如雨林觀光等;

②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民環保意識;

③森林選擇性採伐和更新造林相結合;

④加強森林緩衝區建設。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5

環境承載力

①定義:養活的人口數(生存)。

②影響因素:資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資源決定,木桶效應)、經濟等。

③特點: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世界100億,中國16億。

合理人口容量,定義:養好的人口數(發展)

影響因素:

①自然環境:正相關(現實人口間接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②地域開放程度:正相關(日本、荷蘭、比利時利用別國資源)。

③本國自然資源:正相關。

④生活質量、消費水平:負相關。

⑤科技發展水平:當多開發的資源大於多需要的資源:正相關;當多開發的資源小於多需要的資源:負相關。

⑥貧富差距:負相關。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6

河流搬運能力降低,促使沉積發生,形成堆積地貌。常見的河流堆積地貌主要有以下幾種:

(1)沖積扇平原

沖積扇是河流出山口處的扇形堆積體。河流出山口後,比降顯著減小,水流又分成許多交漢,成扇狀向外流動,河流能量顯著降低,大量物質堆積下來,又有利於河流改道。隨著各支汊的不斷堆積和變遷,就形成沖積扇。沖積扇的物質結構,一般是頂部物質較粗,主要為沙、礫,隨著水流搬運能力向邊緣減弱,堆積的物質逐漸變細,邊緣一般多為沙、粉沙及亞粘土,分選性較好,所以沖積扇是較好的含水層,邊緣常有泉水出露,可發展自流灌溉。若山地河谷隨山地間歇抬升,也可形成疊置沖積扇。

(2)河漫灘平原

河漫灘平原發源於河流中下游。在河流中下游地區,河流下蝕作用減弱,側蝕作用加強,河流往往凹岸侵蝕,在凸岸堆積形成水下堆積體。堆積體的面積逐漸擴大,在枯水季節露出水面,形成河漫灘。

洪水季節,河漫灘被洪水淹沒,繼續接受沉積。如果河流改道,河漫灘被廢棄。多個被廢棄的河漫灘連線在一起就形成河漫灘平原。

(3)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平原是指河口地區的沖積平原。它以河流和海洋相互作用,河流沉積佔優勢的產物。河流到達海洋人海口處,由於流速極緩、水流擴散,將攜帶的泥沙在河口附近堆積下來,加上海潮頂託,形成三角洲。三角洲在平面上的外形略似頂尖朝向陸地的三角形,地勢平坦,河網稠密,且縱橫交錯,河道由分汊頂點向海洋方向呈放射狀。若干個三角洲連在一起,便形成廣闊的三角洲平原。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7

1、岩石圈的結構:軟流層以上的地函部分與地殼;都是由岩石組成。

2、沉積岩的特徵:層理構造、化石(僅沉積岩中有);如礫岩、砂岩、頁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質迴圈:

(1)突破口————岩漿岩只能由岩漿生成,故只有一個箭頭指向岩漿岩。

(2)環節名稱:岩漿———冷卻凝固———岩漿岩

岩漿岩、變質岩———外力作用———沉積岩

岩漿岩、沉積岩———變質作用———變質岩

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重熔再生———岩漿

4、地質作用:內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趨於平坦。

地表形態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不同的地點和時期往往某一種作用佔主導。

5、板塊構造學說:板塊內部地殼運動比較平緩,板塊交界處地殼運動比較活躍。

板塊相撞,大陸——大陸:山脈

大陸——大洋:大陸上形成山脈或島嶼,大洋處形成海溝。

板塊張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嶺)。如東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爾卑斯山:歐亞板塊———非洲板塊(地中海逐漸縮小)

喜馬拉雅山:歐亞板塊———印度洋板塊

東亞島弧鏈、馬裡亞納海溝: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

落基山:美洲板塊———太平洋板塊

安第斯山: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印度洋板塊:包括阿拉伯半島、印度半島、澳大利亞大陸;

6、概念辨析:地質構造:背斜、向斜、斷層

地貌、地表形態:山嶺、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蝕:峽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長江三峽、黃土高原溝谷發育

流水沉積:沖積扇(山前);沖積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風力作用:

風蝕地貌:風蝕蘑菇、風蝕窪地、新疆魔鬼城

風積地貌:沙丘、沙壟、黃土高原的成因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8

知識摘要

1、地球內部三大圈層,岩石圈的結構,地殼結構的特點。

2、岩石圈的組成及三大巖類,岩石圈的物質迴圈及三大巖類之間的關係。

3、內外力作用的能量來源及表現;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理解地殼運動及流水、風力作用對地貌的影響

知識結構

一、地球內部

1、地殼

(1)分層

A矽鋁層:以氧、矽、鋁為主,鈉、鉀較多;

B矽鎂層:以氧、矽、鋁為主,鎂鐵鈣增多。

(2)結構特徵

地殼厚度不均和矽鋁層不連續分佈

2、地函

3、地核

二、岩石圈

1、範圍

2、組成

岩漿岩:花崗岩、玄武岩;

沉積岩:石灰岩、頁岩、砂岩;

變質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

三、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

(1)型別:變質作用、地殼運動、岩漿活動;

(2)地質構造:褶皺:背斜和向斜;斷層。

2、外力作用

風化、侵蝕、搬運、堆積、重力、化學作用。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9

氣候的形成和變化

1)氣候的形成因子(太陽輻射、地面狀況、大氣環流、人類活動)

①不同氣候型別的氣溫特點

氣溫的分佈,一般是低緯溫度高,高緯溫度低;山上的氣溫比山下低;暖流經過地區的氣溫比寒流經過地區高

同一緯度地帶內,由於下墊面不同,不同地點的氣溫狀況不同,其中影響比較的大是海洋和陸地

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比較(北半球)

氣候型別氣溫日較差氣溫年較差氣溫月最低氣溫月

大陸性大大7月1月

海洋性小小8月2月

②不同氣候型別的降水狀況

赤道地區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全年雨量充沛

南北迴歸線至南北緯30之間,在副熱帶高壓和信風帶控制下,常年乾旱

大陸的西岸有兩種情況,以亞歐為例,地中海地區(亞熱帶),夏季處於副熱帶高壓中心的邊緣,氣流下沉,乾燥少雨,冬季由於副熱帶高壓向南移,此地受西風帶的控制,多氣旋活動,溼潤多雨。歐洲地區(溫帶),終年盛行西風,各月降水量較多,而且比較均勻

大陸的東岸,以亞歐大陸為例,處於季風環流的控制下,冬季受來自大陸的冷幹氣流的影響,降水不多,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溼氣流的影響,降水較多

大陸的內部,以亞歐大陸為例,終年受大陸氣團的控制,降水比較少

兩極地區以輻合下沉氣流為主,全年降水少

2)氣候的型別

3)主要10種氣候型別的判斷

步驟依據因素變化結論

判斷南北半球(或最低)氣溫月份6、7、8三個月氣溫北半球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10

1.四季劃分依據是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的變化。

2.劃分的方法有三種:

(1)物候四季: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2)傳統四季:以“四立”為起始點。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為起始點。

3.五帶的劃分依據是年太陽輻射總量從低緯向高緯遞減,界限是南、北迴歸線和南、北極圈。

4.黃赤交角與迴歸線、極圈之間的關係

⑴黃赤交角的度數等於南北迴歸線的緯度數,與極圈的緯度數互餘。

⑵如果黃赤交角變小,南北迴歸線度數變小,極圈度數增大,從而使熱帶和寒帶的範圍縮小,溫帶範圍擴大。如果黃赤交角變大,南北迴歸線緯度變大,極圈緯度減小,熱帶和寒帶的範圍擴大,溫帶範圍縮小。

地理高一知識點總結 11

一、東亞:

1、朝鮮境內有豐富的森林、礦產資源;

2、日本國內森林資源、水利資源、漁業資源豐富;

二、東南亞:

1、礦產以錫、石油為主;

2、種植業發達:

(1)馬來西亞:天然橡膠,油棕(第一);

(2)印度尼西亞:胡椒,金雞納霜(第一);

(3)菲律賓:椰子,蕉麻;

(4)泰國:水稻;

三、南亞:

1、印度礦產主要以煤、鐵、錳礦為主,分佈在德干高原北部;另外土壤肥沃,耕地面積大;茶葉、小麥等出口;

四、中亞:

1、小麥,棉花,畜產品;

2、礦產豐富,種類多樣,煤,鐵,石油(分佈在裡海沿岸);

五、西亞和北非:

1、石油資源豐富:分佈在波斯灣沿岸以及伊拉克境內,儲量佔世界的一半,開採量為1/4,出口量第一:

2、特產:土耳其安卡拉羊毛、摩洛哥橄欖油、阿富汗紫蓋皮羊毛、伊拉克椰棗;

3、北非的鐵礦分佈在利比亞、埃及與蘇丹境內,磷分佈在西部沿海地區;

六、撒哈拉以南非洲:

1、礦產:金剛石、錫、鋼鐵、鋁,銅(尚比亞),黃金(南非)、鐵(利比亞),石油(奈及利亞)鈿礦(南非);

2、水利資源豐富:世界第二;

3、動物資源豐富:獅子,大象,猩猩;

4、生物資源豐富:可可,丁香,劍麻;

七、西歐:

1、礦產:煤(大不列顛島)、鐵(大不列顛島西海岸)、石油(北海);

2、旅遊資源-人文景觀,自然景觀;

八、歐洲東部和北亞:

1、森林資源(第一);

2、水力資源;

3、礦產:石油(西伯利亞平原、東歐平原),天然氣,煤(中西伯利亞高原、東海岸),鐵礦(東歐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有色金屬(錳銅鋁鋅);

九、北美:

1、礦產:煤(美國東北部),鐵,石油,天然氣,鋼金鋁鋅-有色金屬(美國西部);

2、森林(寒帶針葉林,溫帶闊葉林),草場,水力——美國;

3、加拿大——森林(為原料,新聞紙加工),石油,鐵,煤,鎳(佔世界80%),漁業資源豐富;

十、拉丁美洲:

1、礦產:石油(墨西哥東南沿海,委內瑞拉沿海),鐵,錳(巴西高原東部),銅(智利世界最多),銀(墨西哥安第斯山脈);

2、水力:巴西高原;

3、生物:植物-森林(紅木,烏木);

4、經濟作物(咖啡,香蕉,甘蔗);

十一、大洋洲:

1、礦產-鐵(塔斯馬尼亞島),煤(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2、稀有動物-鴨嘴獸;

十二、南極:

1、礦產-煤,鐵,石油,天然氣,生物,淡水;

2、生物-企鵝(鳥類),海豹,鯨,磷蝦;

3、淡水水庫;

十三、北極:

1、豐富生物資源:北極熊,海豹;

2、礦產:煤(30億噸),石油(100-200億桶),天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