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有效的學習方法總結

才智咖 人氣:2.06W

輕鬆有效的學習方法

輕鬆有效的學習方法總結

1."循序漸進"——就是人們按照學科的知識體系和自身的智慧條件,系統而有步驟地進行學習。它要求人們應注重基礎,切忌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循序漸進的原則體現為:一要打好基礎。二要由易到難。三要量力而行。

2."熟讀精思"——就是要根據記憶和理解的辯證關係,把記憶與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兩者不可偏廢。我們知道記憶與理解是密切聯絡、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只有在記憶的基礎上進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徹;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參與下進行記憶,記憶才會牢固,"熟讀",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於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用"自我詰難法"和"眾說詰難法"去質疑問難。

3."自求自得"——就是要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儘可能挖掘自我內在的學習潛力,培養和提高自學能力。自求自得的原則要求不要為讀書而讀書,應當把所學的知識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4."博約結合"——就是要根據廣搏和精研的辯證關係,把廣博和精研結合起來,眾所周知,博與約的關係是在博的基礎上去約,在約的指導下去博,博約結合,相互促進。堅持博約結合,一是要廣泛閱讀。二是精讀。

5."知行統一"——就是要根據認識與實踐的辯證關係,把學習和實踐結合起來,切忌學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為指導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脫離知的行則是盲動。同樣,以行驗證的知才是真知灼見,脫離行的知則是空知。因此,知行統一要注重實踐:一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邊實踐、邊學習、邊積累。二是躬行實踐,即把學習得來的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實際問題。

優秀學習者的共同特點 八條經驗你也可以做到

優秀的學生都具有以下的共同特點:

1.他們對學習有著較強的理性思考能力。思考問題的條理性強,懂得全面地分析自身的學習狀態。如學習的得與失,薄弱環節所在,學習情緒及應試技巧等。

2.他們非常注重課堂效率。懂得課上一分鐘勝過課後一天功!

3.他們很注重課後的鞏固。及時鞏固,可以讓所學的東西真正得到內化,根據艾濱濠斯遺忘曲線規律,這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

4.他們信任老師但也不盲從。在有問題的時候,他們會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向老師求助。

5.他們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遠遠超越了應試層面的理解。們們會在數理化學習中求得思維的樂趣,會因讀懂了英文文章中的幽默或心動的故事而感到開心或深有感觸。他們在學習中追求精神的與價值觀的構建與超越。

6.會調控情緒。他們在學習中也會遇到很多的不快,但他們善於及時調節,懂得左右自己的情緒而不讓情緒來左右自己。

7.他們都有著明確的努力目標 時間管理。而且為了目標能持之以恆地付出,特有一股韌勁!

8.他們有著平和的心態,沒有一般學生身上常見的浮躁與不安。他們給人的感覺是:清醒,靜遠!

學習並不累 名校學子大學聯考學習方法分享

■張豔霞

睿智應對各種考試

小檔案:畢業於正定中學,文科607分,考入南開大學法語系。擅長數學和英語,數學大學聯考成績是142分,英語140分。

方法:如何應考,我想給大家提幾點建議。

考試前,要放開心胸,迎接考試。很少有人在考試前複習到一點問題也沒有的程度,不妨樂觀地想,只要把會做的題全做上,分也就不低了。

考場上,要“遇難心不慌,遇易心更細”,沉著冷靜,從容應考;要以大局為重,不能因一道題不會做,影響整場考試。要果斷地放棄自己沒有思路的題,為做其他的試題贏得做題時間;從小處著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會做的題不能錯,選擇填空要計算準確,解答題要切中得分點。

考場上還要掌握一些答題技巧。運用巧解法、排除法、選基法等方法做選擇題,不僅可以節省做題時間,還會提高答案的正確率;對於主觀題,則要特別注意表達形式與卷面整潔,這會使你很容易多拿分。根據自己的答題習慣、各題的分值,以及自己對各部分知識的掌握情況合理地安排答題順序與時間。

考試後,不要只重視分數,要學會總結,爭取考試一次進步一點。考試是我們檢查知識、鞏固知識、複習知識,甚至拓展知識的良好途徑,我們要充分利用每次考試查漏補缺。

■周衝

科學利用學習資料

小檔案:畢業於邢臺一中,理科660分,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本碩連讀,數學大學聯考成績144分,理綜成績293分。

方法:由於每套資料都有各自完整的體系,我通常都以一種資料為主,每次做練習都先做這本,徹底弄懂後再做其他資料。為了充分利用這本資料,我都是在做完一套題後把質量高的題目、比較難的以及自己做錯的題目做上標記,然後分析一下這樣的題,把難以想到的步驟、知識點記在旁邊,對於做對的題要比對答案,分析一下解法的優劣,掌握一些更簡單的方法。

對於自己的標註要隔三五天再看一遍,對於那些還是不太會做的題再打一個標記或記在錯題本上,過幾天再去做這個題,直到一看就找到解題思路,就可以在題目前畫個笑臉,不用再看了。

考試前複習的時候,這本畫滿記號的書又相當於一個錯題本,自己可以再看看當初做過標記的題,查漏補缺。

態度:每個人都有精神低落、身心疲憊的時候,都有感到很苦、想要鬆懈的時候,關鍵是要儘快打消這種念頭,重新振奮。我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習慣於回憶當天做的事、學到的東西,找找浪費時間或效率不高的地方,如果這一天很有收穫,我會對自己說“今天干得很不錯,繼續努力”或“這一天還算充實,堅持下去”。第二天起床,告訴自己“新的一天要有一個好心情,好的開始”,這樣的自我勉勵有益於幫助我們調節心情,讓自己更加自信,充滿活力。

■邊旭

全身心投入學習

小檔案:畢業於保定三中,理科636分,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

方法:對於一些所謂的難題,我總會花半個小時思考,然後對照答案進行核查,看自己在哪兒出現卡殼,什麼知識點沒有分析透,看明白後就試著對這道題進行改編,看能不能把條件設定得更隱蔽,讓這題增加難度。經過這樣的訓練,不僅讓我對這類題目有了清晰的認識,還對相關知識點進行了回顧。儘管有很多人認為花大量時間去想難題是浪費時間,但如果沒有付出這麼多時間,只是把結果和過程看一看,對於掌握這類題沒有任何實際效果。所以長時間思考會令人豁然開朗。

對於考試中的錯題,可以分為知識性錯誤和馬虎性錯誤。一方面要培養自己“認真”的學習品質,複習方法;另一方面,屬於知識缺失的一定要查漏補缺,將這個知識點倒背如流。

態度:學習,要用心為之。何謂用心,單說一句“努力”未免空洞,用我自己的經歷來舉個例子。我家在農村,夏天蚊子特別多,不管你在哪兒都躲不過它們的騷擾,但怎麼可以因為去捉蚊子而放棄讀書呢,而且當我投入到學習中時,我從沒感覺到有蚊子,只是在合上書本的時候才發現滿身紅包,奇癢難耐。推而廣之,作為學生會因為學習條件不好就不學了嗎?會因為心中鬱悶不學習嗎?既然我們不應該這麼做,就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吧,你會發現那些所謂的障礙根本不存在。

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還要處理好“責任”和“興趣”的關係。幾乎所有的男生都愛打籃球、愛玩網路遊戲,但是將來能以籃球、以遊戲為職業的畢竟是少數,如果自己不能就要放棄這些愛好,回到學習上來。我們要為操勞的父母和自己的將來負責,要用自己的肩膀承擔起對未來的承諾。一個學生應該做他應該做的事,而不是他想做的事,如果我們都能這麼想,很自然就會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

■仝十一妹

學習高手要有俠風

小檔案:畢業於衡水中學,文科629分,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省級優秀學生幹部,曾先後獲得“艾梅卡”英語口語大賽河北省一等獎、山東大學優秀中學生獎學金等。方法:如同令狐沖有風清揚、

郭靖有洪七公,武俠中有很多人在長者指引下改變生命狀態。我從小喜歡和大孩子玩,喜歡跟年長者玩,因為他們說的都是我不知道的東西,他們還給了我很有用的忠告。學習上,我也很珍惜與長者交往的`機會。我在學校是課代表、班長,很方便與老師交往,他們對我提出的學習、心理上的問題經常問一答十,讓我少走很多彎路。我參加學校的活動、會議比較多,與學校領導也有些許交往,他們往往給我幾句信任、激勵的話語,讓我信心十足,幹勁猛增。現在我要上北大了,我馬上找人聯絡北大的學哥學姐,他們熱情地介紹北大的學習生活經驗,給我提供了豐富的可參考的知識。

有的同學不喜歡或不敢與長者交往,也不明白與長者交往應有的態度,我認為應該是尊敬而不畏懼,虔誠而不低下,真誠而不矯情。長者們不只是經驗豐富、心思縝密,對後輩往往有一種舐犢之情,一旦遇到欣賞的小輩,他們會把胸中所藏傾囊相授,不求回報。

態度:我覺得,學習上的高手在很大程度上要有“俠”的風範,大敵當前鎮定自若。我總是在考試前有條不紊地複習,既不加班加點也不過分懈怠,考試期間我的話很少,考完一科馬上按部就班上自習,不像有的同學要麼極度亢奮大聲說笑,要麼為沒複習好而心煩氣躁,遇到一套難題,其他同學越是嘆氣、跺腳、揪頭髮,我就越是靈臺澄澈,心中寧靜,這樣在心態上我就勝出一酬。

■袁建宇

體驗學習中的美感

小檔案:畢業於衡水中學,以河北省理科第十三名、675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曾獲化學奧賽河北賽區二等獎。

態度:我們應該在枯燥的學習中發現美的元素,我一直提倡“學習樂在其中”。早在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就從數學研究中發現了和諧之美。我們浩如煙海的知識體系中自有美的存在,可以從課本中發現美。

記得上高一時,數學老師在黑板上畫了4個指數函式影象,他用不同顏色的彩筆將它們畫在同一座標系中,畫完後他不講課了,仔細端詳著黑板上的影象,我們在下面都愣了,琢磨數學老師是否走神了。突然老師冒出一句“多美的曲線呀”,同學們鬨堂大笑,後來我才逐漸領略到,數學老師是沉浸其中了。

我們所學的定理和公式都具有簡潔之美。一個方程E=mc,用最簡單的邏輯、最精確的表述來說明最豐富的內容,一邊是物質,一邊是能量,簡單的一個公式就將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溝通起來,我們能說它不美嗎?物理中的動能定理W=△Ek,簡簡單單一個公式指導我們去解所有難題,多美呀!

就像在荊棘叢中聞到野花的芳香,我們在學習中一旦發現了美,就會激發起無窮的學習興趣。

高效利用時間的幾個重要原則

一、記住:時間並不重要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麼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閒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佈置好多好多的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裡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麼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效。看到自己在非常痛苦的看書做題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閒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餘地嗎?

對於這些問題,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要明白效率和實踐的關係,我們來算一筆時間賬:一個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學生,除了上課一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可以保證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時間來休息。如果我們要拼命的擠時間,大概能多擠出來多少呢?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很誇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麼,而如果連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很多人都會受不了。然後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看同樣的內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後啥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儘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麼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這就是為什麼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我有時候到中學裡面講課,講完之後會讓老師們找一些各個成績段的同學來和我聊聊天,基本情況都是這樣:

排名靠後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佈置的作業太多,除了做作業以外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佈置的作業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把家庭作業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閒娛樂一下。

對於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於這種現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象。名字來自於《聖經?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聖經?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麼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生活中,人們經常可以觀察到關於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錢的人,因為可以獲得投資收入,更能夠把握掙錢的機會,所以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所有的錢都用來吃穿住行了,沒有辦法積蓄,所以越來越窮。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於“馬太效應”的現象。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鬆,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佈置的作業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眼睛只看著時間,是無法逃脫“馬太效應”的陷阱的。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記住: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麼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果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麼樣去從哪裡摳多少時間出來,而是怎麼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三、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則:學會捨棄

我在《學習改變命運》裡面在談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處好人際關係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把這句話的思想用在時間管理上,也可以說:“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談到時間計劃的時候,總是把它和一張排列整齊的時間計劃表聯絡起來。其實,如果忘了這個原則,計劃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擺設。人的時間有限,無論怎麼擠一天也不可能擠出25個小時出來。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無限的,即使僅僅是學習,要看的書是永遠看不完的,要做的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是永遠背不完的。這節自習課做了一張數學試卷,就不能再做一張物理試卷。即使你的計劃完美無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發燒要去看醫生,那麼計劃就會被打亂。所以,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計劃完,無論怎麼樣計劃,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當有很多事情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有些任務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只有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裡,我給大家介紹一個經濟學上的基礎概念——“機會成本”,意指你放棄某種機會而造成的潛在損失。比如你投資十萬元去開一家雜貨店,每個月可以賺兩千元,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單純從帳面的“成本—受益”來看,每個月進貨需要一萬,賣出去一萬兩千元,收益大於成本,當然值得做。但是,你還有一個選擇,可以花十萬元開一家手機專賣店,每個月可以賺五千元。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去開雜貨店嗎?顯然不會,因為你只有十萬,選擇了開雜貨店,就等於放棄了開手機專賣店,也就是放棄了每個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開雜貨店的帳面成本是每月一萬的進貨,而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機會成本”——即放棄賺五千元的“機會”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萬五,大於雜貨店每月受益一萬二,成本大於收益。所以,一個明智的商人都不會去開雜貨店而去開手機專賣店。

同樣,我們的時間有限,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做別的事情。“做別的事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標準,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義”。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捨棄的人。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後,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那麼,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後,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麼,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後,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院住了一天院,那麼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四、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二原則: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在有限的時間內尋找最重要的事情來做,要放棄的東西,不僅是那些看起來不太有價值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學會放棄那些看起來很有價值,但是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事。

一道難度極高的題目,總是讓人忍不住想去挑戰一下。如果你在做完大學聯考試卷前面的題目之後,還有充足的時間去解決最後一道難題,這樣的難題當然值得去挑戰,因為它會給你加分。但是,如果你前面的題目坐起來都很困難,那麼,挑戰這樣的難題,不僅不會有結果,還是讓你減分——因為你沒有更多的時間去做那些你本來可以拿分的題目。

我們要保證自己的學習效率,就要多做和自己水平相適應的題目,既有成就感又能提高自己的解題能力。太簡單的題目不要去做,太難的題目也不要去做。讓高手去做12道難題吧,我們只做12道中等難度的題目就行了。等我們把中等難度的題目做熟練之後,你自然會發現,原來很難的題目已經不那麼難了。

把做題的思想,用來制定時間計劃,也對我們大有啟發。有的人喜歡頭腦發熱的制定時間表,排的密密麻麻的,從計劃表上看,連上廁所的時間都擠不出來了。原計劃用半小時背一篇英語課文,誰知用了40分鐘還沒有背完。這才發現時間不夠,連忙放下英語課本,拿起數學題做了起來,還沒有做幾道題,發現背政治的時間又到了……總之一天下來忙了半死,計劃的任務還是沒有完成。這樣就會產生一種挫折感,三來二去的就對自己沒了信心,老感覺計劃趕不上變化,於是越來越難以按照計劃學習,不久又過起了原來那種雜亂無章的生活。

所以,對於哪些剛開始制定計劃的人來將,計劃應該定得適度的低於而不是高於自己所能完成的水平。比如你預計自己複習某一部分的內容需要一個小時,那麼你可以計劃用80分鐘。讓時間寬裕一些,但儘量保證每天給自己規定的任務都能完成。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前一天所計劃的事情都做完的成就感是非常爽的,可以給你繼續制定和執行計劃的信心和動力。這樣循序漸進,再慢慢的提高標準,才能真正高效的利用時間。

五、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三原則:根據不同內容的學習特點來安排時間

“沒有人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這是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的名言。那麼,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人能兩次度過同一個小時。”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裡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的把24個小時進行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後往裡填充內容,然後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用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

只有面對於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東西,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為什麼呢,因為看書和背書的時候很容易走神。大家往往有這樣的體驗:眼睛盯著書本,腦子裡卻不知想到哪裡去了,沒準還在想著昨天吃那頓火鍋呢。所以如果看書的時候精神比較疲倦,就更容易走神。而且看書從翻開書本到進入狀態需要一個時間,大約五到十分鐘的樣子。你花了十來分鐘好不容易開始專心致志了,突然什麼事情打斷,比如接個電話之類,然後回到書桌前來看書 學習方法,你又需要花五到十分鐘來集中注意力,如此反覆被打斷,最後你感覺看了兩個小時的書,實際上真正“看進去”的時間不足一個小時。所以看書的時間最好不要被隨便打擾。

所以,對於看書背誦的事情,最好選擇精力旺盛不容易受干擾的較長時間段來做。

那麼,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麼呢?

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你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你精力不太好,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比如下課的十分鐘,你規定自己做十道英語選擇題,你剛做了五道,突然有同學找你聊天,你的思路被打斷了,聊了一會兒有提起筆做第六道,到上課的時候只做了八道,你就收穫了八道題目的知識。如果你用來看書,除非你有超人的定力,否則恐怕還沒有看清書上寫的什麼就上課了。

六、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四原則:注意適當的休息

前面我們在算一筆高三學習的時間賬的時候,雖然說拼命的擠時間能多擠出來60%的時間。但是這個60%的時間實際上是由水分的,因為一個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強行多擠出來的6個小時,是不可能是睡得好休息得好的6個小時的學習效率相提並論的。所以,如果你記住了“效率比時間更重要”,那麼,你也就可以理解:在高三階段要想把時間利用好,除了要擠時間學習外,還要學習擠時間休息。

在我自己的高三學習階段,我都有睡午覺的習慣,晚上也會在12點之前睡覺。在高三階段每天都要睡這麼多的時間,可能跟我個人比較貪睡有關。但在制定時間計劃的時候,保證必要的休息還是應該的。有很多同學在喜歡熬夜,因為夜裡安靜,有利於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想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的很不安穩,於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瞪瞪的。其實高中的時間說長也長,說短也短。要浪費時間很容易,一晃就過去了;要努力學習也足夠長,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偶爾熬夜可以,長期如此肯定堅持不住。

七、學會執行:把良好的計劃變成現實

就跟我們學習需要預習和複習一樣,計劃既需要每天執行之前牢記在心,也應該在每天執行之後進行檢查,只有如此才能不停的督促自己,持之以恆。

我每天制定的計劃,每天晚上都要拿出來檢查檢查,完成了的,就在前面打上勾,沒有完成的,就在前面打上叉,然後統計統計完成了百分之多少。剛開始的時候大概能完成60%,時間久了,基本上能維持在80%左右。

我以前看過一個故事,具體忘了是誰。總之是有一位古人,總覺得自己每天都會做一些錯事,為了少犯錯誤,他就想了一個主意:拿出一個碗、一包黃豆、一包綠豆,每天做了一件好事就把黃豆放進碗裡,做了一件錯事就把綠豆放進碗裡。每天晚上睡覺之前,他就數一數裡面有多少顆黃豆多少顆綠豆,然後想一想自己今天做了哪些好事哪些壞事。就這樣日復一日,黃豆逐漸增多而綠豆日漸減少。

從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每天監督自己的好處。無論做了什麼事情,每天睡覺前都回想一下,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該做的事情又有哪些做得不好,該怎樣改進。這樣才能不停的進步,而不至於停滯不前。我們制定了計劃,就需要每天都檢查自己的完成情況,這樣才能督促自己不斷改進,真正做到制定好計劃、執行好計劃。

總之,我說了那麼多關於如何進行時間管理的話,就是沒有告訴大家該怎麼樣列一張每天如何安排時間的表格。實際上,這可能是在時間計劃中最不重要的一個方面了。你只要拿出一支筆一張紙就可以填滿整張表格,但裡面的東西可能對學習毫無幫助。

我們都知道,同樣是一張寫滿了字的密密麻麻的試卷,有的能得到150分,有的只能得零分。所以,把試卷寫滿不是本事,知道該寫上什麼正確的內容才是本事。時間管理也是一樣,列出表格把時間填滿不是本事,知道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填入正確的內容,然後認真執行,這才是真正的本事。

當學習遇到困難時應該做的10件事

在學習中經常會遇到各種的困難,有的時候會讓你無法進行下去,如果一味的苦學,並不是好的辦法,這裡教你十種方法,來解決它:

1、放下手上的事情,徹底地休息。

2、試想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你是怎麼做的。

3、製作思維導圖或列表來概括你的選擇。

4、告訴朋友,並請教他們會怎麼做。

5、查閱書籍來尋找解決途徑。

6、使用因特網來尋找答案。

7、進行一些體育鍛煉,看看是否會想出解決辦法。

8、擱置下來,上床睡覺。在睡前告訴自己你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9、換一個完全不同的地方再試試做。

10、儘可能多想些問題,回答這些問題可以幫助你找出解決辦法。

期末考試衝刺:元旦三天別打亂生物鐘

年關將至,廈門各中國小在下週也陸續迎來一年中最重要的“大閱兵”——— 期末考。離期末考還不到十天,有些同學或許都覺得“頭很大”:需要複習的內容很多,功課又很緊,時間不夠用。所以,如何充分利用現有時間衝刺期末考試,成了每位同學面臨的問題。為了幫助大家渡過難關,我們邀請廈門一中教務處副主任任永福和演武國小副校長郭豔煌為同學們的期末複習衝刺做指導,相信關心孩子的家長們也能從中得到啟發。

先補缺漏,再抓基礎知識

任永福(廈門一中教務處副主任)

別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

在國中階段,學生的期末考共有七個科目,分別為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七科的複習內容和側重點都不一樣,但從共性上講,每個學生在考前都要經歷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跟著老師跑”階段,第二階段為 “自己安排複習”階段。

第一個“跟著老師跑”的階段,也就是學校為學生安排的複習課,在複習課上,老師會分章節或知識塊(把考試內容分為若干部分)幫助學生進行復習。這時候學生複習的側重點就是補缺補漏 時間管理,因為這樣的複習課上,複習的範圍面相對會比較小,學生一旦發現不足,就要趕緊迴歸課本,不能為了做作業而做作業。

第二階段是臨考前自己安排對整個學期的知識進行復習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學生要注重的則是對基礎知識全面、系統地鞏固。

在國中教學過程中,半個月前學生都會做的卷子等半個月後再拿出來考,學生卻不會做的情況很常見,這是因為當時是教什麼考什麼,學什麼考什麼,但期末考的時候學生所面對的是整個大的知識體系,而不是當初的一個知識點或知識面。

所以只有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鞏固,才能幫助學生判斷題目屬於哪塊知識點,並且從整個大的知識系統中找到解題的知識點和方法。

元旦三天別打亂生物鐘

需要提醒的是,在即將來臨的元旦三天假期裡,在生活方面,學生一定要保持和平常上課時一樣的正常作息時間,切記不可打亂生物鐘。在學習方面,一定要先做計劃,先把時間算好再用功。書永遠是讀不完的,所以在一定的時間內怎麼複習完這麼多的科目,就需要一個精確的複習計劃。

學生可以根據原本自己對各科知識的掌握程度來安排各科的複習時間,這個複習時間要精確到當天從幾分幾分到幾點幾分要複習哪一科目。

而在對這一科目進行復習前,又要對該科目中某一章節或知識點進行復習所要花費的時間進行規劃。這樣才能避免複習的片面性以及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例如被某一道難題困住而浪費了大半天時間去做無謂的思考。

專家答疑:到底該如何學才能提高成績?

科學測試證明:95%的人智商介乎70至130之標準範圍,只有2.5%的人智商低過70。因此,智力絕不是成績的決定因素,關鍵還是在於學習方法,“差生”差就差在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習階段、學習環節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科、不同的知識型別也需要不同的學習方法,只要方法好,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夠取得優異成績。

但遺憾的是在我國的學校,幾乎沒有老師教過學生如何才能有效學習,因此 課前預習,學生只有靠自己辛苦摸索,低效學習,結果費了很大的力氣,只吸收了需要掌握的知識的一點皮毛;上課時認真聽課,可是一堂課結束時,剛剛才學過的內容就象沙子一樣從學生的大腦中滑漏,上課明明聽懂了,下課卻什麼也不會;考試時經常忘記一些非常重要的內容,遇到的明明是以前做過的題型,可是在考場上怎麼都做不出來;考試時有好幾道會做的題目,可是根本沒有時間去做。

要造就一流人才,必須有超越常規的學法,對於所有的孩子而言,課堂學習的時間是共有的,書本上的知識內容是相同的。要實現超越,僅僅把握住這段時間和水準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掌握科學、實用、高效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超越它人,走在前列。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