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歡樂舞》及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歡樂舞》及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音樂教案《歡樂舞》及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感受《歡樂舞》的樂曲結構,嘗試按照圖譜要求進行合作演奏,體驗集體演奏的快樂。

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啟發幼兒按照原歌詞的結構,創編新歌詞並演唱。

活動準備:

音樂、圖譜、小樂器

活動過程:

一、律動

帶領幼兒跟著音樂的節奏律動進場

二、聽賞音樂、節奏表現。

1、幼兒聽賞音樂,初步學習樂曲的節奏型。

——看看這些青蛙一樣嗎?哪裡不一樣?

——聽一聽,它們是怎麼唱的?

2、學唱節奏型,感受十六分節奏。

3、根據圖譜,嘗試跟隨音樂伴奏。

4、出示樂曲後兩句,幼兒嘗試拍手伴奏。

幼兒集體運用拍手,拍腿的方式為樂曲伴奏。

三、嘗試演奏

幼兒自選樂器,合作演奏。

活動反思:

1、出示不同大小的青蛙節奏圖譜,使幼兒通過青蛙的大小感受節奏的快慢,並初步掌握感受十六分音符的節奏。

2、以節奏圖譜的方式幫助幼兒感受《歡樂舞》的節奏,四種樂器的出示引起幼兒對打擊的興趣,並能跟著節奏譜進行合作演奏。

3、活動中孩子的`興趣非常高,對節奏的感受能力也比較強。通過節奏圖譜的出示幼兒對十六分音符掌握的比較好。幼兒的合作能力比較好,能夠分組用不同的樂器根據節奏圖譜進行合作演奏。

4、雖然通過幼兒對樂曲節奏的感受能力比較強,也能通過節奏圖譜區別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快慢,但是幼兒在打擊十六分音符節奏型時因為速度比較快,所以幼兒不能準確的打四下,在合作演奏時有些亂。在解決重點的時候老師應該強調一下打四下。

5、幼兒的合作能力進步比較大,在合作演奏時自控能力也比較的好,大多數孩子在輪到自己演奏時再打擊自己的樂器,演奏的效果比較好。

優勢:老師的課堂掌控能力有了很大的進步,能夠根據幼兒的反應做出自己的迴應和調整。活動的環節比較清晰,重難點的比較突出,幼兒能通過本次活動理解和感受十六分音符。

欠缺:老師可以更加的關注幼兒的行為,當幼兒在十六分音符節奏時出現混亂時老師可以適當的強調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