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才智咖 人氣:3.13W

教學結束後教師要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反思範文,歡迎閱讀參考!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反思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反思範文一

今年我擔任高一7班的班主任和高一7班、高一2班的語文教學。我深知高一對於學生來說是個關鍵的學年,這關係到他們初高中的銜接問題。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不但要有良好的文化修養素質,還要有科學的工作方法。

一、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背記的習慣。首先是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此外,我強調,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求學生做好課內外學習筆記。不僅要記課內的知識、擴充套件的知識,還要主動去記自己平常接觸到的課外知識。

2、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閱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文以載道,要培養健全的人格,就離不開與偉人進行思想上的對話和交流。閱讀能夠讓學生跨越時空的限制,與大師為伍,讓學生們受到人格和思想上的潛移默化。而且學生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會在不知不覺中給予學生影響。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再者說,從應試來說,也必不可少。閱讀,開拓其視野,豐富其內涵。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的質量和數量到了一定程度,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會慢慢上升。所以,本學期,我讓學生們購買一兩本名著,進行每週閱讀,並做讀書筆記。在寒假和暑假裡,也會讓他們繼續閱讀,保持好這個良好習慣。

3、動手練筆的習慣。李白“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這是對他優秀作品的高度盛讚。好的作品離不開頻繁的練筆。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講起話來那是滔滔不絕猶如長江之水,可到寫的時候,卻是吞吞吐吐猶如擠牙膏。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所以我要求學生每週寫一篇週記,而且要有500字左右。

二、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

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講小故事或者名人名事,然後學生髮表評價。還有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並且把學生分為4個學習小組,將發言納入小組得分中。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

三、時刻學習,不斷反思

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這一直都是教師這一職業的要求。作為一名教師,尤其是一位新老師,更是需要不斷進行學習。無論是向其他老教師學習,觀摩課堂教學實錄,還是進行文字閱讀,都不可或缺。我在教兩個班語文的同時,也是一名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有時候佔據了我過多時間,使得我還不能夠有太充分的時間進行大量學習。本學期我跟著科組老師去了三亞一中、海南中學進行課堂觀摩學習,也參與了網上教學交流,還聽了本校老師的語文課和其他課。只是後者的聽課數量還太少,下個學期我將在做好班主任工作、自身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加大聽課、學習力度,不斷完善自我。

高中語文教學工作反思範文二

莎士比亞曾說:“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知”“樂知”才會有無窮的學習勁頭,才能激發無窮的學習潛力。這樣的學習才充滿快樂,這樣的學習能更有效率。翻開《教育心理學》,裡面赫然寫道: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可是,“激發學習興趣”讓我經常陷入困境。

做為一個語文老師,尤其是高三的語文老師,很容易被同學們忽略。語文雖然在大學聯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中,我發現,同學們讀書讀得越久,對語文的熱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語文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了,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業佈置了就寫,不佈置從來不主動;寫日記是“我的一天”,寫作文是“我的老天”,臨考試了才背幾句古詩。同學抱這樣的心理,往往也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興趣。為此,我在兩年的高三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淺薄的經驗。

一、學生認為語文是常用的學科,自己對語文已經非常瞭解,於是,我專找他們的知識漏洞詳講。

例如在複習索然無味的字詞基礎時,我專挑同學們平時說錯卻不自覺的點。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讀音。我採取的方法是自己講一句話,讓同學們挑讀錯的音。結果,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誤讀出現了,這樣的方式,讓一些同學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基礎知識,也讓他們樂於做題,樂於翻字典,敢於質疑。對於似是而非的讀音,也開始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在題目講解時,我儘量不講,讓同學們自己來公佈答案。

二、古文可能是同學們比較頭痛的練習了。

同時,在大學聯考中,也是一個必考題和高分題,它所佔的分數有二十一分。可是,同學們平時學古文已經很頭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大學聯考時一定不考書上的,於是乎,很多同學認為這樣的複習對大學聯考做題無用。實際上,平時的古文只是一個典範,一百二十個實詞和十八虛詞可能都包括在課文中,但實際運用時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認為現代人應該說現代話,古文過時了,怎樣讓同學們覺得古文有用,學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發現同學們在做政治尤其是歷史的時候,經常有一大段的歷史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都以簡單的古文翻譯,曾經有同學拿著歷史題來問我材料,為使同學有興趣,我在課堂上特意挑了一篇歷史材料來講,將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實用詞都挑出來一一解釋,字的問題突破了,那麼文章的內容也懂了,因為材料題往往佔十幾分,有時看懂一個材料便可提高分數。這樣,讓同學認為學好古文不僅僅是應對語文考試,在應對別的科目中同樣重要,對於古文,也漸漸生出了興趣。

三、作文是語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體現了同學們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試中佔分數最多的題目,可是要讓同學們對作文充滿熱情,那實在是太難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籠統的講,同學們往往一頭霧水,根據我班學生的情況,我決定將作文分段講,先給段,再寫篇,先審是,再給作文的結構。一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對於寫作水平不佳的同學來說很有用,一節課給一個知識點,將作文分解成幾個小塊,最起碼,大家開關會點題,結尾有照應,中間的段落會安排了,雖不敢說時時出現佳作,但是對於寫作水平中上的同學來講,確實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兩年過去了,我也帶了兩屆高三,對於複習課,要讓同學們充滿熱情的來學,著實有些困難,雖然曾用過一點點的小方法,但這遠遠不夠,還不敢說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學海無涯 ”“教學相長”,我將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