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

才智咖 人氣:2.05W

作為教師,上課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備課。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歡迎閱讀!

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

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1】

複習《項脊軒志》一文,主要想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是識記、理解、運用文言字詞;二是分析和借鑑本文通過細節描寫敘述事情和刻畫人物的方法。

所有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都緊緊圍繞著這兩個目標展開。整個教學過程推進的比較良好,感覺還是很好的實現了預定的目標,收到了預想的效果。其中有兩個環節我感覺較為滿意:第一個是課內重點文言字詞的遷移運用,第二個是鑑賞細節描寫手法之前選取《老屋》歌詞所做的鋪墊。

第一個環節中,我選取的是2010年江蘇卷大學聯考題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誌銘》中的一段文字,語段幾乎包含了本節課所強調的所有重點字詞和文言現象,課堂上及時地拿來讓學生翻譯,既突出了檢測的針對性,又較好地強化了知識遷移過程中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它讓學生直接體會到了文言文複習和大學聯考之間的必然聯絡,讓他們意識到了平時複習中積累文言知識的重要性,而課堂上學生頭腦中這種意識的產生比老師平日裡憑空的說教要強百倍千倍。

《項脊軒志》是作者歸有光在經歷了無數的人生變故、世事滄桑之後寫作的文章,文章雖然感情真摯細膩,細節描寫的手法運用的不露痕跡,但是因為語言樸素,敘述平淡,以學生現在的年齡和人生體驗,很難提起深入閱讀的精神和興趣,更不要說體會作者情感的十分之一二,進行手法的分析和挖掘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截取了水木清華《老屋》中的一段歌詞作為之前的鋪墊。這是一首充滿懷舊情緒的歌曲,作者在表達對老屋及屋中人思念的時候,選取了很多尋常生活中看似平淡而又十分美好的鏡頭和畫面,這種方法和《項脊軒志》中採用的敘事抒情的方法極為相似,因而,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學生們對這樣的歌曲也非常喜歡,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分析起來更是興趣盎然,極好地調動了學習的興致和課堂的氣氛。

儘管如此,一堂課講下來,感覺還是有很多的遺憾和不足。手法賞析環節中,因為設計的題目難度偏大,之前的知識補償做的不夠,使得學生們在分析的過程中抓不住根本,回答不到點子上,浪費了一些時間,以至於後面的連結閱讀無法充分展開,寫作方法的引導也僅僅是點到為止;還有,在駕馭課堂、隨時隨地調動學生情緒,以使他們時時刻刻專注於課堂內容上,做的也還不夠,還需要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和努力。

雖然不是什麼教學能手的選拔,優質課的評選,甚至因為有懶惰和畏難心理,在剛開始“聽將令”,“奉旨”講課的時候還有點不情願,但是,當真正面對這件事的時候,我卻以十二分的認真投入進去了它。因為,學校不僅提供給了我們展示的舞臺,也給予了我學習的機會,我要好好把握;再有,自己竭盡所能之後,仍然存在的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是自己真正需要克服的地方,而這,應該也正是進步之所在。

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2】

一、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大膽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內心世界,寶釵、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從而使學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培養了其語文閱讀、分析表達遷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對話教學

《香菱學詩》一文的教學,基礎建立在文字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體體現在對話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使其語文的能力得到張揚,成功的喜悅得到飛揚。

三、注重閱讀創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祕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說、敢於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四、不足點

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紅樓夢》,學生全書讀過的寥寥無幾。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品佳作,提高語文水平。

高中語文公開課反思【3】

對這篇課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理解作者情感,品味平淡中蘊含深情的語言,把握文章的抒情方法。所以上課時緊扣“情”字主要圍繞著四個問題展開:第一,本文的關鍵句是什麼?為什麼?設計這樣的問題在於讓學生對全文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個問題是,圍繞“悲”“喜”二字作者敘寫了哪些人事?通過這些敘寫文章表達了什麼樣的“喜”和什麼樣的“悲”?這是對文章的具體感知,需要對文章作內容的分析和語言的品味,感知作者平淡的敘述中所隱藏的深情。隨之而來第三個問題是,作者是怎樣抒發這種悲和喜的?這是從理性層面的思考,從而瞭解作者的創作上的特點,學習一些寫作的方法。我用兩幅對聯概括:“事細而情深,文短而意長”,“景不必奇譎瑰麗唯幽靜能怡性,事無須驚心動魄是真情才動人”。第四個問題是,如何理解“悲”、“喜”兩種情感在文章中的統一?這是對文章主題和內在結構的把握,也是對作者深層情感的進一步理解。

因為教兩個班級,又是面對全市的一節課,所以我先在不開課的班級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