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18W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1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

《玩出了名堂》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15課,是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玩鏡片玩出了名堂,發明了顯微鏡,發現了微生物。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啟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試想:都是八九歲的年齡,誰不喜歡玩呢?可是,能在玩中出了名堂,並不是很簡單。所以,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是誰玩出了名堂?他玩的是什麼?他是怎麼玩的?玩出了什麼名堂?),用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然後,我讓學生多形式、多次數地閱讀文章,讓學生儘可能地獲取更多資訊,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學會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傾聽不同的聲音,見識各種各樣的觀念。

課後拓展延伸時,我設計了兩個要求,一是以讀引讀,拓“玩”出名堂例子;二是交流玩中收穫;要求學生先在小組裡交流,然後選出一名同學到臺前介紹,同學評議是不是把玩的過程說清楚,然後讓學生動筆把自己的玩法和收穫寫下來。這在教學中是個難度,大多數學生有內容寫,就是表達不出,寥寥幾句就結束了,往往寫不出什麼發現。

課後我想:這節課之所以能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主要是我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明白閱讀教學是為了引導和幫助學生閱讀,老師對課文的解讀,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閱讀,因此課堂收到了好的學習效果。至於課後的小練筆並不很理想,我認為主要是學生平時沒有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加上平時訓練少,以後這方面要加強。

 《玩出了名堂》教學反思2

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字內容,算是落到實處。如果說,我在本課的教學思想上還有些道理的話,那我有如下反思。

一、抓生活,樂生活。讓學生玩中學,學中樂,樂中學。本課語言樸實,寓說理於敘事之中,對於孩子來說,課題就很有意思,鑑於此種特點,我並沒有在課堂上揭示新授內容,只是帶著孩子們玩。那天正是大晴天,操場上陽光燦爛,我讓孩子們到操場去捉影子,踩影子。那個高興勁兒,有的孩子大聲叫:“我踩著了。”也有孩子笑得不得了,說:“我的影子和別人的影子重合了。”我問孩子們發現了什麼,有孩子說,面對太陽影子在後,背對太陽影子在前,左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右,右側面對著太陽影子在左,正中面對太陽影子很短……

我都很贊同學生的觀察結論,接著回教室,我又給孩子們玩遊戲,將蠟燭點固定在紙杯裡,然後倒水,看蠟燭燃到水位以下會怎麼樣?有的孩子說,肯定會熄滅。我只是讓孩子們觀看著。突然有一男孩子叫起來了,說:“老師,蠟燭還在燃,而且快到水底了。”我問,為什麼會這樣呢?這下舉手的孩子不少了,都爭著說:“是流下來的蠟遇到冷水就凝固了。”還有孩子說:“蠟燭是圓形的,這樣整圈的蠟就凝固在一起,水就不會淹著燈芯。”我誇獎了孩子們,說:“你們是玩出了名堂。” 接著板書:《玩出了名堂》。

接著,我講了一個故事《搗鳥蛋的孩子》,揭示故事中的孩子就是舉世聞名的昆蟲學家?讓學生帶著一種“由玩未盡,由聽未盡”的積極狀態去讀課文。學生非常願意合作我的指導,師生共同交流彼此讀書,做遊戲的感受。很多孩子能總結“玩也會發現科學。”好奇心和求知慾也會發現科學。我肯定了孩子們的學習勁兒,藉機出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水有浮力.”我針對這個話題,設問“水真的有浮力嗎?”教室裡熱開鍋了。我給足學生議論時間,然後,我宣佈回家去做做不就知道了嗎?其實,平常孩子們都愛玩,只要老師帶領學生玩玩問問,說說寫寫,樂中取樂。因為全文就貫穿一個“玩”字,很多孩子玩火光鏡,放大鏡。

二、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本人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穫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麼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裡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