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2.8W

教師在教後應該對自己的教學進行一次反思,找出自己的得與失,下面是《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範文,歡迎借鑑!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一

這篇課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剪枝並瞭解剪枝的原因,啟發我們明白:“減少”就是為了“增加”,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課後進行了反思:成功之處:

1、 開篇點題:由“學問”一詞匯出,本文的學問:就是關於剪枝的學問,那麼剪枝到底有什麼學問,引入課文。

2、 抓住了重點段的分析,設計核心問題讓學生明白:王大伯為什麼剪枝?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通過對關鍵詞句的朗讀、品味,理解王大伯說的話,並通過分角色朗讀,再次體會種桃能手王大伯說的話中所蘊涵的道理。

3、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緊緊抓住兩點,其一:通過人物對話來揭示:“剪枝的學問”,我讓學生在反覆朗讀、分角色朗讀過程中去感悟,其二,引導學生去認真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緊緊抓住“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等描寫,反覆朗讀體會,並同桌交流。最後“我”的感悟寫得含蓄蘊籍,雖未一語倒破,但讀者心中自明。

不足之處:

1、缺乏拓展延伸,可創設問題,你能舉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減少是為了增加的例子嗎?讓學生暢所欲言:如:減少了錯別字是為了增加字的正確率,棉花打岔,掐頭等。由於時間調控不當,這一環節忽略了。

2、缺乏思考的空間,設計問題,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動腦思考,自己卻操之過急,有時代替學生回答。

《剪枝的學問》教學反思二

《剪枝的學問》是一篇記敘文,記敘了“我”在桃園看王大伯剪枝並瞭解到剪枝的原因,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減少”是為了“增加”,減去又粗又壯的枝條是為了剩下的枝條能更好的`吸收營養,更好的生長;也告訴了我們:生活處處有學問,我們要做有心人。

古人云:“學貴知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在教學過程中,我首先讓學生圍繞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自學:王大伯為什麼要剪枝?剪枝是為了幹什麼?剪枝有什麼學問?到底要告訴我們一些什麼道理?讓學生帶著問題初讀課文,並畫出描寫“我”心理變化的詞語,再組織學生討論,很快學生便會知道作者的心理髮生了這樣的變化:“滿懷好奇”——“一臉疑惑”——“將信將疑”——“又驚又喜”。學生知道了主人公的心理變化的過程,也就理清了文章脈絡,文章脈絡一目瞭然了,學生感悟文字便會水到渠成。

陶行知說:“人人可以做我們的先生,隨手抓來都是活書,都是學問,都是本領”。在課文教學之後,我告訴學生:生產勞動中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各行各業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能人。我們要隨時留心周圍的事物,注意向生活學習,向一切有經驗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