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才智咖 人氣:3.91K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提供到的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閱讀參考學習!

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範文

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範文1

教學反思又稱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在先進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批判地觀察自我的主體行為表現及其行為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自我監控等方式,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反饋、評價、探索,解決教學中的的實際問題,針對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活動的過程及效果,對它們的合理性做出準確的判斷,查擺自己缺陷,揚長避短,不斷改進教學。

但在國小科學教學中仍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探究開始,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但往往忽視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整理

發現和提出問題是進行探究的前提,學生如果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不能進入探究活動。在當前的課堂教學中,啟發、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明顯增強,如在引導學生進入探究活動之前最常說的話就是“對於這個現象,你都有什麼問題”、“針對這個現象,你還有什麼問題”等等,能夠引導學生自主地提出自己的問題,但往往沒有注意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整理,導致常常抱怨學生不會提問題,在課堂上“亂想”、“瞎問”。這樣做的結果直接會導致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探究價值不大的問題。組織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整理,這不僅有利於讓學生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樂於提問這一行為的肯定和鼓勵,從而也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舉三得,作為教師何樂而不為。

1、對教學過程中難點處理的反思

作為教師,每節教案都是經過精心設計後得出的,但是在實際授課時,有的覺得得心應手,效果頗佳;但也有的則覺得彆彆扭扭,死板教條。如果及時記下當堂課的心得,在下一輪教學中吸取其教訓或借鑑其經驗,這樣若干年後,一定會提高課堂效率,改善教學方法。例如在上科學三年級下《水的三態變化》這課時,第一節課我在301班上,就直接跟學生說水的三種形態可以相互轉換,但是僅僅用語言解釋形態間的轉換是受熱還是受冷,學生很難接受,聽了迷迷糊糊,就算當場記住了,過會就會忘記。我想如果繼續這樣教,其他學生肯定也接受不了,於是在上302班時,我就先準備了一些材料如一杯冰,一些食鹽和水。用常見的材料作為例子來說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就快就理解了。將抽象變為直觀,增強了學生對抽象理論的理解,有效地解決了教材中的難點,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本節課的反思及時寫到教案中,到下次教學時繼續採用此方法,大大節約了備課時間。這樣既有利於教學經驗的積累,又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技藝。

2、對課堂教學時間安排的反思國小科學課看起來每冊每個單元是獨立的,但是仔細一看,實際上有很多的聯絡。我們每次上課的匯入部分,很多就是利用複習來匯入。利用學生以前所學的知識再加深新的知識。但備課過程中,我們可能會出現一些失誤或缺漏,如學生對相隔時間較長的知識的掌握和記憶情況,及相關學科的知識的學習情況等。教師如果瞭解的不太全面,肯定會影響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通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找出失誤和缺漏,把這些相關情況記錄下來,完善自己的教案,就可成為以後教學中的借鑑。

3、對教材中細節問題處理的反思

教材中有些知識內容並不是重點和難點,但對重點和難點的理解和掌握很有幫助。有時教師往往會忽略學生的認知水平,想當然地認為有些知識學生很容易掌握或早應該掌握,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教日食包括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環食時,我覺得學生應該根據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最後一問,竟然連幾個優秀的學生都不是很理解,這使我意識到先解釋這幾個名詞是很有必要的。在講清了這幾個概念以後,學生在日食的模擬實驗中,很快就可以模擬出了。這樣就很好的解決了日食發生的全過程。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實驗解釋天文現象,這著實讓他們非常高興。

二、科學課教學反思究竟該反思什麼

1、教材重點難點把握是否到位。備課是上課的前提,教師在備課時,都應認真分析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哪,教學難點在哪。課後反思時,就應該反思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否妥當,對知識在教材中地位的判斷是否正確;教學難點有沒有在教學預設中順利地突破。

2、活動的設計是否嚴密、科學。科學課上概念的形成都必須藉助於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形成合作、交流、探究等能力並建構科學概念。因此活動的嚴密性和科學性必須是教師在課後認真反思的一個重點。

3、材料的準備與出示時間是否恰當。科學課的學習需要藉助於一系列的探究材料,關於材料首先要反思的是這些材料是不是圍繞課堂上需要探究的問題而準備的,且所提供的材料之間有沒有特定的聯絡,相互作用後能不能體現出有關的科學概念和事物規律即提供的材料是不是有結構材料。其次,反思材料的出示時間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為學生在科學課上對於材料關注往往會影響了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所以材料恰到好處的出示會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熱情。

4、探究小組之間的合作是否有效。

科學課的學習方式是以小組合作為主,目前教師已經認同這一學習方式,且開展得轟轟烈烈。但是,大部分小組活動表面看來熱鬧非凡,卻淺顯沒有深度,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活動的形式,而沒有確立明確的目標,且組內分工不清。合作學習是指學習者為了完成某些共同任務,在明確責任分工的基礎上,以小組或團隊的形式進行的學習。因此,有關小組活動的設計,在分工明確、目標確定的基礎上,首先考慮學生思維的深度,再考慮活動頻率。小組活動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理解科學的本質,絕對不能搞形式主義丟掉了本質內涵。

我覺得作為一名科學課的教師,時刻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認真研修學生的思維認知能力,並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才能使科學課上的更好。

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範文2

在國小階段,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他們樂於動手操作具體形象的物體,這一時期是培養科學興趣、體驗科學過程、發展科學精神的重要時期。學習科學課程,有利於國小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並將豐富他們的童年生活,發展他們的個性,開發他們的創造潛能。

1.運用電教手段,突破重點、難點

電化教育既是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又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對優化科學課堂教學結構,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真可謂功不可沒。

1.1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於化抽象為具體

國小自然教材中介紹的一些自然現象因受時空限制,只能由教師言傳口授,學生無法親眼觀察其變化過程,其所得也只是停留在抽象的理性上。運用電化教育手段能使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變成看得見、看得清的東西,變抽象為具體,大大增強教學表現力。例如:執教《聲音的傳播》一文時,學生通過自行實驗,得出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傳播,但聲波是什麼形態的,學生對此模糊不清,似懂非懂。於是我將一隻盛有清水的玻璃缸放置在投影儀載物臺上,用小棒碰擊水面,螢幕上立刻出現一圈圈向四面八方擴散開去的水紋,使學生明確:聲波就像水紋一樣向四面八方傳播開去的,從而使看不見、摸不著的聲波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眼前。

1.2運用多媒體教育有利於化遠為近

在自然教材中介紹的許多知識,因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只通過學生實驗和教師的講解,學生不可能理解,因此在教學中若能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在執教《探索月球的祕密》一課時,因月球可望而不可及,學生對有關的月球知識瞭解甚微,所以就要喚起學生對這“空中樓閣”的嚮往之情。我播放《地球的鄰居――月球》中的有關片斷,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月球與地球間的關係,以及地球的容貌特徵,在此基礎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國小科學教學中的實驗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學的雙邊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實驗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實驗得出結論,達到認識周圍自然現象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易集中,感知世界往往從興趣出發,抓不住事物的主要特徵,所以設計實驗時要採取多種方式,調動他們的各種感官有意識地直接觀察事物。如:“植物的根”的實驗設計,教師可通過提供大量的可供學生觀察的有代表性的實驗材料——植物的根,讓學生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植物的根有直根和鬚根之分。常見的蘿蔔、胡蘿蔔等是直根,土豆、紅薯等是須根,它們可以儲藏養分即貯藏根。學生可以通過觀察直接獲得知識,而中高年級學生已初步具備觀察事物的能力,且能自己動手做一些實驗,他們對神祕的.自然界充滿好奇,對探索自然奧祕充滿自信。這時教師設計實驗,主要是以一種引路的方式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自己動手實驗獲得結論,並自己設計實驗驗證結論。設計“水的浮力”的教學實驗,就可以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將各種不同型別的實驗材料放入水中觀察現象,並動手將浮在水面的物體用手向下壓,產生水有向上的浮力的直觀感受,從而得出結論。然後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證明下沉物體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並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利用水的浮力,使不平衡的槓桿達到平衡。這種設計可滿足學生強烈的求知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科學教學中要注重問題的廣度

廣度即問題的思考範圍或問題的空間。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無處不在的力》第一課《力在哪裡》的開頭巧妙地設計了一系列問題:(1)硬果殼為什麼會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什麼移動?(3)飛機為什麼會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怎樣才能停下來?問題的思考範圍是學生的日常生活,可操作性強。(1)硬果殼在鉗子擠壓下變形裂開;(2)靜止不動的棋子靠橡皮筋產生的彈力運動動;(3)飛機靠自身發動機產生的推力及空氣的浮力飛上藍天;(4)運動中的自行車靠剎車產生的阻力停下來,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使學生體會到力無處不在,而不是凌駕於學生的生活討論蘋果為什麼會落地。雖然300多年前的牛頓已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對國小生來說,這種無形的力看不見也摸不著,難以想象。

4.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敢問

教師首先應更新教育觀念,採取更適合發揮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首先要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們敢於提問的勇氣,然後給予點撥和啟發,讓他們帶著成就感體面地坐下。其次,要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解放他們的思想,讓他們放下包袱,鼓勵他們敢問、愛問。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學會質疑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通過愛迪生“我能孵出小雞來嗎”、牛頓“蘋果為什麼往地上掉”等具體事例,教育學生學習科學家善於思索探究的思維品質,使學生懂得“疑而能問,已知知識大半”、“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道理。還要告訴學生,課堂提問不是老師的專利或某些學生的專利,每個人都可以提問,也只有在大家互相質疑的過程中,思維才能得到發展。

5.學生的評價內容要全面

從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來說,新課程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就,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全面成長。所以新課程要更加關注學生的心靈,關注學生在情感、動機、信念、人生觀、價值觀、意志品質、生活態度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發展,即在學科評價中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方法、認知風格及情感體驗等因素。從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來說,教學評價要涵蓋科學素養的各個方面,既要考查學生對科學概念與事實的理解,又要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科學探究的方法與能力、科學的行為與習慣等方面的變化與進步。所以,科學評價的內容應該全面。

人教版國小科學教學反思範文3

在近兩年的國小《科學》課堂教育教學中,深感《科學》科目教學的不容易,深知《科學》教育教學的艱難與困域。現對本人在《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中的體會做一梳理與反思。

國小《科學》教學中的反思 在近兩年的國小《科學》課堂教育教學中,深感《科學》科目教學的不容易,深知《科學》教育教學的艱難與困域。現對本人在《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中的體會做一梳理與反思。

一、 觀念滯後 《科學》是一門較為綜合的對學生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都是非常有益的學科,但是現在有些教師(包括本人及學校某些領導在內),對此學科都當作傳統中的副科目對待,導致諸多教師在《科學》教育教學中都有不嚴格、不規範、不認真對待態度,也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科學》此科目的馬虎應付態度。同時也致使學校對《科學》教育教學管理質量的低下,從而造成學生在整體素質的缺陷,誤人子弟,殃及社會,損於國家。這是何等的嚴重問題!頗值得教育界的重要人士及各基層的諸多教育工作者與各領導的熱切關注、支援與幫助。同時,也很值得相關的直屬管理領導的認真反思。制度是否健立健全了,制定的制度是否真正落實執行了,落實的程度如何,基層的某個角落是否存在有“被遺忘的角落”,是否有弄虛作假的行為,各學校各教師是否尚存在馬虎應付的心理,如何處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問題,等等。這都是需要教育直屬界的領導的認真、踏實、嚴肅對待與落實的嚴峻問題,否則一切都是空話一句,一切都是假工假做假應付假態度!總之,領導、教師的新課改的教育教學觀念必須要徹底、徹底的改變。

二、理念欠缺 國家對各課程的改革已實施幾年,可以說國家各教育培訓部門每年都進行了相關的各學科的課程專案的有計劃的有系列的教育培訓。但效果是不是很好,想必大家心裡面都有個底。實話實說,現在我們的諸多教師都是被傳統的教育教學的舊觀念嚴重束縛著,在國小都是把語文、數學當作主科目看待,其他的都是副科目。在接受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的培訓時,也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嚴重心理,特別是某些學校的主管領導也同樣存在著這樣的偏科心理,致使在接受這樣的“副科”教育培訓時,教師馬虎應付,甚至有些學校領導明知有這樣的相關的“副科目”的教育培訓,而沒有派相關“副”科目的教師去進行相應的教育培訓,導致了教師在進行這樣的“副”科目的教育教學中,觀念難改,理念缺乏,教改無果,教育無望。譬如,某些教師在上《科學》的課時,只是把課文念一遍,學生在下面聽一下就算了事,至於其相關的實驗、活動或某種探索,一句話“學校的條件有限”就把本來是非常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事情給搪塞過去了。還有更甚者的是,有些教師為了省事,上課時,直接把本該是由學生課中或是課後去認真思考、探討、交流或查詢來解決的時事知識、地理基礎常識或是政治常識等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了學生,致使學生都有了不愛思考、不想探討,不善交流等的不良習慣。學生在學習上的創新性思維、獨特的思考等能力都得不到應有的培養。這樣學生就習慣了“飯來張口,衣到伸手”,於是,教師教得多“死”,學生也就學得多“死”。另外,尚有部分年級的《科學》的任教教師,對所教學科只是蜻蜓點水般地隨便選了部分內容來教教而已,當然這也可能與學校安排的《科學》科目節數太少的原因有關(有的一週只一節),這樣,教師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不知“天南地北”,學生得到的只是零散的不繫統的科學知識,怎能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怎能提高學生的整體素養,怎能促進新形勢新課改“更上一層樓”,跨上新臺階。 因此,可以這樣說,作為新時期形勢下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必要有責任認真學習新知識與新的課改理念,徹底擺脫舊的傳統教學觀念、方式的束縛,用新理念、新知識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綜合知識水平和整體素質素養。同時,在工作中要有認真、負責、踏實的工作態度,這樣才能適應新時期新課改的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辜負國家和人民付於我們的責任,才能對得起我們的後代的子子孫孫。

三、 資源缺乏 農村鄉鎮國小,特別是邊遠偏僻的農村國小,在各年級的《科學》教育教學中,由於教學資源的嚴重缺乏,在教學中有許多都涉及到實驗、活動或需要上網查詢才能解決的各種問題,教師只能照書讀書,把“複雜”的問題簡單的一筆帶過,把教學內容應付完畢就算“萬事大吉”了。於是都形成了領導不重視,教師不認真,學生不積極的惡的連鎖反應,造成了設了科目而又不重視科目的不良局面,浪費了課本、人才等資源,耽誤了學生的智力、能力等培養,影響了學生的一生。同時,也剝弱了教師的教學銳氣與消退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因此,本人熱切呼籲上級直屬主管領導、學校的主要領導和廣大教師都要積極行動起來,為中國小的各科目教學,特別是所謂的“副”科目的教學,創造一個良好的有利於教育教學進行的硬體環境,為我們的新課改做好步步升高的鋪墊,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整體素質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做好充分的準備。 總之,國小《科學》科目的教育教學,需要大家的共同熱切的努力與支援、配合與合作。同時,也特別需要《科學》科目的組織教學的領導與教師要努力切實轉變教學觀念,用上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去努力挖掘可利用的教學資源與充分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儘可能地把《科學》科目教得更加科學與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