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高中化學“同課異構”活動中的教學反思

才智咖 人氣:1.83W

——以《物質的量》為例

談高中化學“同課異構”活動中的教學反思

本學期在校領導及科研處的安排部署下,我校在教研活動上做出了新的嘗試,在高一、高二年級各學科開展“同課異構”的教研活動,即同一節的內容,由不同老師根據自己的實際、自己的理解,自己備課並上課。由於老師的不同,所備所上的課的結構、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這就構成了不同內容的課。同課異構教學研討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面對面交流互動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中,老師們共同探討教學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探討教學的藝術,交流彼此的經驗,共享成功的喜悅。根據我校實際,我們同年級的化學教師除了同備一節課、同講一節課外,還增加了同說一節課、同聽一節課、同評一節課的環節。這個活動給老師們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交流、展示和深入思考的平臺,通過參加“同課異構”的活動,我可以向其他老師學習、交流彼此的經驗,也讓我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學到了其他同事的優點,它對於教師提高教學水平、教學能力、總結教學經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對於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更是一條捷徑,也有利於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可以說“同課異構”使我受益匪淺。

一、我參與“同課異構”活動的成功之處

我們高一年級化學組選取的課題為必修一“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的第一課時“物質的量”。本節內容主要介紹的是物質的量、摩爾、阿伏伽德羅常數及微粒個數與物質的量間的轉化關係。本節課的幾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難懂,也很容易與物質的質量混淆起來,這塊知識常常成為高中化學的第一個攔路虎,甚至會打擊很多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所以,我在進行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時儘量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出“物質的量”的概念及對概念的理解。如:1.在新課引入時,我先展示一杯純淨水,給學生提出三個問題 ①如何用所學知識知道這杯水的質量?②如何知道這杯水的體積?③如何知道這杯水中有多少個水分子?通過前兩個簡單問題的回答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還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中的時候,提出第三個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激發起學生求知新知的慾望,順利引入新概念。2.在講解新概念時,我把它與長度,質量等熟悉的物理量作對比,讓學生不至於有陌生感;在對概念分析時,我以一包香菸,一打啤酒,一雙手套,一個班級等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類比,解釋集合體的意義,並強調所舉例子是巨集觀能看見物質的集合體,而物質的量是微觀看不見粒子的集合體,讓學生對概念有一個比較具體清晰的理解,從而消除概念的神祕感。

二、今後需要改進的地方

以上兩點是我在設計本節課時感覺比較成功,也符合高一學生思維認知過程的環節。當然在本節課中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這也是評課後的收穫。

1.在引入“物質的量”概念時,只是一味強調這四個字是一個整體,不可增減文字,它是一個新的物理量,其實完全可以舉例像長度,質量一樣是不能分開讀的,也不能隨意增減文字。

2.在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後,應該及時舉例明確他們間的關係,如:以1l、2l、0.5l表示物質的量的大小,跟1g、2g表示質量的大小做類比,以便於學生的理解並運用。

3.本節課的難點是對“物質的量”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教學過程中應該在前半部分學生似懂非懂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加強練習,及時鞏固。如果要達到比較好的效果用常規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手段很難做到,根據以往經驗這節課的練習時間往往很緊張,在本次活動中,有一位老師使用的多媒體教學中,對ppt的製作做了改進,設定的問題循循善誘,內容更加的直觀,易於學生接受,這樣明顯會增加課堂容量,節省時間,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去練習,從而加強了對難點的訓練,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這是我以後應該改進的地方。

4.還有一位老師的做法也是可以借鑑的,在講物質的量及概念時,為了加深印象,避免出現錯誤,可以讓同桌間、前後左右的同學間相互提問這兩個概念及它們間的關係,也培養了學生間團結協作的能力。

5.這是我認為收穫最大的一點,因為在以往聽課當中沒有人專門提出來這樣的問題,也是我以前沒有重視的地方,那就是阿伏伽德羅常數,我一直模糊的認為它是一個不確定的值,直到這節課我才搞清楚阿伏伽德羅常數與6.02×1023之間的關係,事實上NA它是一個確定的值,而在它用於具體數字的計算中時,可以認為它是一個大約的數字6.02×1023。這也是學生在練習時容易混淆的地方。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活動中的收穫,以前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一直有很強烈的畏難情緒,大多數時候是將這部分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通過本次活動,從精心備課,聽課,評課等環節使我對這節內容有了清晰的、系統的認識,瞬間也感覺輕鬆很多。本次活動的收穫將是我教師生涯中非常寶貴的財富,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的在實踐中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課堂教學,使自己的業務能力達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