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簡介

才智咖 人氣:2.11W

清明節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大家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清明節的來歷涉及到了那些故事呢?下面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清明節的由來簡介

  清明節的來歷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晉文公),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介子推是少數追隨著他的人。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送給重耳吃。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上門去請。可是,介子推不願見他,已揹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御林軍上綿山搜尋,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主意,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在柳樹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些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延伸閱讀】清明祭祀融入現代文明元素

雖說世世代代都是這樣傳承下來的,但是,放鞭焚化紙錢會對環境造成汙染。隨著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多的市民選擇綠色祭祀。那怎樣才算是文明祭祀呢?清明祭祀如果不當,死者不安、生者煩。一些市民的做法就很時尚,也值得提倡。比如,有市民就在天堂紀念網上為過世親人建立了一個“紀念館”,註冊一塊虛擬“墓碑”,並附上生平簡介等相關資訊,和家人一起送上虛擬鮮花、花燭或留言等形式,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還有一些時尚人士在先人的墓碑上,刻上二維碼,弔唁者只要掃描一下墓碑下角的二維碼,手機螢幕上就會出現一個集合逝者生平介紹、照片、視訊以及家族歷史、親友評論的網頁。逝者親友通過密碼登入後,還可以對頁面進行更新,在上面新增每年清明家族掃墓追思的新內容。親友、子孫後代,今後如果無法到墓前祭祀,還可直接在網上逝者紀念園祭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