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生涯的加減乘除法則

才智咖 人氣:1.79W

踏入職場是人生新的開端,把握好職場的起始階段對我們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對於初入職場的朋友而言,面對全新的局面,可能存在一些茫然。筆者杜撰此文,意在與初入職場的朋友一起探討職場初期的一些注意要點,敬請大家指正。

職業生涯的加減乘除法則

一、職場加法

成功女士楊瀾曾說過:“在我職業生涯的前十五年,我都是一直在做加法。”為此,她做主持人、做編輯、做製片人……為此,她付出了超常的精力。所有這些積累,都為她如今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與她抱有這種職場“加法”的態度是分不開的。

如何做職場加法?筆者認為至少要做到以下兩點:

1、準確定位,不斷進步

對於大多數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對自己將來的規劃往往非常美好:要麼做金領,要麼當老闆。但是,對於如何實現這樣的理想,卻幾乎沒有可行的計劃而變成空想。

人生的定位固然重要,而理性的規劃更加重要。所謂理性規劃,就是設計將來要符合自身的特點且經過自我的努力能夠實現。人力資源經常談及的一個詞語叫職業生涯規劃,講的就是如何設計自己的職業發展途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如何把將來設計得多麼美好和崇高,而是保證理想在有一定高度的基礎上如何去實現。說得直觀一點,那就是把加法做好,才能實現人生的“和”。

如果把美好的將來稱為“和”,那麼,每一天的工作都應該是加數。如何保證每天的加數不是零和負數,值得每一位初入職場的朋友深思。

初入職場的朋友很容易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不斷調整人生的規劃。如果是基於現實的充分考慮,那還無可厚非,可往往是受到些許觸動後就立刻轉變,然後再變,最終迷失自我而不知所措,隨波逐流。這是非常不應該的。要知道每次調整都是一次自我否定,原來積累的加數統統被縮減甚至歸零,這不是在浪費時間、揮霍人生嘛?所謂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準確定位之後就是長期不懈的努力了,哪裡經得起朝三暮四的折騰?

2、加班加點,多修惡補

有人說,一個人是否成功,往往取決於每天的八小時之外。對於初入職場的朋友來講,加班幾乎是一種必需。初到企業,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學習了,影印機未必會用,傳真未必會發,公司繁多的制度未必都明白,崗位諸多的職責未必都清楚,這些沒有時間的付出,如何能夠掌握?其次,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結合,是需要大量的時間的。學習了財務管理,不見得會看懂公司的三大報表,更遑論去做財務分析了;學習了人力資源,不見得會運用評價中心,更別提去做人力規劃了(即便做出來,也是紙上談兵)。還有,剛到公司,往往從基層做起,很多貌似與崗位無關的瑣碎工作都會被安排過來,不付出時間,如何完成?

所以,看到辦公室的阿姨打卡下班了,不要也跟著關電腦回去睡覺。好好的想想如何充分的利用晚上的時間做點什麼,為自己的人生多增加一個加數。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提我們的大學教育了。本科教育仍然是基礎教育,而非專業教育,加之,現在大學擴招年甚一年,大學已從精英教育逐漸過渡為平民教育。

而且,我們國內的大學教育中,社會實踐還是比較少的。還有一點,有那麼一部分大學生,未必就非常努力。這造成的後果就是,一方面大學生的專業水平未必就高,一方面大學生的實際能力未必就強,如此下來,初入職場的朋友,還有什麼理由不加班加點,多修惡補呢?

二、職場減法

作家劉墉大學剛畢業時,一家電視臺請他去主持一個節目,那節目的導播看他文筆不錯,又要他做編劇。可領酬勞的時候,導播不僅不給他編劇費,還扣了他一半的主持費。當時劉墉沒吭聲(續致信網上一頁內容)照簽了。後來那導播又找他,他還照樣幫他做了幾次。最後一次,導播沒扣他的錢,變得對他很客氣,因為劉墉被總經理看上成為了電視記者兼新聞主播。

劉墉用親歷的很極端的例子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不急不躁,沉下心來做事,最終必有收穫。這就是初入職場的減法。

1、年少輕狂,不懂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