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應該怎樣擇業?

才智咖 人氣:3.17W

現階段,高校畢業生群體就業問題依然十分突出,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的局面還在持續。從高校人才培養的角度分析,大學生就業結構性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主要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不能充分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戰略、學科專業佈局脫離市場需求、課程教學重理論輕實踐、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體系尚不完善,以及大學生擇業觀缺乏引導等。從擇業觀角度來看,大學生更關注能體現個體發展需要的、決定物質生活質量的選擇因素,如穩定性、地位聲望、工資福利待遇、工作環境等,極易走入求職誤區。此外,新的“讀書無用論”思潮以及“就業恐懼症”等產生的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也會影響大學生擇業的人生價值取向,動搖價值觀自信。

大學生應該怎樣擇業?

正確的擇業觀要求大學生找準個人社會角色,著眼社會需要,兼顧自身優勢,調整就業預期。我們既要理解現實需求是一切活動的原始動力,又要堅信目標理想為一切活動指明瞭方向。當代大學生應當擺脫“一切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自我中心為常態的西方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個人價值準則和指導,樹立愛崗敬業、樂於創新、終身學習、可持續發展的擇業觀。

大學生擇業觀具有時代性,其形成和發展與時代的發展進步密不可分,不同時期的大學生,其擇業意識也是不盡相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新境界,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發展。時代賦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的認識和高度,體現了國家和民族在復興道路上的價值追求和選擇。因此,高校要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國家現代化建設目標來指導青年學生的個人行為準則,用發展和進步的眼光來實現民族夢、國家夢和個人夢的統一。

大學生擇業觀具有差異性,就主觀維度而言是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自信,個人通過社會交往對自身價值進行定位。大學生因其社會屬性的不同,由差異性會導致心理困境。處於價值觀築建期的'大學生,容易受到過分看重專業對口、自我期望值過高、過分強調沿海地區或大城市就業、攀比心理過重、過分看重薪資待遇、心理承受能力過低等心理困境的影響,進而引發迷茫。高校應該依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美好社會描述,來構建青年大學生成長的社會場域,以價值觀自信幫助大學生調適就業心態,端正擇業觀念。

大學生擇業觀具有自主性。這種自主性表現為大學生擇業群體的自我特點,即體力強、智慧佳、需求旺盛,敢想、敢說、敢做,同時缺乏社會經驗、缺乏生活閱歷、以自我為中心。正確把握青年大學生特點,需要充分發揮大學生擇業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引導他們自覺奉行篤實和奉獻的價值取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現了最廣泛人民群眾的“最大價值公約數”,因而可以幫助青年學生實現個人價值。高校應該引導青年大學生從實際出發,認同並主動遵循“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公民基本道德規範,在實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改變自我和改造世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中國夢偉大戰略構想的思想指引,為當代青年成就個人價值提供了價值支撐。高校要培育廣大青年大學生敢於承擔時代重任、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增長知識、錘鍊意志的價值觀自信,引導他們從實際出發,轉變擇業觀,讓青春在建功立業中放飛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