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職稱評審失守高校教師責無旁貸

才智咖 人氣:2.94W

聽到湖南教授做職稱評委開房收錢訊息的那一刻,北京的宋濤教授沒有感到絲毫意外。因為幾年前,他就聽一位職稱評委的朋友抱怨,每年臨評前,總有託各種關係的客人到家裡說情,嚴重干擾家人正常休息。在這樣的現實下,本意在能力考核的職稱評審卻異化成了名額競爭、行政化評審,嚴重脫離了大學育人的本質。

湖南職稱評審失守高校教師責無旁貸

必須承認,高校職稱評審之所以會失去底線,在很大程度上源於積弊重重的行政化管理狀態。這種模式下,學校的行政領導只會對數字上的排名產生極大興趣,比如高校綜合排名、學術GDP排名,而往往忽視高校發展的實質內涵。以至於一些高校為了追求數字上的美感,不惜降低自我品格,以職稱評審為砝碼,迫使教師變成為科研打工的“匠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僅以此前提就斷定職稱評審的亂象是管理制度上的原因,未免太過絕對。要知道,在這個小環境中,制度雖然可以成為批判的靶子,但也需警醒的'是,在它的輻射半徑中,還有一大批願意為這個制度“奔跑”的高校教師。如果沒有這樣的“合唱”,評審制度哪怕受到再大的壓力,恐怕也不會像今天這般難堪。從這個意義上講,高校教師何嘗不該在這樣的輿論喧囂中有所反省。

反省自己失去了說“不”的權力。就拿職評審稱來說,一些老師本知道自己沒這個能力得到晉升,可為了追求地位轉換帶來的心理滿足和待遇提高帶來的物質享受,往往不惜一切代價去爭取這樣的機會。或抄襲、借鑑別人的勞動成果以達到發表論文的目的,或在學生面前“搖尾乞憐”,讓他們在評教時給出“清一色”的好評,更有甚者,還用金錢收買、關係勾兌的方式賄賂評委及領導,完全忘記了自己為人師表的責任,忘記了自己說“不”的權力。在這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高校生態中,職稱評審上演著再醜的劇幕,都不會讓人意外。

另外,要反思自己過於追逐虛榮與物質的功利心。職稱晉升帶給教師最直接的好處,無非是榮譽和待遇。高校中的一些老師將這些看得很輕,一些卻把它看得比自己生命還重。這種不自然的心態,恰會反作用於教師的科研和教學,使得自己不自覺地就成了物質和功利的“奴隸”。

西彥有云:“沒有一滴雨會承認自己造成了洪災”。就高校職稱評審亂象而言,身在其中的教師也應該負重大責任。如果每個人都不願意當旁觀者,並身體力行地對這種制度進行抵制,或許,高校生態也不是現在這個模樣。退一步講,如果高校教師無力對抗制度的強大魔力,何不退而求其次,摒棄自己的浮躁與功利,在教學及科研上做出讓人信服的成果來。遺憾的是,在現有環境下,能夠這樣做的,恐怕除了西北政法大學的諶紅果公開表示不再評教授的宣告外,沒有多少老師願做這樣公開的抵抗。

於此,對於改變職稱評審的尷尬現狀來說,我們真正缺乏的,是既沒有一個好的制度引領相關評選朝著合理、健康的方向上走,又沒有敢於說不、勇於擔當和人格獨立的老師來抵制這種不合理的制度,於是,評審只能在惡性迴圈中遵循著逆淘汰的法則,讓高校進退維谷。

本網同題其他評論

觀點一:別讓西部高校成為職稱鍍金地

指標、名額的配置,應該一如既往地傾斜於資源稀缺區,但同時要構建公平施行機制,設立制度攔河壩,不給“機靈”的精緻利己者以機會。在這方面,高校行政機關和學術共同體有著平權的責任和義務。

觀點二:高校職稱評審不應以GDP論英雄

近年來中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依然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功利性的學術GDP難辭其咎,當老師們不靜心教學而迷醉於利益之時,學生們自然也不會講奉獻、講感恩。

觀點三:高校職稱評審應迴歸能力本質

職稱評審工作要真正起到調動高校教師工作積極性的作用,鼓勵他們安心教學,潛心科研,以教書育人為第一要務,就必須破除學術GDP魔咒,打破行政主導的評審機制,取消名額限制,迴歸能力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