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開題報告

才智咖 人氣:3.07W

一、課題的提出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與實踐開題報告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教材是以幾十篇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為主體。這些作品是學生學習祖國語言的典範,是識字的有效途徑,是學習作文的範例,是瞭解民族文化傳統、拓展知識視野、培養道德情操和審美情趣、鍛鍊思維能力的憑藉。語文課中,閱讀教學佔的比重大,用的課時多。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投入的精力大,花費的時間也多。因而,人們一提到語文課,往往想得較多的是閱讀教學,不難看出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可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不少語文教師覺得越來越不會教了,這也基本是針對閱讀教學而發出的。首先是因為在語文教學課堂中集中地反映出一個教師的語文教學理念,集中地表現出一個教師駕馭教材、控制課堂、組織學生、運用教法的能力和水平。其次,閱讀課是以一篇篇文章為師生課堂對話的中介。而且每篇文章,都是一個以文字為媒介的、表達特定思想感情的、有篇章結構的統一整體。每篇文章都富有思想性、情意性和美感性;每篇文章都講究結構完整、用語準確、表達清楚。語文教師要研究和處理好每篇文章,都要調動多方面的知識儲備、全方位的理論素養,甚至教師個人的人格魅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既然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要提高國小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就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為突破口。在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中,虛化現象比較普遍,熱熱鬧鬧走過場,認認真真搞形式,語言訓練不到位,不落實。改善國小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費時多)的這一現象已刻不容緩了。可以說,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因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從我們調研的情況看,導致閱讀教學低效的因素歸納起來有:目標不明確,對年段閱讀目標、課時閱讀目標把握不準;不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是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一講到底,一問到底充斥課堂;泛讀、濫讀比比皆是,只一味的讀,沒有層次、沒有點撥、甚至沒有要求;不重視對教材進行有機整合。基於以上問題,為了努力提高語文閱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探索“輕負高效”閱讀,我們提出《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研究》課題。

二、課題的界定

教學的有效性是指有效率的教學,即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內帶來的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教師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儘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一定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

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在40分鐘內教師優化教學過程,創造性地整合、使用教材,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從教師的角度來講,教學的有效性依賴於教師有效的“教”,並克服無效的“教”。有效的“教”指的是促進學生“學”的“教”,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直接的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間接促進,即通過教師的教,學生學會了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提升了學習能力,達到不需要教。

從學生的角度來講,時間、結果、體驗是考量學生有效學習的三個重要指標。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學習特定內容所花費的時間越少,效率就越高。它包含兩層意思:一是不能浪費時間;二是要提高單位時間學習質量。學習結果,指學生經過學習產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學習結果不僅表現在雙基上,而且表現在智慧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展。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伴隨學習活動生髮的心理體驗。這是被傳統教學所忽視的考量有效性的一個向度。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的一種愉快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這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在保證。

綜上所述,本課題是研究語文學科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並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具有明顯優化特徵的行為方式與行動途徑。也就是為了達成教與學的目的,完成教與學的任務,而在對教與學活動清晰認識的基礎上對教與學活動進行調節和控制的一系列執行過程。具體來說是通過“有效使用教材策略”、“有效備課策略”、“有效上課策略”、“有效評價策略”等行為方式實現有效閱讀教學。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於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特別是在受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和行為主義心理學影響的效能運動之後,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引起了世界各國同仁的密切關注。國內外有識人士認為,以課堂教學為中心的有效閱讀教學主要研究環境變數(學習活動的環境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功與否有一定影響的特徵)、過程變數(師生的課堂行為,學習任務和學習活動所具有的對學習活動的成果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和結果變數(教師所期望的及教師擬定教學活動計劃所依據的、可用有效教學的目標和標準加以衡量的教育成果)等。

認知心理學認為學習是一種理解,奧蘇貝爾認為學習是新知識與學生頭腦中的原有知識建立起來的實質性的聯絡,強調舊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絡,讓學生為理解而學,教師為理解而教。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與文字之間的互動作用。“教學”的真正含義在於“教”學生如何“學”。有效教學並非只是講教師在規定時間內教了多少知識,而應注重關注一段時間內學生學到了多少,學會了多少,這就要求教師積極地參與到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去發現學生需要什麼,需要教師做什麼。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該課題將緊緊圍繞《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閱讀教學的'具體要求進行研究,切實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為了提高研究的系統性與針對性,擬分學段重點進行如下研究:

低段:

⒈閱讀興趣的培養;

⒉預習習慣的培養;

⒊隨文識字能力的培養;

⒋認真傾聽習慣的培養。

中段:

⒈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能力的培養;

⒉概括能力的培養;

⒊質疑能力的培養;

⒋積累好詞佳句習慣的培養。

高段:

⒈略讀、瀏覽等讀書能力的培養;

⒉深入理解重點句段,領悟文章思想感情;

⒊讀寫結合能力的培養;

⒋蒐集與處理資訊能力的培養。

以上內容,由各位實驗教師結合個人及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性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預期目標

通過對教師的閱讀教學行為分析,對實驗班學生的學習效率跟蹤調查,對典型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例項分析來研究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更理性地研究提高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具體策略,讓教師在課堂教得輕鬆、自信,讓學生在課堂更加會學、善學、樂學,學得深入、有效,。

⒈探索出提高國小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途徑與方法。

⒉在所在學校形成閱讀教學高效性研究的氛圍,帶動學校青年教師形成一支較強的語文教師隊伍,提升所在學校的語文教育教學質量。

⒊通過研究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⒋努力建立一套有效的國小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的管理、指導和服務機制。

六、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在總課題《教學多樣化與素質教育》課題組的指導下開展研究,以行動研究法為主,以問卷調查法、因素分析法、經驗總結法、文獻研究法等為輔。

1.因素分析法。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在低、中、高年級各選部分班級,在語文學科進行實驗。

2.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是在一定理論指導下,把教育教學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研究,尤其注重實踐者也要成為研究者,研究的結果要及時運用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方法。在這裡,課題組充分調動國小語文教師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本課題組研究的實踐者,同時也成為本課題研究的研究者。在實踐研究中,不斷反思和總結,把研究的結果及時運用於實踐。

3.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主要是通過調查,深入課堂弄清當前課堂教學現狀,從中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為探索和改進當前課堂教學現狀提供相關依據,以便有針對性地研究。以期達到最佳研究實效。

4.經驗總結法

經驗總結法主要是通過對本課題研究過程中較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進行及時的總結提煉,形成成果在全校推廣應用,促進本課題研究的進一步深化研究。

5.文獻研究法

文獻研究法主要是蒐集利用國內外有關資料,作為課題研究的理論指導實施材料。不斷完善本課題的研究。

七、課題研究的過程

本課題從2013年5月份開始進行研究,擬定為兩年,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課題準備階段(2013年5月—2013年6月)

1.成立校課題研究組,明確課題組成員分工,職責落實。

2.召開課題小組會議,研究制定課題研究方案和研究計劃。

3.對課題組成員進行初級培訓,完成課題前期相關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課題實施階段(2013年7月—2015年2月)

1.召開課題實施研討會,開展課題的實質性研究。

2.課題組每季度召開一次例會,交流討論課題實驗過程中的困惑和感悟,總結上一階段課題實施情況,佈置下一階段課題研究工作。

3.課題組每一學期召開一次校級研討活動,對課題的實驗和研究做一次全面的探討。

4.及時開展教師和學生成果彙報活動。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階段(2015年3月—2015年7月)

1.檢測研究的成果,進行全面調查。

2.整理研究資料,進行實驗成果的提煉與總結,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3.召開結題會,作好反思,上報實驗成果。

八、課題組織:

1.課題主持人:孫劍 校長 全面負責管理研究過程,參與課題研究工作。

2.課題組組長:歐陽梅 副校長 撰寫方案、主持研究、分配研究人員的研究任務 。

3.課題組成員:

徐 贇 副校長 負責課題理論指導和課題研究制度建設。

鄧 勇 主任 負責課題研究過程資料收集及整理。

塗婉花 語文教師 負責課題前期問卷調查、分析材料準備。

徐梅花 語文教師 負責撰寫課題開題報告

閔秋紅 語文教師 負責撰寫課題結題報告。

潘新蓮 語文教師 負責課題各階段的計劃與總結。

閔尚輝 語文教師 課題活動會議記錄及上交的相關材料。

胡 凱 語文教師 負責課題研究過程資料收集整理及電子文件處理相關工作。

九、本課題的成果形式

1.撰寫研究報告。

2.撰寫《國小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的研究》的調查報告

3.撰寫《國小語文閱讀有效性教學的研究》論文、案例、教案。

十、課題的保證措施

1.人員條件

主要研究人介紹如下:

(1)孫劍校長,本課題負責人,國小特高階教師,江西省骨幹教師。主持過多個國家級、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和獲獎。

(2)歐陽梅副校長,本課題組組長,江西省國小語文學科帶頭人。在江西教師網上建有“一剪梅小語工作室”,承擔過多個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和獲獎。

(3)徐贇副校長,國小特高階教師,縣學科帶頭人,有著豐富的教學科研能力。承擔過多個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和獲獎。

(4)鄧勇主任,國小高階教師,南昌市青年骨幹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科研能力。參與過多個省級、市級課題的研究,有豐碩的研究成果發表和獲獎。

其他參與本課題研究的老師,均為市、縣骨幹教師或縣學科帶頭人,大多參加過課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論素養和實踐操作能力,能按照課題組的指引,完成課題的各項輔助工作,為課題的最終完成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通過兩年的課題研究,可以達到預期的研究目標。

2.物質條件(圖書、資料、時間、資金、裝置等的保障情況)

(1)學校已有“班班通”校園網路裝置,為課題組研究提供有力保障,課題組有專用活動場所。

(2)充分利用網路教研資源優勢,我校在江西教師網上建有“一剪梅小語工作室”,為參研教師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同時可將老師們在課題研究中潛心研究、精心開發的課件,設計的教學,撰寫的論文和心得等上傳到江西教師網上供大家一起交流與學習。

(3)學校圖書館有藏書1萬餘冊可供借閱,其中包含一部分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用書。

(4)時間保證。為使課題研究真正落到實處,課題組將制定科學、嚴密的課題管理制度,每季召開一次課題研究分析會,不定期召開有關專題評估交流會,以確保有足夠的時間用於課題研究工作。

3.環境條件(領導支援,專家支撐,社會支援等)

(1)領導支援

我校一直以來非常重視課題研究工作。本課題負責人為孫劍校長,全面負責管理研究過程,參與課題研究工作,併成立專門課題研究小組。

(2)專家支援

為了使該課題有序、有效進行,我校將邀請相關專家對課題的論證、實施和成果總結進行理論指導,提供專家支援。

(3)社會支援

新建一小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援。特別是課題研究工作,縣、局各級領導都十分關注。

4.其他保障條件(經費)

(1)制度保障。建立健全課題運作的常規管理制度。如計劃管理制度;實施過程管理制度;檢查制度;階段總結評估制度和研究資料管理制度等等,並建立相關的獎勵制度。

(2)經費保障。我校設有專門的科研經費,用於購買資料、聘請專家講學、培訓相關教師和學術指導等各類活動,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