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央財金融學考研資料分享

才智咖 人氣:2.34W

科斯是如何理解企業的產生及其邊界的?張五常是如何發展科斯的企業理論的?

2016年央財金融學考研資料分享

企業是如何產生的:人們由於注重避免風險,或者說是節約每籤一個短期契約的部分費用,選擇了簽訂長期契約,又由於預測方面的困難,有關物品或勞務供給的契約期越長,實現的可能性就越小,從而買方也越不願意明確規定出要求締約對方幹些什麼。再加上購買者不知道供給者的幾種方式中哪一種是他所需要的,因此導致將來要提供的勞務只是以一般條款規定一下,契約中的所有陳述是要求供給者供給物品或勞務的範圍,而要求供給者所做的細節在契約中沒有闡述,是以後由購買者決定的。也就是契約無細節。在這樣的情況下,當資源的流向(在契約規定的範圍內)變得以這種方式依賴於買方時,稱之為“企業”的那種關係就流行起來了。

對於“企業組織的邊界”問題,科斯認為,企業擴張會帶來自身的組織成本,因此,由於市場交易成本和企業組織成本的雙重作用, 企業將傾向於擴張到在企業內部組織一筆額外交易的成本等於通過公開市場上完成同一筆交易的成本或在另一企業中組織同樣交易的成本為止。也就是說。當企業內交易的邊際費用與市場中交易的邊際費用相等時,企業與市場之間就達到了均衡。這個均衡點就是企業的邊界。

張五常對科斯的“企業代替市場“的觀點理解為是要素市場代替產品市場以節約交易費用,市場交易涉及產品和商品,企業交易涉及生產要素,張五常認為這個觀點不容易理解,因為科斯沒有給企業下定義,產品市場和要素市場之間也並沒有明確的區分。張五常將科斯的發現價格的成本理解成為這樣四種成本:市場大量交易的成本、瞭解產品資訊的成本、度量成本、談判成本,並認為企業就是為了節約這四種成本而產生的。他認為企業的出現實質上是一種型別的契約替代另一種型別的契約。這裡的問題癥結在於:在自由企業的社會中,一種組織安排是契約安排的一種形式,而組織的選擇必定是一種契約選擇。在我們的社會中,生產和交易活動通過契約組織起來,在沒有考慮到契約安排的情況下,總的來說,這些活動在我們的分析中被忽視了。當契約或制度安排改變以後,生產和交易活動也要變化。因此,如果制度或契約安排被忽略,經濟分析的預測力就會下降。但是契約或制度安排,是經濟行為的一部分,它需要被說明,古典經濟學家從斯密到馬克思對制度安排都比新古典經濟學感興趣,但是他們缺少一種理論選擇的框架,解釋也不能讓人信服,在後來的經濟學發展中,經濟學家們對制度研究的興趣大大增長,但是研究並沒有什麼大的成效,對於制度安排或契約安排的觀察並不像資料那樣簡單,世界太複雜了。

張五常對企業理論的另一發展是企業與市場的邊界難以確定,企業規模具有模糊性。因為企業本質上也是一種合約,企業內部的交易與市場交易的區別就會變得模糊,。但是由於企業內部交易和市場交易都會存在成本,因此,市場與企業的劃分也就取決於一個這樣的條件:科斯認為這個均衡條件決定的是企業的邊界,但是張五常認為這決定的並不是企業的規模而是合約代替的程度。當合約的替代被確定了,企業的規模也就確定了。但是由於現實世界的複雜性,企業的交易成本的不可避免性使他進一步的說明了他的觀點,“從任何經濟學意義上,一個企業是不能單獨被識別的。這是因為在一個自由企業的社會中,大多數經濟活動是由契約聯結的,而要告訴人們一個企業從哪裡開始從哪裡結束是困難的。因此,在通常情況下,企業的規模是不確定的,因為不存在分界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