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的畢業論文答辯

才智咖 人氣:2.56W

研究生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能夠獨立從事教學、科研的高層次科學技術人才,在論文答辯時也會較為嚴格,同學們可以體現準備好答辯稿。

碩士的畢業論文答辯

各位老師、同學,大家早上好:

我是**級文藝學研究生,我叫***,我的論文題目是《文學重建與民族國家新生——現代文學思潮與主體性批判 》,本篇論文是在XXX老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在此,我十分感謝他長期以來對我的精心指導和大力幫助,同時也感謝各位答辯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出席本次答辯。以下是本篇論文的選題背景以及文章結構。

一、選題背景

中國文學是中國曆朝歷代民族國家文學的總和,是一個複雜存在,其性質、構成、所指和能指在不同語境下有所不同。這在世紀表現得尤為突出。受世界多種文藝思潮影響,中國文學在世紀經歷了反覆多次全面重建,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色和階段特徵,不同文學流派、理論主張和創作實踐,現象紛繁多樣,闡釋五花八門。各階段文學既相互關聯,又迥然不同,相互競爭,交相輝映。

民族國家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學主張和藝術規範,形成民族國家文學的主體性。現代文學是現代中國民族國家的文學,在現代化程序中,與新的民族國家建設緊密相連,密切互動,形成了鮮明的個性特質,圍繞其主體性有諸多相關理論闡釋和探討,如文學的新與舊、傳統與現代、大眾與精英、民族化與世界性、中國與西方等,但卻由於多種原因始終未能切入正題,主體性長期被忽視。論文是《文學重建與民族國家新生--世紀中國文學思潮與主體性批判》(共萬字)的上篇,聯絡世紀上半葉中國爭取民族國家自由解放的歷程,以現代政治的視角,把文學重建的大歷史與文學發展的細節結合起來,比較系統集中地探討了在多種文藝思潮影響下,現代文學的生成、演變和發展道路選擇,以此為線索,整理把握文學的本質及其歷史走向,評估現代文學重建的價值意義,分析其缺失和不足,鮮明提出現代文學作為現代中國新的民族國家文學的主體性論題,並作了比較系統深入的闡釋論證。

二、論文的結構

(一)第一章

通過掃描古代文化,從專制國家與文化統治的關係透視中國數千年專制主義統治的精神實質。民族國家的思想文化是該民族國家實踐和創造精神成果的總和。隋朝幵科取士,中國建立起了文官統治制度,自此後,封建國家以文治國,文化國家化。傳統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代表,“家”、“國”、“天下”是一體的。“天人合一”、以“德”“孝”治天下、“三綱五常”等道德倫理觀念,與封建國家統治要求高度一致,是封建國家統治的思想基礎和政權建設的重要部分。中國古代文化有“道統”傳統,以吏為師、文以人傳、尊重傳統、重視傳承,有影響的文學家大多又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在中國古代,“文學”、“文化”不分,習慣上將“文學”當作文化思想的主要載體和核心內容,文學體裁序列等級森嚴,功能分工嚴密。各文體都有嚴格的藝術規範,創新創造空間狹小,表達受到極大限制。詩文等是文學正宗,講求遣詞造句和音韻聲律,備受推崇;小說、戲曲等為“邪宗”,不登大雅之堂。在朝向近代的程序中,正統文學受到封建專制主義的嚴苛禁錮,因循守舊,缺乏創新,走向窮途末路;“邪宗”的小說、戲曲雖受到民間大眾歡迎,獲得較大發展,但卻不被認可,發展遭遇困境。民族國家與文化思想的生命力逐漸喪失,雙雙進入衰亡階段。

(二)第二章

闡述近代文學思潮和社會變動引起的文學新變。近代文學是古代文學的自然延續發展,又是現代文學的胚胎和先聲,是文學重建不可忽略的重要環節。

自鴉*戰爭起,中國遭遇了東西方列強持續一百多年的侵略掠奪,閉關鎖國政策被打破,國家危亡,呈現末世景象,“經世致用”成為主導性的思潮,引起社會生活、思想文化的一系列變化。近代詩歌承續古代文學的愛國主義傳統,熱情歌頌國家民族反抗侵略的正義戰爭,揭露侵略者的殘暴,與明清詩文的純文學風格相比有明顯變化,走在了變革前列。這種轉變由於受到詩歌嚴重的形式化桎梏,難以轉向現代,文學的重心由詩歌向“文界”、“小說界”轉移。晚清民初,進步學人在西方思想文化影響下,大力推動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多方面探求救國救民道路,都以失敗告終,繼而深刻反省傳統文化,倡導用文學“新民”,開啟民智,改革社會人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世紀初,中國報刊業迅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