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機制的優化與評價

才智咖 人氣:8.76K

畢業論文答辯是一種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有鑑定的比較正規的審查論文的重要形式。下面是本站小編搜尋整理的關於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機制的優化與評價,供大家參考閱讀,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機制的優化與評價

本科畢業論文形式化最為詬病的就是答辯環節,答辯本是畢業論文質量最終的、也是最為重要的控制環節,然而,在現有高教情境下,答辯流於形式卻似乎難以避免。 答辯流於形式,造成非常不良的暗示效應,使得學生、指導教師都視本科畢業論文為一種可有可無的環節,導致走過場現象嚴重,論文質量低劣。有教師就曾感嘆,“在所有‘走過程’教育中,我感到最難堪的是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 大多數專業本科生應取消畢業論文寫作,尤其是應取消畢業論文答辯。 ”②在一項有關“你認為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應該取消嗎” 的網路投票活動中,高達 73.8%的網友贊成取消,19.8%的網友反對,6.4%的網友覺得無所謂。②因此,如何認識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探索適應當下高教環境的合理本科畢業論文評價與答辯機制,對於提升本科畢業論文質量,意義顯然。

一、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存在的意義與合理性空間

從流程設定的視角來看,無論是本科畢業論文,還是碩博士學位論文,選題、開題、寫作與答辯構成四大基本環節,每個環節都承擔著特定的功能,缺一不可。論文選題是一個研究物件的選擇過程,“研究什麼”是其基本問題域;開題則關注於“怎麼研究”,要對選題的意義、價值作一全面思考,擬定寫作的基本思路和邏輯架構;寫作則是研究的全面開展,是對研究問題的檢驗、論證過程;而答辯實際上是一個研究的評價與再論證的過程,既是論文最終的也是最為重要的質量控制與評價環節,也是後續研究的起點。缺少答辯環節的畢業論文流程設定不僅是不完整的,而且由於缺少最終的質量控制與把關體系, 將會對論文質量產生更為負面的影響。正是在這個意義上,筆者認為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非但不能取消,相反還要加強,加強的目的即在於優化答辯環節,設定更為合理的評價體系與操作程式。作為本科畢業論文答辯,至少承擔著如下三大功能,這三大功能事實上決定著本科畢業論文答辯環節“存”抑或“廢”的考量。

第一,質量控制性功能。

相對於碩博士學位論文,一般現狀來看,本科畢業論文的質量監控與把關體系相對來說並不嚴格。 對於碩博士學位論文,從各大高校通行操作流程來看,其質量監控與把關體系至少有四大重要節點:一是開題階段,碩博士學位論文開題環節往往非常嚴格,一般都要組成專門的專家委員會,對選題的意義、價值、研究的可行性, 以及研究的內容與邏輯思路作一全面評估,並直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實質性研究和寫作階段。二是預答辯階段,大部分高校在碩博士學位論文正式答辯之前, 都會組織校內外專家進行首次預答辯,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正式答辯階段,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三是外審階段,近年來,基於對碩博士學位論文質量控制的重視,各高校一般都採用了匿名形式的外審制,邀請校外專家就學位論文作出更為客觀的評價,以決定論文能否進入答辯,抑或是需要修改後答辯,甚或不能答辯。四是最終的答辯環節,由校內外專家組成答辯委員會, 對論文進行審查,決定論文能否通過,提出是否授予學位的建議。 人們往往注意到即使在碩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中,不通過現象也是極為罕見的,但實際上在前三個把關環節,不通過率還是較為普遍的,這三大環節實際上是保證最終高通過率的重要原因。而對於本科畢業論文,客觀地說,前三大把關環節或不存在,或功能發揮十分有限。 在絕大多數高校,本科畢業論文的選題開題往往採用的是學生與指導教師 “一對一”的模式,把關式質量控制並不嚴格。 甚至由於對本科畢業論文重視程度不高,不少選題完全由學生獨立設計的,質量很難盡如人意。對於本科畢業論文,預答辯和外審一般並不存在。 所以,如果說最終的答辯環節再取消,顯然整個論文階段將缺少制度化的質量監控與評價體系,無論對學生,還是指導教師,都缺少質量改進與監控的激勵與威懾機制。 因此,委員會形式的答辯,是激勵學生與指導教師論文寫作與論文指導的積極性,端正寫作與指導態度的重要機制。

第二,綜合評價性功能。

與只對論文質量作一評價的評審制相比,答辯制的優點即在於通過答與辯的過程,能夠更為全面地瞭解作者論文寫作的態度與過程,全面地評價作者的選題能力、創新能力、寫作能力、總結能力以及言語表達能力等,從而不僅僅是對畢業論文作出成績評定,也是對作者科學研究的態度、能力的全面評價,乃至對作者四年大學學習生活的全面評價。 同時,與評審制單個教師獨立作出評價結論相比, 答辯制由於採用委員會制,其評價結果是綜合意見的共識表達,同時通過答與辯實際上也聽取了學生個人的意見,因此其結論客觀性更強,更為公正、合理。

第三,學位儀式性功能。

答辯制不僅具有質量控制與綜合性評價功能,實際上還具有其他形式所不具有的儀式化功能。通過有組織、有準備、有計劃的規範化論文答辯形式,通過論文作者與答辯委員會的答與辯, 既能讓學生全面總結大學之所學,體識專業與大學之精神, 感悟科學研究之 “真”與“假”,培育對科學研究的敬畏感,又是對學生大學生涯的肯定性總結,增強學生對自身所承擔的社會使命的認知。

因此,近年來流行的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取消論”, 與其說其爭論的焦點在於本科畢業論文答辯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不如說是對其形式化的批評與反思。 事實上,本科畢業論文答辯與單一的評審制相比,其存在的意義、價值和功能是不容否定的,問題並不在於這種形式是否具有合理性,而在於這種形式受制於一系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導致的具體運作過程一定程度的偏離。

二、本科畢業論文答辯:運作流程及其現實困境

作為規範化的論文答辯,一般至少由四個環節構成:學生陳述階段,由學生概述論文選題的緣由、價值、意義,寫作的基本框架與思路,論文的論點與論據等;點評與提問階段,由答辯委員會組成老師對陳述學生論文進行點評, 並就論文提出相關問題;學生迴應階段,學生對老師所提的問題進行解釋和迴應;答辯委員會評議階段,答辯委員會成員根據對學生論文寫作價值與質量、學生答辯狀況作一全面性評估,通過討論和投票的方式決定論文通過與否及最終成績。

應該說, 這一流程對於學位論文答辯來說,是常規化的基本操作形式,然而,在實踐中,受制於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制約,這一流程的諸多環節其應然功能與效應卻很難發揮,甚至流於形式。

第一,時間緊、任務重。

不同於碩博士生,對於絕大多數高校來說,本科生的數量是龐大的,看似簡單的論文答辯流程其實際所需要的時間成本高昂。 一般來說,學生陳述時間不少於 10 分鐘,而答辯組成員點評與提問的時間一般也在 10 分鐘左右,再加上學生迴應和答辯委員會評議,每位學生所花費時間至少不低於 30 分鐘, 這對於基數龐大的本科生畢業論文答辯來說,無疑是時間緊、任務重。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眾化,大學生數量的增多,這種答辯模式越來越顯得難以存繼,以至於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對學生陳述與迴應時間一再壓縮,而答辯老師也心照不宣地形式化地提出一個問題了事,“走過場”意味尤為濃郁。

第二,要求低,地位尷尬。

從形式上看,本科畢業論文不僅關係到學士學位授予這一意義重大的問題,而且也是大學學習階段的全面總結,因此其在大學教學與培養體系中應當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然而,實踐中,不少學生,甚或指導教師對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與指導的態度卻十分消極,一個重要的原因實在於現有本科畢業論文要求低、 地位尷尬。 現有的本科畢業論文評價機制往往過於形式化,實際上,只要學生四年各門功課都能順利通過,畢業論文一般不會成為阻礙學生畢業和獲得學士學位的門檻。 對於不少高校來說,確保學生按期畢業,確保學生找到工作,提升就業率才是重中之重的目標。正是因為本科畢業論文要求低、地位尷尬,很多情況下,本科畢業論文答辯,乃至於整個論文寫作都淪為一個過場。筆者在長期教學實踐中就發現,不少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甚至遠遠不如其學習階段所提交的課程論文,這足以說明問題。

第三,時間節點選擇。

除上述原因外,造成本科畢業論文答辯形式化的還有一個客觀因素,即答辯的時間選擇。從一般高校畢業論文工作運作實踐來說,本科畢業論文工作一般起始於畢業學年的上學期,而在下學期末,即臨近畢業之際進行答辯,這種時點節點安排,客觀上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在這一時間節點上,學生,乃至學校畢業生工作的重心實都在於畢業生就業問題,一旦論文答辯,甚或論文寫作與就業問題相沖突,往往重就業、輕論文就成為合理之行為邏輯;二是臨近畢業,學生可用於論文答辯準備和答辯後進行修改的時間相對不足,這也影響了答辯的質量,乃至論文的總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