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論文投稿發表經驗

才智咖 人氣:7.28K

其實,實驗工作結束,在論文寫作開始之前,你就應該規劃你的文章的去向,以下是小編蒐集整理的SCI論文發表經驗,歡迎閱讀參考。

SCI論文投稿發表經驗

 1、期刊的興趣:

不同的期刊儘管有時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發表文章的領域,但是你只要認真的看三五期你就會發現,它們在自己的領域中還是有偏好的,這往往是受到期編輯部人員背景的影響,也就說這方面會受到期刊人員(尤其是主編和副主編)的變動而發生變化,例如,上世紀80年代,JACS對電化學和電分析化學的文章還是比較推崇的,後來一直到07年前有機化學領銜主演,近期奈米材料也有了一席之地。前面與Bard很有關係,中間時期與主編副主編中眾多的從事有機化學研究的學者一定有牽扯,現在結構的調整導致目前的結果!如果你的文章華而不實,請投letters,如果你的文章理論基礎紮實,或者實際應用面面俱到,請投full paper。一般你的文章已經具備了一級學科核心期刊的水平,那就不用為慢而苦惱,因為這些期刊為了自己的聲譽而不會拖無名小輩的文章,要麼直接拒回,要麼一切正常進行,多數在2個月以內會有結果。

2、期刊的刊載能力:

期刊的刊載能力是一些急需文章的作者們不得不考慮的問題,尤其是一些影響因子處於連續上升的二級學科非主流期刊。這些期刊往往學術性要求不是很高很專,趣味廣泛。如何確定一個期刊是否處於這種狀態不是很難,首先可以關注它的近幾年的IF,如何在2-3之間跳躍性振盪,忽漲忽跌,就應該小心了。然後看它每年有多少期,每期大約能發多少篇文章,再統計一下有多少線上的文章,如果你發現它每月線上的文章量大於或接近能夠刊登的文章量,那它就是一個“出不敷入”的期刊,由於它為了保住IF不快速的下滑,不能增加期數和每期的文章量,能做就是大幅度超前出版!由於它的不錯的IF和較低的拒稿率,已經吸引了很多專業的作者投稿,那麼,編輯們實際上能做的只剩下故意拖延稿件的處理程序,往往一個月左右才指派到副主編,三五個月才整理審稿意見,修改稿沒有限定提交截止日期等等!目前Food Chemistry就處於這種狀態,已經出到12月份了,還有260多篇線上。不過這樣的期刊還是容易中的,前提是你很樂意和它們耗時間!如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就是如此。有些期刊的相關資訊十分隱蔽,因為很多稿件即使錄用了也在編輯部不線上,線上的少量文章是將要正式出版已經校樣的稿件,但是你可以通過多看一些已經發表的文章收稿日期和正式出版日期進行計算!隱蔽性最大的是一些經常要求作者resubmission的期刊,其實標註的審稿日期之前已經摺騰了作者們半年甚至一年!對於這樣的期刊,唯一的辦法是問問身邊的其它有經驗的人。

3、審稿週期:

期刊的審稿週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雜誌編輯部的工作狀態,因此未投稿之前,新蟲們可以從側面瞭解你意向中的期刊對審稿人是怎樣要求的。如果期刊的邀請審稿信希望受邀請者3-5天決定能否審稿,如果20天左右返回審稿意見,如果拒稿最好在10天以內返回意見的,應該是負責任的不錯的期刊,因此蟲友受到如此的邀請,不妨拿出來共享一下。如ACS、RSC和Elsevier的部分期刊(如BB和EC等)都要求2-3天決定是否接受邀請,2 week返還審稿意見。而如Colloids and Surfaces B: Biointerfaces半個月過去了還在提醒審稿人是否準備審稿!

4、明珠暗投:

有些人做的東西在自己的領域不算優秀,如果換個角度去寫文章,投到其它領域的期刊,說不定就是一個香餑餑!例如,你是搞物理的,有很好的物理計算模型和功底,不妨選擇一個化學或生物模型應用,投化學或生物類期刊,往往又快又好。現在做奈米材料的經常將材料合成以後簡單應用投給分析化學的期刊,因為他們的材料做的漂亮,表徵的詳細,反而比做純分析的更具優勢!如果你做無機材料的,研究材料對生物相關物質的催化、分離或檢測,投給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的期刊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5、研究Editorial Board:

許多期刊的風格主要源於主編,其它顧問編委甚至副主編都是名譽上的配角,因此這樣的期刊你在投稿前稍微研究一下他是很有必要的。在google上搜索一下登入他所在機構的個人主頁,除了瞭解一下他的研究興趣,主要是看他的group有沒有專職助手!有的已經明確指出該助手就是為了他的期刊服務的,如:Electroanalysis 的主編J. Wang和Electrochem. Commun.的主編R.G. Compton。那麼投這樣的雜誌,最起碼你的稿件處理程序是非常正常的。有些期刊是副主編負責制,而且投稿時需要推薦,那麼在投稿和Cover Letter中選擇推薦副主編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蟲友認為不應該選擇中國和日本籍的,我不這麼認為,凡事須區別對待。如果你對自己的文章有信心,投的是本學科主流國際影響力較大的期刊,你完全可以故意選擇他們,因為他們感覺能做到重要國際期刊的副主編很不容易,工作一般很賣力,而且,與歐洲人相比,亞洲人一般是工作狂,尤其是年輕的中國和日本牛人,晚上和週末是不休息的!不過,如果你的文章存在某方面的硬傷,那麼精選副主編要權衡他的學術和工作效率,兩者取得平衡。比如你的基本理論不紮實,文章的亮點是方法新,獲得的結果好,那麼你千萬不要推薦給那些經常發表6 pages以上article的專業副主編,最好選對你的方向稍微擦邊的其它學科的人負責你的文章。相反,如果你的工作的核心是細緻的工作,那麼你就應該選擇經常指導他們的學生們做類似工作的編輯們!總之,期刊的編輯部不會經常變化,而投稿人選擇的期刊是變化的,因此需要靈活應變,最終選擇合適的期刊發表你的文章。

6、精選Reviewer:

有人認為推薦審稿人只是投稿的一個環節,編輯不會用你推薦的人,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多數期刊在多數情況下是採用你推薦的審稿人的,只要你推薦的審稿人滿足一定條件,這種機率就更大。因此,你投稿時不要胡亂的在你要投的期刊上拷貝審稿人,要帶著研究的態度去推薦。有競爭力的期刊編輯一般參考你推薦的審稿人按專業接近程度送審,因此推薦的審稿人曾經在你投送的期刊發表過文章,編輯就更容易根據他註冊時提供的資訊進行比對,不過如果你提供的人是該專業小有名氣的學者,即使他沒有投過該期刊,編輯也是容易評價的,因為地球是很小的!在考慮以上因素的同時,推薦審稿人應考慮以下幾點:(1)方向接近;(2)水平不要過於懸殊,因為如果你投的期刊在你的研究領域非常一般,而你的學術出身又不是很耀眼,特別牛氣的人很可能拒審,尤其是亞太地區的所謂牛人;(3)核實通訊e-mail,因為有些文章上的'地址是學生用自己的信箱而以老闆為名(中國最常見,國外不允許)通訊的,有時學生畢業甚至未畢業都基本不Check此信箱了;(2)、(3)經常導致審稿週期的延長!(4)你和你老闆的學術圈子:多數做學問的還能客觀公正,但是有些老闆樹敵較多,喜歡到處攻擊,或者做各種評審過於刻薄,你不得不注意迴避那些有積怨的group。(5)審稿人的背景:第5大點選擇編輯的方法在此也有用處,而且選擇審稿人的空間相對更加廣闊,因此可考慮的因素可以更多一些。這裡額外提出的建議是當你學科領域有一些和藹仁厚的長者時(從會議,其周圍的人,學術圈前輩等處瞭解),不妨推薦一下,即使其指派學生審稿,也會給你溫和的意見,而且有一些好的建議,得益於他們的學術影響力,如果其他審稿人的意見不是特別尖銳,就容易通過了。因此,大家若希望自己的論文處於順利的處理過程中,選擇期刊時也應該選擇那些按遊戲規則辦事的期刊。少數期刊儘管不按一般規則辦事,但是他有自己的評價體系,也不失為不錯的期刊。如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你剛投了它,在你的文章還在處理過程中,可能你就接二連三的收到審稿邀請,哪怕你是第一次投稿的新手,它用的不是推薦審稿人,而用的是資料庫審稿人,不過期刊會在年底進行評價,對於那些顯然有背期刊宗旨進行審稿的審稿人,以及無法熟練運用英文表述的審稿人,資料庫會刪除其興趣範圍的資訊,同時也被取消審稿人資格!不過這還是有弊端的,目前該雜誌很難成為被廣泛承認的頂級雜誌,這可能是原因之一。(6)選擇精力充沛的審稿人:這很難挑選,除非你在本領域已經摸爬了很久。不過一些社會兼職少,行政頭銜少,建立時間不長但發展態勢較好的課題組負責人多屬此種。從親身體會而言,由於我們方向導師限定每屆學生數,我的學生都控制在4-6名以內,再加上我沒有任何兼職,只要我稍微勤奮一點(每天工作15小時),不會影響任何學生的稿件,目前為止,還沒有超過10天返還審稿意見的事情發生,同時偶爾還可以有時間到小木蟲看看資源。

7、謹防誤投貓膩期刊:

少量的期刊存在貓膩,已經成為該領域一些課題組碩、博畢業的保障線,大家心照不宣。鑑別的方法是看看該領域是否有較牛的課題組每年有4篇以上的文章發表,同時該期刊又有不錯的IF和論文出版量。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大家都有難處,有些課題組實在龐大,魚龍混雜,為了博士們可以畢業,又不能過於降低要求有損顏面,不得不留下後花園。因此蟲友們如果看到一些說某些不錯的期刊很好發文章的帖子,要注意甄別,因為可能發帖者感覺是這樣,也的確如此,是因為他有一個在圈子裡的老闆,你要去,不但不好中,反而比其它的期刊更難,因為資源有限,需要留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