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造型傢俱格式美學研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29W

摘要:19世紀工業革命之後,坐具的設計一度備受東西方設計師們的青睞,隨著20世紀仿生設計學的建立和發展,設計中對自然界動植物的“模仿”有了新的參照資料,此間產生了諸多經典的仿照自然生物形態設計的坐具產品,這些坐具中包含著深刻的美學意蘊。本文對坐具的造型型理分析,並對其進行形式美學的探討,以此來發現仿生設計學中對型理關係的表達,這或許能為當今的坐具造型設計提供一定的借鑑和啟示。

動物造型傢俱格式美學研究論文

關鍵詞:設計美學論文

19世紀工藝美術運動的領袖人物威廉莫里斯曾將設計視線轉移到室內設計的傢俱及室內裝飾中,他的婚房“紅屋”自然藤蔓的傢俱紋樣別具一格;這一時期的維克多霍塔設計的泰賽爾旅館,更以活躍、跳動的花葉狀圖案為基礎,從旅館正面開始,圖案一直延伸到前廳、樓梯、柱頂以及傢俱裝飾。從地板、樓梯到整個室內的牆面都充滿了全新的自然裝飾風格和氣息。從這個例項可見,西方設計很早就開啟對自然生物形態的關注,這一點與中國傳統傢俱造型及雕刻圖案相比,雖時間不及後者久遠但卻足以說明兩個地域緯度和時間跨度的傢俱設計同樣關注到了自然生物造型所顯示出的形式美對人類生活及設計的重要意義。

縱觀歷史,自坐的行為固定以後,人類就從跪坐逐漸發展到垂足而坐,隨之大量優秀的坐具產生並出現了矮型、高型兩種“座”具。筆者下文中將以具有動物造型特徵的坐具產品,如:阿諾雅克比鬆設計的“三足蟻椅”;漢斯威格納的“孔雀椅”;娜娜第賽爾的“蝴蝶桌椅”為例展開對動物造型傢俱形式美學意義的探討。通過對這些經典動物造型坐具型理的分析,思考動物造型坐具中通過形式要素這一點所體現出的型理關係,進而對造物設計開啟新反思。20世紀的形式美學觀認為,由線條、色彩的排列構成的形式以及造型顯示的形狀,把“秩序”和“多樣性”融為一體,使人產生出一種獨特的愉快,貝爾稱為“有意味的形式”,只有它才能產生出審美感情。而設計形式要素中的造型其中蘊涵著當下更深刻的符號語言哲理——“型理”:“將‘事理’昇華到美學和藝術的高度,通過對‘形’的把握和創造、運用等語言,形理於‘物’上的造物之學”。具體以形狀、形序、形義與之相對應的形意、形境、形情體現在產品的造型中。

許多設計者在其設計中也在潛移默化地踐行這種現代設計觀。丹麥建築師和設計師阿諾雅克比鬆設計的“三足蟻椅”,構造簡潔、耗材極少且經濟適用。其造型只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滾圓形,下部為“臀部”造型。通過螞蟻,進行了仿生設計,並以新的“形序”表達出了“三足蟻”椅的形義。其後他又設計了四足“蟻椅”,輕便、可疊置、多色彩選擇的特性使之成為20世紀現代傢俱中銷售量最大的產品之一;另一位丹麥設計師漢斯威格納的代表作是“孔雀椅”。他在設計中遵循一個原則:“我試圖剝去舊式椅子中所有外在的風格,讓它們呈現最純粹和原始的結構。”孔雀椅線條的構成及形序就是來自於對孔雀仿生造型的理解。從上述案例可見,動物造型傢俱基於仿生設計學基礎上的形狀、形序、形義表達能讓傢俱設計造型上更加嚴謹,製作更加科學,也從側面說明生物界本身就是一個能夠為人類現代設計提供觀察和啟發的科學場。設計師娜娜第賽爾,因為對蝴蝶有極大興趣,通過多年的精心觀察讓她試圖從蝴蝶的飛翔中抓住一種漂浮於空中的輕鬆感覺用在設計中,由此產生了一批美妙絕倫的傢俱設計經典之作,像1990年設計的“蝴蝶桌椅”。“蝴蝶桌椅”的設計採用完全不對稱的上部構件支聯於變形鋼足上,這種設計的形式要素在對稱與均衡中迸發的美能使觀者強烈感受到一種生命的律動,給以人最直接的感性衝動。

這則案例在基於仿生設計學基礎的形狀、形序、形義上表達出的形意、形境、形情更貼近人們的情感因素。“三足蟻椅”、“孔雀椅”、“蝴蝶桌椅”都具有明確的動物造型特徵,是設計者在深入觀察螞蟻、孔雀、蝴蝶的形態特徵和生物特性基礎上進行的.形式美學元素提取、運用設計而成的。“三足蟻椅”接近生物原型的坐具造型能體現出人類視覺體驗及心理審美與自然界呈現相吻合的一致性;“孔雀椅”是孔雀開屏美妙瞬間的形象符號凝固,增加了體驗者的美感體驗與滿足;“蝴蝶桌椅”來自設計者對蝴蝶行為的捕捉,兩隻蝴蝶分享一朵盛開花朵的形態語義讓造型上反映一種親密、分享的型理關係,也從形態(形狀、形序、形義)的呈現中表達了設計者對形意、形境、形情的把握。這些動物造型的坐具設計是對仿生設計學的運用,在坐具造型設計應用中體現在四個方面:形態仿生、功能仿生、結構仿生和色彩仿生。上述案例共同體現了仿生設計學造型的一個特徵:形序、形義首先都要尋找到一個合適的形狀來表達,即關注生物形態的仿生,對自然生物外部形態的認知,對生物外部形態的美的理解、把握,可將其中某些形態特點轉化並應用到產品設計中,以求達到設計方案的創新。

通過模仿、表現、抽象概括等手法,可以對生物形態結構或功能進行合理地轉化並進行形序的安排引出適合的形義。藉助作品還可看出,基於仿生設計學的產品能與自然界相貼合,更能跟人的心理相融合。這不僅能夠喚起人類對自然的熱愛,更能促進生態設計的不斷完善和發展,這也是現在坐具造型設計的發展的一種趨勢。

從更深層次的索緒爾符號學角度看,傢俱的形式語言要素是符號系統,像形狀、形序、形義衍生於造型內部的語義就能夠成為傢俱的造型符號語言,語言符號是攜帶意義的感知。造型中對形狀、形序、行義的研讀,是發現和創新傢俱產品新形態的必須。因為形狀、形序、形義傳達出來的形意、形境、形情是滿足體驗者心靈感受與精神愉悅的支點。而傢俱中對生物形態的模仿又涉及到現代仿生設計學,它是將仿生學原理與設計實踐相結合,通過深入觀察、分析、提取自然界中百萬餘種生物形態特徵來設計成千姿百態設計產品。具有生物形態造型的傢俱的形式美學與仿生設計學的互構又使得設計產品造型上有了新的傳達,能給體驗者新的形意、形境、形情。設計的責任感促使設計者去思考:新體驗已經成為設計中的常態,就使得設計師不得不尋找設計的新型態,以此來滿足使用者不斷追求新的體知、認知、感知。但同時設計的生態性一方面要求設計者要努力提供具有刺激的設計體驗,另一方面也要盡力保持體驗者對設計產品有恆久的喜愛度,這才是讓產品成為經典的一種正規化。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裡,似乎描摹大自然的表面形式就已經足夠了,但現在我們的任務是要探究大自然的含義的根源,因為除了瞭解能使我們看清藏於事物表面之下的這種原因之外,別無他路可走。”人類面對自然的現狀,茲生了更多的熱愛,對自然界的學習和保護之一也就體現在仿生學上,現在所做的努力是不斷地完善仿生設計學的資料,對資料的深入分析,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出具有型理的造型。這正如王朝聞先生所講:“我們的質樸和自重不比那些裝出來的天真更缺乏審美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