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才智咖 人氣:1.48W

研究型教學是當今中國高等學校關注的一個熱門話題,高校教育者們幾乎一致認為這一模式是培養專業知識深厚、實踐能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高質量人才的良好模式;因而,各高校紛紛把研究型教學模式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新方向,以培養適應科技經濟高速發展的高階精英人才與建設研究型高校;將研究型教學理論與各課程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也就成為一個極重要且需探討的基礎工作。

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究論文

一、研究型教學的內涵

研究型教學借鑑自西方教育界,從德國威廉洪堡的通過研究進行教學到美國傑羅姆布魯納的發現式學習,經國內教育者本土化探索發展後,有了多種理解。本文的理解主要基於以下兩點。首先,教學與科研相結合,但教學為本,研究為用。研究型教學是高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採用研究的方法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其中,研究是一種方式,目的是教學,知識是教學的內容載體,目標是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教師要把握主要目的不是為了研究成果的獲得去教學,而是為教學去展開研究、為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而自然獲得新知識新見解,“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更重要的是考量學生在教師用研究型教學方法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狀況。教師會把自己適合的科研成果轉用到教學中去,而學生在研究式教學過程中推陳出新所得到的學術結論也可以轉化為公開的科研成果。所以,在這個教學模式中,科研與教學緊密結合,科研與教學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對於研究型教學模式,我們應明確其是一種教學模式而不是一種科研模式,即教學為本研究為用。其次,師生之間是獨立平等的對話關係,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研究型教學模式,是讓學生自主學習的一個教學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不是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講授與被動接受的關係,師生之間必須是獨立、平等的兩個主體。教師設計、預設了教學中各個環節並和學生一起執行課程教學方案,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退居一旁,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交給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自主學習佔據教學過程的主體位置,教師觀察,以平等的話語方式與學生討論,提示、引導學生完成學習過程,最終讓學生自己得到結論獲取知識。研究型教學,從詞義結構上分析是一個偏正片語,“研究型”限定“教學”這一中心詞。從片語結構高校研究型教學是一個教育教學的系統工程,包括教學理念的確立、教育教學機制的建設、課程體系的設定、教學模式設計、評價體系的構建、教學團隊的培養、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等等;各方面需要一個長期的理論與實踐間的迴圈推進發展完善的過程才能使研究型大學最終建立。作為課程任課教師,在研究型大學建設暨人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培養的過程中,應依據本課程特點,設計出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實踐能力、激發創新能力的研究型教學方式方法,為研究型教學模式貢獻建設性思路。不同的課程或一個課程的不同內容即不同教學型別都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案來實踐研究型教學理念,這些與教學型別相應的教學方案及相關的教學理論包括研究型教學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步驟等通而用之即形成一種研究型教學模式。本文立足於《外國文學》課程,從教學形式到教學方法、從教學步驟到教學內容型別到典型教案的設計來探索研究型教學模式,嘗試《外國文學》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改革,此為本課程教學尤其是文學課程教學改革拋磚引玉、為創新性人才培養提供基礎思路、為研究型大學的建設鋪墊基石。

二、《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的形式、方法、步驟

《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的實施可採取的形式多種多樣:課程教學,課程論文,學年論文,學位論文,專業採風,參與教師課題研究,大學生科技創新競賽等。這些教學活動或競賽活動都可以實施研究型教學,而其中課程教學是最主要的,是佔本科生學習過程的主要部分。每一種教學形式都可靈活選擇、組合多種教學方法。比如,課堂專題講授式,問題式,討論式,讀書報告式,情景再現式,互動輔導答疑式。課堂專題講授,教師把某部分教學內容統括在一個論題之下,分解為幾個有機的小主題,通過課堂教學逐一講解,最終完成對這一部分教學內容的深刻系統的瞭解。這一教學方式的目的是給學生展示一個基本的研究性思路與學習過程,起示範作用,從而啟發學生更好地完成研究型學習或自主設計研究型學習內容。問題式,教師提前將教學任務交付給學生,學生廣泛查閱相關書籍資料,整理出關於教學題材的重要論題和疑難問題,然後將之提交給教師,師生在提出充分理由及證據的基礎上共同商討確定要集中精力解決的論題和疑難問題,學生課外獨立思考及查閱資料獲得各自的答案,並以小論文形式上交教師,教師根據學生小論文觀點與理論運用的創新性、論述邏輯及語言進行評價。這一方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創新意識,訓練學生學術研究的全面素養,而學生獨立思考、創新表達的小論文也有可能是質量可靠的科研成果。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參與學生討論起到一個引導作用。討論式,學生深入閱讀作品及廣泛瞭解各種觀點、提出與教學題材相關的主要論題,課前學生就論題深入閱讀並準備好發言內容,課堂上學生見智見仁各抒己見,不求見解一致,只需自圓其說、觀點明確、思維清晰,教師亦據此進行評價。這一方式,鍛鍊學生就某一論題提煉論點及論據,鍛鍊論辯能力與口才。讀書報告式,主要是學生在自行閱讀作品後,將所感所思提煉並用文字表達出來並在課堂上報告。這個報告不需要長篇深入闡釋,也不需要得出一個令人信服的結論,只需要真實表達能給人啟發即可。這一方式鼓勵創新、鼓勵學生抓住閱讀瞬間的感受與靈感。情景再現式,主要是針對文學作品中有人物動作與對話來設計的,比如小說、戲劇,通過模擬動作與對話來表演從而體驗作品人物情感、理解人物形象,還有詩歌通過朗誦,也可以再現作者的情感。這一方式以身臨其境的方式讓學生領會作品,同時藉此培養學生在朗誦或表演方面的興趣愛好、讓學生了解與文學相關的其他藝術形式。互動輔導答疑式,師生在課後面對面或通過網路來討論問題,或老師解答學生的疑問。這一方式保證學生在日常學習隨時能與教師溝通、交流,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時空。不論哪種教學形式、採用何種教學方法,其步驟都是大同小異的:備課———教學———檢驗效果———反饋、改進。教師備課,是整個研究性教學的總設計階段,選擇適於研究型教學的課程內容,設計學生自主學習的各個環節,根據不同的內容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教學階段是學生在教師總設計框架內自主完成教師佈置的學習任務的過程,教師退隱,在這一過程中充當觀察者,適當的時候起一個引導者、糾偏者的作用,但採用的是平等對話的方式。教學過程結束,師生共同檢驗教學效果,學生談收穫體會,教師總結,將經驗運用到下一輪教學改進中去。

三、《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的型別

《外國文學》課程內容豐富複雜,時空跨度大,包含的文化種類多樣,批評方法跨學科跨領域;學生學識水平參差不齊、對外國文化文學相對陌生缺乏感性體驗;因此,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於讓學生自己來完成,需要選擇相對自成體系且適宜操作的課程內容來作為研究型教學模式下學生自主學習的物件。不同的內容根據其自身特點及其被批評研究的狀況進行教學設計,即每一種教學型別相對囊括某種型別的知識內容、傾向於訓練某種型別研究技能和思維、展現某種研究模式;每一種教學型別具備充分的學術空間,攜帶多層次的專業資訊,而且展現出不同維度的研究視野;每一種研究型別選擇相應的一種或多種研究型教學方法。根據課程內容的實際狀況和教學的要求,研究型教學模式下的《外國文學》教學內容大致可以分出以下幾種型別:原著閱讀鑑賞型。這一型別是選取相對接近通俗文學一類的作品來進行研究性教與學,倡導重視文字細讀,體會文辭之美且嘗試獨立提煉作品的內涵與特色。如《偽君子》《巴黎聖母院》《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等,也有必要選擇文字簡潔易懂的英文原著一類比如莎士比亞的戲劇、狄更斯及馬克吐溫的小說等。要求學生精讀某幾部作品原著,然後寫作讀書報告。讀書報告的內容依據學生的喜好可以關注任何一方面,語言表現力、細節、人物特徵、作品思想及人文內涵;可以用情景再現方式表演戲劇或小說經典情節以加深體會。這一型別是最基礎的教學型別,適合於對作家作品展開精讀,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對文字的理解進行判斷歸納。作家生平、社會現實與文學創作之間關係探討型。閱讀了解作家所有作品,將它們與作家人生經歷中特殊經驗與獨特情感傾向或時代思潮放在一起比較,梳理其創作中的.規律性的思想或藝術特色,探尋作品與作家個人經驗及社會思潮之間的關聯。適於作品與作家經驗、時代思潮關係明顯的文學現象。可以選擇問題式或討論式來完成此項內容。文學現象多元闡釋型別。二十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理論層出不窮,對文學現象的闡釋極其多元化。選擇一些蘊涵多面、有爭議文學現象,進行多元闡釋以及前沿理論的最新解讀。採用問題式方法,讓學生研讀作品及各種評論,提煉出重要議題與難題以供師生在課堂上討論,關注各種批評理論解讀的得與失。此後,要求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該文學現象的某一論題,運用某一文學批評理論對之進行自圓其說的解讀並能形成小論文。這一型別,目的是在學生細讀作品和研讀批評理論的基礎上,多角度理解作品,深入瞭解文學批評理論,學會將文藝批評理論運用到文學閱讀的實踐中去。相似文學現象橫向比較或縱向歸納型別。將跨越時空的文學現象放在一起考察,追問文學現象背後的文化根源,引導學生將文學現象置於文化的廣闊視野中來審視;關注某一型別文學現象的縱向發展軌跡,梳理文學現象發展脈絡,把握文學演變的內在規律。這一型別針對相似文學現象,意在總體上把握文學與外在文化的關係及歸納文學自身的發展規律。這一型別由於綜合性比較強,可以採取課堂專題講授型方法來完成,也可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完成區域性內容。文學名著與改編影視作品比較型別。外國文學裡有較多作品被改編搬上銀屏,對同一個作品的兩種文字進行比較,找出各自的亮點並挖掘源於文字形式的原因。可以採用討論式或問題式來完成這種型別內容的教學。

四、《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方案設計

根據某個文學現象本身的特點,確定該教學內容可能包含的型別,靈活組合多種教學方法來實施完成研究型教學過程。以二十世紀英國作家D.H.勞倫斯及其創作為例設計一個研究型教學方案。按教學內容逐條表述:教學要點一:情感經歷、戀母情結與《兒子與情人》;教學型別:作家生平及社會現實與文學創作之間關係探討型;教學方法:問題式、讀書報告式、討論式,互動輔導答疑式。說明:根據勞倫斯特殊而具代表性的情感經歷、個人心理對其創作的影響,有必要對作家的生平及時代環境展開了解,深入這一心理情感與創作關係的研究。將個人經歷、時代特色、作品《兒子與情人》結合起來,運用弗洛伊德心理學理論對其進行分析綜合。課外學生閱讀作品及資料,提煉出主要論題及難點,課堂討論前,學生需要整理出自己的觀點及論據的提綱;課堂討論圍繞主要論題及難點進行,提倡自圓其說、觀點多樣化,認可論據可靠論證充分的觀點;完成包括問題答案及個人疑問或感悟的讀書報告;課前課後教師隨時與學生互動輔導答疑。教學要點二: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及兩性關係;教學型別:原著閱讀鑑賞型;教學方法:問題式、討論式。說明:勞倫斯主張激發人類的本能激情並以此改善兩性關係從而拯救整個被敗壞了人性的社會,人物的塑造著重從深層心理展開,勞倫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具有豐富內涵。學生課前細讀小說《白孔雀》《兒子與情人》《逾距的罪人》《戀愛中的女人》《查泰來夫人的情人》等,師生討論得到關於人物內涵與塑造特色的主要論題,學生課前為討論做好發言提綱的準備,課後整理討論完成教學。課前課後教師隨時與學生互動輔導答疑。教學要點三:生態批評視角下的勞倫斯創作主題(人性異化、世界和諧);教學型別:文學現象多元闡釋型;教學方法:課堂專題講授式、討論式、互動輔導答疑式。說明:對勞倫斯創作主題思想進行梳理把握,意在凸顯勞倫斯對人性、自然、社會的思考的獨特性,同時介紹與之相關的當代文學批評前沿成果。課前佈置學生閱讀勞倫斯作品,引導學生關注對勞倫斯創作的多元解讀的情況及作品中的人文生態理想;課堂討論需要緊密結合生態批評理論;鑑於勞倫斯創作的複雜和多元,有必要課後以互動輔導答疑形式與學生交流,引導學生深入全面研究勞倫斯的創作。這一內容的教學,鑑於其難度,也可以由老師以課堂專題講授的形式完成勞倫斯創作多元闡釋、生態視角下勞倫斯作品主題的教學。無論何種教學型別,在教學過程中,都需要教師課前精心備課,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思考退居旁觀者位置的引導技巧,課堂討論時聆聽學生髮言並尊重學生的思考及觀點,讚美學生表達的不同意見,敦促學生課後完善自己的觀點與論證,鼓勵公佈勞動成果。《外國文學》研究型教學改革根本目的是通過教學夯實學生的專業學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科研的能力、訓練文學閱讀與批評的學術性思維、激發學生創新精神,為專業人才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其次,《外國文學》的研究型改革也為高校文科課程尤其是文學課程的研究型教學提供參考或給予啟發,使高校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建構更具合理性有效性。再次,《外國文學》的研究型教學改革、其他課程研究型教學改革及其完善是研究型教學模式的基礎、是研究型高校建設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