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式 教學模式淺嘗 *

才智咖 人氣:2.26W

    中國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 統教學方法,傳授知識省時快捷,資訊傳 遞量大,資訊接受面廣,因此在教學中發 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在長期的教學實踐 中發現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不少弊端, 教師唱主角,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思維與 行為處於抑制狀態,受教育物件的主觀 動力性未能充分發揮,因而在某種程度 上影響了教學的效果。
為此,我們申報了“中國古代文學研 究式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的教改課 題,該專案分別獲得我們所在學院和湖南 省教育廳重點專案立項。新的教學模式更 加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 用。在課堂討論過程中,師生互動,相互啟 發,集思廣益。我們甚至大膽地提出師生 互教,這一點考驗老師的自尊心。其實學 海無涯,面對無邊的知識的汪洋,每一個 人都是渺小的。在網路時代,學生在某方 面超越老師既不奇怪也不必驚慌。

一、困難與對策


研究式教學模式的展開,困難與阻 力無疑是存在的,當前主要表現在以下 幾個方面:
第一,傳統教學模式所形成的教與 學的心理定勢與教學習慣,對接受並極積 參與研究式教學是一種阻力。人們按照習 慣或原有模式行事,往往覺得較輕鬆;而 新的習慣與行為模式的形成須要一個長 期的過程,這個過程開始是不適應的,甚 至是痛苦的;但是一旦變成了新的習慣與 模式,就會同樣感到輕鬆,甚至能夠讓參
與者感受到創新所帶來的愉悅。           視野,活躍思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培 第二,研究式教學必須具備一定規   養初步的研究能力。
模的圖書資料,目前我們這樣的地方新       第五,如何改革學生成績的評定方 升本科院校圖書資料還不能充分滿足研    式,如何更科學地反應學生的學習成果 究式教學的需要。由於這些地方本科院 也是教改過程中的一道難題。研究式教 校大都處於較偏遠的地區,經濟文化欠                                     學對學生成績的評定不僅要看結果,更 發達,社會上的其他圖書館的資源也非  要看過程;不僅要看期未成績,還要看平 常不足,使研究式教學模式的改革產生 時參與討論、撰寫讀書筆記和研究式小 了一定的困難。然而隨著網路時代的發 論文的情況;不僅要看課程學習情況,還 展,網上資源十分豐富,只要我們善於利   要看課外及社會實踐的情況。因此對學 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彌補資源的不足。                             生成績的評判也應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第三,如何發揮研討課課堂教學的   一個全方位的考量體系,而不是單純的 效率,是教改成功的關鍵。討論課對教師  看學生的期未考試成績和平時作業。要 的掌控能力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求老師   糾正一些學生僅僅滿足於考試過關拿到 有充足的教學準備,具備解決多方面問 學分的消極態度,要把古代文學的學習 題的能力。比如,如何指導學生進行研究 作為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陶治情操、提 式學習,如何調控課堂氛圍;如何調動所                             高素質的重要方式,並把這些方面作為 有上課學生的極積性,解決好點與面的    個人主動追求的目標。 關係;如何掌控課程教學的進度;如何使
教師的講授與點評既有深度又有針對    二、善事與利器
性;如何指導學生對討論的問題作進一
步的研究式學習,如何收集、整理和積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了有效 研究式教學的資料等等。這些都必須在  地開展研究式教學,我們要教給學生自 教學過程中一一加以解決,與傳統的教   主學習的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 學模式相比較,老師與學生都有更多的                                     例如,必須教會學生如何檢索和利用古 事情要做,教學的過程變得更具挑戰性,    代文學的文獻資料。學生不會利用資料 師生雙方的能動性進一步被調動起來, 僅從老師講課中被動地獲取的知識,其 教學活動更具有活力。   知識量是有限的,而且這種嚼飯喂人的
第四,如何將課堂教學向課外拓展,   方式也是不可取的。在教師方面可能是 如何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教學活動,也   苦口婆心,而在學生方面卻並不一定受 是教改的重要環節。如舉辦讀書報告會,    益。學生學會研究式學習,必須具備一定 開展徵文比賽,成立專業興趣小組,創辦 的文獻學知識。就拿查詢人物資料來說 內部專題刊物,外請專家講學等等,通過    人物資料在文獻中的分佈以史部傳記類 一系列課外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開闊 書籍最為集中。傳記類圖書中有人物的
狀、年譜、宗譜,還有彙集多人事蹟的
傳紀資料集。例如,張栻撰寫的《漢丞相 諸葛武侯(亮)傳》、呂大防撰寫的《杜工 部年譜》、記載朱熹家族有關資料的《紫 陽朱氏建安譜》,以及朱熹撰寫的《名臣 言行錄》,元代辛文房撰寫的 《唐才子 傳》,清代阮元的《疇人傳》等,都在史部 傳記類書籍中,利用傳記類圖書可以找到研究物件的大部分資料。此外,正史中 的本紀、列傳部分有很多人物資料自不 待言,而筆記野史中的人物資料也應引 起高度重視,如《世說新語》《大唐新語》
《唐摭言》等也有大量的人物資料。此外, 還有書目提要中的傳記資料,如《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不但對歷代一萬餘種圖書 的內容得失、版本異同進行評論的考訂, 並且對作者的爵裡生平、人品學術亦多 有論述。另外,詩文總集中的小傳也不乏 人物資料。唐人編選的唐詩總集如《河嶽 英靈集》《國秀集》《中興間氣集》《極玄 集》,往往載有入選作家的字號、籍貫、仕履,能為進一步查詢資料提供線索。又如沈德潛的《國朝詩別載集》、王昶的.《湖海 詩傳》、符葆森的《國朝正雅集》,據統計 載有三千多詩人的小傳,而民國時期徐 世昌的《晚晴簃詩匯》收詩人多達六千餘 人,亦大都附有作家小傳。地方性的文獻 資料,如《江蘇詩徵》《江西詩徵》《兩浙輶軒錄》《兩浙輶軒續錄》等等,也收有大量 的人物資料,其中後兩部書選錄了浙江 自清初至晚清九千多名詩人的小傳和作 品。再則,別集中的人物資料也十分豐 富,不過這些資料比較分散,查詢利用不 太容易。但也有些工具書可以利用,如陳 乃乾編的《清代碑傳文通檢》,把清代很 多別集的碑傳文按碑傳主的姓名編出索 引,為利用別集中的人物資料提供了極 大的方便。最後,方誌中的人物資料也十 分寶貴,古代方誌中的人物門、職官門、 雜記門等往往有不少人物資料。如南宋 史安之修、高似孫撰的《剡錄》卷五收錄了許詢、孫綽、王羲之、謝靈運、孫稚圭等 人的資料。而康熙年間徐相國等人撰的
《湖廣通志》、清代鄧顯鶴輯的《沅湘耆舊 集》、陸寶忠編的《沅湘覽秀集》等等有關 地方誌資料對查詢人物資料也是非常有 用的。
進行研究式學習必須具備目錄學方


面的基礎知識,瞭解我國古代圖書分類
的情況,這對我們查詢古籍很有幫助。如 要查詢《瀛奎律髓》一書,不明白這本書 的內容和體例,對古籍的分類方法又不 太清楚,不知道這是一部詩歌總集,而誤 以為書中有大量論詩之語,就到《四庫全 書》詩文評一類中去查詢,結果是找不到 的。其實這部書收在集部的總集類中,有 人把《瀛奎律髓》作為詩話著作,是因為 書中不僅彙集江西派詩人的詩作,而且 有江西派詩許多作家的小傳和大量的論 詩之語。可見了解和掌握中國古典文獻 方面的知識是很有必要的。

三、個案與體會


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習慣和能力是 研究式教學的關鍵性環節。人們一般習 慣於消遣式的閱讀,閱讀過程中未能發 現問題,這樣的學習往往只能停留在表 層,知識與能力難以得到深化。尋找問題 式的學習與此不同,有時一個小小的問 題深入挖掘下去會越挖越深,知識就象 滾雪球似的增加,甚至於能夠發現大的學問,產生重大的創造性成果,牛頓從蘋 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 例子。
在教改中,我的一位學生在閱讀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有關中唐著名詩人 劉長卿的相關資料時,發現一個句子讀不通,前來請教。原來是《唐代詩人叢考》引用《皇甫持正集》卷四的一句話“:詩未 有劉長卿一句,已呼阮籍為老兵矣;舉語 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宋玉為罪人矣。” 單獨看這一句,不太好理解。其實這是一 句很有名的語句,宋元以來著書人常常 引用,其意思是說後世有些儒生自己學 問不深卻自視甚高,菲薄前賢,目空一 切。《皇甫持正集》引文前還有“:乃至有 一謙三十年之說”十字,引文後面還有: “書未識偏旁,高談稷契;讀書未知句讀, 下視服鄭,此時之大病”等數語。引文未 引全句,所以不太好懂。通過進一步查詢 資料發現“舉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句中 “舉語”一詞,很多不同版本都作“筆語”。 “舉語”是古人常用語“,筆語”則不可通。 傅先生引用的明代毛晉汲古閣本作“舉 語”,沒有錯誤,汲古閣本版本價值較高,


這是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唐人作文尚很
重視駢偶“,詩未有劉長卿一句,已呼阮 籍為老兵矣;舉語未有駱賓王一字,已罵 宋玉為罪人矣。書未識偏旁,高談稷契; 讀書未知句讀,下視服鄭,此時之大病。” 從後面的“舉語“”讀書“”書字”(宋代有 的引文“書”後有一“字”字,今本《皇甫持 正集》當是有奪文)三個詞語來看,這是 鼎足對語,可知首句“詩末有劉長卿一 句”前應還有一字,方才符合對偶的要 求。元代陶宗儀《說郛》卷三十五引此文 即為“讀詩末有劉長卿一句”,可見“詩” 前有一“讀”字。汲古閣本《皇甫持正集》 中已經脫去此字,傅先生據汲古閣本,所 以引文也漏了此“讀”字。這說明即便是 好的版本,也不是沒有問題,讀書求真, 何其不易!學生茅塞頓開,我也有新的收 獲,真所謂教學相長啊。至於前一句“一 謙三十年之說”,仍然是個疑問,古人常 說“一謙而四益”,這句話最早出處是《漢 書·藝文志》道家類小序,顏師古的註釋 為“: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 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意 思是謙虛的人,天、地、神、鬼、人都會益 助他。顏師古的話又是出自 《易經》的
《謙》卦中的《彖》辭。至於“一謙三十年” 之說,不明何意。此語在唐以後的文獻中 雖亦數見,然而它的最早出處,並且也是 唯一出處,卻都是皇甫湜的《與李生第二 書》一文,也許是當時的一句俗語,也可 能是皇甫湜的一個誤筆。這個問題無法 解答,只好留待今後了。
發現一個有價值的問題,其意義不 低於解決這個問題。而在研究解決這個 問題的過程中,我們會獲得新知。開卷有 益,探求問題的開卷更有益。學生自主地 學習、極積地閱讀、細心地發現問題,師 生共同努力去解決問題,這樣的教學應 該大力提倡。

參考文獻: [1]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M].北京:
中華書局,1980. [2]趙國璋.社會科學文獻檢索[M].北
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3]謝灼華.中國文學目錄學[M].北 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6.

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式 教學模式淺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