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論文寫作要求

才智咖 人氣:2.29W

很多醫者都在為晉升而憂愁,為職稱論文而操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職稱論文寫作要求,供大家閱讀參考。

職稱論文寫作要求

 創新性

由一般科技人員撰寫的論文,它的創新性究竟是指什麼,《Nature》認為創新是科研成果新穎,引人注意,而且該項研究看來在該領域之外具有廣泛的意義,無論是報道一項突出的發現,還是某一重要問題的實質性進展的第一手報告,均應使其他領域的科學家感興趣。《Science》則認為,創新是指對自然或理論提出新見解,而不是對已有研究結論的再次論證,內容激動人心並富有啟發性,具有廣泛的科學興趣。具體而言,就是說在已沉寂的研究領域提出創新思想,在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或者是將原先彼此分離的研究領域融合在一起。《科學通報》、《中國科學》和《自然科學進展》這三種全國性綜合期刊對創新性的要求,它們的要求是共同的。即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創造性的,高水平和有重要意義的最新研究成果。與《Nature》、《Science》的要求不同之處在於沒有特別強調論文的內容應能引起科技界廣泛的興趣,用流行的話來說,就是大家廣泛關注的熱點問題,作為國際科學期刊,《Nature》與《Science》強調這一點是應當的,也是可以實現的,他們可以從眾多的來稿中篩選出符合這一要求的論文;而國內期刊需要根據本國科研的實際需要和整個背景情況來慎重地對待這個要求,需要特別指出,像《Nature》與《Science》這樣著名的國際科學週刊,在全世界也只此兩家,我們沒有可能,也沒有必要完全照搬那些不符合國情的東西,畢竟意義重大的論文或研究成果一定會引起相關領域科技人員的關注。

可讀性

一篇科學論文的可讀性是至關重要的,應當引起作者的高度重視。可讀性是由如下因素決定的:

1.研究工作是否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所得結論是否可靠,結果是否深刻和有啟發性,如果是階段性成果,它對後續的研究有什麼指導意義,是否是重要發現的前奏。如果研究工作沒有獲得階段性或最終的結果,就不應動手寫論文,靠一個平淡的研究工作無論如何是寫不出一篇好文章來的,因而也不可能是一篇具有可讀性的文章。

2.作者要對論文進行完整的構思,體現嚴密的邏輯思維,一項研究課題經過長期努力工作而得到結果時,就應當像藝術家構思一幅作品那樣,一絲不苟。精雕細刻,對論文的論述方式,內容的取材,學術思想的解釋,研究背景的介紹等等需要反覆推敲,仔細斟酌,以期做到論文的結論嚴謹,內容充實,論述完整,邏輯性強。如果做不到這一點,那麼論文就很難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了。

3.在論述方式上,要作到深入淺出,表達清楚,簡練,專業術語準確,前後一致,語言要規範,生動。

4.文字與插圖恰當的配合。國內相當多的論文在利用圖、表來生動地闡述學術內容方向還顯不足,隨著計算機三維視覺化方法的普及,論文中採用彩圖、立體圖的趨勢將會增加,這可以避免過多的文字說明,而且效果也比較好。

5.論文的體例格式。雖然每一期刊都制定了能反映他們自己的風格和特點的體例要求,但大體上,學術期刊有一個共同的體例要求,讀者對此並不陌生,不過真正認真照著去做的卻不多,作者可能很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學術期刊為什麼要提出體例要求?須知這不是可以隨意對待的事。體例不僅保證了論文形式上的規範,也保證了內容上的可讀性,恰恰就是這一點被許多作者所忽視了。其中,論文的標題,摘要和關鍵詞這三者基本上決定了論文能否被期刊所採納和能否引起讀者的興趣。進入《科學文獻索引》的優秀期刊《ChinesePhysicsLetters》(中國物理快報)一再申明:本刊特別注重文章的標題,摘要的編寫,目的在於提高文章的引用率。標題應該清晰地描述文章的內容,又能反映與其他文獻的區別。關於摘要,首先要求是對文章的主題及其所屬的領域和研究物件給予簡短的敘述,更重要、更嚴格的要求是對文章的理論或實驗結果、結論以及其他一些有意義的觀點給出清晰,明確、較具體的簡要的敘述。可見這三者對一篇論文是能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的。國內有些論文的一個通病是喜歡包羅永珍的,大而空的標題,接著又是言過其實,空洞無物的摘要。說一次觀測就得出一個變化規律;一個演算法就解決了一個NP問題,等等,羅列的關鍵詞不能反映論文的中心議題,也不便於檢索,《Nature》在投稿指南第二條上對可讀性是如何解釋的:來稿應寫得清楚,簡練,以便讓其他領域的讀者和母語為非英語的讀者能能夠讀懂。基本的但又屬於專業的術語應作簡明解釋,但不要說教式的。在投稿之前請從事其他學科研究的同事對最終文稿在清楚易懂方面提供意見往往很有用。《Nature》雜誌的編輯常常建議修改並重寫論文的摘要和正文的第一段(即引言),並保證文章和圖片對非該領域的讀者明確、能讀懂。這再清楚不過地說明了論文的可讀性是何等重要,《Nature》雜誌一再申明,論文是否利用最終決定權屬於編輯部,凡不符合他們要求的稿件,毋需深入閱讀即行退稿,道理很簡單,在大量來稿的情形下,編輯不可能花太大多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一篇可讀性很差的稿件。

資訊量

資訊量是源於通訊領域而逐漸普及成為大眾與媒體頻繁使用的一個詞,將它與一篇科技論文聯絡起來,是指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論文字身能向讀者提供多少有關該論題的資訊。《ChinesePhysicsLetters》的投稿規範上說盡可能少地運用investigate(調查),study(研究),discuss(討論)等詞,國內外一些著名期刊對論文的篇幅作了嚴格限制,這樣做的意義何許呢,顯然新的學術思想,新的`實驗,新的發現……等等創新結果是決定論文資訊量的關鍵,不可否認,篇幅的嚴格限制會促使作者想方設法刪除那些與文章主題關係不大的或次要的內容,作者面對篇幅的限制,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重新構思論文的框架,選擇最重要的素材,採納最恰當的表述方式並對文字的敘述仔細推敲,這樣作的結果,一般來說論文的內容充實了,資訊量上增加了,主題鮮明瞭,論文的質量也相應地提高了。

參考文獻

將參考文獻列為評價一篇論文質量的標準之一,可能會使讀者和作者感到驚奇,甚至產生異議,這並不奇怪。有了《科學文獻索引》,就不難理解參考文獻在論文中的重要作用了,由美國賓州的科學資訊研究所(InstituteforScientificInformation,ISI)倡導的按論文被引用的次數來評價研究成果的思想就產生了SCI,它除了收錄論文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之外,還特意將論文所列的參考文獻全部收錄下來,這樣就能把一篇論文同其他論文之間有學術意義的聯絡勾畫出來,從而溝通了不同作者群體之間的學術聯絡,並進一步統計出期刊的影響因子(ImpactFactor),(即某一期刊在連續兩年內發表的論文總數為A,第三年它被引用的次數為B,影響因子IF=B/A,意指該刊兩年內所發表的論文在第三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數。它反映了該期刊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在不同刊物上發表文章其難易程度相差可能很大。)可見參考文獻對計算影響因子和評價論文水平所引起的巨大作用。一項研究工作從選題開始就離不開閱讀文獻資料,在撰寫論文時,一定要將你產生新的學術思想之前最重要的文獻列舉出來,說明當時的研究所達到的水平;在研究工作開展中,受哪些文獻資料的啟發,從哪些論文中獲得了教益,促進了研究進度,屬於這類的文獻均應列出,寫論文時應對論文涉及的學科內容進行檢索,看看是否遺漏了重要的相關文獻。

一篇論文所代表的研究只能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除了自己獨立而創新的那一部分內容外,在論文中不必也不可能對涉及到的相關問題逐個詳細論述,這時給出有關的參考文獻,以說明結論、觀點、資料的來源,讀者如想深入瞭解這個問題就可查閱文獻,這樣一來,文獻就成了自己論文的補充和完善,編輯和審稿人將根據論文中開列的文獻清單初步判斷該論文的水平以及作者對有關學科的背景知識水平,自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判斷作者的科學道德,如果不是受文獻檢索條件的限制,你未能在論文中列出與你的研究密切相關的主要文獻,讀者、編輯和審稿人可能會看作是一種不良學風,這對你的事業可能會產生嚴重的損害。

參考文獻的選擇是一項極為嚴肅的事,它關係到論文的可信度和作者的聲譽,論文的作者對所開列的主要文獻均應認真閱讀過,並向讀者保證論文中某處引用的參考文獻的確與該處的內容有關,文獻發表的刊物、年代、卷號、標題、頁碼同樣應核實無誤,期刊的編輯人員花在這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是很多的,但許多作者對此卻瞭解甚少,採取了輕慢的態度。

國內學術論文在引用參考文獻上存在以下問題:

1、為了省事,轉引二手文獻,既不核對,自己也沒有看過或瀏覽過,引用是否恰當、準確,一般則很少考慮。

2、只引自己的論文,這既是自負又是無知的表現,讀者、編輯和審稿人認為只引作者自己的論文,說明作者的研究課題沒有引起同行的關注,不屬於熱點課題,也不屬於前沿課題,同時還認為作者對當前該領域各相關學科的進展不瞭解,起碼很長時間沒有查閱文獻資料或閱讀學術期刊了。對於這類論文國內編輯部一般採取十分寬容的作法,就是退請作者作補充,因為出現這類現象的作者有些還是學術界資深的研究員;國外這類現象很少見,遇上了自然是作退稿處理。

3、閱讀的是中文文獻,引用的是外文文獻。中文版是幾位專家歷經千辛萬苦完成的一本語言流暢、表達準確、可讀性很高的譯著,當你從中學得了有用的知識後,為什麼只引用英文原著,而不引用中文譯著呢?

4、引用文獻中近三年之內的比例少,這自然和國內外文期刊少,國內讀者獲得外文期有較大時間滯後有關,隨著Internet的發展,這種情況會得到改善。

署名與致謝

科技論文的署名是一件極其嚴肅的事,應按研究工作實際貢獻的大小確定署名,論文中的每一位作者均應對其論點,資料和實驗結果負責,其中責任作者還應當對讀者的質疑有答辯的能力與義務。不恰當的署名既可能失去獲得科學獎勵的機會,又可能嚴重損害論文與作者的聲譽。

一篇科技論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在很多情況下是由一個研究小組完成的,至少包含了課題組的貢獻,也包含了作者與同事,同行的學術交流與討論,甚至向其他專家學者當面的或書面的請教。也包括經費的支援和工作條件的保障,等等,在這種情況下,作者通過論文對自己的學術思想,研究進展提供過幫助的主要人員表示致謝是完全應當的,特別是在學術上。科學問題方面對自己的研究提供過幫助或得到過啟發的人員,一定要向他們致謝。

總結這五個要素,是一篇優秀職稱論文必須具備的,至少是應當努力去實現的目標。編輯、審稿人實際上是與作者一起為實現這一目標在不懈地工作著,關鍵當然還是作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