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研究

才智咖 人氣:1.19W

對於幼兒來說,幼兒園的空間環境是幼兒活動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在幼兒的生活、教育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建築空間環境設計不應只是為幼兒提供一個保護用的容器,而是要組織不同的物質空間,創造為幼兒所需的人工環 境。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研究

摘要:虛擬現實技術是為了給使用者創造聽覺、視覺等感官感受而建立的虛擬現實世界的各項技術的集合,目前已被廣泛運用在設計、軍事、教育等各行各業,建築業也不例外。憑藉虛擬現實技術的互動性、沉浸性、可感知等特徵,拓展了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範圍,完全改變了人類對現實生活的對待方式和態度,實現人們改變世界的夢想。本文介紹了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理念和思維的變化,從時間、空間、物質三方面探討了現實虛擬體驗思維下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

關鍵詞:虛擬現實技術;建築空間;設計;時間;空間;物質

前言

通過虛擬現實來表達和想象世界,始終是人們創造藝術和改變世界的源泉。伴隨資訊科技、網路技術等的產生和進步,人們的這項能力從根本上取得了提高。所謂的虛擬現實技術,從微觀上而言,就是為了給使用者創造聽覺、視覺等感官感受而建立的虛擬現實的各項技術的集合;從巨集觀上而言,其也包含那些運用於虛擬現實的相關技術。虛擬現實技術產生於上世紀50年代,到現在已比較成熟,被廣泛運用在設計、軍事、教育等各行各業,其集成了計算機技術、資訊科技等先進的技術成果,通過計算機等硬體設施分析觸覺、聽覺、作用力等感官資訊,為人類創造感官能感受到的虛擬世界。憑藉虛擬現實技術的互動性、沉浸性、可感知等特徵,可拓展人類對世界的認知範圍,完全改變了人類對現實生活的對待方式和態度,將人類心中改變世界的夢想變為感官可感受的現實。對於這種情況,建築空間環境設計也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而不斷創新和改革,未來將朝著多元化、現代化方向發展。

一、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理念的變化

建築空間環境是基於符合人類現實和精神上需要的目標,藉助各類時間、物質和空間元素所建立的建築內外部環境的總稱,是一個讓人通過五官感受、路徑選取和精神沉浸的手段來實現物象和意境的結合。時間、空間和物質是形成空間世界的三大基礎因素,因此我們可從這三點來重新認識空間世界。關於傳統空間環境體驗,人們認為時間是直線的、無法逆轉的;空間是封閉的、靜止不動的;物質是具象的、可感知的。然而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拓展了人們的意識思維,讓人們將其生存的現實空間和想象的虛擬空間融合到一起,擴充套件了人們的認知範圍,認識到空間維度是可逆轉的。在這種新空間環境理念的前提下,空間並非是由簡單物質圍成的具象,其中還包含了大容量資訊的虛擬空間。建築設計人員將這些虛擬空間融入現實的建築之中,更直觀地展示建築空間架構,更靈活地變化空間順序,從而形成新的空間功能和形式。通常來講,每個建築空間環境在現實和虛擬空間上都有一定的重疊,具備多項功能且互相滲透和融合,具體如圖1所示。在這個建築空間環境內,改變時間、空間和物質任何一個元素都會帶來不同的空間體驗和認知。

二、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設計思維轉變

2.1平面符號抽象化

傳統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的思維是設計人員瞭解設計目標、環境場所、歷史文化等(如圖2所示),而基於虛擬現實技術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是要在上述前提下分析空間順序,並且根據空間架構、功能、意境等,設計出現代化的建築空間環境。這種建築空間環境設計方式實現了平面建築符號的抽象化、立體化,並且虛擬程度比較顯著。建築設計人員要在大腦內將各元素抽象化、簡單化,並通過大量資訊分析來確定概念圖、立體剖面圖、俯檢視等,從而完成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的整個過程。這種以資訊分析、概念圖、各檢視展示等為表示媒介的思維模式是平面建築符號抽象化的具體表現。

2.2現實虛擬體驗思維

基於資訊科技和網際網路的虛擬現實技術改變了空間的發展秩序和人們的生存方式,人們的思維意識也隨之產生顯著變化。目前,人類對單向資訊接受模式不滿意,逐漸傾向於民主的、互動的雙向接受模式。推動虛擬現實技術、計算機技術等的廣泛運用,將會引導人類進入一個現實和虛擬融合的空間,而人們對未知世界始終存在求知探索的心理。因此,強調互動體驗的觀念使得人們更傾向於對建築空間環境的理解,空間感受需要日益增強,不同於傳統思維的現實虛擬感受思維應運而生。這種思維更強調創造性實踐,以使用者感受為本,在確認生成規則或方式的基礎上進行不確定的探索感受,從而激發設計靈感並不斷完善和補充,如圖3所示。這種思維是由虛實互動的物質觀念、動態重構的時間觀念、空間變化的感受觀念、視覺化介面的技術觀念等構成,更符合現代人性化、可持續的設計理念,其不僅從本質上改變了人類對時間、空間和物質的認識,而且還推動了建築空間環境設計的改革和創新。

三、基於現實虛擬體驗思維的建築空間環境設計

3.1時間和超時間體驗思維下建築空間環境設計

在建築空間環境設計中,引入時間因素是為了表示其客觀性且明確時間順序和程度高低,而引入超時間因素則代表建築空間環境和具體時間毫無聯絡。使用者感受可是非實時、非線性等認知結果,這種方式往往會帶給使用者一定的驚喜感。而引入時間概念的空間可讓體驗者感受時間的加速或變緩,甚至遺忘現實世界的時間,從而獲得片刻的休息和安寧。在時間和超時間體驗思維的作用下,美國某癌症中心為了緩解癌症患者身體上或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在其外圍建設了一個迷宮,癌症患者在其中可放緩生活節奏,緩解對癌症的害怕情緒。另外,上海世博會德國館中的“動力之源”也證明了這一點,如圖4所示,在該“動力球”面前,人們會在展覽廳的螺旋迴廊上通過高聲唱和形式來使其擺動,球上顏色會伴隨擺動幅度而有所變動,讓體驗者感受到團結一致所爆發出的巨大能量。同時德國城市影象會在使用者面前逐一顯示,會根據使用者體驗節奏來控制顯示速度,引發體驗者的無限想象,時間和超時間因素在這點上得到了充分展示。

3.2空間和超空間體驗思維下建築空間環境設計

所謂的空間因素,就是現實世界中的具體位置,傳統設計方式下的建築空間往往在建成初期就已被固化。然而超空間因素就是對應0和1二進位制數的計算機虛擬世界的位置,在該空間內,使用者體驗是虛幻的,大多通過介面比如視訊、音訊等來實現。並且使用者和空間的互動介面還可根據使用者需要和路徑選擇來調整和改變,從而形成空間功能、體驗需要和認知體驗的新互動聯絡,設計出動態的互動式虛擬空間。事實上,空間和超空間體驗思維的有效融合,擴充套件了人們的空間認知範圍,充分調動人們的積極主動性。比如奧斯陸中央車站的“邊界狀態”設計,如圖5所示,其主要運用了音響的超空間技術,每個設計都基於通配概念,伴隨時間維度的變動,模擬各虛擬人物在超空間的行動路徑,從而設計出三向度的音響空間。同時結合具象的建築元素,建立一個現代“音樂劇場”的車站。在該設計之中,整合了數字音響、具象建築元素和現場效果,形成了多維的現實虛擬建築空間,是空間和超空間的有效融合和滲透。

3.3物質和非物質體驗思維下建築空間環境設計

對於物質和非物質的概念,可類比原子和位元,前者是物質的隸屬現實世界,後者是抽象的也就是0和1二進位制之間。伴隨資訊科技和計算機的發展,人類的認知慾望日益加強,對資訊傳遞要求逐漸提高。建築設計人員希望比較物質和非物質因素來加強體驗的互動性,從而傳達更豐富的非物質資訊。除此之外,非物質資訊還可藉助加強虛擬世界的嗅覺、視覺等衝擊來提高使用者體驗,從而激發使用者的興趣。比如,著名設計師林理的“什麼在消逝•空屋”,見下圖6所示,是呼籲保護動物和生態環境的驅動裝置。其是基於物質和非物質體驗思維,藉助實體物質的裝置裝置和體驗者進行互動交流,在體驗不斷深入時,一些已瀕臨死亡的動物聲音和影象等非物質元素會顯示在使用者面前,從而引發人們的共鳴,呼籲人們保護動物和生態環境。

四、結語

總而言之,藉助現實世界的物質工具或能力來探索和表示未知的虛擬世界,始終是人們改變世界和發展社會的一個基本願望。目前,資訊科技等的不斷髮展,有效提升了人們建立現實虛擬空間的能力。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和其與現實世界的融合除了轉變了人們的生存方式之外,還改革了人們認知世界的方式。

TAGS: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