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寫作注意事項詳解

才智咖 人氣:2.07W

是對論文的內容不加註釋和評論的簡短陳述.其作用主要是為讀者閱讀、資訊檢索提供方便.

論文寫作注意事項詳解

摘要不宜太詳盡,也不宜太簡短,應將論文的研究體系、主要方法、重要發現、主要結論等,簡明扼要地加以概括.

摘要的構成要素:

研究目的――準確描述該研究的目的,說明提出問題的緣由,表明研究的範圍和重要性.

研究方法――簡要說明研究課題的基本設計,結論是如何得到的.

結果――簡要列出該研究的主要結果,有什麼新發現,說明其價值和侷限.敘述要具體、準確並給出結果的置信值.

結論――簡要地說明經驗,論證取得的正確觀點及理論價值或應用價值,是否還有與此有關的其它問題有待進一步研究,是否可推廣應用等.

摘要的基本型別:

摘要主要有兩大類:資料性摘要(informativeabstract),說明性摘要(descriptiveabstract),還有一種為二者的結合,稱為結合型.一般刊物論文所附摘要都屬於這兩類.另有結構型的摘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套路,便於計算機檢索.

說明性摘要――只向讀者指出論文的主要議題是什麼,不涉及具體的研究方法和結果.它一般適用於綜述性文章,也用於討論、評論性文章,尤以介紹某學科近期發展動態的論文居多.

資料性摘要――適用於專題研究論文和實驗報告型論文,它應該儘量完整和準確地體現原文的具體內容,特別強調指出研究的方法和結果、結論等.這類摘要大體按介紹背景、實驗方法和過程、結果與討論的格式寫.

結合型摘要――是以上兩種摘要的綜合,其特點是對原文需突出強調的部分做出具體的敘述,對於較複雜,無法三言兩語概括的部分則採用一般性的描述.

結構性摘要――隨著資訊科學和電子出版物的發展,近年來又出現了一種新的摘要形式即結構性摘要.這類摘要先用短語歸納要點,再用句子加以簡明扼要的說明,便於模仿和套用,能規範具體地將內容表達出來,方便審稿,便於計算機檢索.

摘要的撰寫要求:

(1)確保客觀而充分地表述論文的內容,適當強調研究中創新、重要之處(但不要使用評價性語言);儘量包括論文中的主要論點和重要細節(重要的論證或資料).

(2)要求結構嚴謹、語義確切、表述簡明、一般不分段落;表述要注意邏輯性,儘量使用指示性的詞語來表達論文的不同部分(層次),如使用“wefoundthat...”表示結果;使用“wesuggestthat...”表示討論結果的含義等.

(3)排除在本學科領域方面已成為常識的或科普知識的內容;儘量避免引用文獻,若無法迴避使用引文,應在引文出現的位置將引文的書目資訊標註在方括號內;不使用非本專業的讀者尚難於清楚理解的縮略語、簡稱、代號,如確有需要(如避免多次重複較長的術語)使用非同行熟知的縮寫,應在縮寫符號第一次出現時給出其全稱;不使用一次文獻中列出的章節號、圖、表號、公式號以及參考文獻號.

(4)要求使用法定計量單位以及正確地書寫規範字和標點符號;眾所周知的國家、機構、專用術語儘可能用簡稱或縮寫;為方便檢索系統轉錄,應儘量避免使用圖、表、化學結構式、數學表示式、角標和希臘文等特殊符號.

(5)摘要的長度:iso規定,大多數實驗研究性文章,字數在1000~5000字的,其摘要長度限於100~250個英文單詞.

(6)摘要的時態:摘要所採用的時態因情況而定,應力求表達自然、妥當.寫作中可大致遵循以下原則:①介紹背景資料時,如果句子的內容是不受時間影響的普遍事實,應使用現在式;如果句子的內容為對某種研究趨勢的概述,則使用現在完成式.②在敘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動時,如果採用“論文導向”,多使用現在式(如:thispaperpresents...);如果採用“研究導向”,則使用過去式(如:thisstudyinvestigated...).③概述實驗程式、方法和主要結果時,通常用現在式,如:wedescribeanewmolecularapproachtoanalyzing....④敘述結論或建議時,可使用現在式、臆測動詞或may,should,could等助動詞,如:wesuggestthatclimateinstabilityintheearlypartofthelastinterglacialmayhave....

(7)摘要的人稱和語態:作為一種可閱讀和檢索的獨立使用的文體,摘要一般只用第三人稱而不用其他人稱來寫.有的摘要出現了“我們”、“作者”作為陳述的主語,這會減弱摘要表述的客觀性,有時也會出現邏輯上講不通.由於主動語態的表達更為準確,且更易閱讀,因而目前大多數期刊都提倡使用主動態,國際知名科技期刊“nature”,“cell“等尤其如此.

5.keywords(關鍵詞)

關鍵詞是為了滿足文獻標引或檢索工作的需要而從論文中取出的詞或片語.國際標準和我國標準均要求論文摘要後標引3~8個關鍵詞.關鍵詞既可以作為文獻檢索或分類的標識,它本身又是論文主題的濃縮.讀者從中可以判斷論文的主題、研究方向、方法等.關鍵詞包括主題詞和自由詞兩類:主題詞是專門為文獻的標引或檢索而從自然語言的主要詞彙中挑選出來的,並加以規範化了的詞或片語;自由詞則是未規範的即還未收入主題詞表中的詞或片語.關鍵詞以名詞或名詞短語居多,如果使用縮略詞,則應為公認和普遍使用的縮略語,如ip、cad、cpu,否則應寫出全稱,其後用括號標出其縮略語形式.

6.introduction(引言)

引言位於正文的起始部分,主要敘述自己寫作的目的或研究的宗旨,使讀者瞭解和評估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介紹相關研究的歷史、現狀、進展,說明自己對已有成果的看法,以往工作的不足之處,以及自己所做研究的創新性或重要價值;說明研究中要解決的問題、所採取的方法,必要時須說明採用某種方法的理由;介紹論文的主要結果和結構安排.

寫作要求如下:

(1)儘量準確、清楚且簡潔地指出所探討問題的本質和範圍,對研究背景的闡述做到繁簡適度.

(2)在背景介紹和問題的提出中,應引用“最相關”的文獻以指引讀者.要優先選擇引用的文獻包括相關研究中的經典、重要和最具說服力的文獻,力戒刻意迴避引用最重要的相關文獻(甚至是對作者研究具某種“啟示”性意義的文獻),或者不恰當地大量引用作者本人的文獻.

(3)採取適當的方式強調作者在本次研究中最重要的發現或貢獻,讓讀者順著邏輯的演進閱讀論文.

(4)解釋或定義專門術語或縮寫詞,以幫助編輯、審稿人和讀者閱讀稿件.

(5)適當地使用“i”,“we”或“our”,以明確地指示作者本人的工作,如:最好使用“weconductedthisstudytodeterminewhether...”,而不使用“thisstudywasconductedtodeterminewhether...”.敘述前人工作的欠缺以強調自己研究的創新時,應慎重且留有餘地.可採用類似如下的表達:totheauthor"sknowledge...;thereislittleinformationavailableinliteratureabout...;untilrecently,thereissomelackofknowledgeabout...等等.

(6)引言的時態運用:①敘述有關現象或普遍事實時,句子的主要動詞多使用現在時,如:“littleisknownaboutx”或“littleliteratureisavailableonx”.②描述特定研究領域中最近的某種趨勢,或者強調錶示某些“最近”發生的事件對現在的影響時,常採用現在完成時,如:“fewstudieshavebeendoneonx”或“littleattentionhasbeendevotedtox”.③在闡述作者本人研究目的的句子中應有類似thispaper,theexperimentreportedhere等詞,以表示所涉及的內容是作者的工作,而不是指其他學者過去的研究.例如:"insummary,previousmethodsareallextremelyinefficient.henceanewapproachisdevelopedtoprocessthedatamoreefficiently.”就容易使讀者產生誤解,其中的第二句應修改為:“inthispaper,anewapproachwillbedevelopedtoprocessthedatamoreefficiently.”或者,“thispaperwillpresent(presents)anewapproachthatprocessthedatamoreefficiently.”.

7.materialsandmethods(材料和方法)

在論文中,這一部分用於說明實驗的物件、條件、使用的材料、實驗步驟或計算的過程、公式的推導、模型的建立等.對過程的描述要完整具體,符合其邏輯步驟,以便讀者重複實驗.

具體要求如下:

(1)對材料的描述應清楚、準確.材料描述中應該清楚地指出研究物件(樣品或產品、動物、植物、病人)的數量、來源和準備方法.對於實驗材料的名稱,應採用國際同行所熟悉的通用名,儘量避免使用只有作者所在國家的人所熟悉專門名稱.

(2)對方法的描述要詳略得當、重點突出.應遵循的原則是給出足夠的細節資訊以便讓同行能夠重複實驗,避免混入有關結果或發現方面的內容.如果方法新穎、且不曾發表過,應提供所有必需的細節;如果所採用的方法已經公開報道過,引用相關的文獻即可(如果報道該方法期刊的影響力很有限,可稍加詳細地描述).

(3)力求語法正確、描述準確.由於材料和方法部分通常需要描述很多的內容,因此通常需要採用很簡潔的語言,故使用精確的英語描述材料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方面通常有:①不要遺漏動作的執行者,如:“todetermineitsrespiratoryquotient,theorganismwas...”,顯然,theorganism不能來determine;又如:“havingcompletedthestudy,thebacteriawereofnofurtherinterest.”,顯然,thebacteria不會來completedthestudy.②在簡潔表達的同時要注意內容方面的邏輯性,如:“bloodsamplesweretakenfrom48informedandconsentingpatients...thesubjectsrangedinagefrom6monthsto22years”,其中的語法沒有錯誤,但6months的嬰兒能表達informedconsent?③如果有多種可供選擇的方法能採用,在引用文獻時提及一下具體的方法,如:“cellswerebrokenbyaspreviouslydescribed”不夠清楚,應改為:“cellswerebrokenbyultrasonictreatmentaspreviouslydescribed”.

(4)時態與語態的運用:①若描述的內容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採用一般現在時,如:atwin-lensreflexcameraisactuallyacombinationoftwoseparatecameraboxes.②若描述的內容為特定、過去的行為或事件,則採用過去式,如:theworkwascarriedoutontheimperialcollegegasatomizer,whichhasbeendescribedindetailelsewhere.③方法章節的焦點在於描述實驗中所進行的每個步驟以及所採用的材料,由於所涉及的行為與材料是討論的焦點,而且讀者已知道進行這些行為和採用這些材料的人就是作者自己,因而一般都習慣採用被動語態.例如:優:thesampleswereimmersedinanultrasonicbathfor3minutesinacetonefollowedby10minutesindistilledwater.;劣:weimmersedthesamplesinanultrasonicbathfor3minutesinacetonefollowedby10minutesindistilledwater..④如果涉及表達作者的觀點或看法,則應採用主動語態.例如:優:forthesecondtrial,theapparatuswascoveredbyasheetofplastic.webelievedthismodificationwouldreducetheamountofscattering.;優:forthesecondtrial,theapparatuswascoveredbyasheetofplastictoreducetheamountofscattering.;劣:forthesecondtrial,theapparatuswascoveredbyasheetofplastic.itwasbelievedthatthismodificationwouldreducetheamountofscattering..

8.results(結果)

本部分描述研究結果,它可自成體系,讀者不必參考論文其它部分,也能瞭解作者的研究成果.對結果的敘述也要按照其邏輯順序進行,使之既符合實驗過程的邏輯順序,又符合實驗結果的推導過程.本部分還可以包括對實驗結果的分類整理和對比分析等.

寫作要求如下:

(1)對實驗或觀察結果的表達要高度概括和提煉,不能簡單地將實驗記錄資料或觀察事實堆積到論文中,尤其是要突出有科學意義和具代表性的資料,而不是沒完沒了地重複一般性資料.

(2)對實驗結果的敘述要客觀真實,即使得到的結果與實驗不符,也不可略而不述,而且還應在討論中加以說明和解釋.

(3)資料表達可採用文字與圖表相結合的形式.如果只有一個或很少的測定結果,在正文中用文字描述即可;如果資料較多,可採用圖表形式來完整、詳細的表述,文字部分則用來指出圖表中資料的重要特性或趨勢.切忌在文字中簡單地重複圖表中的資料,而忽略敘述其趨勢、意義以及相關推論.

(4)適當解釋原始資料,以幫助讀者理解.儘管對於研究結果的詳細討論主要出現在“討論”章節,但“結果”中應該提及必要的解釋,以便讓讀者能清楚地瞭解作者此次研究結果的意義或重要性.

(5)文字表達應準確、簡潔、清楚.避免使用冗長的詞彙或句子來介紹或解釋圖表.為簡潔、清楚起見,不要把圖表的序號作為段落的主題句,應在句子中指出圖表所揭示的結論,並把圖表的序號放入括號中.例如,“figure1showstherelationshipbetweenaandb”不如“a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batalltimepointshecked(figure1)”,又如,“itisclearlyshownintable1thatnocillininhibitedthegrowthofn.gonorrhoeae.”不如“nocillininhibitedthegrowthofn.gonorrhoeae(table1).”.

(6)時態的運用:①指出結果在哪些圖表中列出,常用一般現在時,如:figure2showsthevariationinthetemperatureofthesamplesovertime..②敘述或總結研究結果的內容為關於過去的事實,所以通常採用過去時,如:afterflightsoflessthantwohours,11%ofthearmypilotsand33%ofthecivilianpilotsreportedbackpain..③對研究結果進行說明或由其得出一般性推論時,多用現在時,如:thehigherincidenceofbackpainincivilianpilotsmaybeduetotheirgreateraccumulatedflyingtime..④不同結果之間或實驗資料與理論模型之間進行比較時,多采一般現在時(這種比較關係多為不受時間影響的邏輯上的事實),如:theseresultsagreewellwiththefindingsofsmith,etal..

9.discussion(討論)

“討論”的重點在於對研究結果的解釋和推斷,並說明作者的結果是否支援或反對某種觀點、是否提出了新的問題或觀點等.因此撰寫討論時要避免含蓄,儘量做到直接、明確,以便審稿人和讀者瞭解論文為什麼值得引起重視.討論的內容主要有:①回顧研究的主要目的或假設,並探討所得到的結果是否符合原來的期望?如果沒有的話,為什麼?②概述最重要的結果,並指出其是否能支援先前的假設以及是否與其他學者的結果相互一致;如果不是的話,為什麼?③對結果提出說明、解釋或猜測;根據這些結果,能得出何種結論或推論?④指出研究的限制以及這些限制對研究結果的影響;並建議進一步的研究題目或方向;⑤指出結果的理論意義(支援或反駁相關領域中現有的理論、對現有理論的修正)和實際應用.

具體的寫作要求如下:

(1)對結果的解釋要重點突出,簡潔、清楚.為有效地回答研究問題,可適當簡要地回顧研究目的並概括主要結果,但不能簡單地羅列結果,因為這種結果的概括是為討論服務的.

(2)推論要符合邏輯,避免實驗資料不足以支援的.觀點和結論.根據結果進行推理時要適度,論證時一定要注意結論和推論的邏輯性.在探討實驗結果或觀察事實的相互關係和科學意義時,無需得出試圖去解釋一切的巨大結論.如果把資料外推到一個更大的、不恰當的結論,不僅無益於提高作者的科學貢獻,甚至現有資料所支援的結論也受到懷疑.

(3)觀點或結論的表述要清楚、明確.儘可能清楚地指出作者的觀點或結論,並解釋其支援還是反對早先的工作.結束討論時,避免使用諸如“futurestudiesareneeded.”之類蒼白無力的句子.

(4)對結果科學意義和實際應用效果的表達要實事求是,適當留有餘地.避免使用“forthefirsttime”等類似的優先權宣告.在討論中應選擇適當的詞彙來區分推測與事實.例如,可選用“prove”,“demonstrate”等表示作者堅信觀點的真實性;選用“show”,“indicate”,“found”等表示作者對問題的答案有某些不確定性;選用“imply”,“suggest”等表示推測;或者選用情態動詞“can”,“will”,“should”,“probably”,“may”,“could”,“possibly”等來表示論點的確定性程度.

(5)時態的運用:①回顧研究目的時,通常使用過去時.如:inthisstudy,theeffectsoftwodifferentlearningmethodswereinvestigated..②如果作者認為所概述結果的有效性只是針對本次特定的研究,需用過去時;相反,如果具有普遍的意義,則用現在時.如:inthefirstseriesoftrials,theexperimentalvalueswerealllowerthanthetheoreticalpredictions.theexperimentalandtheoreticalvaluesfortheyieldsagreewell..③闡述由結果得出的推論時,通常使用現在時.使用現在時的理由是作者得出的是具普遍有效的結論或推論(而不只是在討論自己的研究結果),並且結果與結論或推論之間的邏輯關係為不受時間影響的事實.如:thedatareportedheresuggest(thesefindingssupportthehypothesis,ourdataprovideevidence)thatthereactionratemaybedeterminedbytheamountofoxygenavailable..

10.conclusions(結論)

作者在文章的最後要單獨用一章節對全文進行總結,其主要內容是對研究的主要發現和成果進行概括總結,讓讀者對全文的重點有一個深刻的印象.有的文章也在本部分提出當前研究的不足之處,對研究的前景和後續工作進行展望.應注意的是,撰寫結論時不應涉及前文不曾指出的新事實,也不能在結論中重複論文中其他章節中的句子,或者敘述其他不重要或與自己研究沒有密切聯絡的內容,以故意把結論拉長.

11.acknowledgements(致謝)

論文作者可以在論文末尾對他人給予自己的指導和幫助表示感謝即致謝,一般置於結論之後,參考文獻之前.其基本形式如下:

致謝者

被致謝者

例如:verygratefultothe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nnsfc)forthesupport.

也可以是作者具體指出某人做了什麼工作使研究工作得以完成,從而表示謝意.

如果作者既要感謝某機構、團體、企業或個人的經濟資助,又要感謝他人的技術、裝置的支援,則應按慣例先對經濟資助表示感謝,再對技術、裝置支援表示感謝.

致謝的文字表達要樸素、簡潔,以顯示其嚴肅和誠意.

12.references(參考文獻)

關於參考文獻的內容和格式,建議作者在把握參考文獻注錄基本原則的前提下,參閱所投刊物的“投稿須知”中對參考文獻的要求,或同一刊物的其它論文參考文獻的注錄格式,使自己論文的文獻列舉和標註方法與所刊物相一致.這裡只對基本規則作簡單介紹.

iso5966-1982中規定參考文獻應包含以下三項內容:作者/題目/有關出版事項.其中出版事項包括:書刊名稱、出版地點、出版單位、出版年份以及卷、期、頁等.

參考文獻的具體編排順序有兩種:

②按序號編排(numberedlistofreferences),即對各參考文獻按引用的順序編排序號,正文中引用時只要寫明序號即可,無需列出作者姓名和出版年代.

目前常用的正文和參考文獻的標註格式有三種:

(1)mla參考文獻格式:mla參考文獻格式由美國現代語言協會(modernlanguageassociation)制定,適合人文科學類論文,其基本格式為:在正文標註參考文獻作者的姓和頁碼,文末間列參考文獻項,以workscited為標題.

(2)apa參考文獻格式:apa參考文獻格式由美國心理學會(americanpsychologicalassociation)制定,多適用於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類論文,其基本格式為:正文引用部分註明參考文獻作者姓氏和出版時間,文末單列參考文獻項,以references為標題.

(3)chicago參考文獻格式:該格式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universityofchicagopress)制定,可用於人文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論文,其基本格式為:正文中按引用先後順序連續編排序號,在該頁底以腳註(footnotes)或在文末以尾註(endnotes)形式註明出處,或在文末單列參考文獻項,以bibliography為標題.

13.其他

(1)appendix(附錄)

主要是冗長定理的證明,以及實驗中裝置的冗長描述及引數等.

(2)notes(註釋)

註釋用於補充說明正文中某些需解釋但不適合在正文中敘述的內容.註釋可以為腳註或尾註形式,其內容可包括相關背景、人物、專有名稱的解釋,也可作為參考文獻的一種列寫形式.當以後者形式出現時,其書寫形式遵循參考文獻注錄的基本格式,只是每一條註釋都應加有編號.

(3)notation/nomenclature(符號和術語)

有些刊物要求文章作者把本文中出現的各種符號、希臘字母所代表的含義單獨列出,並標明為notation或nomenclature,以便讀者參閱.該部分一般放在正文之後,參考文獻之前,也有的放在引言之後,甚至可能不出現notation或nomenclature字樣,只用一方框列出,而通用符號可以不作解釋.

TAGS:論文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