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春秋霸主楚莊王的故事

才智咖 人氣:6.19K

春秋霸主楚莊王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內容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學習春秋霸主楚莊王的故事,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春秋霸主楚莊王的故事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據《韓非子·喻老》(司馬遷後來也用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來形容齊威王)記載,楚莊王即位前3年時間,苦逼了多年,剛登上君位,就想體驗一下君王的奢侈生活,所以他整天沉迷酒色,竟然一項政令都沒有釋出出去,自然也沒有做出任何政績。要是在今天,這種不作為早就下臺了。

楚國右司馬伍舉(後來大名鼎鼎的伍子胥的爺爺),實在看不下去了,又不好直接對君王提意見,就轉彎抹角的對楚莊王說了一段隱語:南邊的阜山上有一種鳥,它三年不展翅,也不飛翔,也不名叫,一直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是個聰明人,一聽伍舉的這番話,自然明白他想說什麼。楚莊王回答道:三年不展翅,是為了讓羽翼長的豐滿;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它還沒飛,但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叫,但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半年過後,楚莊王親理朝政,廢除了一些舊弊政策,釋出了一些政令,殺死奸臣,提拔和任用有用之才,從此楚國變得強大起來。

——這就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出處。

問鼎中原

傳說夏禹製造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徵,夏、商、週三個朝代以九鼎作為傳國重器。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在上古時期鼎亦是刑具,用於烹人,即釋義統治者的生殺大權。春秋時期,周王室勢衰,但手中握有傳國之寶九鼎,是國家權力,正統的代表,誰擁有九鼎就意味著誰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06年,這時候的楚國已經很強大了,楚國地處南邊,所以楚莊王跟後來蜀國、太平天國和孫中山領導的革命一樣,一生的主要工作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北伐,即跟北邊強大的.晉國爭奪中原霸主地位。同時兼併周邊的一些小國,楚莊王一生開創了“並國二十六,開地三千里”的豐功偉績。

一次,楚莊王北伐陸渾,藉機把楚國軍隊開到周王室首都洛陽南郊,在這裡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此時的周王室已經沒有多少實力,甚至還比不上一些小的諸侯國,周定王這時又剛剛即位不久,看到強大的楚軍在眼皮子底下閱兵,實在欺人太甚,但又打不過,就想向楚國示好,拉攏楚國,於是派能言善辯的大夫王孫滿去慰問楚軍。

楚莊王見了使臣王孫滿就問道:“周天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是要與周天子比權量力。

王孫滿委婉地說:“一個國家的興亡在德義的有無,而不在乎鼎的大小輕重。”緊接著,王孫滿又介紹道:“夏朝時期製作九鼎的經過和傳奇故事,重點突出了九鼎乃天命,歷來都是國之重器。周王室雖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所以它的大小輕重是不可以過問的啊。”

楚莊王聽了過後,認為時機還不成熟,此時楚國還不足以臣服天下,於是就不再強求,讓軍隊撤離了洛陽,轉而揮師伐鄭去了。

——這就是問鼎中原的意思,現在用問鼎中原來形容企圖奪取天下。

飲馬黃河

飲馬黃河出自楚國和晉國的邲(bì)之戰,邲之戰是春秋歷史上著名的戰役。

在這之前,晉國和楚國之間發生第一次中原爭霸戰——城濮之戰。公元前632,晉、楚兩國在魏國城濮(今山東鄄城西南),晉文公姬重耳兌現當年流亡楚國時得到楚國國君幫助而許下的“退避三舍”的諾言,令晉軍後退90裡,子玉不顧楚成王告誡,率軍冒進,結果被晉軍殲滅兩翼。楚軍因此大敗。

30年多後的公元前597年,問鼎中原後的楚國接著圍攻鄭國,晉國派荀林父統領三軍,趙括、趙嬰齊、韓厥、趙朔等領兵救援鄭國,晉、楚兩國軍隊在雙方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北,黃河南岸)展開爭奪。

之前我們講過,姬重耳繼位後施行三軍六卿制度,11個家族輪流執政,難免出現權力爭奪的現象,邲之戰,就是因為晉國內部派系之間因為矛盾導致意見不統一,從而出現了晉將魏錡、趙旃不聽荀林父號令、擅自出兵攻打楚國的事件,結果被楚軍公孫敖帶領的部隊打得落荒而逃,退至黃河南岸時,荀林父竟然鼓勵晉軍北渡黃河。

所以,邲之戰是內亂導致晉國的最終失敗。此消彼長,楚國大勝,從此奠定了春秋霸主地位。

在邲之戰的過程中,有一個故事,說楚莊王當時率軍北上,軍隊駐紮在郔地。公孫敖、伍舉率領中軍,子重率領左軍,子反率領右軍,在黃河邊給馬喂水。

——這就是飲馬黃河的故事。

公元前591年,飲馬黃河沒幾年的一代霸主楚莊王去世,諡號莊,葬於紀山(位於湖北省荊門市,與三國荊州(今湖北荊州市)距離2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