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才智咖 人氣:2.63W

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1

在炎熱知了齊叫的五月末,我作為一個在偏遠小島教學的普通教師,竟被有幸地推薦參加xx市班主任骨幹培訓。作為新晉的一名年輕教師,驚喜之餘,也在思考著自己入行以來的兩年班主任工作經歷——痛,並繼續痛著。

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

回想自己的入行經歷,其實頗具心酸和曲折。當初大學畢業適逢教師隊伍的學歷要求硬性條件提高,沒能參加教師招聘考試,於是流落街頭,在社會上帶領著一支小銷售團隊穿梭於上級和下級之間勉強賺兩頓填飽肚子。從再次進修到最終考上教師入行,我自己感覺做教師就是為了完成我媽對我的期待,從來沒考慮到自己當了教師,甚至當上了班主任,所付出的心血、精力甚至比當年自己帶的一支小團隊所花的還要多。無論是團隊的負責人也好,還是學生的班主任也好,無時無刻都在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團隊,真是傷透了腦筋我歸結為想和做。想——如何培養?做——制定了計劃後如何實施?這就是一門管理學上的技巧和藝術。

我從XX年入行以來,我從來都沒有如此認真地聽一個講座,眾所周知,無論什麼培訓都是了無生趣的,聽著聽著就困了,一大堆的理論劈頭而來,對於我們年輕教師來說,簡直就是窒息,這弱小的心靈一下子就被掐碎了。所以一直以來,對培訓和聽講座都在心裡產生牴觸的情緒,以至於入行以來,學無所成,自己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正當碰得頭破血流之時,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而自己的堅持出席聽講也換來了自己的受益,聽到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講座——賈高見老師關於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講座。

在德育工作上,賈老師的主張是要把學生培養成外顯有規、內涵有德、學而有成的人,我十分贊同這個觀點。無論是在社會上,還是在學校內,都必須有一套規章制度去約束和管理每一個人,這樣才形成一種秩序,在學校裡面就形成了紀律。而培養一個學生甚至班集體,除了外顯有規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自身和群體中的修養,包括正確的輿論、價值觀的認可等,從內和外都培養成一個合格的人,然後再是學習。很多時候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往往只是單方面去培養他們的學習,而忽略了班級管理上的細節,要把學生培養學生成為一名合格的人。

在班級管理上,賈老師也給我上了一堂示範課。賈老師制定的班規,十分的詳細,充分考慮到各階層學生的特點,並能在民主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本班管理的班規,最大的特色就是在培養能幫自己管理班級的核心班幹部團體,並且通過班規中的加分扣分原則把每一個人都動員起來,讓學生都能為班級做貢獻,從而形成集體榮譽感和班級榮譽感。當然,這種方法,可能也只是適用於一些學生素質比較高的學校。我工作了兩年,在兩所農村的國中工作過,也很少見到有老師去定製自己班的班規,如果有,也因為各種問題而半途放棄,要麼就是班規約束不了國中的學生,要麼就是學生素質差形成不了核心的班幹部團體,這樣就給班主任工作帶來巨大的工作量而放棄了。

在班級活動上,賈老師通過很多的課外活動或趣味活動,把學生的班級凝聚力再提升一個層次,這遠遠比我們在班會課上老套地講紀律、講衛生情況等要新穎得多,特別是課外的活動,在心靈上暖化學生,可以說,這樣的活動,其實也是圍繞一個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成“外顯有規、內涵有德、學而有成的人”。賈老師的這種新穎的活動,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同時可以根據自己學生特點和實際工作環境去設計適合班級團隊活動的方案。

這次的骨幹班主任培訓,讓我從一個通俗易懂的層面上學習了一個優秀班主任管理的經驗,獲益良多,但我知道,年輕既是我的.資本,也是我的短板。現在的我,在班主任的道路上,繼續痛著,同時我也期待著哪天能止痛,並且能在班級管理過程中享受到班主任工作中的快樂,那麼,那一天,我也就真正地成長起來了!

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2

暑假期間,我有幸在學校領導的安排下參加了由鄭州教育局、聯合中州大學,北師大珠海分校舉行的為期十天的“鄭州市中國小骨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培訓。從第一天報到拿到課程安排,每天的講座安排得滿滿的,我想:要坐整整十天,肯定會厭倦的,然而,在這短短的十天之中,不僅有講座、活動體驗,更有中州大學為我們舉行的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每個人在結束時,都有戀戀不捨的感覺,更是覺得這次培訓收穫滿滿,幸福滿滿。

這次培訓有不僅由國內、香港的知名心理學家,還有國外知名的心理專家。講座的內容沒有圍繞教師這個職業進行,而是從音樂、舞蹈、家庭等不同的方面講了和我們的人生、工作相關的內容。

每一位老師的講座都十分精彩,李慶安教授的《儒家心理資產與學生教育》李教授首先向師生們展示了儒家心理資產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人的七種關鍵需要“明、語、功、勞、友、政、變”,李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將這七種關鍵需要結合心理資產一一予以解釋,並講解了如何發揮這些需要和心理資產的力量的原理,對同學們更好的挖掘自身潛力、健康成長具有重要啟示意義。他現場演示了快速記憶法,用以說明“變”在提高記憶效率中的應用,引發了現場師生的轟動,並通過心理測試對現場一位同學的人格特點做出了準確的推論。李教授還告訴我們:小孩從一年級開始要陪他讀,從四年級開始,家長不在扮演老師的角色,要做回家長;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把心理問題和道德問題混為一談,只有知道孩子的問題出在哪兒,我們才能為孩子解決問題。

權江紅老師的講座《在舞動中發現最真的自己》更是使我印象深刻。上午是活動體驗課權老師先讓我們根據音樂隨意的舞動,後挑一人做自己喜歡的動作其他人跟著學,以此類推, 隨著音樂的律動,我們從拘謹到放開,每一個人沉浸在舞動之中忘記自己是一個大人,忘記自己根本不會跳舞。當大家放鬆後,活動正式開始,第一階段“絲巾之舞”,一個人是主人,一個人是絲巾,首先隨著音樂絲巾在主人的帶動下舞動,接著 分別讓主人和絲巾分別講講自己的感受。 第二階段“感受孩子內心”,讓一個人扮演孩子的父親或母親,一個人扮演孩子,從不會說話的孩子到能離開父母獨自玩耍的兒童,讓家長體會孩子的需要,增加親子間的互動。第三階段“自我成長”,活動後讓每個人畫出自己的內心,寫下自己的感受。最後伴著動感的音樂節拍,同學們盡興舞動身體、盡情釋放自己,本次舞動青春工作坊活動也順利落下帷幕。下午的講座,權老師也讓我們真正瞭解了什麼是舞動治療,她還根據自己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告訴我們:只要不是無理取鬧,哭也是一種情緒的發洩,同樣生氣、憤怒等情緒,都可以通過任何動作來表示,這就是舞動的魅力。

與之相同效果的還有音樂治療,在活動中樑曉瑩讓我們體驗了四種音樂治療方法,從聆聽音樂,二次創造、即興、創作四個環節中,我發現音樂治療不需要你有多專業的音樂水準,你只需要喜歡音樂,音樂就會帶給你不可思議的體驗。

張麗老師的講座從一句話開始: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命運。不同的方法,不同的角度,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不一樣,效果也不一樣。下午我們欣賞了影片《當幸福來敲門》,從影片中感受積極心理學,張老師告訴我們:我們對孩子說的每一句話,長大以後都會變成他自己的內部語言,所以我們要慎言。

美國教授Larry老師的《Hero Day》中告訴我們:對於世界來講,你只是一個老師,對於你的學生來說,你就是他們的英雄。Larry老師通過五個故事告訴我們怎樣運用敘事領導力來解決孩子的心理問題。

陳俊雄教授的沙維婭成長模式則告訴我們孩子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家庭的影響,父母所承受的教育方式有可能影射到孩子的身上。

周紹輝則講出了作為老師所避諱講的“中國小心理與性健康”。他說:中國小性教育的原則是講在不講中,但要讓孩子瞭解自己,保護自己,避免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