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才智咖 人氣:2.8W

根據小崗村支部書記沈浩同志事蹟改編的電影《第一書記》已經在全國上映了,我們由單位組織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我做為一名共產黨員在看完《第一書記》後,心中感慨良多。下面是本站整理的關於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歡迎閱讀!

第一書記心得體會範文

範文一

在觀看完《第一書記》以後,我不禁發出這樣的感慨:雖然時代在變,生活在變,但共產黨員優秀的品質不變。

在觀看過程中,我感覺這部電影非常的真實,反映現實的生活。誠如劇中的何冰所言,更多幹部下基層完全是為了添一層金,人們變得越來越現實,趨名逐利,想到的更多是個人的發展和前途,此時此刻為人民服務的誓言均已拋之腦後,有誰會去一個一無是處、沒有一點生氣的一個小農村呢?但是恰恰在這個時候,沈浩挺身而出,給人們眼前一亮,他敢於擔當、敢於獻身,無私奉獻,心繫群眾,一心一意為人民謀福利,真正體現出了共產動員應有的本色。在遭受村民的不理解時,他只是默默的忍受,因為他相信自己的付出一定能獲得村民們的肯定;在遭受毆打時,他也只是輕輕說了一句;我是書記,我怎麼可能去打別人呢?非常樸實的一句話,但是折射出來的一位共產黨員應有的精神風貌。

觀看完這部電影以後,內心有許多感觸、震撼、感慨,不禁為之感動。不僅普通群眾需要這樣的黨員,需要這樣的建設者和奉獻者;作為青年黨員,我們更需要像沈浩這樣的同志學習,時刻提醒自己,學會幹實事,學會奉獻。

範文二

從電影中,我們知道沈浩同志原先是省裡的一位幹部,前程似錦,生活待遇優厚,但是做為下駐基層的選派幹部,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省裡的.優厚生活,來到了鳳陽縣小崗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從那時起,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小崗村的經濟建設工作中,這一干就是六年。

在影片中,導演沒有刻意的去素造人物,也沒有弄的很煽情,電影從一始就沒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以真實的角度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沈浩同志,優秀的劇本,經驗豐富的導演,和具有深後演藝經驗的男演員,通過這些影視人員的努力,我們在大銀幕上又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沈浩同志,發現他還活在人們的心中,沈浩同志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他是典範,但不應該被神化。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穫的喜悅。電影把這些真實地情況呈現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眾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

當片頭音樂響起時,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電影院裡的觀眾非常安靜的在觀看,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對於在採訪過程中聽人描述、檢視資料而想象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衝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電影《第一書記》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在另人感動的同時,一些細節的處理卻又非常幽默,引發了觀眾的會心一笑。通過這部電影,我瞭解到,中國基層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易,對於沈浩勇於改變小崗村面貌的精神十分欽佩。

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回想起在安徽採訪結束準備返程的那一天,我們一群媒體同仁抓緊最後的時間,聚在一起交流對沈浩的理解和看法。沒有人要求我們這樣做,只是在知道許許多多關於他的真實後,心底裡受到了觸動。這種觸動,已在採訪者的生命中打下烙印;相信,會帶給更多人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電影裡,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英模形象,也不是觀眾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而是力求拍攝出一個為當今社會樹立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希望以此將新時代農村基層幹部的典範形象永遠定格在膠片之上。飾演沈浩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楊立新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飾演沈浩,自己深受感動並且倍感榮幸,“起初,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他是一位在省財政廳一干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著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之後的道路卻開始不平凡,我也一度猜想,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裡樸實的農民3次按下紅手印留他?在深入到角色內心後,我尋求到了答案——因為沈浩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著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為他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裡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為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臺,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援。”

《第一書記》著重挖掘了沈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最感人的生活細節,記者在觀看影片時發現,導演沒有故意把沈浩塑造成高大全的英模形象,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會在每個人身邊出現的普通人,片中他遇到困難時也會有激烈的思想鬥爭、面對家人和工作的矛盾時也會焦慮,這些都讓觀眾看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沈浩。此外,片中表現的沈浩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蹟讓在場的觀眾無不為之動容,當看到小崗村村民為了挽留沈浩三次集體摁下紅手印的情節時,一些女觀眾開始悄悄抹淚。影片的最後,年僅45歲的“第一書記”沈浩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小崗村人傷心欲絕,第四次摁下紅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