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精選5篇)

才智咖 人氣:1.43W

總結是指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做出帶有規律性結論的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為此要我們寫一份總結。總結怎麼寫才不會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精選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職業農民培訓總結(精選5篇)

職業農民培訓總結1

我叫李XXX,今年47歲,高中文化,家住彰武縣兩家子鎮左家村,家有3口人,擁有土地50畝,2014年種植業收入5萬元,加上養殖和外出打工總收入10萬元。也許是人到中年,外出打工,一年漂泊在外的生活不願再繼續。2014年10月,在村黨支部和村委會的推薦下,我參加了彰武縣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玉米生產培育班。一週的學習,一週的實踐、參觀考察,讓我開闊了視野,體會十分深刻。我決心回鄉發展農業,做回自己。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養與農業發展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需有一定的文化素養及專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階級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解讀,測土配方施肥及有機質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與水源汙染控制,現代農業生產經營,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技術,農業減災避災技術,理性看待轉基因等等的講解,都十分的精彩,也使我大開了眼界,深受啟發。

二、經過這次學習,讓我真正認識和體會到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重要性與使命感。我個人有幾點小建議:一是我鎮農業部門進一步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二是讓新型職業農民在培訓後,領導幫助其流轉土地,擴大生產經營規模,使想種地的人有地可種;三是集中全鎮專業化農業科技人才,服務於農村,服務於農民。

三、通過本次培訓,我信心滿滿,20xx年,我擴大種植規模,流轉土地200畝,統一經營、統一品種、統一種植,全程實現現代化生產,機種機收、機械脫粒。真正實現產、供、銷一條龍服務,爭取在20xx年流轉土地1000畝,成立自己的玉米生產專業合作社,吸收更多的農戶參與進來,並帶動其他的新型職業農民自主創業,走出自己更精彩的人生。

職業農民培訓總結2

通過參加20xx年12月份安陸市農機推廣中心舉辦的生產經營性職業農民培訓班的培訓,使我們對“農民”這個詞語有了新的認識和深層次的理解,深刻領會到了一個新型農民的使命、責任。通過培訓,提高了我們的認識,更準確的掌握了農業的一些新技術、技能,為今後在農業實踐中的運用打下了牢固的基礎,通過學習,我得到以下幾點體會:

一、通過對政策的解讀,充分理解黨和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同時也意識到農業在社會地位中“重中之重”的含義。

二、通過參加經營性農民的培訓學習,提高了我們對新型農民的認識,使我對作為一個當代新型農民所肩負的使命與責任更加明確。

三、通過學習,學到了一些新技術、新技能,為今後在農業上怎樣把新技術、高技能運用的更好,怎樣發展農業生產的高產、增效,這個主題有了更深更明確的領悟。

四、在學習過程中,所有老師都嚴格教學,“手把手”傳授技能,“一對一”講解農業技術,讓我們學員很受感動,讓我們在認真學習,輕鬆學習中,既掌握了技術,學到了技能,也體會到了黨和國家對提高我們當代農民素質專業技能的重視。

最後,感謝農廣校各級領導對我們學員的愛護和關心,我們一定把握機會,認真學習,刻苦努力,做一個優秀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社會、為農業、為國家做貢獻,為“新型職業農民”這個光榮的稱號而努力!

職業農民培訓總結3

我是湖北省益農原生態藥材種植合作社聯社的法人代表張周崗,這次在野三關鎮竹園淌村村委會和農業服務中心的推薦下,我有幸參加巴東縣農業局舉辦的20XX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經過10來天的培訓學習,我的體會十分深刻。

一、本次我學到了新型職業農民素質與農業發展的新理念,認識到新型職業農民必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及職業技能。同時,專家對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發展農業的基本判斷、惠農政策的解讀、測土配方及有機肥的施用、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環境汙染的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控等知識內容的授課,使我大開眼界,深受啟發。

二、通過這次學習,我明確了一個大的道理,要想將我的藥材種植合作社擴大規模,產業日益壯大,必須和周邊的老百姓搞好團結,要有強大的凝聚力。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缺少的不僅僅是資金,而是技術的更新和智慧的頭腦,更重要的是建立好的發展平臺。現在,當地農業的現狀是,領導發展產業,老百姓不知所措,侷限性相當嚴重,很難成規模,各自為陣,沒有相互合作的意識。通過這次培訓,使我們明白了,我們必須做好帶頭人,兢兢業業,腳踏實地的從事自己的產業,扮好職業農民的角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領頭人。

三、通過這次學習,也給我們建立了一個好的交流機會和平臺,使我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在今後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可以相互幫助,協同發展,互相分享利益,抓住機遇,把握政策,帶動周圍群眾共同致富。

最後,希望我們這些新型職業農民創造出一個屬於野三關鎮地方特色產業。

職業農民培訓總結4

我市某地是最大的玉米主產區、奶牛養殖區和蔬菜種植區。自承擔培育新型農民這一專案後,立即組織實施,成立了由農業局、財政局、團委組成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領導小組,組建了統一培訓機構,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方案》和《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計劃》,嚴格按照專案要求,開展了培訓工作,圓滿地完成了20xx至20xx培訓任務。現將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總結如下:

一、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專案管理,確保培訓工作圓滿完成

搞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素質,是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對此項工作區委、區政府領導非常重視。區裡成立了以分管副區長林英為組長,農業局長周田、財政局總會計師劉晉、區團委書記李田為副組長,高階農藝師、農業局副局長王林為首席專家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研究制定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方案》、資金保障制度,監督檢查制度,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實施。成立了由專案首席專家、各專業首席專家為首,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畜牧中心、蔬菜服務中心等涉農部門及海運學校技術骨幹為成員的技術小組。技術組共有教師31名,都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實踐經驗豐富。培訓教師分工明確,責任到人,包點到村。參加專案實施的13個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技術組織配合開展培訓工作。整個專案的實施單位兩個,分別是忻府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省海運職業技術學校,共設立培訓教室6個,都具備電視、vcd等先進的教學設施。建設培訓基地6個,其中玉米專業3個,蔬菜專業2個,奶牛專業1個。

在專案管理方面,開發了“全國新型農民科技培訓管理系統”軟體,使得整個專案在核心農戶擋案管理;教師、教材、教學管理安排;相關政策法規學習匯綜以及資金管理使用等方面更加科學、高效。

二、創新培訓模式,千方百計提高培訓效果

我區的“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實施初期,按照“進村入戶,核心培訓,包教包會,示範帶動,全面覆蓋”的原則,在全區13個鄉鎮辦事處全面展開,其中玉米專業1500戶、蔬菜專業200戶、奶牛專業300戶。確保通過核心農戶的示範,帶動全村及周邊村的農業發展,結合“四個一”(即一張培訓卡、一張明白紙、一本科技教材、每個培訓點一張技術光碟)的傳送,在20xx年冬20xx年春的農閒時節,首先在13個專案實施鄉鎮分別召開了由專案涉及村的支部書記、村長參加的科技培訓進村入戶動員會。為了圓滿完成培訓任務,確保培訓效果,我們不斷創新培訓模式,豐富培訓內容。採取核心農戶專業性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教室授課和基地大田觀摩相結合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培訓的方式一是核心農戶培訓與普及性培訓相結合,在培訓核心農戶的同時,做好宣傳發動,吸收更多的農民參加培訓,除培訓2000戶核心農戶外覆蓋普通農民3.5萬戶;二是集中培訓與巡迴指導相結合,以鄉鎮為單位集中辦班15次,其中玉米專業8次,培訓農戶2500戶;奶牛專業5次、參加人數600餘人;蔬菜專業3次,參加人數900多人次。玉米專業的培訓以進村入戶培訓為主,涉及的54個專案村,平均進村1、8次,在村委會、街道、農戶小院、田間地頭小規模培訓200餘次。農忙時節,有的專案實施村農民白天忙農事人員難組織,我們就採取晚上以村集中辦班的方式對核心農戶進行技術培訓,利用晚上的時間共辦班20餘次。20xx年3月17日從省農科院、農業廳蔬菜辦請來專家在區政府大禮堂舉辦了“全區蔬菜種植技術培訓會”,參加培訓的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的蔬菜專業核心農戶200名、區農口有關科技人員、主要菜區的廣大菜農共計人數800多人。20xx年3月25日以4個奶牛養殖專案實施鄉鎮為單位,舉行了奶牛高產養殖集中培訓會,授課教師除了專案技術組的講師外還請了市裡的奶牛專家,300名奶牛養殖核心農戶參加了培訓,還有奶牛養殖村廣大的奶牛飼養戶,人數達450多人。在整個階段的培訓活動中,發放教材2300本、技術手冊2000冊、各種資料8000多份,科技光碟90餘張;三是培訓基地展示田觀摩與現場指導相結合,20xx年9月8日、10日、13日、15日,我們先後組織奇村鎮、播明鎮、東樓鄉、秦城鄉、合索鄉、解原鄉等鄉鎮農民。

舉行了4次大規模的基地示範田觀摩現場指導培訓會,主要參觀了:

1)盧野基地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園區,共有56個示範品種,佔地20畝;

2)專案單位和忻府區種子管理站共建的玉米新品種展示基地;

3)專案基地和農業開發辦,共建的董村鎮玉米新品種、新技術示範基地,佔地150畝,30個品種示範;

4)原種場玉米優良品種示範園。

核心農戶通過親眼目睹了各個優良品種的主要性狀,玉米高效栽培各項新技術的使用效果,親耳聆聽了培訓教師的現場講解,理論聯絡實際為鞏固所學技術指導高產高效的玉米種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基地觀摩培訓的人數達到1500人,這種觀摩培訓的模式用時短效果好,受到了廣大核心農戶的一致好評。

培訓教材和資料除了省、市農業部門精心編輯出版的農業實用技術書籍外,我們通過技術人員深入農戶田間地頭調查生產中存在的問題,農民的需要,專門印發了技術手冊、農事明白紙和大量的技術資料宣傳單。針對我區實情和專案要求,共精選17項實用技術重點講授推廣。其中玉米高產種植技術:

(1)玉米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2)玉米旱作節水栽培技術

(3)玉米品種優化技術

(4)玉米化控技術

(5)玉米病蟲害防治技術

(6)玉米立體種植技術

(7)玉米配方施肥技術

(8)玉米種子生產技術。

奶牛高產養殖技術:

(1)奶牛品種改良

(2)奶牛冷凍配種技術

(3)奶牛高產養殖

(4)奶牛疫病防治技術

(5)奶牛秸稈青儲飼料加工技術。

溫室大棚高效栽培技術:

(1)大棚水果栽培技術

(2)大棚蔬菜栽培技術

(3)大棚沼氣利用技術。

這些技術基本上都是當前農民迫切需要的實用技術,除此外,還結合農業政策、法規對農民進行了普法教育。

為了使“核心農戶的選擇更具有代表性、培訓內容講授更具有針對性”,在專案實施過程中,專案技術組及包點培訓教師與各村幹部對科技培訓的工作做了進一步的探討。根據各村農民具體情況和要求,有的村對核心農戶進行了個別調整,有的村調整、增加了培訓的內容。許多專案實施村通過前一階段培訓工作實施的進一步認識,對培訓工作相當重視,如奇村鎮唐林村還專門成立了科技培訓協會,由協會根據農時、全村科學種田的需求聯絡、安排培訓的具體事務。甜糯玉米種植戶,成立了甜糯玉米協會,協會培訓單位聯合進行了甜糯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操作培訓。

根據專案實施方案的管理考核要求,我們投入一寫經費設計開發“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管理軟體”,對核心農戶全部計算機規範管理,同時建立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戶的評價考核。各種形式的培訓活動均受到了鄉鎮和村裡的大力支援,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熱烈歡迎。我們在農業局和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設立了熱線諮詢電話,共接受農民技術諮詢電話262次,其中播明鎮農民反映出苗後的玉米出現大面積的異常現象,農技中心的技術人員及時前往診斷,指導農民進行了補救措施。

三、嚴格專案資金管理,把有限資金效果最大化

培訓經費按專案實施進度實行專款專用,專項管理。專案實施所需資金及使用情況,實行審計制度。審計報告和資金預算、決算一併報專案辦公室審批列支。專案設立專帳管理,一支筆審批,統一開支範圍,統一報銷程式,統一費用管理,建立完整的財務檔案。資金的使用主要用於購買、編印教材、技術材料,明白紙,購買培訓器材,以及包村教教師講課培訓費補助,交通費用等。

四、建立監督監管機制

為了保證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的落實,區農業局成立了監督考核小組建立了對技術人員和核心農戶的評價考核制度,通過層層簽訂責任狀,與技術人員簽訂了責任書,監督考核小組對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和培訓效果進行嚴格考核,不定期進村入戶抽查,通過與核心農戶訪談和由核心農戶填寫評價表,對技術人員進行考核,按考核分數排出名次,與年度考核、職稱評聘掛鉤。凡弄虛作假的,年度考核視為不合格。表現突出的給予表彰獎勵。對核心農戶的考核,由技術人員測評和全體村民評價,考核合格的發給綠色證書,考核不合格的,繼續培訓直至合格為止。

第二部分專案實施的成效和一些成功典型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專案的實施,提高了我區玉米種植、奶牛養殖、城郊蔬菜種植效益,促進玉米、奶牛、蔬菜這三個主導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了全區農民的科技素質的不斷提升;促進了我區農業科學種田水平的整體提高;促進了常規玉米、特色玉米、蔬菜等綠色食品生產和無公害生產基地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農技推廣服務體系的建設和服務創新。在2000名核心農戶中湧現出了一大批種田大戶、養殖大戶,更主要的出現了不少自己種田、養殖,又能在本領域提供相關服務、帶動更多農戶發家致富的農民經紀人。

玉米專業核心農戶孔中秀,通過專案培訓和自己鑽研掌握了一套因地引種,高效種植甜懦玉米的技術。他自己家裡的10畝地全部種植了甜懦玉米,同時還擔任一個公司甜懦玉米綠色食品生產基地的技術員,負責2個鄉鎮6個村近2000畝甜懦玉米的生產任務,帶動一批核心農戶推廣玉米綠色食品生產技術,合理安排輪作,畝產值達1700元以上,農民純收入達千元。還有核心農戶崔玉卯憑著自己掌握的過硬技術,承包土地300畝,合理選擇品種、安排播期,全部種植甜懦玉米,收到很高的經濟效益。

蔬菜專業核心農戶趙黃科,擔任著南城辦事處新農村的村主任,按照新型農民科技培訓會的要求,認真學習種菜新知識,引進新品種,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觀念,科學種植蔬菜,效益穩步增長,他種植的溫室,創下了畝收入28000元的好成績。具體情況如下:茬口安排:按照溫室蔬菜生產工藝流程,一年兩大茬,西芹西紅柿兩茬生產模式,西芹7月下旬育苗,10月中旬定植,元月上旬採收上市,7月中旬拉秧,對比前向年西葫蘆一大茬生產,生產週期延長,西芹秋季和平病害少,西紅柿採用冬春茬產量高,採收期長,效益較好。田間管理:蔬菜整個生產期管理全部採用新技術,改變傳統種植管理模式,注重科學,實行配方施肥,西葫蘆吊架,並採用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注重西芹、西紅柿品質的提高,增加經濟效益,對比前幾年大肥大水,缺乏科學田間管理,隨意盲目澆水、施肥、噴藥,生產成本大下降,田間病害得到全面控制。趙黃科溫室實種面積0.6畝,西芹產量3200千克,收入2560元;西紅市產量4000千克,收入13800元,摺合畝收入27933元,效果明顯。我們在新農村建設了溫室蔬菜大棚生產技術培訓基地,在他和其他核心農戶的的帶動下,全村逐漸縮減的溫室蔬菜面積05年增加到240畝,達到歷史最高水平,畝收入達23000元,成為忻州市郊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忻府區張鄉高村是我區奶牛養殖大村,也是奶牛核心農戶最多地方一個村,核心農戶秦俏平經營良源忻定奶牛場,存欄奶牛60頭,其中產奶牛34頭,過去每頭牛平均日產奶16公斤,由於多年來養殖技術落後一直沒有較高的經濟效益。2004年成為核心農戶以來,認真學習奶牛相關技術,從奶牛的配種輸精、飼養管理、疾病防治到種植優質牧草都認真鑽研,精心領會。通過把掌握的新技術運用到牛場的管理經營中,到2005年下半年,存欄奶牛從外部觀察有了明顯的改善,配種方面也開始給每頭奶牛建立擋案,杜絕過去的近親繁殖,逐步使品種優化。飼料管理上以貯青為主,再加上搭配苜蓿粉和精飼料,產奶量逐月上升,每頭牛平均日產奶達23公斤,經濟效益也逐步提高。同時牛場也形成一套“推良種、喂貯青、階段養、標準給、科學管理”的科學飼養規程,管理上重點抓四個環節:一是抓良種,嚴把母本關;二是抓防疫,嚴把抗病關;三是抓青貯,嚴把飼養關;四是抓方法,嚴把技術關。高村的奶牛養殖通過我們在這裡建培訓基地,無論是象秦俏平這樣的養殖大戶,還是養3頭5頭的小戶,養殖技術上均有很大的提高,正逐步成為蒙牛、古城等國內幾個大奶業集團的優質牛奶生產基地。

第三部分存在問題及下一步打算

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是建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需要。生產要發展,科技是關鍵。要把現有科學技術普及到千家萬戶,必須有一批新型農民。綜觀我區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地方政府經濟落後,從財力人力上還不能更好地利用國家實施專案的東風,配套一定資金更好地促進農民科技普及的有效途徑,儘快提高我區農民科學種田的整體水平;

二是培訓專業不能與專案村產業更細緻緊密地結合,雖然玉米是忻州農業的主導產業,但各縣各村情況各異,比如有的村以種植紅薯出名,有的村是多年的蔬菜制種基地;

三是在數量有限的核心農戶選擇上還不能做到更具代表性、典型性;

四是在培訓模式和手段上儘管我們也下了很大力氣,但總體效果還不是更好,同時自身的科學素質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下一步工作打算,首先要充分認識到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作在新時期的重要性、長期性、艱鉅性,農民科技培訓任重而道遠。我們經過2年的專案實施,已初步建立了一支農業科技培訓的技術隊伍,發展了一批合格的新型農民核心農戶,掌握了一套比較有效的培訓模式。在繼續爭取上級部門培訓專案的同時,結合農業部門工作和其他農業專案的實施,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定期回訪2000名核心農戶,發展更多的核心農戶,以帶動農民走山依靠科技發家致富的道路。

職業農民培訓總結5

20xx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省農委的大力指導下,以鄉村振興戰略對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新要求為導向,以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構建現代農業三大體系為目標,整合資源,著力提高培訓的針對性、規範性和實效性,為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推進我市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現總結如下:

一、任務完成情況

20xx年,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共2340人(含廣德)。其中,宣州區完成培訓400人,郎溪縣完成培訓280人,寧國市完成培訓350人,涇縣完成培訓350人,旌德縣完成培訓360人,績溪縣完成培訓300人,廣德縣完成培訓300人。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統一部署,我市8月底全面完成了培訓任務,並按時序要求對各專案縣進行了考核驗收和績效評價。

二、工作開展情況

(一)加強領導,落實培訓工作責任制。我市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作為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重要舉措,建立職責明確、分級負責的管理機制。市農委、市財政及委屬農技、畜牧、水產等部門建立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會商協作體制。各縣市區高度重視,各地都成立了高規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評審組。領導組由分管縣長任組長,農委、財政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新型職業農民的資格審查、認定和管理工作,確保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公正、規範、有序。

(二)加強調研,探索培育工作的新模式。為了使新型農民培育民生工程工作更好的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的需要,進一步提高培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遴選好生產經營型培育物件和電商人才的培育物件,市農委年初到各縣市區開展多種形式的調研和座談,以確保培育物件選準選對,培訓課程安排符合農事農情,培訓模式與生產實際密切結合。我們在總結旌德縣“精準定位”靶向式培訓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各縣大膽的嘗試和探索適合本地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模式,以提高培訓效能。

(三)加強管理,紮實做好培訓基礎工作。一是對各縣的整體培訓方案和分專業培訓計劃嚴格把關,整體方案要求目標任務、工作進度和保障措施明確,分專業的培訓計劃要求圍繞各地生產經營需要,明確培訓時間、培訓內容、培訓階段要求。二是嚴把培訓時間和質量關,各培訓機構均嚴格按照農業部發布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規範》,結合本地職業農民特點、學習規律和生產經營需要,科學設定培訓專業課程,精心安排培訓內容,實行模組化教學。三是規範實施培訓進度月報制。實行專案進展月度報告制度,要求專案縣每月都需報送月報表和分析報告,對培訓進度進行嚴格把關。四是嚴格組織專案驗收。各地培訓機構在完成培訓任務後,提出驗收申請,各縣(市、區)農委、縣財政等組成專人的驗收組進行驗收,按照省農委及市民生辦下發驗收標準進行綜合評定。五是實行培訓評價機制。實行日常月度評價、中期階段性評價和通過全國農業科教雲平臺、雲上智農APP線上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機制,督促各專案縣將工作抓小落實,分階推進。六是加強培訓效果回訪制度。專案縣民生辦對受訓學員實行百分之百回訪,市農委在專案實施中期和年終,以電話抽查的方式瞭解學員參訓情況及效果。

(四)突出重點,著力提高培訓質量。一是立足產業培育,根據我市各地產業發展水平和培育物件特點,分類別分產業分層次開展培育,強化培育針對性和扶貧帶動型。二是以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培育物件,科學安排培訓內容和課程,採取“點單式”培訓,課程安排力求綜合性、專業性結合,重點安排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電子商務等方面的專題課程,以滿足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的知識需求。三是遴選專業理論水平高、實踐經驗和教學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深受農民歡迎的專家、教授以及優秀的農村實用人才聘為授課教師,每個班級至少聘請2名以上省級專家,1名專業行業內領軍人物。我市各專案縣結合各地產業發展,廣泛與安徽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安徽科技學院等高校加強聯絡,邀請了一批技術行業專家擔任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的兼職教師。四是充分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每個培訓專業建立一個實訓基地,採取分片、分班、分期和農學結合的方式,採用田間學校教學理念,授課過程著重操作技能的演示和答疑,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加強宣傳,營造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良好的社會氛圍。我市除了利用第一堂課、發放明白紙、設定宣傳橫幅、展板等常規的方式進行宣傳外,重點宣傳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典型經驗和有效做法,按照省農委的部署,深入挖掘了14個新型職業農民創業興業的典型進行宣傳,在當地政府門戶網、農業資訊網對他們在培育前後的產業發展對比,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利用以及帶動周邊農民致富情況進行深度報道,既激發了廣大農民學科技創業致富的熱情,也擴大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的影響力。

(六)加強監管,認真把控專案實施的關口。我市在工作中嚴把培訓物件的遴選關,培訓機構由專案縣農委會同縣財政局採取政府採購的方式遴選,並報省農委備案;嚴把培訓實效督導關,在工作督查中,我們堅持做到既督事,也督人,更督效。課前盯教案,對培訓機構上報的教案反覆研究,在課程設定、師資遴選上嚴格把關,課堂盯教學,堅持實行第一堂課、班主任隨堂聽課、課後學員評價等多方面的教學制度,課後盯運用,理論課與實踐課同步開展,著力提高學員學以致用的操作水平。嚴把培育方式創新突破關,堅持分類分級分層次開展培訓,在培訓中重實訓、強服務,做到系統知識培訓與跟蹤指導服務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傳統培訓方法與現代化手段相結合。

(七)加強督導,做好專案的驗收考評工作。一是按照省農委制定下發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辦法,我們對各縣市區農委日常基礎性工作提出了要求,將月報表等常規工作報送的及時性和正確率,臨時性工作完成情況做為年度對縣考核的參考依據。二是組織開展了中期檢查,通過檢視資料、實地查驗等形式對各縣市區民生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瞭解培訓工作進展,推進工作實施。三是組織開展了民生工程專案年終績效評價,重點通過檢視自評資料、到培訓機構實地查驗、電話抽查受訓學員、召開部分培訓物件座談調查等形式,瞭解培訓效果,並對各縣市區農委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進行了認真評價排序,促進工作更好開展。

三、取得培訓成效

一是培訓內容緊密結合當前農業生產,為受訓學員解決了生產實際問題,學員的種養水平均有了較大的提高,能夠較好地掌握先進的種養技術,做到綠色增效。如:宣州區鍾道遠的夢辰草莓種植家庭農場臨近城市近郊,通過學習和參觀,今年草莓定植後長勢良好,預計畝產值達3萬元。該農場註冊了公眾號和微信群,對種植的綠色有機生態草莓進行了廣泛宣傳。培訓學員胡曉明所在的雙東茭白種植專業合作社今年推廣茭白3800畝,畝產達3000kg,對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是加強了培訓學員與技術指導員的聯絡。通過培訓,每位學員都有一名技術指導員跟蹤指導服務,在以後的生產中遇到問題隨時都可以與指導員聯絡,既幫助農戶解決了問題,也有利於區農委各業務單位農技推廣工作的開展。如宣州區學員張炎山通過培訓後,在區菜辦技術員的指導下進行“一稻一菜”試驗示範,目前已完成測產工作,測產結果表明增產顯著,畝產鮮食大豆達500kg,效益增加明顯。其種植模式今後有望在宣州區大面積推廣。

三是增加了學員之間的交流。通過培訓學員之間互相交流,相互取經。在職業農民羅念念帶動下,區農委在洪林農業示範園建成了兩萬畝的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成立了南宣稻漁綜合種養合作聯社。7月31日至8月1日,省農委在宣城市宣州區召開全省稻漁綜合種養現場會,並參觀了洪林萬畝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基地、小龍蝦交易市場、稻蝦輪作示範點、稻蝦鰍綜合養殖示範點等現場,向全省推廣稻漁種養新模式。11月26日,念念合作社在全國稻漁綜合種養模式創新大賽獲得銀獎、綠色生態獎。

四是增強了農民產業發展的信心。學員們普遍認為培訓內容針對性強、教師講課水平高、方式方法靈活多樣、管理規範、服務到位。通過三農問題、現代農業發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政策、體驗式的農耕文化、社會責任等培訓,把握了巨集觀形勢。培訓中還融入支農惠農政策、農業專案申報、合作社法規、財務管理、合同法、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認定、農業金融等內容,提升了經營管理能力。通過網路營銷、市場行銷、品牌建設等培訓,建立了對農產品生鮮電商、渠道建立、品牌塑造等問題的深層次認識。讓學員對從事農業充滿了希望。如績溪縣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參訓學員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8家,創辦家庭農場21家,開辦農家樂9家,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和電商服務32人,學有所用,極大發揮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社會效益。同時36名培訓學員通過銀企聯合,獲得銀行對新型職業農民的政策資金扶持,據不完全統計,有7名學員分別在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獲得354萬貸款資金,增強他們發展產業的動力。

四、存在問題

在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過程中,各專案縣面臨一些問題和挑戰,一是優質師資緊缺。二、培訓規範過於細化與專業設定存在一定衝突。農業部的培訓規範太過細化,而在一個農業小縣,有些特色種養業的家庭農場或者專業合作社數量有限,而現實中又確實需要培訓。如果按照培訓規範操作,有些人就不便納入培訓物件,如果納入培訓,培訓資源浪費較大等。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認真做好新型職業農民後續跟蹤服務工作

根據農技人員聯絡服務制度要求,農技人員對結對指導的新型職業農民全方位系統化的跟蹤服務,推廣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提高新型職業農民科學種養水平,做好新型職業農民的扶持工作。

(二)通過科技示範帶動農民整體科技水平的提升。

將新型職業農民納入科技示範戶範疇,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通過開展農業科技示範,帶動周邊農民應用新技術,影響和帶動大家共同富裕,提高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專案和農技推廣補助專案實施疊加效果。

(三)通過現場指導,有針對性的開展培訓。

在農村田間地頭對農民進行講解、示範、操作和解答,直接面對農民,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作為培訓物件,指導人員與農民零距離交流,以現場會的形式開展培訓,有針對性地重點解決當前生產與推廣運用的新技術,培訓內容緊密圍繞種植、養殖、追肥、滅草、防蟲、治病等知識,有針對性地答農所問、釋農所疑、解農所惑,通過現場培訓指導提高農民的種養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