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沙盤遊戲技術

才智咖 人氣:1.75W

心理專家發現,行為和情緒問題常來自於:“愛的匱乏”和“內心衝突”這兩大類。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心理沙盤遊戲技術,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心理沙盤遊戲技術

高品質的“愛”,是指母親能像“鏡子”一樣即時且不失真的“看見”寶寶,並且按照寶寶的“需求”而非按照家長的“以為”去“迴應”他們。

這原本是母嬰之間不可替代的默契和連結。可是,很多媽媽們被一些“非心理”的傳統經驗所誤導,反而不能發揮出這種“原始的母愛”。更何況,很多職業女性往往在寶寶最需要媽媽的6-12月之前,就要放下孩子去上班了。

所謂“內心衝突”:比如寶寶玩到一身泥,寶寶體驗到的是“很開心很盡興很有成就感”,而媽媽體驗到的卻是焦慮,她會說:“天哪天吶,這麼髒,會生病的!”、或者“天哪天吶,你是嫌我還不夠辛苦嗎”。

於是,孩子的內心產生了“衝突”:“到底是我的感受和想法錯了,還是媽媽說的錯了?”。類似的情況如不斷地發生,孩子便開始懷疑自身內在的那些“直覺、認知”。他們或者因“懷疑壓抑自己”而變得“不自信、膽小害羞”,或者因“不想壓抑拼命表達”而變得“不聽話總惹事”。

如果父母及老師們“360度”地給予了過多的“評價和控制”。孩子們為了不和父母的價值觀或控制產生衝突,也就只能呈現出“一片空白”了。

為何只有“沙盤遊戲”才能幫助到孩子?

人是自帶程式的蘋果電腦, 寶寶們不自主的需要去“拒絕外來的控制和干擾”。更何況,寶寶們也已經對大人們的叨叨產生了免疫,他們會“退縮”到自己的“殼”裡面去。

在10-12歲之前,寶寶們的思維主要是2類:“動作思維”,比如藉助數腳趾頭的動作來思考數量;“形象思維”,比如用圖畫等形象來表達情緒等等。也就是說,寶寶們只思考 “看得見、摸得著”的事情。而所謂的“道理、應該、以後會怎樣......”之類,無法真正的進入到寶寶們的思考之中。大人說了也白說。所以,語言類的諮詢總體來說對孩子效果不佳。

和語言說教不同,“沙戲”正好是一種“非語言”的遊戲。它兼具“遊戲和心理分析”的雙重功能,它來自於遊戲卻遠遠的高於遊戲。它已經是非常專業的心理學體系,而不僅僅只是技術而已。

什麼是“沙盤遊戲”?

80多年前,英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洛溫菲爾德,在自己診所中,放置了玩具和模型、裝沙的盤子、盛水的盤子。於是,孩子們自發地把玩具和模型放到了盛有沙和水的兩個盤子中玩耍。於是,遊戲本身讓孩子們的情緒和症狀獲得了大大的改善。

“沙盤遊戲”的療愈是如何發生的?

1.遊戲本身就是滋養和療愈

心理學各個流派對“遊戲”都有自己的研究。洛溫菲爾德觀察了無數名在其診所玩“沙遊”的孩子之後,得出結論:即便沒有任何心理分析,遊戲本身就是療愈。世界上最偉大的“兒童精神分析的'實踐者”溫尼科特在諮詢中使用的也是遊戲通。

遊戲對心靈是如此的可貴,我想,即便將“遊戲”比喻成為“心靈的呼吸”也不過分。遊戲是幼兒們對情緒和潛意識的體驗。

因為,遊戲可以讓我們的心靈暫時免除“評價指責和貶低”,所以它是安全的不設防的;遊戲沒有命題和任務,可以讓我們的情緒和思維是開放而流動的,所以它是輕鬆的、自由無約束的。而“安全、輕鬆、無約束”,才是心靈“腦洞大開、智慧大開”所需要的節奏。

2.“沙盤遊戲”來自於遊戲卻高於遊戲

“沙盤遊戲”一直以來,以提供“自由和被保護的空間”為己任,強調無評價無控制的中立態度,讓孩子充分的享受遊戲中的的益處,爆發自身的“小宇宙”。

除此之外,“沙遊”作為非常成熟的心理諮詢的方法,它還具有更神奇的療愈機制。“沙遊”比普通遊戲更專業有效,因為它是我們“通向潛意識的橋樑”。人之所以出現“心理問題”,很多原因來自於我們將“匱乏、痛苦、衝突”壓抑到了潛意識裡面。所謂“潛意識”,就是連我們自己都已經不知道、甚至找不到的心理活動。所以,心理諮詢的任務就是要將“潛意識意識化”,讓我們能捕捉到並讀懂潛意識。

在“沙遊”中,當面對一個個鮮活的沙具,來訪者的內心就會湧出各種未必說得清的感覺(喜歡或者不喜歡的),這就是“潛意識”在藉助我們的“感受”去推動我們的“手”為它們選擇沙具,並通過沙具傳遞著“潛意識”它們自己的資訊。申荷永老師總結說,這就是“得之於心、應之於手”。於是,原本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的心理活動,就這樣被沙遊以“有形”的影象呈現出來了。這真是人類的一個大智慧呢!

也可以說,“沙遊是潛意識給我們託的夢”,就如當年的《愛麗絲夢遊仙境》,在夢裡,她“看見”了一個“大大的自己”和一個“小小的自己”。

但“沙遊”尤其是兒童沙遊,並非僅僅只是周公解夢而已。孩子通過象徵性,在沙遊中的表達、宣洩壓抑、滿足需求、思考衝突等等,才是更大的療愈和意義。

為何孩子們能如此的投入?

可能是“泛靈論”起到了部分作用。在孩子看來,所有的事物都跟人一樣有生命、有靈魂、能對話。所以,當布娃娃掉到地上,寶寶會心疼的問布娃娃:“你是不是很疼呀,你要小心一點喲!”。類似的對話,在“沙遊”中也處處可見。

“沙遊”的另一個重要的療愈機制,是良好的“關係”和“愛”。成熟的諮詢師不會“評價和控制”孩子們。也不會因為他們的沙盤擺的好或不好而少愛他們。這就是心理學倡導的、更是孩子需要的“無條件的愛”。在孩子們玩的時候,諮詢師絕對不會看手機開小差,甚至是“無我”的關注狀態,他們在高品質的看見並回應”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