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產工時的管理

才智咖 人氣:5.3K

生產工時的起源於西方美國,由泰羅發現的,在美國的西部煤礦開採中,當時他發現挖煤工人生產效率比較低下,實行的計時工資。後來經過對工具的改進和對計件工資相結合大大提高了效率。它的方法後來被廣泛流傳應用到各行各業中,都叫它“泰羅制管理方法”。直至今天它的管理理念依然有一定的推廣借鑑意義。

企業生產工時的管理

生產工時,又叫標準工時,它的英文全稱Standard time,簡稱ST。是指一個產品在生產各環節制程中產生的有效工作時間。或者說它是指一個Model從準備加工到Packing結束各階段的標準工時總和。以我司生產的雙工器系列產品來說,生產工時主要包括產品的前加工準備、裝配、除錯、檢測、包裝部分的標準工時累加之和。

那麼,工時是怎樣計算出來的呢?根據前人的經驗,工時的計算有多種多樣:有根據人體動作的研究制定的動作分析法、模特排時法、秒錶測試法、影像分析法等。在製造行業中較為實用的應該是動作分析法。在這裡我簡單簡介一下現今比較流行模特排時法及秒錶測試法:第一,模特排時法,英文MODAPTS,簡稱MOD。又叫“模特法”它是二十世紀60年代澳大利亞人發明的。它將人體與生產實際中操作的動作歸納為21種,1MOD單元=0.129S(即1MOD單元等於0.129秒)具有易懂、易記、實用的特點。比如,伸手取元器件抓在手中,用MOD符號表示即M 3G1,計算方法:M3G1等於4MOD工時就是4*0.129s。再如左右手同時抓螺絲釘穿彈簧墊片圈並將螺絲釘穿入孔中,用MOD符號表示即M3G3P5等。第二,當我們用秒錶法計算工時時,首先也要根據動作分解,以單一動作物件個別來測定,並且要長期的觀測測定。用加權平均計算出工時的正確合理性。秒錶測定中只能計算有效的動作工作時間,當作業中出現等待、返工的作業時不給計算。比如測試作業員穿螺絲釘的動作時間,從伸手拿螺絲開始到螺絲安放到螺孔中結束這一過程中的有效動作時間。中間如有停頓、加工修理、故延、返工的無效動作都不能計算在內。只計算作業中的.正常時值。

在實際操作中,由於我們的作業人員的操作水平差異、動作熟練、心靈手巧各不相同。我們制定的標準工時是不是就完全按照動作及秒錶測試的正常時值來計算呢?答案顯然不能。動作分析及秒錶測試,它只是一種方法,不能完全作業一種標準來執行。我們制定標準工時時,有必需要結合公司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制定自己的標準工時。在計算標準工時時,我們要充分考慮到作業人員的生理及疲勞狀況及準備時間、修理異常時間等,工時要留有一定的寬裕時間。

標準工時不是一成不變的,當我們的生產條件、加工工藝、裝置更新、作業穩定效率提升等諸多因素髮生變化時,我們要重新評估與修訂,能夠達到實際生產效率的統一平衡。

說到這裡,我們制定的工時有什麼意義呢?簡而言之,它即可以作為產品的產能評估、生產計劃佈局、儀表裝置投入使用率、產品銷售報價參考、評估作業員的作業表現,貢獻於生產性向上的諸多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