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下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

才智咖 人氣:3.15W

校長的思想和做法,還有執行的力度都是教師仿效的標準,新課標的落實關鍵看校長的執行力,而堅持才是最重要的關鍵。 小編下面為大家整理關於,歡迎閱讀參考:

新課改下校長課程領導力的提升

一、真正理解“課程”的內涵

課程絕不等同於課堂、科目。課程不僅僅是指學生所應學習的學科總和及其程序與安排。課程是指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程序的總和,它包括學校所教的各門學科和開展的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活動。課程是學校提供給學生在學校期間得以獲取知識、能力、人格以及學習經歷等一切活動的總和。大到學校的硬體設施佈局、辦學思想,小到教師指導、勉勵、批評學生的措辭,均屬課程。

二、校長的教育思想必須“明確”且“正確”

所謂“明確”包含著這樣三層意思:(1)要有明確的教育思想。校長教育思想的形成要站在科學發展觀的高度,把國家的教育方針與學校的辦學實踐有機結合,找準學校發展的著力點、切入點和創新點,形成學校自己的辦學思想,能深刻表述自己的教育思想的內涵,並對它作出恰當、準確、簡潔的表述,形成自己的辦學理念。(2)要明確地宣傳。校長要反覆向全校教職工表達出自己的教育思想、辦學理念,使全體教職工瞭解;認識和把握,形成共識,並內化為全員的自覺行動;(3)要明確凸現教育思想的外化與物件化。努力通過學校的規劃、計劃、規章制度及校園文化,各項活動、物質設施等,不斷強化教育思想的滲透與作用,使全校師生時時處處感覺到。所謂“正確”是指,校長所傳達的教育思想,應當體現出時代精神,反映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總體趨勢,反映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具有明確而正確的教育思想的校長,能夠清楚地告訴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什麼是應當追求的,什麼是不應當追求的;什麼樣的教育方法是可行的',什麼樣的教育方法不可行;什麼樣的教育行為是合理的,什麼樣的教育行為是不合理的;什麼是好教育、好教學;什麼是教育的高質量。形成明確而正確教育思想,是增強校長領導力的重要因素。

三、把準課程方向,轉變觀念

新課程的重點在於培養社會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要教師“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創新能力的培養要解決幾個問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培養興趣,發展個性,培養品德。作為管理者的校長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充分的瞭解。學校教學中的優勢是什麼?不足是什麼?並因此制定與之相適應的發展規劃,加大宣傳和動員的力度,取得黨政,社會,家長的支援。比如我校在培養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個性方面所做的工作就足以說明觀念轉變重要與艱難。在教育中,如果犧牲一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間來培養和保護學生對學習、探索、創造的興趣、愛好、熱愛,那麼在不久的將來,學生自己定會把這些失去的“知識”加倍地找回來;但是,假如犧牲了學生對學習、探索、創造的興趣、愛好、熱愛、甚至犧牲健康、身心與美德,用來讓學生多學習和掌握一些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那麼這些失去的興趣、愛好、熱愛不僅會使已經學習和掌握的科學文化知識失去生命和光彩,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會促使他們徹底失去學習、探索、創造的動機和願望。因此,學生的個人體驗、情感態度並不是什麼邊緣之物,它同知識素養一樣重要,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質。

四、有效的課程管理是提升校長領導力的關鍵。

課程改革呼喚學校課程意識的覺知,執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三級管理的課程政策,使學校不只是課程的執行者,而且真正成為課程改革的主人。然而,這種變革對學校領導而言,實屬一大挑戰。沒有課程化的培養目標,辦學理念便不能得到落實;沒有特色化的課程,辦學特色就不能得以體現。校長的課程領導能力,成為校長專業發展的新使命,成為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校長在課程改革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實踐,付諸行動。校長應當與教師共圖事業,共謀發展,在堅持國家課程標準的前提下掌握課程實施、課程研究、課程開發的主動權,與課程改革一起成長。   校長在提升課程領導力上該如何行動?

(1)建構課程規劃,設定課程框架。對學校而言,課程的開發決不是簡單地增加幾門選修課。而是圍繞“品位高、情趣雅、視野寬”的課程目標定位,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立足學生的興趣,有效利用校內外資源,優化課程結構。學校應確立“基礎課程+特色課程”的課程整體規劃,建立通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實現共同基礎,通過特色課程發展學生的特長,開闊學生視野、體現學校特色,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課程框架。

(2)推動教學改革,促進課程實施。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課堂是學校教學的靈魂。課程實施的關鍵是教學,將理念轉化為課堂中教師教學自覺行為,是學校課程領導成敗的關鍵所在。校長要深入教學實際,堅持“一線工作法”,到教師和學生中去,力求做到“問題在一線發現,困難在一線解決,經驗在一線總結,典型在一線推廣,任務在一線落實”。校長要主動承擔教學任務,立足教學前沿,大膽進行教學改革,把握教學工作主動權和決策發言權;要經常調查研究,通過聽課、評課、問卷調查、師生座談等手段,瞭解學情、教情,改進、完善教育教學方法;要有效督察指導,通過重心下移、指導前移,隨時將問題解決在一線,提高工作效能;要不斷總結推廣改革成果,通過發現典型,總結經驗,及時推廣,讓同伴受益。

(3)理解新課程內涵,改革舊的評價制度。

“應試教育”方式方法已深入人心,教師已習慣“填鴨式”教學,“題海戰術”加以強化,家長已習慣以成績論英雄與成敗。

校長在新課程推行的領導力就體現在否定原有的評價體系,建立新的評價制度。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校長要從課堂教學手段著手改變

我們的做法是:把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在指導學生學習的前提下,圍繞重點、難點設定一些問題,讓學生去思考,討論,小結;教師只是提示,歸納。課堂上要求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多動嘴。讓學生在學習中發現樂趣,在學習中摸索方法。在成功中體驗真快樂。

其次,改變單一的“分數”評價學生優劣的體制。每學年,學校都要對上學年做一個小結,對錶現突出的學生進行獎勵和表彰。我們就抓住這個新評價制度宣傳的大好時機,嚴格把關評優口,對那些愛思考,勤動手,品德優良,個性鮮明,特長突出的學生進行隆重表彰。把這些學生的業績,模仿名人字畫製成“校園風雲人物”條幅在校園內予以張貼並贈送給家長。讓學生,家長體驗看得見,摸得著的變化。轉變其觀念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精心組織,帶頭落實。計劃不是用來看的,應付檢查的,而是用來實施的。我校為實行新課改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課程安排上足額安排,日常檢查必須照課表進行查驗。領導小組經常檢查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我兼任的是九年級歷史,為了更好的落實新課程,我不僅認真鑽研教材,還經常給教師上示範課。示範課嚴格按照集體備課時設定的統一模式上課。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問題,先自學,再討論,然後演示,教師只是指導。在疑難問題的討論中一般都有爭論,我也只是讓學生去發揮。形成定論後,學生一般印象深刻,學生在這種方式中學會了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提升了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落實常規,注重實效。新課程要求學生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實踐探究和擴充套件知識面上,教材中常會出現許多開放性問題和實踐性課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知識,還要改變以往以“灌“為主的教學模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他們動腦,動手,動嘴。為了能在教學過程中提高新課程的執行力度,我們通過集體備課,設計了各種課型的基本模式、流程。要求教師按設計步驟授課,教務不定時地進行檢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閱讀,思考,討論找出問題的答案。教師在課堂上解決問題,認真寫好課後反饋,在課堂上解決問題,注重向四十五分鐘要效益。

第五,樹立典型,全面推進。新的教學模式有了,也配套了相應的檢查措施,我們每學期還堅持搞好幾個比賽。一是新課程優質課競賽。比的就是哪位教師能熟練地運用集體備課設計的教學流程,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二是新課程教學效果競賽。比的是哪位教師在課堂教學後的檢測中,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比例大。然後對這些獲獎者進行表彰,樹為典型,立為骨幹;優先晉級,晉職;撥給其教研經費,選送其外出學習、考察;通過集會,板報展示精英風采,介紹其成功經驗,推廣其做法,號召大家都來學習以點帶面,全面提高。

第六,持之以恆。一天做好某件事情不難,一年做好也不難,難就難在一輩的堅持。校長調走了,做法不能改變;大方向定了,只能不斷地改進、完善。一個民族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蘊,但是其形成必須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一個學校的文化底蘊,優良傳統,良好氛圍的形成也要靠長久的積澱。所以這種模式確定之後我們不作輕易改變。熟能生巧,只有教師教得越來越輕鬆,學生學得越來越有興趣,教學效果越來越好,學生學習能力越來越高。新課程的課標才真正得到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