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文及解讀】

才智咖 人氣:1.66W

人民的名義提到“揮淚斬馬謖”,一則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如果認真思考,讓我們獲益良多,都說讀史能明智, 以史為鏡,可以明得失,站在歷史巨人的肩膀上,誰也不會否定你的高度,以史為鑑,古為今用,管理也就少走彎路。

揮淚斬馬謖的故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原文及解讀】

原文 揮淚斬馬謖的故事

司馬懿引兵出關,對抗諸葛亮,雙方把焦點放在街亭,三國演義原著中相關描寫是這樣的:

“孔明大驚曰:“今司馬懿出關,必取街亭,斷吾咽喉之路。”

便問:“誰敢引兵去守街亭?”言未畢,參軍馬謖曰:“某願往。”

馬謖這句話,看諸葛亮如何反應:

孔明曰:“街亭雖小,干係甚重:倘街亭有失,吾大軍皆休矣。

所謂性格決定命運,馬謖的三句話註定了悲劇的開始:

謖曰:“某自幼熟讀兵書,頗知兵法。豈一街亭不能守耶?”

謖曰:“休道司馬懿、張郃,便是曹睿親來,有何懼哉!若有差失,乞斬全家。”

謖曰:“願立軍令狀。”

諸葛亮是個謹慎之人,讓馬謖立軍令狀,派副將王平隨往,還特意交待副將王平一句最核心的話:

安營既畢,便畫四至八道地理形狀圖本來我看。

馬謖與王平到達街亭,面對街亭地形,馬謖做了愚蠢的決定:“山上屯軍”

副將王平對此據理力諫,陳述山上屯軍的利弊得失,建議馬謖慎重考慮,馬謖對王平的諫意不但不聽,最終說了兩句話,斷送了自己的前程:

馬謖說:“吾素讀兵書,丞相諸事尚問於我,汝奈何相阻耶!”

“待吾破了魏兵,到丞相面前須分不得功。”

諸葛亮瞭解此事後,只能仰天長嘆:“馬謖無知,坑陷吾軍矣!

街亭失守,諸葛亮又是如何處理的呢?一邊是軍法,一邊是深深欣賞的愛將,知已,參謀。三國演義中寫諸葛亮的做法簡單明瞭,兩句話:“若不明正軍律,何以服眾?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後,汝之家小,吾按月給與祿糧,汝不必掛心。”叱左右推出斬之。

事後諸葛亮自作表文請自貶丞相之職。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解讀

馬謖在三國中算是很有爭議的一個人物,最著名的有三件事:一是白帝城劉備託孤時提及馬謖的“言過其實”;二是諸葛亮南征孟獲時提出了攻心為上的策略;三是因失街亭從而引發的空城計和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簡稱失空斬。作為蜀軍中為數不多的謀士,究竟該如何評價馬謖其人,而劉備託孤單獨提到馬謖想說明什麼?而失街亭究竟是不是馬謖之罪?馬謖又是死於何時何地呢?今天不妨就來一次腦洞大開,回到三國那段歷史當中,來看看馬謖其人吧。

馬謖,字幼常,三國時期襄陽宜城人,也就是現在的湖北宜城南。馬謖生於公元190年,死於公元228年,年僅39歲(虛歲)。不由得一聲慨嘆,如果當年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沒有殺掉馬謖,憑藉馬謖的的風華正茂,聯手魏延、姜維等猛將,抵抗魏國延續蜀國之氣數,也並非不是空想。

我們在第一回當中已經分析過,諸葛亮在軍事上很難得到劉備的信任,所以才用川蜀勢力的代表人物李嚴來掌管軍權,僅僅讓諸葛亮來主持內政,而不是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一人來統管。作為三國的最高統帥之一,劉備識人用人的本事還是有的。蜀國身處蠻荒之地,不想曹魏、孫權地處中原,人才本就稀少。盡信和不信諸葛亮都是不可取的做法,最佳的方式就是在諸葛亮身邊安插自己信得過的人作為眼線,起到從內監督諸葛亮的作用,同時李嚴從外掌控兵權,一旦諸葛亮有不臣之心,可以迅速的裡應外合。所以劉備的.注意點落在了馬謖的身上。而劉備深知諸葛亮之前得不到器重,自己死後諸葛亮定會推翻之前所設定的軍政綱領,來證明自己的才華。劉備器重之人不為我用,比如魏延、馬超都沒有在諸葛亮的戰鬥序列中得到太多的施展表現機會,託孤重臣李嚴也因為向前線運糧不及時而被治罪。

當然,劉備也並不看好馬謖,因為其荊州幫的背景,以及其兄馬良與諸葛亮的私教,成為諸葛亮的得力參謀長。說到此處,故事的本來面目已經慢慢的浮出水面,我們可以推斷出一個符合各方面邏輯的推論,馬謖就是劉備安插在諸葛亮身邊的那雙眼睛,在萬分緊急的情況下,馬謖也是唯一可能出其不意緝拿諸葛亮的內線。劉備深知諸葛亮的優缺點,所以才會故意在白帝城警告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因為劉備已經算準了諸葛亮會因為這句話,而去重用馬謖,用自己和馬謖的才能展現來證明劉備當年不用諸葛亮是一個錯誤。這樣子劉備對於身後事的佈局才算是完美無缺。

接下來,馬謖也確實展現了自己作為參謀長的才華,時常與諸葛亮秉燭夜談,討論軍事策略,常常討論到大天亮。令諸葛亮刮目相看;再接下來就到了失空斬的故事了。首先說明,失街亭是事實,空城計並不存在,是羅先生完全假借的其他人的故事憑空按到諸葛亮的頭上的,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這件事情,其實也是假的。據史書記載,馬謖丟了街亭之後,逃亡了一段時間被抓回投入大牢。做了逃兵的馬謖本應該被處斬,但在還未行刑之前,馬謖已死。那我們回過頭來看看失街亭到底是不是馬謖的責任。當時諸葛亮的北伐的兵力共有十萬人,這也是諸葛亮能夠拿得出來的幾乎全部家底了。當時蜀國國內總共兵力應該不超過20萬人,還要分兵守住各方面的要塞,所以當時能夠調動的兵馬十萬已經是上限值。諸葛亮居中坐鎮西城指揮,兵力分佈在武都、祁山、西縣、天水、南安這五個據點,同時分兵三萬人給魏延去攻打隴西。而街亭之重要在於街亭是保障進入關中的通道———隴山道西口的暢通。而隴西道全長150公里,一旦一點被突破,十萬蜀國大軍就將被徹底的割裂開來,必將不戰而敗。諸葛亮手中的將領已經分別取攻打隴西和守五個關隘了,已經沒有可以拿的出手的將領去守住街亭要地了,馬謖這時候主動請纓,其精神可嘉。諸葛亮只能派出一萬人馬給馬謖帶著去守街亭。而對手曹魏大將張郃已經是三國後期一等一的武將了,手中還有五萬精騎。誰先到達街亭誰將佔據整個話語權。

所以馬謖並無過錯,即便是諸葛亮本人帶著王平和1萬人來守街亭,也未必能夠得到比馬謖更好的結果。而在三國演義中,把此次北伐失利的全部原因嫁禍給馬謖,真是三國演義當中的第一冤案啊。

至於諸葛亮為什麼會起了殺心呢,有兩點原因,明線上當時的蜀漢政權並不完全掌控在諸葛亮手中,如果失敗的責任由諸葛亮來承擔的話,對於其掌控蜀漢的軍政大權是不利的,因為朝中就會有原來的川蜀幫的勢力來干預影響。所以必須要找到一個替罪羊來頂包,馬謖是諸葛亮最信賴的人,可以拿來定罪,但諸葛亮並不想殺馬謖。但第二個原因的出現,改變了諸葛亮的想法,馬謖逃跑了,為什麼呢?馬謖認為諸葛亮拿自己頂包是因為看出來劉備託孤時的疑點,要接機除掉自己。而諸葛亮聯想到馬謖第一次違抗自己的命令、然後逃跑,不由得不聯想到當年先主劉備託孤時的那段評價馬謖的話,自然也是嚇出一身冷汗,下令緝拿馬謖。後終於抓到馬謖,投在大獄中,在獄中亡故。並非當時在軍中就揮淚斬了馬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