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怎樣避開求職陷阱

才智咖 人氣:2.08W

求職陷阱一般是指犯罪分子利用人們求職心切而採用的手段,用於騙取求職人員的財物、個人資訊或者低廉甚至免費的人工。大學生怎樣避開求職陷阱呢?下面小編來給大家支招,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大學生怎樣避開求職陷阱

大學生避開求職陷阱的方法

1、不要輕信路邊的招聘資訊(廣告),而應該通過合法的、正當的、信譽好的資訊渠道來掌握和了解招聘資訊。路邊的招貼廣告多是非法中介機構用來騙取求職者錢財的幌子,其許諾的職位、薪水多是海市蜃樓、空中樓閣,只有騙取求職者的求職費才是貨真價實的。

2、要儘可能直接到用人單位求職,不要把求職的希望全部寄託在人才中介公司上。有些求職者天真地以為自己交了 求職費 ,對方就一定會給自己找到工作。事實上,有些 黑心 人才中介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收取求職者的各項費用,對是否找到合適的工作不聞不問。

3、求職者不要輕信對方收取報名費、介紹費之類的言語,更不要交押金。求職者有權拒絕各種不合理的收費。

4、拒絕高薪誘惑。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高薪雖然誘人,但首先要斟酌清楚自己的條件和特長,看自己是否能為用人單位創造良好的'效益,是否能對得起 高薪 。若答案是否定的,則要在心裡多打幾個問號:為什麼他們會錄用我?多長個心眼便少一份受騙的可能。

5、拒交各種名義的費用。任何招聘單位,以任何名義向求職者收取抵押金、服裝費、產品押金、風險金、報名費、培訓費等行為,都屬非法行為。招聘單位培訓本單位的職工,也不準收取培訓費。求職者遇到此類情況,要堅持拒交,並向招但地政府勞動監察大隊直接舉報,事態嚴重緊急時直接報警110,以確保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同時可以向媒體曝光等。

6、不輕信許諾到外地上崗。對外地企業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廠、辦事處的高薪招聘,不論其待遇多麼好,求職者千萬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輕信他的口頭許諾,一是不去,二是到勞動保障部門諮詢,並辦理相關的手續,否則會吃大虧,被騙工騙錢甚至被人販子騙賣,悔之晚矣。

7、掌握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求職者在求職前或求職過程中,應主動學習一些勞動法規和相關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職素質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8、多種途徑瞭解公司背景。在求職者正式進入單位之前,想方設法加強對企業的瞭解以免誤入騙子設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單位的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正規單位招聘一般會將招聘地點設在單位的辦公室、會議室,一些以租用房間作為應聘地點的單位,要警惕;

9、謹慎簽定勞動合同。與用人企業籤合同時,求職者要 三看 :一看企業是否經過工商部門登記以及企業註冊的有效期限,否則所籤合同無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準確、清楚、完整,不能用縮寫、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達;三看勞動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備內容,包括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福利、勞動紀律、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等。必須籤書面合同,試用期內也要籤合同。

大學生求職陷阱案例一面試是假,想收押金是真

先進行電話“面試”,輕鬆過關後卻要交納一定的押金、服裝費才能上崗。

近日,某高校的謝力(化名)網上求職時發現對方貓膩,打電話查詢發現是個騙子公司。

謝力在網上釋出了自己的求職簡歷後,很快他就接到一名張姓男子的電話。這名男子自稱是廣東一家公司人力資源部的人事經理,從網上看到了他的簡歷,對其很感興趣。

在詢問了謝力對有關待遇、保險等的看法後,該人事經理就表示謝力已通過了他們的電話“面試”。不過最後他卻表示,來上班之前需要先將800元的押金和服裝費匯到公司的賬號上。“這麼快就通過‘面試’,還要交錢才能上班?”謝力有些疑惑,“更何況我所學專業和這家公司並不沾邊!”隨後,謝力根據對方的號碼通過114進行查詢,得到的答覆卻是該號碼並沒有這樣一個公司,這個號碼是個私人電話。“多虧我沒有匯錢。”

 大學生求職陷阱案例二求工作心切大學生險掉進傳銷“陷阱”

面臨畢業的大四學生,在就業的壓力下差點落進傳銷陷阱。前日,成功脫身的周明(化名)告訴記者:“我要再把妹妹解救出來。”

周明是湖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大四學生,幾個星期前,他接到妹妹的電話,說廣東恩平市有個好工作機會,招聘心切的周明一聽,當天趕往廣東。到了恩平,妹妹將他帶到一個出租屋內,稱這就是“很有發展前途”的某公司,以賣衣服及化妝品為業務,“利潤豐厚”。

幾天後,妹妹向他提出要交3860元的“會費”,並帶走了他的手機等用品。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周明每天都得接受所謂的“業務培訓”,行動不得自由。他提出要走,但涉世未深的妹妹已被完全洗腦,堅決不讓哥哥走。最後,周明藉口要回學校完成畢業論文答辯,離開了廣東。案例三神奇面試電話以下內容根據學生本人口述整理:那天正在參加500強招聘會,手機放在包裡,等到拿出來看的時候,發現一個陌生的未接電話。

這個年頭,這種號碼讓人興奮,心想“是不是有哪家公司約面試呢?”於是打回去了。接電話是一個男青年,我介紹完自己,他說他那邊是太平洋保險的,然後他問我怎麼星期一沒去面試。(他的普通話很不標準,一字一字的咬,而且每句話後還總是要來個升調)我說我沒收到通知,他就說“你不是有在暨南大學招聘會投過簡歷嗎?”我說沒有啊,(暨大招聘會我雖然有去,但是隻投了兩家銀行,並沒有投什麼保險,我記得很清楚。)然後他說你是不是忘記了,我模糊沒怎麼回答,然後他就說“那我現在通知你下個週四過來面試,地點在×××。”我說行的。

他又說了一堆話,具體說什麼忘記了,但是最後一句話卻讓我很難忘:“„„那到時就期待你的到來喔~喔~喔~(超波浪型的升調)”我聽得很無語,連忙說行的,行的,到時看。晚上回到宿舍一說,宿舍也有一同學收到同樣通知,結尾也一樣,我們彼此無語。最後也沒去面試了。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騙局呢?在此提醒各位畢業生,在一些大型招聘會上,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專門收集畢業生的簡歷。

隨後以用人單位人力資源經理的名義約見畢業生面試。誘騙畢業生進行傳銷活動。案例四招聘會上新陷阱面試丟手機陳同學參加了一場招聘會,向包括“華斌”公司在內的多家公司投遞簡歷。25日下午,一小姐自稱姓張,是“華斌”公司工作人員,打電話通知陳已被意向聘用,通過面試即可上班。半小時後,陳與自稱李經理的男子在某賓館見面。正談話時,張小姐來電,稱讓李經理接電話。李將公文包交給陳後走到門外。陳等了半個小時,也不見李回來。她撥打自己手機,發現已關機。派出所民警聞訊趕到,發現“李經理”的公文包是僅值幾塊錢的“地攤貨”,包內裝滿廢紙。民警調查得知,“華斌”公司根本沒有“張小姐”和“李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