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文化

才智咖 人氣:3.01W

真誠的老闆從不談文化。即使談,那也是被別人逼出來的。

企業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沒有文化

張瑞敏在海爾創業之初不談文化;馬雲在阿里巴巴創業之初不談文化,柳傳志在聯想創業之初不談文化……所有老闆在創業之初都不談文化。他們全神貫注的事情只有一個:如何搞好企業經營。等到他們的企業成功以後,就有無數的專家、學者、媒體、文人,打著研究總結傳播宣傳的旗號,來與他們談論企業文化了。

於是這些老闆不得不開始談文化,不然沒法打發這些人。他們也被逼的不得不到處演講文化,否則就會被社會誤解指責。

於是這些企業就有了企業文化。本來企業根本沒有注意到,經過這些高人的提醒,才發現自己很有文化,而且還有很不錯的文化。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些企業絕不是為了文化而經營的。經營是因,文化是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些聲稱能夠借別人的豆,幫助企業種自己的瓜的高人,除了騙子還是騙子。

在這些高人騙子鼓吹下,很多渴望成功的企業,也按照這些高人的描述,照貓畫老虎,依葫蘆畫瓢,給自己的企業製造出企業文化。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形象層,層層疊疊,樣樣不缺。這種文化裝修工程,在眾多文化裝修工,眾多文化裝修公司的努力下,在中國盛行幾十年,打造了無數“很有文化”的公司企業。

然而企業文化的“成功”,並不等於就是企業的成功。因為這種文化是形式主義的,對企業經營沒有絲毫益處。很多企業老闆忘記了一個事實:企業文化建設是要花錢的。企業花費大量的金錢,聘請了高人大師,支付了大筆酬金,印製了大量檔案,粉刷了大量標語,開展了大量活動,舉辦了大量儀式,才發現最後只得到一具空殼,一具僵死的文化空殼。不但沒有實際效益,反而浪費了很多錢財。有些企業甚至因此而倒閉。

在文化裝修風潮盛行之下,企業文化不僅形成一個古典定義,而且還形成了一個古典套路。按照這個定義和套路,企業文化只是為文化而文化,片面追求高大全,追求炫麗獨特精彩豪華,從理念、使命、願景、精神、價值觀,到制度,標識,口號,文化手冊,形象工程,文娛活動,面面俱到一個都不能少。不管企業規模大小,無論經營業務需要,只要是搞企業文化,就必須沿著這條軌跡行進。否則,就顯得自己不夠水準,不夠專業,不夠大氣,不夠檔次。

企業內部也專門設立了企業文化機構,專門負責為文化而文化。一大批文人秀才,每天都在絞盡腦汁,舞文弄墨,總希望搞點名堂,做點成績,弄點聲響,出點顏色,否則就很容易被輕視,被邊緣化,被排擠到企業核心權力利益圈子之外。事實上,他們從一開始就已經被輕視被排擠被邊緣化了,再多的努力也只能是徒勞掙扎。於是企業文化成了擺設,成了裝飾,成了門面,成了抹布——用時信手拈來,不用時丟棄一旁。企業文化人成了企業裡最苦逼得一群人,放屁不響,說話沒用,吃力不討好,費心無功勞。

越是虛偽不誠懇的老闆,就越是喜歡四處炫耀企業文化。這些人天生缺乏一顆真誠的內心,也沒有對員工利益的真切關懷,更不喜歡什麼企業民主。這些人所需要的,是形式主義帶給自己的.實在好處。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在不正常的政治文化裡,形式主義能夠給這些人帶來政治利益,這才是推動企業文化走向形式主義的幕後推手。

有需求就有市場。既然有人需要形式主義,需要文化裝修工程,自然就有文化裝修工,文化裝修公司。不管這些諮詢公司標榜自己,如何獨特,如何深度,如何權威,如何專業,其操作套路都是一樣的。總之是一個比一個能吹,一個比一個會做,一個工程比一個工程豪華、壯觀、炫麗、龐大。企業有多少錢可糟蹋,他們就能做多大的工程。不管錢鬆與錢緊,總有一款適合您。只有捨不得花錢的企業,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文化。

當文化成為虛偽的代名詞,當形式被當作本質來建設,當文化與戰略完全割裂,當企業政治利益背離經營利益,當經營文化屈服政治文化,當企業文化成為門面裝修之時,企業文化就不僅沒有價值和意義,反而成為十分有害的東西。

TAGS: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