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挖牆腳,不如培養人

才智咖 人氣:1.5W

企業要能不缺人,特別是關鍵崗位的人,一要能識別關鍵崗位;二要有提升關鍵崗位人的能力的技能;三要能儲備關鍵崗位的接替人選。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與其挖牆腳,不如培養人,希望能幫到你哦,更多內容請瀏覽(本站)。2

與其挖牆腳,不如培養人

年底,在職場中一般又稱為“跳槽季”,這個階段,各種企業的很多人通常會有另覓東家的想法,由此,那些缺人的企業,在這個階段往往表現得比較亢奮,躍躍欲試,想盡辦法“挖牆腳”,甚至不惜花重金。我也經常和各類企業大大小小的老闆進行交流:為何熱衷幹這事?無論給出什麼答案,有三點是共通的:

第一、企業內沒有合適人選;

第二、挖現成的人來幹,省事;

第三、這些空降兵能帶來新經驗。

為什麼企業需要用人之時,才會驚覺無人可用?無外在這三點:一沒有人才規劃;二沒有系統的培養方略;三沒有賦予關鍵崗位的人才供應鏈意識和行動。老闆無論大小,言談必論戰略規劃,這是毫無疑問的,辦企業,怎麼可能沒有方向?但是,若沒有同步推進人才規劃,再好的戰略構想因為沒有人去完成,最後都是“然並卵”,落不了地實現不了的。企業在謀劃好3-5年甚至更長遠的業務發展路徑之後,一定要從當下開始就佈局人的事情。因為人不可能一夜就能從基層變形為高管的,尤其是獨擋一面的將才。有了戰略規劃,切記不要忘了同步進行人才規劃。

關於培養方略,一要明確培養物件問題;二要明確培養方法問題;三要明確培養責任問題。一個人要能勝任或超越崗位的要求,將事幹漂亮,和三個因素是息息相關的,一是價值觀;二是職業興趣;三是知識技能。價值觀和職業興趣決定了一個人願不願意幹,而知識技能決定了能不能幹。只有願意幹再加上有能力幹,才能將事情幹成幹好,缺一不可。如何來理解這三者的關係,舉一個例子:比如企業要培養一位財務總監,而且鎖定了現在還在成本會計崗位上《三國演義》的主角之一張飛,準備把張飛培養成財務總監。為什麼要鎖定張飛呢?因為張飛是廈門大學財務會計本科畢業的,大家知道,廈大的財會可是全國聞名的,張飛完全有這個潛力去幹財務總監呀。但且慢,如果張飛不喜歡和數字打交道,而是一門心思想成為一位人民警察,且現在也在私下備考公務員。他的興趣不在幹財務,企業即便把他送進國家會計學院財務總監班再回爐三年,學成之後是什麼結果?再進一步,企業的價值觀之一是“奉獻”,但張飛此人極度愛財,凡事都會盤算幹多少活拿多少錢,錢上不滿意則不幹或消極地幹,其個人價值觀和企業價值觀背道而馳,企業即便將張飛扶上財務總監寶座,張飛能與企業同心同德共同發展?所以,要培養一個人,首先一定要保證能選對與崗位相匹配的人選,而要能選對人,不能光看知識技能,更要看他的價值觀和職業興趣,這才是決定因素。

人選對了,怎麼培養他適應未來的目標崗位,方法很重要。許多企業一談到培訓,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請老師講授的課堂式教學、師傅帶徒弟或看書自學等等,這些方法固然重要,也是必須的,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在實際工作中的摔打,請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個觀點:人才是反覆折騰出來的。若不在實際工作中去折騰他,他怎麼可能成長?所以,要培養好一個人,讓他學習與目標崗位相匹配的系列知識技能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務必要創造條件去折騰他。人只有在不斷的折騰當中,心智和技能等才能不斷趨於成熟與成長。

誰來擔當培養人的責任?員工的直接上級很關鍵,一定要承擔好績效教練的角色,指導並帶領培養物件成長。千萬不能把培養的責任僅僅歸於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若自己不努力要求上進,上級也不擔負培養責任,光靠人力資源部門,要讓一個人快速成長那是非常不現實的。

當企業需要用人而沒有人可用的時候,也反映出了企業人才供應鏈意識和行動的薄弱甚至缺失。企業要能不缺人,特別是關鍵崗位的人,一要能識別關鍵崗位;二要有提升關鍵崗位人的能力的技能;三要能儲備關鍵崗位的接替人選。一旦關鍵崗位缺人了,企業第一時間有人替補,這才說明企業打造妥了人才供應鏈,企業的發展也才不至於受困於人。

願意花重金去“挖牆腳”的企業,也往往認為挖現成的人來幹,省事。其實,省不省事要看企業這三方面是否過關:

第一,企業有容人的環境嗎?一家醫院花百萬年薪從臺灣引進一位業內頂尖專家,空降該醫院做某室主任,結果該室的老醫生,沒有一個願意聽他的,反而處處排擠他。奈何此人縱有三頭六臂,沒有團隊協作,終也幹不成事。最後還是無奈辭職,醫院花了百萬年薪,猶如打水漂。

第二,企業有用人的機制嗎?要用好一個人,光靠老闆魅力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紮實的運營基礎,公平的激勵機制,專業的管控平臺,科學的發展系統等等,若這些在企業還很稚嫩甚至空白的,挖來的人即便是能人,但企業能駕馭並用好此人嗎?不能用好的能人,那可就成了高價的庸人哦。

第三,企業有留人的策略嗎?人若只把企業當作一個歇腳的驛站,此人再能幹,但終究不能被企業所用,要來充當短暫的過客又有何用?所以人還沒來之前,企業一定要掂量掂量,按現在的條件,能有幾成把握讓人進來之後有長期打算。若無把握,高價挖人就要三思而行。

最後,驅使企業高薪挖人的,是期望空降兵能帶來新經驗。但這靠譜嗎?我們先來分析一下,一個人為什麼會在他人眼中成為能人,無非他能做出好的業績,以至有了口碑。一個人最終業績的產生,固然和自身的能力緊密關聯,也和外力的作用是密不可分的,比如環境、機制和團隊。當一個人的能力可以匹配至所處的環境、機制和團隊的時候,兩者的共同作用,就讓這個人做出了精彩的事,若他的能力無法匹配他所處的環境、機制和團隊的時候,事實上這個人的能力也是無法發揮的。在別的平臺累積下的經驗,未必到了你這個平臺就可以用上的。這也可以解釋,很多跨國公司的高管,在跨國公司上班的時候,挺有能耐的,但空降到某一個民營企業的時候,完全沒有辦法發揮,進而“淪落”成一個庸人了。日本豐田公司的質量管理聞名全球,但豐田管理質量的經驗,移植到其他企業,未必就能有在豐田本部的威力。往往是東施效顰,邯鄲學步。

所以,一個空降兵帶來好經驗這是可能的,但企業能否用好這個經驗,那就未必了。

從以上分析,企業高薪挖人,充滿著太多不確定風險,成功的概率相對較低。與其高薪挖人達不到效果,倒不如實實在在花功夫培養人,這才是明智企業的不二選擇,目光長遠的戰略考量。

企業自己培養人,所培養的物件知根知底,一旦將目標物件培養成功,因為熟知環境和周圍的人,這個人也能快速進入狀態,為企業創造新的價值,並且在忠誠度方面也比較靠譜,不會導致企業在培養方面的“竹籃打水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