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歲現象?為什麼人生逢九必出事

才智咖 人氣:1.23W

詩人汪國真走了,在他59歲的時候,有人總結了一個59歲現象,這真的是人生一道坎嗎?

59歲現象?為什麼人生逢九必出事

於是好多人發現,好像人生總是逢九必出事。

不少人喜歡在辭舊迎新之際給自己做個總結,再列出新計劃。但最近有研究者發現,這種現象在即將跨入新一個十年的人身上會尤其突出。也就是說,每逢年齡到29歲、39歲、49歲……的人,往往會作出一些給人生帶來巨大轉折的決定,比如說開始跑馬拉松,或是尋找外遇,抑或自殺。

這份報告最近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由美國紐約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者共同發表。

然後,他們開始研究2000年至2011年間,美國疾控中心登記的十萬人自殺率,發現在25至64歲的男女性中,年齡逢九的自殺者,比其他年齡的人自殺率要高出2.4%。

從耐力跑賽事網站Athlinks上得來的資料,統計結果也很有意思:年齡為29歲和39歲的跑者,成績比他們在這個年齡段之前或之後兩年都要好,成績會高出2.3%左右。另外,研究者隨機抽取了500名初次參加馬拉松的人的資料,發現年齡逢“9”的人數比其他年齡的要多出25%。

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純屬巧合,還是背後有某種心理或社會學因素作怪?

研究者們認為是後者。“人們總喜歡說中年危機,好像人到了四五十歲才會突然反思人生,作出轉折性的決定,其實這是一種誤導。”研究者奧特解釋,“當他們投入到一件事裡面,通常會埋頭苦幹、勇往直前。而當人生即將進入每個新十年時,我們往往會停下來,審視一下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人生是不是過得有意義”。

我們的'文化喜歡強調30歲、40歲、50歲、60歲這些年齡節點,甚至將其神化為“人生里程碑”。當日漸衰老時,人們會加強對這種所謂里程碑的迷戀。馬拉松的統計數字就說明了,年齡逢9的跑者,顯然更容易下定參加比賽的決心,或是增強了訓練程度。其實,29歲或39歲的身體狀態,跟前後一兩年是不會有太大區別的。

這種現象也可能是出於人們對平頭數(百、千、萬等不帶零頭的整數)的迷戀。2011年的一個研究發現,參加美國大學聯考的學生中,成績沒有達到平頭數(比如1899分)的學生比成績超過平頭數(1801分)的更可能參加重考。

哈爾認為,如果純粹是出於對數字的交代,我們最好清醒一下。“到底是因為你確實有這種需求呢,還是純粹因為年紀到了某個關卡,覺得應該意思一下?”

“我們不是說在其他年齡點的人不會作重大決定,但我們還想進一步研究,為什麼有些人會選擇出軌或自殺,而有些人的選擇則更健康有益。如果能搞清楚背後的心理因素,也許可以引導人們在面臨人生某個轉折點時,作出更健康的選擇,比如激勵自己戒菸,開始為退休存錢,或是追求更均衡的飲食。”

他們的研究也發現,臨近一個新年齡段的人們,花起錢會更豪爽,一些大宗消費都集中在這個時段,比如買人身、商業保險,投資退休金賬戶,開始儲蓄,整容等。“所以,我們也想通過研究來幫人們認清自己的消費衝動,作出理性的選擇。”當然,也許商家們會對這個研究更感興趣,看看有什麼理由可以鼓勵大家花錢花得更大方。